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甲和乙可以合成半导体材料丙,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丙由原子直接构成
B.丁是一种化合物
C.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蒸馏水
C.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3.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A.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溶液X中只含溶质NaCl和Na2CO3
D.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牛奶富含蛋白质
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
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于糖类
5.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被点燃、火星四射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7.下列药品或仪器中,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NaNO3溶液B.CuSO4溶液C.pH计D.温度计
8.概念之间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3种关系。

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一组概念是 ( )
序号X Y Z
A 氧化物纯净物物质
B 硫酸盐铵盐盐
C 有机物单质纯净物
D 碱酸化合物
A.A B.B C.C D.D
9.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胆矾研碎B.紫色石蕊染成的干燥小花
C.D.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葡萄糖——有机物B.氯酸钾——氧化物 C.纯碱——碱D.液氧——混合物
12.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3.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

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14.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15.小赵同学的午餐是:炸鸡腿、鸡蛋、面包、矿泉水,从营养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
A.青菜B.奶油蛋糕C.米饭D.炸排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如图是两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写出它们能形成单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它们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3)写出它们能形成的阳离子的化学符号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实验室有一瓶保存不当的试剂(如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华等几位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这瓶试剂溶质是什么?(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填字母序号)
A.酸B.碱C.盐(查阅资料)①初中化学常见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②Na CO、NaHCO溶液都呈碱性.NaCl溶液呈中性.③室温(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NaCl NaOH Na2CO3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上标注和上表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猜想与实验)①可能是________溶液;②可能是NaOH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小亮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的pH=11,他判断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________产生大量的气泡猜想①正确.
步骤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步骤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
(6)(质疑)小华则不同意小强的观点,认为溶液中有Na2CO3还可能有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步骤预计现象结论
步骤一:取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充分
反应后过滤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既含Na
2
CO3,又
含有NaOH
步骤二:向上述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___色
(7)(反思)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________.(写1点)(含量计算)小明想测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10g样品溶液,逐滴加入7.3%稀盐酸至过量,(不考虑先生成碳酸氢钠的影响)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稀盐酸加到20g时,样品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②求样品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18.(8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及其溶液。

回答:某矿泉水中的矿物质主要含有钙、钾、锌、氟等成分,这里的钙、钾、锌、氟是指___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分子或原子”)。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
__________(填字母)。

A.水的电解 B.水的净化
C.水的蒸发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电解水时,与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会产生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__________电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现有甲、乙两种固体各1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

据图回答:
①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
②t2℃时,甲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精确到0.1%) ;
③将盛有乙溶液的烧杯升温到t2℃时,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填“没变化”或“有固体析出”);
④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甲:气体是CO2;乙:气体是H2;丙:气体是SO2;丁:气体是SO2和H2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同学们都认为甲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
_____。

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_____。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
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_____。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证明气体中含有H2。

①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简述原因:_____。

②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_____。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答案解析】
A. 由图可知,物质丙由原子直接构成,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丁中一定含有氯元素和氢元素,丁是一种化合物,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是由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答案解析】
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B.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溶有杂质,不一定是蒸馏水,此选项错误;
C. 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此选项正确;
D.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A
【答案解析】
A.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选项正确;
B.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X中含溶质NaCl和Na2CO3及氢氧化钠,选项错误;
C. 加入Ba(OH)溶液和粗盐溶液中的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
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
Ba(OH)2+Na2CO3=BaCO3↓+2NaOH,选项错误;
D.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会导致最终所得氯化钠中有氢氧化钡杂质,选项错误。

故选A。

【答案点睛】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C
【答案解析】
A、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A正确;
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B正确;
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C错误;
D、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D正确;
故选C.
5、C
【答案解析】
根据各组内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间发生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判断物质间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相符合的选项;丙与丁均能和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所以可判断它们是氧气与碳,推断结论是否正确可采用依据选项分析判断转化是否完成即可得到答案。

