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馍的调查报告
篇一:山东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感受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民俗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近年来年味渐淡。
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
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
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
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
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
文化。
要说真正进入春节,
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
在北
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称
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
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
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
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
民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
的含义,在这
几天人们一
般会把家里
进行彻底大
扫除,清洗各
种器具,拆洗
被褥窗帘什
么的。
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
所以大街上
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
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衣,父母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提出的购买要求,另外在采购春节用品时,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
街上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很是热闹。
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因此春节前也是杀猪的最好时间,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与南方过年制腊肉有相似之处。
北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过年前也有提前蒸几锅馒头、豆包备用的习惯。
通常为了供奉和好看,也会蒸一些花馍,类似刺猬馍、枣山之类的。
小时候每当妈妈过年蒸馒头时,我也会因为好玩而根据自己喜好做一些形状各异的花馍,等到蒸好后便会先挑出自己亲手做的花馍先吃掉,渐渐的长大了,再帮忙做馒头时也就没有了那份闲情。
很快在忙碌中就到了除夕,一般大年三十那天才被称为是除夕,古有“年三十,除夕夜”的
说法。
但是今年却又有例外,闰年的缘由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夜只好提前。
在山东,除夕这天早上人们会提早起床打浆子,贴春联。
所谓浆子,就是一些面粉浆糊,煮过之后便是很好的粘合剂,用它来贴春联,一年都不会掉。
火红的春联贴在门上自然是喜庆,另外也会有很多家庭会在家门口挂红灯笼,更增加了节日气氛。
贴好了春联和福字,
剩下的时间就是继续做没完成的工作,再就是准备年夜饭了。
山东大部分地区都选择在晚上吃一顿隆重的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也有少部分鲁西南地区会选择在中午,因地域而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自然已是相当丰盛,但是每年桌上都会有鱼,有“年年有余”之意,另外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鸡有“大吉大利”之意,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胡萝卜和蒜泥凉拌的“大杂烩”了,寓意来年家里什么都不缺。
其他的就随自己喜欢而定了。
在我们这里,通常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过除夕,妯娌们在厨房忙活着年夜饭,小孩们聚在一起玩耍,男人们则在桌前喝茶聊天。
吃饭时通常都会分两桌,男人们在正桌,女人们另外一桌,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则会上正桌。
在山东传统习俗中,不管何时,家里来客人留下吃饭时,女人都是不允许上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这一习俗逐渐被取缔,但是传统节日里依旧会残留一些痕迹,并且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们。
此时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团圆饭,其乐融融。
除夕夜也有守岁之说,
通宵守岁,等待辞旧迎新的
时刻,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
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
年吉祥如意。
等到一过零
点时分,家里的男人就跑到
外面放鞭炮,放烟花,以鞭
炮的响声迎接新一年的到
来。
此时女主人会在家里的院子里烧一些黄色的烧纸,这些纸在烧之前要用钱打一打,古时说这些纸是烧给天上的神仙们用的冥钱,神仙们收了钱就要保佑人们来年发财。
零点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
为去邪恶、求吉利,烧火煮饺子要用
芝麻秆,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像那几年还在上高中时,父母在除夕夜时也会把芝麻秆撒在院子里,寓意我们成绩能节节高升,取得好成绩。
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锅里要放上馒头、豆腐。
意在有余头,都有福。
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王爷爷,而且饺子要用筷子挑开,方便神仙们食用。
吃完饺子,春节的这顿年夜饭才算真正的结束了。
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人们最忙碌的一天,这天人们都会起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户的拜年。
早起后,开门前要先放鞭炮,然后在门口外放一只竹竿或木棍,来拜年的人们踩过木棍进门。
出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小辈的年轻人,长辈的一般都会待在家里,招待来拜年的客人。
首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拜完之后才出门到亲戚家及邻居家里拜年。
记得小时候我给长辈拜年时都要磕头,现在很少见了,只是问
好就可以了。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其实很大成分就是想买新
衣服和想要压岁钱吧。
想想
小时候得到压岁钱后的那个
高兴劲,现在想想还禁不住
想笑。
大年初一还是有很多
避讳的:人们不扫地,不向
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等。
初一这天人们一般篇二:当下山东省春节风俗调查报告当下山东省各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小组名称:山东省春节风俗调查小组时间地点:山东省及周边省市城乡地区
实践时间:XX年寒假
指导老师:许怀祥范瑞红
