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心得体会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15篇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1
要使幼儿既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智力又发得到发展,就应该研究计算教学的方法。
我国幼儿园教师在长期的计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少好的教学方法。
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目的及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相应地要求在使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智力也得到较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时,必须依据这些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10以内的数都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就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引导幼儿逐步抽象出数。
在教学过程中,既包括教师教,又包括幼儿学。
而且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进行认识活动。
幼儿有其自己的认识特点。
例如,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
如,希望算得快,说得对,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对有情景性,趣味性和操作活动感兴趣。
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多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又例如,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多通过操作活动和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初步知识。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
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
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
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
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
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更为突出。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
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义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
在讲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忧化。
三、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
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定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四、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
改变课堂上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还要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
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
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新授内容重点练。
(2)基本内容方法练。
(3)易错内容针对练。
(4)新、旧知识结合练。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3
一、教学模式
我们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上,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案例结合,并组合成六大能力模块,分别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WORD的应用、数据
处理EXCEL的应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应用。
这六大能力模块,将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中。
二、教学方法
我们摒弃灌输式,实行启发式学习。
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相符的项目案例,并在案例中突出相应的教学重点;其次,再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实验课的讲授以及课后自学三个方面。
理论课的讲授主要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自由讨论,实现教与学互动;实验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提出项目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另外,除课堂教学外,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来进行教学。
该系统可以实现广播教学,文件分发、教学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进行课件演示、转发文件到学生机、监控学生机,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边讲边练,使教学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4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计算机的一些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这次培训为我提供了很好地学习的平台。
此次培训是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我觉得网上学习有很多优点。
例如,在网上学习我们可随意在比较难的地方,听不清的地方,随时地暂停,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通过网上学习我们也可以边学习听课边操作,这样记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会让知识更扎实。
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CPU中央处理器,计算机存储器,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输入设备—鼠标、键盘,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这些知识在大一的必修课程中虽然学过,但是没有结合实际操作,所以大部分还是忘了。
通过这次学习,让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实践,使基础更扎实。
以前学漏的知识加以补充,是我的关于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基础知识更扎实牢固,对我平常使用电脑有很大帮助。
第二是WindowsXP的学习:
桌面管理,开始菜单管理,文件管理,输入法的使用及设置,通过控制面板个性化Windows,Windows附件的使用。
现在虽然有了win7系统,但是它毕竟是XP的延续,很多里面的操作还是一样的。
所以,学习WindowsXP对我平常操作电脑,对一些基础硬件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的使用有很大帮助。
这次WindowsXP
的学习,在网上是类似于视频的讲课,这样和老师在课堂上现场示例操作基本是一样的,由于我的电脑还是XP系统,所以我可以边操作边学习,这样我就可以熟知每个操作流程,操作的目的,以及操作的重要性。
第三是word的学习:
初步认识,编辑操作(关于文本、字体、段落的操作),页面布局,表格操作,插入,以及超链接、引文及目等。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懂点电脑的人都会学习试图去用word,因为word是一个文本编辑软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大学生,肯定少不了平常写一些作业,还有就是论文。
大学
生少不了写论文,尤其是毕业论文。
对于毕业论文,我们不但是文本编辑,还要插入一些东西,内容的排版等等。
这些都要求我们对word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才行。
这次学习就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很好的平台,
第四是Excel:
对excel的初步认识,输入编辑工作表数据,基本工作表操作,公式及函数,数据分析,图表及常见格式,常用快捷键。
Excel在我们的日常应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了excel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还可以减少脑力的使用。
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更多关于如何使用Excel的方法,为我以后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编辑提供了很好地条件。
第五PowerPoint:
对PowerPoint的初步认识,PowerPoint文档及幻灯片管理,插入文本内容,创建表格,插入图形图像及图表,插入音频及视频内容,创建连接,版式及主题创建动画效果和切换,发布。
PowerPoint对我们大学生以及以后参加工作都有很大用处,利用PowerPoint我们可以制作可以展示的幻灯片等。
学好了PowerPoint可以让我们掌握一门技术,而且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为我们所用。
这次的学习就让我获得了可以掌握它的机会。
第六就是Internet的应用,还有Photoshop基础。
以上就是这段时间对计算机培训的学习内容掌握情况。
还有就是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感到了以前我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过少。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会了,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向自己理想慢慢靠近,以至于最后实现理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懂得了实践的操作,有些东西不能只是看,要学会动手操作,那样才算掌握。
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不只是计算机知识,对我的生活也有很多正面影响。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5
近年来,我国职业中学发展很快,而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是大部分职业中学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已经懂得一点点,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很多职业中学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也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上机操作实践,了解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机基础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的能力,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从以下方面来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一、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________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
