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5 BDBDB 6-9 DBBD
二、多选题
1-5 BCD ABC ABC ABCD ABCD 6-9 ABCD ABD ABC BCD
三、简答题
1. 狭义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认为管理会计只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计划,以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控制。

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观点为: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只为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与财务会计并立,都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2. 20世纪70年代,管理会计的外延开始扩大,出现了广义管理会计概念。

广义管理会计的核心观点为:与狭义管理会计一样,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但是管理会计不但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而且也为股东、债权人、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服务;而从内容上看,管理会计包括了财务会计,同时还包括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

3. 早期管理会计(20世纪初至50年代)。

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产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合伙经营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相继出现,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0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企业家意识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不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和外部市场的交易价格,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成本的高低。

于是,从内部管理需要的角度出发,企业效益的衡量逐渐从由单纯的外部因素确定转向内部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产生了关于直接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的分类及具体的核算方法。

在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

现代管理会计(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后,资本主义进入战后期。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被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

同时,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愈加激烈。

这些新条件和环境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的困难。

它强烈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科、合理,还要求企业具有较灵活和高度的适应能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理论的丰富,使得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了以预测、决策、控制、考核和评价为内容的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时代转为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会计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1987年,美国《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的出版轰动西方会计学界。

他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才能适应科学技术与管理学发展的新环境。

随后,管理会计的学者对企业营业环境进行新的探索,提出新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对外部环境具有高度灵敏性和适应性。

由此管理会计再次向前飞跃,产生了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

1911年,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企业管理的新纪元。

泰罗认真总结了传统管理经验及教训,着重从时间、动作的合理配合上研究生产工人的实际操作,以期通过科学分析工人在劳动时间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动作及改良笨拙的动作,切实执行较为完
善的计算和监管制度,使工人的生产作业科学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泰罗制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并促使会计理论迅速发展。

但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具有一些根本性的缺陷:它只注重生产过程中个别环节的高度标准化和高效化,忽视企业管理全局及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把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劳动者看成是机器的附属物来管理,使广大工人处于消极被动和极度紧张的状态,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4.管理会计的作用有:(1)预测经营前景。

管理会计依据历史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定量分析模型或定性手段,预计和推测企业未来的销售、利润、成本及资金的变动趋势和水平,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2)参与经济决策。

管理会计对企业会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和改制,通过运用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评价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收益,最终向管理当局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3)规划经营目标。

管理会计通过编制各种规划和预算来实现规划作用。

它要求在企业在最终决策方案的基础上,形成能反映整个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总目标和任务的全面预算,再将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各责任单位,使其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从而合理、有效地组织协调供、产、销及人、财、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控制和考核创造条件;(4)控制经济过程。

管理会计根据事先编制的预算,对发生的实际经济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及时比较实际数据和预算数据,确定差异并分析差异原因,对不利差异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顺利实现企业的各项计划目标。

在管理会计中,控制过程包括以下三步:制定控制标准;收集、比较分析各项经营活动的反馈信息;矫正偏离计划的差异;(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来进行责任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在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各自责任的前提下,通过逐级考核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业绩及不足,为实施奖惩制度改进未来工作提供必要依据。

管理会计的原则主要是指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它包括:(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紧密围绕特定的决策目标,与决策内容和方案直接相关,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准确性原则。

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指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要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而管理会计的准确性原则指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是正确的。

管理会计中,信息的准确性以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为标准。

(3)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指管理会计必须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以便于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实务中,准确性原则与及时性原则是相冲突的。

一般来说,在管理会计中,及时性原则更受大家重视。

(4)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指为增强管理会计的适应能力,针对不同任务的特点,应采取灵活的方法,提供不同的信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5)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客观、如实地反映现存状况或对未来做出客观的预测。

它要求用于生成信息的资料,即资料的来源应是客观、真实的,并且其运用的管理会计方法也是客观的。

(6)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指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应使用相同方法处理同一种信息,以便企业比较自身各个年度的管理会计信息,从而正确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

(7)可理解性原则。

可理解性原则指管理会计提供的各项信息应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所理解,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

(8)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指企业取得各项相关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应大于为取得这些信息而付出的成本,只有这样,取得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工作对象相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对象都是企业的经营资金运动。

(2)基本资料来源相同。

管理会计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主要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延伸,编制成内部报表,从而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管理会计信息。

管理会计不需要另行组织一套原始数据。

(3)主
要指标相互渗透。

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性资金、成本、利润等有关指标,是管理会计进行长、短期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