团队成员:孟祥明成亚茹刘馨蔚刘国成江川郭婷洪琪董铭孙培康宋浩浩李菲菲孙文慧于海洁刘波实践顾问: 张新锐宗秀萍李赛于帅综合整理: 孟祥明
前言:
自古以来,春节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此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春节在很的程度上起到了维系民族情感和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成为所有华人的精神寄托,过年也成了人们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山东省作为“礼仪之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风俗习惯得以继承和保留下来,成为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移风易俗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与此同时,春节风俗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为此,我们在寒假期间对山东省各地春节风俗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各地春节风俗以及人们对当今过年的看法。
关键词:春节风俗山东省传统演变
摘要:
身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员,除了加强学习以外,更一改投身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去。
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寒假开始,山东省春节风俗调查小组便开始就春节前后相关民俗活动展开调查,通过亲身实践以及问卷式、走访式、查阅式等多种调查方式,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调查采取分地区形式进行,按照各地经济文化水平及风土人情差异,将全省分为:沿海地区(以烟台、青岛为例)、鲁西及周边省区(以聊城为例)、新兴城市及发展较快地区(以东营为例)、省会及周边地区(以济南、淄博为例)、落后地区及革命老区(以临沂为例)。
寒假期间,小组成员按照统
一部署,分赴所在各个地区,在亲身经历和调查实践中,从多方面了解山东省各地的春节习俗,从这些古老而灿烂的习俗中,我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更好的认识了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素质。
同时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时期春节风俗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此的态度。
一、省会及周边地区新时期春节风俗(以济南、淄博为例)
济南地区春节风俗
腊月初八
“老太太,你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被民间认为是春节的开始,在济南地区,腊八节那天一般要腌制腊八醋,用大蒜放入一罐醋中,密闭腌制,等时候成熟,腌制的醋用来蘸食水饺,没那么酸亦有香甜之味。
在这一天,亦有喝腊八粥之习俗,人们认为,喝了腊八粥,冬天便可以温暖不会感到冷。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我国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
的准备。
在祭灶的这一天,也会烧“元宝”,吃一顿水饺,农村较流行。
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民间认为灶王爷为一家之主,专门向玉帝禀报人间善恶。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
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俗话说灶王爷“二十三日趋,初一五更来。
”在除夕之夜,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
一般来讲,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四扫尘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
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
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
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在济南,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民间称豆腐有“斗福”之意,为图吉利,过年买几斤豆腐也是必不可少。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视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
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化水平提高了,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是少不了。
鱼意味着年年有余,“鱼”与“余”谐音,因此许多年画上也以鱼作为花边,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淳朴愿望。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
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
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窗花有喜庆之意。
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
腊月二十九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上坟请祖的时间,我所在的济南平阴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照厅
济南有些地区会在这天的太阳落山时分,在家门前摆上甘草(谷子秸秆),悬一挂鞭炮,点燃甘草,引燃鞭炮。
在那一刻,街道上犹如白天一样明亮。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承载着人民的美好愿望,跳跃的火光犹如人们的热情······旧的一年就要结束了。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
农历腊月的最后
一天的晚上,它与
春节(正月初一)首
尾相连。
“除夕”
中的“除”字是
“去;易;交替”
的意思,除夕的意
思是“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迎
新,有旧岁至此而
除,来年另换新岁
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饺子也是重要内容。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以至于现在有人用魏征等人做门神。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
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
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
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
春联。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
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
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
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