如果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联系生活,将书本知识用生动形象、妙趣精炼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就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课之前,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用途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我们人类的结构分工相类比,突出CPU等同大脑的重要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教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回答你的问题,有哪些同学使用过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周围,大家都在哪里见过计算机?,计算机有哪些用途?通过一个一个问题,把同学们常去的超市、银行、移动联通大厅里的计算机介绍给大家,把新闻里常听到的智能机器人、火箭升空和天气预报等等话题与计算机联系起来,把我们常见的宣传单、成绩单和学校的通知等等与将要学习的微软办公软件联系起来。
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电脑,进而会端正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态度。
虽然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但学生不仅了解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问答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最主要的是要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感官效果
例如在讲解E_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计算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课前自制一个期末成绩表,将表中的总分、平均分等需要计算的项目通过讲解进行演示,让同学们有个直观的了解。
具体分析如下:
1、展示如下成绩表,并提问回顾有关E_cel单元格格式化设置的问题。
2、对比显示利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完整的成绩表。
3、讲解总分、平均分、单科总分、单科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利用SUM求和函数以及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计算。
在H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G3),然后拖填充柄至H14。
在I3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C3:G3),然后拖填充柄至I14。
单科总分、平均分计算方法类似,注意函数参数区间即可。
4、单科最高最低分分别利用MA_()和MIN()函数计算。
在C17单元格输入公式:=MA_(C3:C14),然后拖填充柄至G17。
在C18单元格输入公式:=MIN(C3:C14),然后拖填充柄至G18。
5、名次的计算是讲解的难点,最好利用RANK函数的函数参数对话框来进行计算,如下图。
这个时候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讲解RANK函数的每个参数含义。
然后拖填充柄至J12。
6、等级的计算也是讲解的难点,利用IF函数来进行计算,并讲解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图:
7、函数的应用告一段落后,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制作数据图表,并展示制作后的效果图给予参考。
三、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消化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在多媒体教室中讲课过程中,一定要预留时间布置上机作业,使他们有时间先动脑筋思考。
在机房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布置的任务独立完成。
学生每完成一项操作,都应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加强他们的信心。
有提前完成的同学,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确定已经充分理解所教知识后,可以委派为临时指导员,指导其他同学的操作。
通过这种灵活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互助意识,又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充分发挥了上机的实践效用。
以上是我个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点点浅见,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6
一、“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小数除法的计算在五年级上的教学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学生的错误率却很高,而且错误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
1、关于“0”的问题
在小数除法里,学生围绕“0”的计算错误是错误中的典型。
根据对学生错例的搜集,我整理出三种属于“0”的问题。
⑴扩大被除数末尾忘记添“0”。
我们运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计算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计算。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会遇到被除数数位不够,需在末尾添“0”的情况,而忘记添就是常见错误,例如:
⑵商中间“0”不占位。
在除法计算中,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在小数除法里遇到不够除的时候学生急于把后一位移下来接着除,导致前一数位上“0未占位”,例如:
⑶被除数末尾的“0”未移上去。
在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里,有时候会碰到除到末尾“0”的前一位就整除的情况,这时候应该把末尾的一个0或者几个0移到商对应的末尾。
如÷正确的商是160,但在实际计算时学生发现除尽后就有种懈怠,还没把0写上去,就在横式后面写上了错误的得数“16”。
例:
2、关于点的问题
在小数除法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要通过移动小数点得到实现,计算方法归纳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两个计算的关键步骤也是出现错误的主要版块。
⑴被除数的小数点移错。
有的学生在计算中并未掌握好算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只是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不同的倍数,体现出来就是简单地去掉两个数的小数点,以达到“转化”成整数除法的目的。
⑵商的小数点忘点、错点。
在小数除法第一课时里,掌握算理是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是“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解释。
经过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计算方法。
接着学了小数除以小数以后这个商的小数点的确定就给中下水平的学生带
来了困难,练习中就经常会出现商的小数点与原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者商的小数点忘记点等问题。
例如:÷=92。
二、“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小数除法的计算对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以及对以后进一步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计算问题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除了在教学时突出算理、让学生成为计算方法的探究者、在计算后强调验算以外、结合教学实际我学习相关资料,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培养估算意识,发挥估算运用价值
“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量”的估计。
二是指运算中的“估算”。
在课改中更是把加强估算教学作为计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如果能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大大提高计算正确率。
例如,在进行÷的计算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开始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得出估算结果,分析精确值应该就是在20左右,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在计算后再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与之前的估算范围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出错,如果计算结果是的话就能马上知道结果出错了。
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较好的计算习惯。
此外“扩大被除数末尾忘记添‘0’”、“被除数末尾的‘0’未要移上去”等计算中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2、留住错误样本,挖掘错误资源价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订正计算错误的时候不善于寻找自己计算的错误原因。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订正作业的时候保留原来的错误过程,在错误的算式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订正,这样就给学生寻找错误根源保留了样本,新的计算过程则成为寻找错误的参照。
一定时间后可组织学生阅读作
业本,主动积累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失误题等,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制定“采蜜本”,用来收集错误题目,经常看看避免错误再现,也可以将自己的错误题目抄下来给自己出份试卷练习,还可以将这试卷给同学做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教师可在搜集错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对比训练。
3、开展计算比赛,形成认真计算习惯
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受到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学生经常有轻视的态度,如果能找到一种方式能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调整出最佳状态,能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主动反思,那么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将大有提高,久而久之也能在强化计算技能的同时形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各种类型的比赛往往比一般形式的作业更有兴趣。
所以在新授课后,根据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比赛,比赛在突出针对性、过程性、挑战性的同时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
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比赛的题目可以从作业本中搜集来的错误率高的题目组成或改编而成,每次5题左右,让学生觉得比赛不是增加作业负担;比赛不能一次结束,这样往往不能体现过程价值,可以分成3次,在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内完成,让学生在某次失败后还有时间去调整自己的计算习惯,让学生在某次成功后还会机会在下次的比赛中巩固自己的计算习惯;教师应认真做好每次比赛的记录,对一题得一分做好统计,3次比赛结束后,评出分数最高的几位学生为“计算能手”,在班级里发奖状。
如果有教两个班级的,可以在各自的班级比赛结束后举行班级间的“计算王”大赛,让计算比赛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计算比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计算比赛中收获技能、收获习惯、收获成功。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