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桩基础工程是人工地基的一种,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如建筑、水工、

交通、道路、桥梁等工程中。近年来除国外引进新的施工机械和工法外,国内桩工机械

与新的工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目前尚无正确、可靠、快速的测试方法来及时了

解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考虑周全,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桩基础施工中所发生的质量问题,常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下面介绍其常见的质量通病,供参考。

9.1 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我国目前使用量大的预制桩是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其桩的断面(cm)为ZH25×25~ZH

50×50等,长度为4~50m等。本节主要叙述采用冲击式的锤击打入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

桩所发生的质量通病。

9.1.1 桩身断裂

1.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图9—1),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

而贯人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施打被迫停止。

2.原因分析

(1)(1)

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

即产生断裂。桩身产生弯曲的原因有:

1)一节桩的细长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较硬的

土层。

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

纵轴线较大,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3)桩人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

一侧。

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

桩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5)采用“植桩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过大。桩虽

然是垂直立稳放入子L中,但在沉桩过程中,桩又慢

慢顺钻孔倾斜沉下而产生弯曲。

6)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

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或接桩方法不当(一般多为

焊接,个别地区使用硫磺胶泥法接桩)。

(2)(2) 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到拉、压应力,

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缝,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混凝土发生破碎,桩即断裂。

(3)(3) 制作桩的水泥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砂、石中含

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碎屑

,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施工时在该处断裂。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

也能产生裂纹或断裂。

(4)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运输与施打。

(5)在桩沉入过程中,某部位桩尖土软硬不均匀,造成突然倾斜。

3.预防措施

(1)(1) 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条石、大

块混凝土清理干净,尤其是桩位下

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身质量要进行检查,发生桩身弯曲

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

(2)(2) 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

如有可能,应把桩拔出,清理完障

碍物并回填素土后重新沉桩。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

校正e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操作要求执行。

(3)(3) 采用“植桩法”施工时,钻孔的垂直偏差要严格

控制在1%以内。植桩时,桩应顺

孔植入,出现偏斜也不宜用移动桩架来校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4)(4) 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

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发现桩开裂

超过有关规定时,不得使用。普通预制桩经蒸压达到要求强度后,宜在自然条件下再

养护一个半月,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施打前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指多

为穿过硬夹层的端承桩)的老桩方可施打。而对纯摩擦桩,强度达到70%便可施打。

(5)(5) 遇有地质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有老的洞穴、古河

道等),应适当加密地质探孔,详细描述,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治理方法

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办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

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条基补1根桩时,可在轴线内、

外补(图9-2a、b);补2根桩时,可在断桩的两侧补(图9-2c)。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

外对称补(图9-2d)或承台内补桩(图9-2e)。

9.1.2 桩项碎裂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

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图9-3)。

2.原因分析

(1)桩顶强度不够,有三方面原因:

1)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偏低,或者桩顶抗冲击的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太小等;

2)预制桩制作时,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

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3)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未能达到设计强度或虽

然试块达到了设计强度,但桩碳化期短,混凝土中水分未充

分排出,其后期强度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发生严重碎裂。

碎裂后的桩顶混凝土,一般外表面呈灰白色,里面呈青灰色,钢筋上不粘混凝土。

(2)桩身外形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厚等。

(3)施工机具选择或使用不当。打桩时原则上要求锤重大于桩重,但须根据桩断面、单桩承载力和工程地质条件

来考虑。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

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破碎;

(4)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替打木表面倾斜,桩沉入士中时桩身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局部受

集中应力而破损。

(5)沉桩时,桩顶未加缓冲垫或缓冲垫损坏后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6)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深度过多,施工机械或桩身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预防措施

(1)(1) 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钢

筋网片。桩除经过蒸养达到设计强度后,还应有1~3个月的

自然养护,使混凝土能较充分地完成碳化过程和排出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