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级中学高二校本作业: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
编写时间:11月9日
班级:座号:姓名:总分:
基础训练(22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

,。

,,。

①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
②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
③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
④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⑤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
⑥历来为人称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⑥⑤①③②④ D.⑥①②③④⑤
2.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D.熊咆龙吟殷岩泉
3.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昔闻洞庭水闻:听说
B.吴楚东南坼坼:整体
C.乾坤日夜浮浮:漂浮
D.亲朋无一字字:书信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乾坤恍悟诸候揭竿而起
B.洞庭朝廷风彩消声匿迹
C.旋窝参与振动攻城掠地
D.蝉联轻浮肤浅绿草如茵
5.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粗糙(cāo)忖度(cǔn)风驰电掣(chè)
B.诤友(zhèng)编纂(zuǎn)东南坼(chè)
C.戎马(róng)流涕(tì)草木菁华(jìng)
D.戏谑(xuè)惬意(qiè)苦心孤诣(yì)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为咏洞庭湖的名句,其中“坼”和“浮”用得好,为什么?(4分)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涕泪之中,饱含着诗人怎样丰富的情感?(3分)
拓展训练(36分)
7.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

②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

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育作用和认识作用都不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④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8.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至少选4个,写一段话。

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80字左右。

长江月亮虔诚唐诗传承传统瑰丽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曲江【注】二首(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此诗写于
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奏章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倦夜【注】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此诗作于广德二年。

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诗的?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
【解析】通读供排句可知,⑥与横线前的句子关系紧密,是对《登岳阳楼》一诗意境方面的总体评价,应为首句。

由⑤中的“固然”与①中的“但”可知,这两句应连在一起,解释这首诗意境开阔的原因。

③②④三句相连,构成完整的语意,解释①句,应放在①后。

2.B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A、C、D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3.B
【解析】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4.D
【解析】A项,“诸候”应为“诸侯”;B项,“风彩”应为“风采”,“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C项,“旋窝”应为“旋涡”,“攻城掠地”应为“攻城略地”。

5.C
【解析】“草木菁华”中的“菁”应读jīng。

6.(1)“坼”字,诗人用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无比宽广的襟怀。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7.①语序不当,可改为“‘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③不合逻辑,可改为“杜甫的教育作用、美育作用和认识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本语段主要讲唐朝文学的发展,所以“安史之乱”在国家强弱方面带来的变化没有在文学发展方面造成的影响深,所以第①句语序不当。

第③句中,“不是”“难以”是双重否定,与语意不符,应改删去“不”。

8.月亮那朦胧的光芒轻轻地洒在这千百年来祖辈们走过的道路上以及日日夜夜奔腾的长江水中,面对皎洁的月光,我大声吟诵着唐诗中的瑰丽篇章,尽情享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快感。

9.(1)①生活困窘;②仕途失意;③年华已老。

(2)①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②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③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解析】(1)解答本题,可先根据题干找到相应的诗句。

前两联说的是天天典当春天的衣服,暮春典当春衣,暗示冬衣已典当完了。

拿典当的钱去换酒喝,天天喝醉才回,到处都欠下酒债,现年事已高,人活七十岁自古以来就少。

再结合诗人写作本诗的背景,就能概括诗人的境况了。

(2)解答本题,先品读尾联“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

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

“违”是违背、错过的意思。

尾联说的是希望春光能够像蛱蝶、蜻蜓一样流转,留下来让我欣赏,哪怕是暂时的。

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分析诗句可知,惋惜之情和惜春之情很明显蕴含其中,而诗人此时被肃宗疏远,但是他仍能欣赏春光,由此可见其积极心态。

10.(1)写景紧扣“夜”字,写情扣住“倦”字。

前六句写景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图。

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出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地道出了“倦”意。

(2)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报国无门的感伤,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前六句是借景抒情,通过写夜里的景物表现“倦”,后两句直抒胸臆,指明“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使得“空悲清夜徂”。

【解析】(1)回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每一联写了哪些意象,其与“倦夜”有何关系。

例如,首联,用“卧”“野月”照应“夜”;颔联,用“重露”“稀星”照应“夜”。

(2)回答本题,注意把握诗人的处境以及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前六句的景物描写暗含诗人的“倦”,后两句可直接看出诗人此时处在国家动荡的时候,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