而管理会计中确定的预算、标准等数据又是财务会计进行日常核算的目标。

两者的指标体系及内容基本一致,并且只有同步实施企业内部的会计指标体系才能对企业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最终目标一致。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

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服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于对外服务,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对内服务。

(2)工作的着眼点不同。

财务会计着眼的是过去。

管理会计着眼的是未来。

(3)约束条件不同。

财务会计受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的制约,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依据来编制财务报表,灵活性较小。

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没有强制编制的要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4)核算对象范围不同。

财务会计提供的是关于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所提供的的信息经常与企业某一特定目标有关,核算对象范围也可大可小。

(5)报告期间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按规定的特定的会计期间来编制财务报表。

管理会计面报告的编制不受固定期间的限制,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编制各种报表。

(6)计量尺度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

管理会计虽然也主要以货币度量,但它同时采用大量非货币度量。

(7)核算程序不同。

财务会计受固定的会计核算程序的约束,从凭证生成、登记入账,直到出具财务报告,都必须按既定的流程处理。

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

(8)核算方法不同。

财务会计采取的核算方法比较稳定,通常只需要运用加减乘除等简单的算术方法即可。

管理会计则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核算方法,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也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其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数学方法。

(9)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有固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它需要操作能力较强、工作较细致的专门人才。

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较强专业基础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管理会计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
(1)该观点是错误的。

管理会计的职能与财务会计不同,它不在于对数据的核算和监督,而是着重于管理方面。

具体可表述为: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制度计划,编制预算;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指导经营,实施控制等。

小贾混淆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核算和监督是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

(2)该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按规定的特定的会计期间来编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的编制时间可分为年、半年、季度和月份,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的财务状况及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管理会计面向未来进行进行预测、决策,报告的编制不受固定期间的限制,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编制各种报表。

它既可以按年、季度、月份来编制,也可以按周、天来编制。

(3)该观点是对的。

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的信息主要供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信息需求者使用,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管理会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有效经营和科学决策的信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该观点是错误的。

财务会计受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的制约。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服务的,它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没有强制编
制的要求,所以它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及信息使用者的特别要求而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编制。

(5)该观点是错误的。

财务会计受固定的会计核算程序的约束,从凭证生成、登记入账,直到出具财务报告,都必须按既定的流程处理。

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

案例二
1.管理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
①技能,包括: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职业能力达到并保持应有的专业技术水平;根据相关法律、规则及技术标准,履行其职责;对相关、可靠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整而清晰的报告并提出建议。

②保密,包括:除法律规定外,非经授权不得泄露应工作中获得的有关企业的机密信息;告知下属应注意并保守工作中获得的机密信息,同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其履行保密职责;禁止个人或通过第三者将从工作中获得的秘密信息用于谋取不正当利益。

③公正,包括:不得介入实际的或明显的利害冲突,并告知各方各种可能的冲突;从事任何损害其公正执业的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其行为的馈赠、礼品和招待;不得主动或被动地破坏组织实现合法和道德的目标;承认其专业存在不利于其作出可靠的职业判断的限制,并主动学习、交流如何减少这些限制;相互交流各种有利或不利的信息、专业判断及各自的观点等;不得从事任何有损职业声誉的活动。

④客观,包括:公正、客观得传递信息;充分披露所以对潜在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会计报表、评论和建议等产生影响的相关信息。

2.案例中,供应商B参加小王所在公司的新产品的招标活动,而且希望了解公司的内部消息。

小王涉及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保密性和公正性要求。

3.该案例中,就算供应商或许并不想向小王询问有关招标的内部信息,其中出现的利益冲突也足以使公司禁止公司员工接受免费的恩惠,所以小王应拒绝接受供应商B的邀请。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5 ADAAC 6-10 CBDCD
二、多选题
1-5 AB BCD ACD BC AB 6-10 CD BC AB ABCD ABCD
三、判断题
1-5 ××√√×6-10×√×××
四、简答题

