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人物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物解读
2019-08-02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故事源⾃印度外交官wikas swanlp的⼩说《问答》:印度孟买⼀位卑微的服务⽣杰玛参加了⼀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问答节⽬,结果这个没受过教育的下层贫民竟然赢得了⼤奖。
他⾃然要被⼈怀疑作弊,于是,电视台制⽚⼈串通警察把他扔进了监狱。
杰玛被警长严刑逼供,指着他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录像要他坦⽩作弊的细节。
审讯过程与杰玛的成长经历相互穿插,每―个问题都是杰玛⽣活中的离奇⼀章,每⼀个故事都带着观众看到了孟买⾚贫阶层⽣活的细节。
触⽬惊⼼的⼤垃圾场、孩⼦们肮脏但纯真的笑脸等画⾯真实⽽沉重,充满了美与丑的强烈对⽐、苦难与欢笑的平⾏存在。
电影中三个主要⼈物哥哥舍利姆、弟弟杰玛和⼥孩拉提卡的命运错综复杂。
他们在起起落落中追寻着⼼中的梦想,在主流社会的边缘痛苦挣扎。
三个⼈物性格迥异,贫民窟⾥的罪恶、⽆耻和冷漠让他们过早地品尝了⼈⽣的苦辣酸甜,但并没有毁灭他们⽣存下去的欲望和信念,顽强的⽣命之花绽开在最为⾎腥的环境中,强烈地迸发出⼈性的魅⼒。
⼀、边缘⼈
舍利姆、杰玛和拉提卡都是⽣活在社会边缘的⼈,或是被社会遗弃,或是与社会处于对⽴的状态。
他们总是与社会格格不⼊,毫⽆种族与⽂化根基,始终处于⼀种⽆所依托的悬挂起来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精神和⾁体在相当―个时期将⽆处安放,从⽽形成了边缘⼈的边缘苦旅。
在风⾬飘摇、动荡疯狂的世界上,他们竭⼒探索⾃我,寻求属于⾃⼰的⼀席之地。
弱⾁强⾷的环境带给他们的是物质的贫穷和精神的压抑。
从幼年起,三个还是只顾玩耍的孩⼦就经历了疯狂的异教徒对穆斯林的⾎腥屠杀。
杰玛眼看着⾃⼰的母亲被―个粗暴的男⼈⽤铁棍击中⾯部倒在⽔池⾥,⽽他什么都不能做,他需要活下来,需要逃命。
他⽤⾃⼰的眼睛记录下了那疯狂的⼀切。
异教徒对穆斯林的残酷杀害,⽆不⽤尽⼿段,即使妇⼥⼩孩,他们亦不放过。
杰玛和哥哥舍利姆在逃命的时候,看到―个⼩⼥孩怔怔地站在⾬⾥,于是拉了她⼀把,这个⼥孩就是⽇后让杰玛苦苦追寻的拉提卡。
⽗母的缺失、种族的迫害、贫寒的境遇将三个孤⼉推到了社会的边缘。
对于这三个社会边缘⼈来说,摆脱饥饿和贫困成为迫切的愿望和美好的想象,最基本的⽣理上的需求,如吃饭、穿⾐,成为推动他们⾏为的强⼤动⼒。
⽣活在最底层的孤⼉们没有任何权利、尊严和保护,必然会不断地成为他⼈的⼯具、商品,⽆可奈何地任⼈宰割。
因此,逃离和漂泊也就成为了他们最基本的⽣存⽅式和状态。
看似好⼼的孤⼉院头⽬实则想要把他们培养成赚钱的道具,⼿段残忍地挖掉⼀个孩⼦的眼睛,只因这样能增加收⼊。
这样⼀个强⼤的⿊暗团体不断吞噬着其中每⼀个弱⼩的个体,这些个体也随即变成只能维持存在的物体,被异化成⿊暗势⼒的帮凶、获取疯狂利润的摇钱树和玩弄取乐的⽊偶。
这些鲜活的⽣命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逐渐被漠视、淡化,隐藏在光彩照⼈的摩天⼤楼的阴影中,隐藏在破烂不堪的⾓落⾥,随着外⼒对其本质的异化和扭曲⽽成为城市之中的隐形⼈,成为失去⽣命意义的物体。
舍利姆是第⼀个敢于反抗被物化的⼈,在眼看弟弟即将成为牺牲品时带着弟弟成功地逃出暴⼒的迫害,开始了他们⼜⼀次的⼈⽣漂泊。
⽽拉提卡却被抛弃在茫茫⿊夜中,这个⼥孩的⾝份命运远不如兄弟⼆⼈,在⿊暗势⼒⾯前,显得更为⽆⼒,更为苍⽩。