【题目详解】
A、甲是一氧化碳时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丁是碳,符合该转化过程;但当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丙是碳时,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该说法错误;
B、当乙是二氧化碳时,丁是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说法错误;
C、当丙是碳时,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甲是二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丙是氧气时,乙是二氧化碳,丁是一氧化碳,甲是碳可完成该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丁是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无法与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该转化无法完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D
【答案解析】
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错误;
B、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水、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为了防止发生爆炸,在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都应检查可燃性气体的纯度
7、A
【答案解析】
A、NaNO3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均不反应,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B、CuSO4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pH计,根据测定pH的变化,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根据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B
【答案解析】
如图中,X、Y是交叉关系,X、Y和Z是包含关系。

【题目详解】
A、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含有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是化合物的一种,Y和X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
B、硫酸盐和铵盐都属于盐,硫酸铵既是硫酸盐又是铵盐,Y和X是交叉关系,B正确;
C、有机物和单质都属于纯净物,有机物和单质是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C错误;
D、酸、碱都属于化合物,酸、碱属于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9、C
【答案解析】
A、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燥石蕊小花遇二氧化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塑料袋加热封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答案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试题分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为30g,即在t1℃时,100g水中溶解30g甲、乙刚好达到饱和,所以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还会有一部分固体不溶解,故C错误;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所以t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1、A
【答案解析】
A、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正确;
B、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氯酸钾属于盐,错误;
C、纯碱即碳酸钠,属于盐,错误;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属于单质,错误。

故选A。

12、C
【答案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

故选C。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3、C
【答案解析】
A、常温下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常温下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故选C.
【答案解析】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项正确;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单位为1,一般不写,不是g,C错;
D.因为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位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D错。

故选B
15、A
【答案解析】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面包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炸鸡腿、鸡蛋中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与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Mg Cl1MgCl1Mg1+
【答案解析】
(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1,为镁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Mg;
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Cl1;
(1)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1.
(3)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形成的阳离子的化学符号为:Mg1+.
答案:(1)Mg、Cl1;(1)MgCl1;(3)Mg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A NaHCO3Na2CO3NaCl稀盐酸;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溶液;红倾倒药品时,标签应向手心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64%
【答案解析】【交流研讨】(1)破损标签可见部分为钠元素,可判断该物质由金属元素与酸根组成,而酸类物质由氢元素与酸根或者氢氧根所组成,可判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2)【得出结论】根据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8% <10%,因此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3)【猜想与实验】除碳酸氢钠外,该溶液可能为氯化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设计并实验】(4)由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为碱性,溶液pH都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的pH=11,判断
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2)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可推断鉴别两物质时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观察有气泡可说明该物质为碳酸钠,把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质疑】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因此想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首先得先把碳酸钠除去,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或钡离子能结合成沉淀,因此可先用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其它可溶性的钙盐或钡盐溶液(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通过生成白色沉淀,验证并除去碳酸钠,再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反思】倾倒液体时,应将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8)①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

由图可知,将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80g,当稀盐酸加到20g时,部分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部分氢氧化钠剩余,碳酸钠还没有参与反应,此时样品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②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80g×7.3%,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x 80g×7.3%
40/x=36.5/80g×7.3%
x=6.4g
样品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6.4g÷10g×100%=64%
18、元素煮沸AD正相等9.1%有固体析出相等
【答案解析】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2)根据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进行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4)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进行分析;(5)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题目详解】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矿泉水中的矿物貭主要含有钙、钾、锌、氟等成分,这里的钙、钾、锌、氟是指元素;(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能确定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水的电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填:AD;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所以电解水时,与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会产生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电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5)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2g,所以甲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7%;
③将盛有乙溶液的烧杯升温到t2℃时,溶解度减小,所以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④由t2℃降低到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二氧化硫吸收水蒸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不产生二氧化硫
【答案解析】
(1)同学们都认为甲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故填二氧化硫。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故填吸收水蒸气。

(4)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填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是因为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了水,证明气体中含有H2,故填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

(5)①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故填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②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不产生二氧化硫,不会污染空气,故填不产生二氧化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