五、计算分析题
1.解: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31,84560)和(25,71000)
∵b=(84560-71000)/(31-25)=2260(件)
a=84560-31×2260=14500(元)
或=71000-25×2260=14500(元)
∴甲产品的成本性态模型为:
y=14500+2260x
2.解: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1000,2800)和(600,2000) (1) 单位变动维修费b=(2800-2000)/(1000-600)=2(元/小时)
a=2800-1000×2=800(元) 或:a=2000-600×2=800(元)
成本性态模型;y=800+2x
(2) y =800+2x =800+2×700=2200(元)
六、案例题 解:将各期各项成本相加得到总成本,
月份
产量 总成本
1 200 12790
2 150 9970
3 200 12510
4 260 15480
5 310 18060
6 270 15940
7 290 17150
8 310 18170
9 300 16950 10 240 14530 11 200 12580 12
210 13150
高低点法:
产量最低点为2月的150件,对应的总成本为9970百元,产量最高点有5月和8月的310件,根据高低点法,取成本高的点为8月的18170百元。

b=
25.51150
3109970
18170=--(百元/件)
a=18170-51.25×310=2282.5(百元) 总成本习性模型为 y=2282.5+51.25x 直线回归法: 相关系数[][]2
2
2
2
)y -(y n ·
)-(x n y
x·-xy n =
r ∑∑∑∑∑∑∑x =0.997,接近于1,总成本与产量相关。

22x x n y
·x xy n b )-(-=
∑∑∑∑∑=49.02(百元/件)
222x x ·n xy ·x y · x a )-(-=∑∑∑∑∑∑=2762.75(百元)
总成本习性模型为
y=2762.75+49.02x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5 CCBAC 6-10 CABBC
二、多选题
1-5ABC ABD AC ABC BCD 6-10 ABCD ABCD BCD ABCD AD
三、判断题
1-5√×√√×6-10 ×√√×√
四、简答题

五、计算分析题
1.解:
(2)因为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销售量与第一年相等,所以这两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都应当等于150000元。

2.解:
(1)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55+30000÷6000=60(元/件)
期末存货数量=700+6000-5500=1200(件)
期末存货成本=60×1200=72000(元)
(2)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5500×(100-60)-65000=155000(元)
3.完全成本法利润表
变动成本法利润表
六、案例题
解:两种成本法下的损益核算
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高于变动成本法下存货成本。

各期的两种成本的利润差额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固定成本与期初存货固定成本的差额。

在变动成本法下,销量相等的期,其营业利润相等,销量较大期的营业利润较大,而在完成成本法下则没有这种规律,例如第五期和第九的销量相等,营业利润不相等。

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和产量之间也没有这种规律。

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和销量间实际上存在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不具有,说明变动成本法具有适合企业内部管理的预测、决策、计划等的优点,有利于企业重视市场,以销定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变,可以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随各期的产量增加而减小,有利于企业通过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鼓励大规模生产,但有可能造成企业存货积压,导致浪费。

产品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能够反映全面反映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符合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适合于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可以用于长期决策。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5 DBBCC 6-10 ACCAD
二、多选题
1-5 CD ABCD BCD ABC ABCDE 6-10 ABCD ABC ACD ABC ABCD
三、判断题
1-5 √×√××6-10√×√××
四、简答题

五、计算分析题
1.解:
(1) 固定成本:120000 -120000×60%-28000 =20000(元)
销量:120000/30=4000(件)
单位变动成本:120000×60%/4000 =18(元) 2013年保本量:20000 /(30-18)=1667(件) (2)2013年销售量:4000×(1+15%)=4600(件) 2013年销售收入:30×4600=138000(元)
2013年利润:4600×(30-18)—20000=35200(元)
2.解:
(1)保本量=450/(30-21)=50(件)
(2)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450+180)/(30-21)=70(件) (3)设销售量为X ,则有:
20%×30x=30x -21x-450 解之得:X=150(件)
(4)保本量=(450-170)/(30-21-2)=40(件) 设单价为P ,则:
350=200P-200×21-450 解之得:P=25(元)
所以单价应从30元调整到25元
3.(1)基本公式法:
保本量x 0=
25006
1010000
=-=-b p a (件) 贡献边际法:
cm=p-b=10-6=4(元) 保本量x 0=
100004
10000==cm a (件)
(2)用贡献边际法计算保本销售额 cmR=
%4010
4
==p cm y 0=
25000%
4010000==cmR a (元) (3)保利量x 0=
400006
106000
10000=-+=-+b p TP a (件)
(4)用图示法说明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根据前面数据,画出利润-销售量本量利关系图,利润和销售量成线性关系,当销售量超过2500件保本销售量时,利润为正,随销售量增大而成比例增大,当销售量小于2500件时,利润为负。

