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探究
摘要:2018年5月12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将我国银行数据治理提升到了战略高度,近年来银行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银行数据治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研究银行如何进行数
据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银行数据治理中存在的困境,提出自己的几点
思考,希望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据治理之路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银行;数据治理
银行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客户数据、业务交易
数据、内部管用数据、外部数据、系统日志等。

这些数据是银行最为重要的资产
之一,是银行支持精细化管理、实现差异化服务、提升风险分析能力的基础。

然而,海量的数据不仅意味着海量的遇,也意味着无限的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
行普遍面临着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支持决策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数据远未发挥其
应有的价值,并已经成为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巨大碍,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数
据治理战略和文化、数据治理管理流程和职责划分不清、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
不高、缺乏配套的技术和系统支撑等。

如何开展数据治理,实现数据对业务的价值创造,是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重
要难题。

《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指出:“商业银
行要重点加强对数据治理的制度建设和流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理顺内部协作关系,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应用水平,提高数据价
值创造能力。

”数据治理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并从战略、机制、领域、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撑。

如何进行数据治理便成为银行业数据治理的核心。

一、银行数据治理概述
1.数据治理的起源
治理源自古拉丁语,原意为舵手,引申为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持续调整修正、选择航向。

从治理理念来讲,数据治理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体系和机制的体现[2]。

数据治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为提升数据资产
价值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管理体系。

数据治理强调统一管理,强调权责清晰的组织
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管层和各部门的职责边界,以科学的制度、流程和技术方法,通过专业组织对各类数据管理活动涉及的资源进行协调,对数据管理活动进
行统一计划与控制,实现对企业数据资产的管理以及数据资产质量的持续提升,
银行在数据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一些银行在数据治理机制、数据管控方法、数据模型管理、数据服务体系、大数据体系等领域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

1.数据治理的内涵
国际上数据治理指的是: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
集(规划、监控和执行)。

数据治理的职能是指导其他数据管理职能的执行。

因此,数据治理是在高层次上执行数据管理制度。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
指引》对数据治理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内设部门等职责要求,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的动态过程。

2.数据治理与数据管理的异同
首先,数据治理包括了数据管理的全部活动,而数据管理不是数据治理的全
部内容。

我国一般将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进行综合考虑,将数据治理贯穿于各个
数据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之中。

其次,数据治理是对数据端到端生命周期内(收集、存储、使用、保护、归档和删除)的组织结构、数据拥有者、政策、规则、
过程、业务术语和度量标准等做出定义。

数据管理则是数据治理的技术实现,而
企业数据治理则为各种政策及过程的执行和实施赋能。

最后,尽管数据治理和数
据管理是不同的任务,但它们却有着一致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也是Informatica一
直以来所贯彻且期望的:构建一个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让企业在数字化未来
创造更多可能。

二、我国银行业数据治理的困境
数据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同题,更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课题。

在数据治理过
程中,部分银行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建立了配套的数据治理管理平台,并在继续、价值真正转化为商业价值。

数据支撑业务发展的同时,在贴近业务、服务业务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实现创造价值的目标。

我国银行金融机
构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海量的、丰富的数据资源。

当前,各家银行已
经越来越重视数据的作用,纷纷将数据治理提升到全行战略层面,开展了一系列
持续的治理工作,但仍存在数据基础薄弱,数据不完整和不一致问题。

进一步来看,数据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管理职能不清等因素是导致数据问题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持续高效地推进银行业的数据治理工作,仍需要解决下列问题:
1.企业缺乏数据治理组织体系
银行的数据治理是需要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认可共同的
数据治理目标,且需要加强技术部门与业务销售部门之间的合作,是一项庞大而
复杂的工程,不是单个部门与少数人员能够完成的,之有简历系统的银行数据治
理组织而才能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数据治理工作。

2.未建立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数据也是如此。

从数据的产生、加工、使
用乃至消亡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办法,将极少或者不再使用的数据从系统中
剥离出来,并通过核实的存储设备进行保留,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更
好的服务客户,还能大幅度减少因为数据长期保存带来的储存成本。

数据生命周
期一般包含数据采集、转换、存储、分发、使用、存档、销毁等阶段又可将其分
为在线阶段、归档段)、销毁阶段三大阶段,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合理的数据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数据制定不同阶段的保留时间、存储介质、清理规则等,通过数
据生命周期管理建设,可有效控制在线数据规模,提高生产数据访问效率,减少
系统资源浪费,提高银行数据应用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成果,保证银行数据应用系
统健康高效运行[3]。

