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下册语文第 1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
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爱莲说》选自卷三,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著有等。

6.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
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
其节,则思砥砺④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
..,为庭实⑤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

②体:体悟。

③虚受:虚心接受。

④砥砺:磨炼,锻炼。

⑤庭实: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欣赏。

8.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三处停顿。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则思中立不倚.者
②故君子人多树.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故君子人多树之.
B.何.陋之有/竹似贤,何.哉
C.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D.濯清涟而.不妖/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比较分析[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
[注]①耽:非常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②何陋之.有()
③常丐.食诵《诗》()
④其妻患.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17.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

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③运用一种修辞;④50字左右。

(1)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18.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

(12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B项“馨”读xīn;故答案是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植”是“植立”的意思。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3.【答案】A
【解析】【分析】A项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作者以“仙、龙”自喻,表明“德馨”则陋室不陋。

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5.【答案】(1)《刘禹锡集》;唐代;刘禹锡
(2)《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太极图说》《通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⑴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作者是唐代(朝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⑴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故答案为:⑴《刘禹锡集》;唐代;刘禹锡
⑴《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太极图说》《通书》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答案】(1)陋室不陋;惟吾德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2)类比;惟吾德馨
(3)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
【解析】【分析】课文分析: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

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

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陋室铭》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以“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高洁傲岸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惟吾德馨”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故答案为:⑴陋室不陋;惟吾德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⑴类比;惟吾德馨
⑴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

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

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⑴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7.【答案】(1)生长环境;体形香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正衬;反衬
【解析】【分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生长环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写莲的体形香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莲花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从“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说菊花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莲花是君子。

(3)这篇短文作者通过描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趋炎附势,追名
追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而菊花比喻隐逸者,属于正衬。

牡丹比喻富贵者,属于反衬。

故答案为:⑴生长环境;体形香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⑴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⑴正衬反衬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

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

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⑴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答案】8.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虛受者
9.倚靠;种植
10.C
11.①(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靠近赏玩它啊。

②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12.洁身自好;刚正不阿;坚定不移;托物言志;以莲自喻,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

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

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⑴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
的分析即可。

8.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故答案为: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虛受者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1)句意为: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倚靠别人。

倚:倚靠。

(2)句意为:人大都喜欢种竹。

树:种植。

故答案为:倚靠;种植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代词,竹子
B. 什么/为什么
C.介词,用来
D.连词,表转折/表修饰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语句的翻译。

句中重要的词为:亭亭:耸立的样子。

可:可以。

亵: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本:根本。

建:培植。

不拔:坚定不移。

故答案为:①(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靠近赏玩它啊。

②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通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自己要像莲一样做一个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行高洁的君子。

乙文则通过“竹似贤“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督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尘名行、夷险-致者",表达自己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的有着高贵德行的贤者。

故答案为:洁身自好;刚正不阿;坚定不移;托物言志;以莲自喻,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答案】13.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宾语前置的标志;乞讨;以……为患,为……而担忧14.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5.居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

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16.安贫乐道。

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意思对即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意义。

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

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⑴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⑴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文章的异同。

注意题干的要求比较的角度。

[参考译文]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

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

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

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只是我品德好
②句意为: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句意为: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
④句意为: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
故答案为:
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宾语前置的标志
3、乞讨
4、以……为患,为……而担忧
14.本题考查语句的翻译。

句中重要的词为:乱,劳,使动用法,使----混乱,使---劳累;弥,更加;遂,最终;
故答案为: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依据“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甲]文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方面描写陋室的。

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
对话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故答案为:居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

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1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依据“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也”可知,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相同与不同之处。

故答案为:安贫乐道。

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

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17.【答案】(1)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解析】【分析】(1)。

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十里荷花、月亮,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荷叶、荷花、采莲少女,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故答案为:⑴ 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⑴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⑴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8.【答案】示例:有不为斋。

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

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

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解析】【分析】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可以借鉴古人的书房名,然后从中获得灵感,如纪晓岚的书房名为:阅微草堂,梁启超的书房名为饮冰室,蒲松龄的书房名为聊斋,杜甫的书房名为浣花草堂,刘鹗的书斋名为抱残守缺斋。

这些书房名都非常的雅致,而且都有一定的寓意,要么和作者的经历有关,要么和作者的兴趣爱好有关等。

因此可以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并说中命名理由。

如:不窥园
斋。

出自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目不窥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专心致志进行研究工作的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有不为斋。

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

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

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点评】本题考查个性展示与创新意识。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