(5)安全边际量MS 量=x 1- x 0=4000-2500=1500(件)
安全边际率MSR=
%5.374000
1500
x x -x 101== (6)保本单价x a b p +
==6+5.84000
10000=(元) 保本单位变动成本x
a
p b -==10-5.75.2=(元)
保本固定成本)610(-=⋅-=x b p a )(×4000=16000(元)
(7)
w A =0.75, w B =0.25
250025
.0)48(75.0)610(10000
)(=⨯-+⨯-=-=
∑i n
i i w b p a x
A 产品的保本量x 0=2500×0.75=1875(件)
B 产品的保本量x 0=2500×0.25=625(件)
六、案例题 (1)
本案例中,石棉瓦、水泥、玻璃三种商品销售比例稳定,可采用联合单位法分析。

联合单价=5×13+2×15.2+1×9.2=104.6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5×12+2×14+1×8.5=96.50(元) 固定成本总额=(750+450)×12+5000=19 400(元) 确定维持原有利润20 000元的销售量。

目标销售量=(19 400+20 000)/(104.6-96.5)=4864(联合单位) 其中:石棉瓦:4864×5=24 320(块) 水泥: 4864×2=9728(袋)
玻璃: 4864×1=4864(平方米)
根据调查预测销售量为:
石棉瓦:45000×75%=33 750(块)
水泥: 18000×75%=13 500(袋)
玻璃: 9 000×75%=6 750(平方米)
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可以折合6 750联合单位,大于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所以可以与各厂家协作,为厂家代卖商品。

(2)
预计利润=(104.6-96.5)×6750-19400=35 275(元)
(3)若要实现40 000元利润,可进行下列分析:
①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即为各厂家的送货价格,经与各厂家商议,送货价格不能再降低了,所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不可行。

②降低固定成本
由于厂家考虑运费成本,集中送货,必须租仓库,且租金不能下调,工资、税金又不能降低,所以降低固定成本也不可行。

③提高销售单价
商店现有定价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但必须保证提价后仍不超过市场平均价格或行业允许的加价额度。

保利单价=96.5+(19400+40000)/6750=105.30(元)
保利单价105.30元低于市场平均价格105.47元(96.5×109.3),不会影响销售,所以将联合单价提高到105.30元,就可以实现40 000元的目标利润。

即:石棉瓦:12×105.30/96.5=13.09(元)
水泥 14×105.30/96.5=15.28(元)
玻璃:8.5×105.30/96.5=9.29(元)
④扩大销售量
该商店的市场占有率预计达到75%,再想扩大销售,必须追加投入,所以通过扩大销售实现40 000元目标利润不大可行。

第五章
一、单选题
1-5 CDCAA 6-10 CABAA 11-12 CB
二、多选题
1-5 ABCD ABD ABCD AD ABC 6-9 AD BCD ABC AB
三、简答题
1. 预测分析指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和现在的经营情况,运用预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在管理会计中,预测分析是为决策服务的,它着重提供一定条件下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未来可能实现的数据,而决策以它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权衡利弊,选出最佳的方案。

因而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没有科学的预测,企业也无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另外,科学的经营预测可以使企业更充分地了解市场竞争形势及竞争对手的信息,以采取正确的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计和推测。

在准确的经营预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决策和规划。

预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预测等方面。

销售预测是指在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销售实绩,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未来一定时间内全部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作出预测的过程。

利润预测指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企业未来某一时期可实现的利润的预计和测算。

成本预测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根据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及其他相关资料,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

资金预测又称资金需要量预测,指在销售预测、利润预测和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结合考虑影响资金的各项因素,运用专门法预测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需要的资金数额、来源渠道、运用方向及其效果的过程。

2. 预测分析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

确定预测目标就是确定对什么进行预测,并达到什么目的;(2)收集、整理数据和信息。

预测目标确定后,就必须开始搜集有关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的各种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预测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的目的。

所以预测对象和内容不同,企业选择的预测方法也应不同;(4)分析判断。

运用所收集的资料、信息以及选择的预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预测分析和判断,揭示事物的变化趋势,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5)检查验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对上一阶段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6)修正预测结果。

对于那些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预测结果,可能因某些因素的数据不充分或无法定量而影响预测的精度,这就需要结合定性方法的结论修正定量预测的结果。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企业还应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对初步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7)报告预测结论。

将修正补充过的预测结论向企业的有关领导报告。

3.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科学的销售预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产品只有被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利润。

所以企业能否生存及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市场经济以需定产、以销定产的条件下,企业只有做出准确的销售预测才能据此做出正确的利润预测、成本预测及资金需求预测。

所以企业的销售预测是企业各项经营预测的前提,是其他预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并且销售预测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相关信息,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和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销售预测的影响因素分为外界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经济变动、同业竞争动向和政府动向。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营销策略、企业的销售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