但目前我国银行大部分在数据存储系统无法支撑时才进行数
据清理,难以做到对数据生命周期的系统有效管理,且对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系
统和工具支持力度不够,因此,不能较好地支撑全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3.缺少完善的数据治理责任机制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数据治理工作的逐渐被重视、银行内部已离
不开一个企业级的数据治理职能组织,应该由专业的业务和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
组织,来承担数据管理者的职责,负责落实全行数据治理工作。

但目前由于没有
完整的流程管理机制,在推动工作中会出现诸如以下问题:第一、不同领域的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并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当需要进行跨领、跨系统的数
据治理工作时,会出现沟通成本较高,协调难度较大的问题,而且对责任部门的
工作驱动力也较低[1];第二、解决数据问题时仅从局部考虑,为解决当前紧急问
题,较少考虑数据复用和共享机剑,不利于后续的系统整合工作;第三、数据问
题解决后,较少进行规范和跟踪治理,后续责任承担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保障数
据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数据治理流程,同时还需建立
决策、沟通、考核、监督等完整的权责机制,创建数据治理决策协调机构,建立
数据治理理念,有效地解决银行数据的责、权、利问题,这样才能使数据治理工
作顺推进。

三、我国银行数据治理的思考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8年5月21日签发了2018年第22号文,正式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围绕数据治理展开,对银行业金
融机构数据治理的各个方面均提出了硬性要求,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数据治理
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并首次引入了首
席数据官的设置、明确了高管权责。

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数据治理纳入
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

并特别强调了银行业
金融机构应当将监管数据纳入数据治理,建立工作机制和流程,确保监管数据报
送工作有效组织开展,监管数据质量持续提升,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监管
数据质量承担最终责任[1]。

另外《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监管指
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大中型银行要把数据治理作为重要的制度性建设与基性工作,加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与流程保障,有序推进、重点强化;统一
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应用,有效支撑银行业务发展,有效提升银
行管理水平。

因此,对银行数据治理的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1.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树立大数据治理意识
我国的数字管理水平非常落后,传统中国社会缺乏“数目字管理”的传统,这
是传统中国社会难以飞跃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1年6月发布《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研究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观点,数据正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
要生产要素,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的关键要素[4]。

大数
据时代不仅将改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将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治理
与社会治理状况。

我国的社会治理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还是依
靠感觉、经验来管理,互联网的发展,给数据治理带来了机遇,大数据时代的社
会治理要求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经验社会治理模式,要积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树立大数据治理意识。

2.建立数据治理体系
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是指建立数据拥有者、使用者、数据以及支撑系统之间的
和谐互补关系,从全企业视角协调、统领各个层面的数据管理工作,确保内部各
类人员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和服务。

银行需要积极开展数据架构规划,
对主要数据以及数据架构等内容进前瞻性设计,制定数据生命周期管理规范,提
升数据服务能力[4];加强元数据管理和应用,制定元数据管理策略、标准、流程,建统一的元数据管理与传输机制,将元数据管理与系统开发、运维与数据架构管
控等流程结合走来,保证元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等;
3.构建安全框架,确保数据安全
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屡屡发生,数据泄露数量不断增加,涉及众多行给企
业和用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据相关数据调查报告,2018年上半年,全
球共发生了945起数据泄露事件,导致共计45亿条数据被泄露,过去5年有近100亿条记录泄露[4]。

2018年,Facebook全年3次被报道发生数据泄露事件,涉
及约1亿用户。

2018年9月,Facebok在泄露5000万条用户信息后再次卷入数据泄露旋涡,包括1400万条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搜索记录、登录位置等敏感信息。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需要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建设,健全数据安全标准规范,推动数据安全技术开发应用,做好数据安全整体规划。

比如建立数据提供注册制度、数据安全保密制度、数据授权使用许可制度等,以保证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顾路新、陈石军、王丽.《银行数据治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
[2]李丹.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研究[J],中国金融,2019年第13期
[3]程升、面向数据与数据治理: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转型方向「J.中国金融电,2011(12)36-39
[4]张莉:《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9.
作者简介:龚文丽(1992-),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经济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