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
幅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
篇二:关于地方年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地方年文化的调查报告
年级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年
日到年月月日
对于中国人来说,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闹节日,正是源于对年的喜欢和尊崇,形成了各色各样的年文化,地方年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于是,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生
活的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
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福、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物事;打个比方,单说饺子,原本是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
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入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
通过此次调查,我希望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地方年文化特色,更好的体会到年的韵味。
传统过年习俗之所以穿越千古而不衰,因为其间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过年习俗是先人在和自然、社会的互动中汰选下来的优秀的文化形式,是最符合国人习性的做法。
比如登门拜年,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登门这个细微动作,将对亲朋好友最坦诚的关心、温情、挂念,用面对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就算曾有过不愉快和小摩擦,也可通过登门拜访,解开疙瘩,达成最大化的和谐。
这时候,我们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不是狭隘,而是宽广、坦荡。
所以,在老家过年,大年初一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走街串巷、登门拜年,那个热闹劲儿,让年文化有了人气,也将更多精神慰问撒播到了千家万户。
年前几天我和同学就一起去街上感受这浓浓的年味了,街道上此时真是热闹非凡啊,街边和拐角摆着各式各样的春联,还有各种炮竹让人眼花缭乱,年画和对联上色彩斑斓,
通过销售方我们了解到,瓶子表示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延绵,桃子表示长寿,马蜂与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今年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兔子了,各种兔子的年画应有尽有,兔子更是象征着朝气与活力,新的一年,人们的生活也会蒸蒸日上。
其实生活中的一切形象,都用来图解理想。
我的家乡水泊梁山县,充分挖掘梁山水浒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梁山节庆品牌,策划推出了XX年“好客山东贺年会梁山好汉过大年”系列活动。
在围绕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在成功举办了元旦“水浒山寨迎新年,
梁山好汉送吉祥”活动之后,“敲响平安锣,喜擂吉祥鼓”、“扈三娘比武招亲”、“水浒文化大看台”、“梁山古街贺新春”、“梁山好汉抢福”、“梁山好汉闹元宵”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春节期间将在水泊景区精彩上演;今年的贺年会,梁山景区把重点放在了“梁山古街贺新春”的古街民俗展示上,届时除了独特的风味小吃外,民间杂耍、喜庆秧歌、山东快书、莲花落、山东梆子、渔鼓、骑马、射箭和敲平安锣鼓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演绎活动将在梁山古街集中展演;安排了水浒情景剧“好汉大聚义”、“好汉迎宾”、“真假李逵”等特色演出,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水浒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过梁山古街道,游过梁山老山寨,我不由得感觉到
了历史的年味来不曾远去。
说完家乡再说说别的地方的年文化吧。
凑着年假,我去了表姐家,也感受了一把山西的年味,真是不去不知道啊,山西民间窗花,地域特色鲜明,内容形态极为丰富,只要是老百姓熟悉而感兴趣的事物,几乎都是窗花创作的依据;至今流行于吕梁山区的中阳民俗剪纸、流行于晋北广灵与灵丘的染色剪纸、流行于晋南和晋中广大区域的民间剪纸,都是发端于年节、蕴含丰富信息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
山西民间还流行在门楣上张挂彩色门笺的风习,通常是四张彩纸上书写“迎喜接福”、“喜迎新春”、“风调雨顺”之类的词句。
它与春联一起,形成了民间直接以文字形式彰显节日喜庆的风俗事物,具有色彩强烈、词句朴实、寓意明显的特点。
初一是最热闹的。
很长时期中,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
民间俗信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等诸神上天,初一五更要回来和人们共度年节,因此民间讲究初一五更时分要接神。
后来人们越接越早,清末民初许多人家一过子夜就开始接神,俗以为晚了接回来的就是懒汉神,对一年中的农事活动不利。
接神时,男性家长率几个子孙端上事先摆好的供盘香表,等到院中点燃旺火,众男子磕头叩首接神。
天亮后祭祀神位和祖宗。
家长带领全家依次给各神位点蜡、敬香、摆供、敬酒,三跪九拜。
设在院中的天地神谓
之全神,神龛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供品最丰富。
晋西北地区,习惯摆五盘炒菜、五盘凉菜、五盘干鲜水果、五盘油炸小吃、五盘特制花馍,取五福来临之意。
祭祖宗的隆重程度与祀神一样,
家长率全家男子向祠堂或家中的祖宗牌位祭祀。
祭祖毕,当场按辈分大小,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
我们通过调查知道,原来拜年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拜年当地重要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拜年可分为家拜、近拜、远拜和团拜等形式。
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如今多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
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给长辈磕头。
远拜是本村亲朋好友间的互拜,只拜人,不拜祖。
五服之内须面拜,亲友则可让子弟代贺。
旧俗晚上去者,谓之拜夜年;初十之后去者,谓之拜灯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同辈相见拜年要拱手作揖以示礼貌;晚辈拜年时要先到祖先神祇前叩头请安,然后再向长辈磕头。
晚辈给长辈拜年后,长辈要给晚辈未婚子女“压岁钱”。
拜年风俗对社交礼仪的演变也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机关单位、厂矿企业流行团拜风习,年节假期一过,人们在上班时相互贺节拜年、道喜祝福;有些行业春节不能休假,领导及亲友也会组织现场慰问、共庆佳节,是谓团拜。
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第一天,禁忌颇多。
说话都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