《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文意 旅生,植物未
经播种而野生
中庭生旅谷,
野葵,葵,一种蔬 用杵臼捣去
井台 菜,嫩叶可以吃。 谷物的皮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井上生 旅葵。
舂谷
拿着
这里指用蔬菜煮的菜羹
同“贻”,送给
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沾湿
一会儿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形式点 明已是家破人亡。 (2)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 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 葵。”这段环境描写将家中的悲凉凄惨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课堂小结
《十五从军征》叙述的故事真实、深刻 、令人感愤,催人泣下。战争是残酷的,老 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 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家庭因为 战争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世 界上仍有人在忍受着战争的痛苦,因此让我 们珍爱和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吧。
岑参
导入新课
边塞诗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来 说,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 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 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比如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的“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贺的“黑云 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脍炙人口的 千古名句。唐朝的边塞诗作,就其美学上来说, 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 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 浑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岑参的一首边 塞诗,看看这首诗是怎样体现大唐气象的。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的垂 暮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 故宅成了废墟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兵役制 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长期战乱带给百姓 的深重灾难。
写作特色
(1)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尽情渲染了老
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
背景链接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夏秋 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夏 之交东归。当时西北边疆战事频繁,诗人怀 着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 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 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 察与体会。天宝十三年诗人再次出塞,充任 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即其 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合作探究
找出统摄全诗,高度概括主人公一生 的句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合作探究
老兵“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 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 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样写的好 处是什么?
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合作探究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 “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字音字形
岑参(cén shēn) 散入(sàn) 锦衾(qīn) 冷难着(zhuó) 阑干(lán gān) 琵琶(pí pa) 辕门(yuán)
白草折(zhé) 狐裘 (qiú) 都护(dū) 瀚海(hàn) 饮归客(yìn) 羌笛(qiāng) 风掣(chè)
疏通文意
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
疏通文意 纵横交错的样子
暗淡
指主将
宴请
沙漠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
泛指西域的琴 领兵将帅的营门
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
飘动
离开
拉,扯
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广阔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彻底绝望 →孤苦无依→悲怆茫然。
合作探究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 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 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 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 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 ,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 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 “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 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 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合作探究
齐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 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说说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兵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 更是失去亲人,孤独无依的痛苦。
合作探究
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着 一切,他又能怎样?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句话写出他或许看到了乡邻,或 许他看到了希望,此时,这位老人无论 看到什么,他都潸然泪下,悲怆茫然。
读音停顿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ā)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bǎi)/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kuí)。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yí)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总写: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处境:羹饭熟饴阿谁 心情: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 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兔__从__狗__窦__入___,_雉__从__梁___ _上__飞__。__中__庭__生__旅__谷___,__井__上__生__旅__葵___。 (2)《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制度不合 理的句子是:_十__五__从__军__征___,__八__十__始__得__归__。
整体把握
齐读这首乐府叙事诗,概况一下这首 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 的垂暮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 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的故事,读来 令人心酸。
整体把握
这首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四个场面:老兵回家前和乡人的 对话,到家后所见家园荒芜,烧饭做 羹,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
合作探究
在当时的朝代,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 忍受这些痛苦呢?还有哪些人像老兵 一样孤独呢?
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 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 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 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 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痛苦。
合作探究
齐读全诗,说说老兵的感情有什么 变化。
疏通文意
才 回家 在路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代词前面
坟墓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众多的样子
洞穴 野鸡
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译文: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2020/2/13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如何分析古诗词曲中表达的情感
(1)看背景。有时“注释”会对背景有所交代 。 (2)看题目。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 (3)看词句。句中往往有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 关键词句,如“别、惜、独、愁、思、沾襟”等 词,结尾句一般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4)看意象。作者的情感往往蕴涵在具体的意 象中,如“杨柳”“浮云”等表离愁别绪,“明 月”,“鸿雁”“杜鹃”等表思乡怀人之情。 (5)看题材。如田园诗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
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木兰诗》就出自 《乐府诗集》。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 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乐府诗的 最突出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素自然 。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 古题所作,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它来自劳动 人民中间,所以没有具体的诗人。
作者简介
岑参(715-71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人,天宝3年进士,授右帅府兵曹参军。天宝 八年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不久,入 朝任左补阙、太子中允等,天宝13年再度出塞, 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为嘉州刺史,世称岑 嘉州。死于成都旅舍。岑参的诗,早期追求华艳 。后来几度出塞,多年的戎马生活、塞外奇险的 自然风光,使他的诗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善与应 用多变的笔触,新奇的想象,磅礴的气势,表现 塞外的山川景物和战争场面,给人以惊险、奇伟 的感觉,形成“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独特艺 术风格,成为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其 诗名与高适并称。有《岑嘉州集》。
合作探究
亲人早已不在了,此时老兵的心情 是什么样的呢?
希望落空,非常悲伤。
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乡里人,你会用怎样的语气 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
用悲伤和同情的语气告诉老兵——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合作探究
当老人走近昔日温馨而又热闹的家园, 他看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 幅画面。
《乐府诗集》
导入新课
从古到今,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可以说不计 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中国五千年 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 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 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 的灾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 古诗《十五从军征》,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从 军到了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的 老兵,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呢?
夸张。 突出从军之久,揭露封建社会兵 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合作探究
你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中读到了老兵的什么心情?
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思亲情切。
合作探究
八十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他 是多么的希望亲人早已路旁迎接,可 他的亲人呢?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亲人都不在了。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 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 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 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 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朗读指导
第1—4句: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 第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 第9—14句:朗读时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 第15—18句:朗读时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
整体把握
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含有 哪些重要信息?
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 事件:送别
折断,刮倒
帐幕,帐篷 皮衣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
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拉开 铁制的铠甲 穿
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 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 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 狐裘感觉不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 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背景资料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 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 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诗中的老 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 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 于是,诗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 十始得归”。
题目解说
题目的意思是:十五岁去当兵。 原题及作者均已失传,后人就已诗的 首句为题。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 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 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 井台。
合作探究
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 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 凉画面,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 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