如果这种压迫者与受害者的冲突是暴⼒的、显⽽易见的,那么“问答”节⽬的主持⼈和警察对杰玛的压迫歧视则是隐性的,看似合理的暴⼒与审问似的居⾼临下的态度是对这些边缘⼈的更为残忍的迫害。
“准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的主持⼈外表光彩夺⽬,⽽丑陋猥琐的灵魂就包藏在这光鲜的外表之下。
⽽对杰玛这样⼀个来⾃社会底层的穷⼩⼦,他的话语和神情中显⽰出鄙夷和傲慢,不断地称杰玛为倒茶⽔的服务⽣,利⽤杰玛的卑微⾝份取悦现场的观众,将杰玛置于被观看、被玩耍的⾓度,杰玛成为他提⾼收视率、获取⾦钱的⼀个⼯具。
⽽在警局⾥,对杰玛⽆情的拷打质问是因警察不相信杰玛是通过⾃⼰的努⼒成功地回答出问题的,这种不信任同样是源⾃杰玛的社会⾝份。
等级之间的⽭盾冲突剥夺了杰玛的话语权。
在这样⼀个阶级社会中,已经形成了⼀种思维定式,谁的社会地位⾼,就可任意欺辱“下等⼈”。
“⽂明社会”⽤“阶级”来把同⼀性质的⼈硬⽣⽣地划成三六九等,把“下等⼈”驱逐出正常⼈的范围。
事实上,不但是欺辱者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连被欺辱者也认为命该如此。
当杰玛⾯对讽刺以及⾝体的迫害时,他只是默然承受,没有表现出⼀点点的不满与反抗。
电影中的三个典型的边缘⼈形象由于⾝份的缘故受到社会的歧视与迫害,成为⼈们眼中的“他者”。
地位的低下、⽣活的困窘和⽣命的威胁使他们⽆法与居于主位的强势群体进⾏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权⼒的强势者为了捍卫⾃⼰的领地,将社会建构为属于⾃⼰的“真实”,⽽权⼒的弱势者则只能在被建构的命运中沉默不语。
⼆、追梦⼈
在电影中,命运的挫折始终伴随着三个主⼈公的成长,虽然在⽆助和⽆奈中失去了⾃由和独⽴,可他们并没有失去⽣存的勇⽓,反⽽愈加顽强。
三个⼈以沉默的⽅式选择了承受,在沉默中⽣命的张⼒被⽆限扩⼤,展⽰着⽣命的坚忍。
从杰玛⾝上,我们看到了⼈性的坚忍、善良与纯真。
他的坚持是⼀以贯之的,从⼩时候为偶像跳粪坑到⼀次次地寻找⼼爱的拉提卡,再到⾯对主持⼈的冷嘲热讽⼀路披荆斩棘赢得⼤奖,杰玛从没有放弃过。
这种对美好信念的不渝追求使杰玛完成了⾃⾝内部的和谐统⼀。
我们从看似孩⼦般单纯、幼稚的执著中看到的是“善”和“爱”的理想境界,与杰玛⾝外的那个充满着交易与欺骗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照。
对拉提卡的感情始终⽀撑着杰玛⽆论通过什么⽅式都要⽣存下去的信念。
只要有机会,攒够了钱,杰玛总会想怎样才能找到拉提卡,不惜付出所有代价营救拉提卡。
直⾄最后会疯狂地想到利⽤电视节⽬寻找⼀⽣中的最爱,他相信拉提卡能够看到他,让她知道他没有放弃,他会⼀直在车站准时等待她的到来,他们还能拥有属于⾃⼰的明天。
燃
烧在杰玛⼼中的希望是电影中最为光辉的⼈性⾊彩,是板结在⼈们潜意识中的⽣命原动⼒。
这种原动⼒体现为爱、怜悯、⾃豪、同情和牺牲,是⼈类建⽴内⼼道德秩序的基⽯。
杰玛的⾝躯虽然被⽆数次地扭曲物化,他的反抗虽然显得脆弱被动,他却没有丧失灵魂的⽅向,在⼈⽣的追求中充满着对⽣存意义的寻求和对⾃⾝价值的确认。
在他⾝上,寄寓着⼈类的理想:试图在被物质覆盖的⽣存境遇⾥,寻找⼈类精神残存的意义与价值,以恢复精神的重量、聚拢⼈类⼼灵的碎⽚,从⽽超越我们的⼀切眼泪、死亡和疼痛,确⽴起我们⽣存的终极意义。
拉提卡的形象像是⼀种颜⾊,虽然戏份不多,但她那炫⽬的黄⾊就像⼀束希望之光⼀样永远飘荡在杰玛⽣命的天空⾥。
此后为数不多的重逢⾥,拉提卡的黄衫黄头⼱似乎⼀直是最抢眼的焦点。
站台上那近似童话般的迷⼈的微笑,是杰玛的全部寄托,也是她⾃⼰对抗命运的⽣动写照。
在男性构建的等级社会中,拉提卡选择了忍受与挣扎,她的眼中并没有泪光,⽽是早熟的淡然。
在经受了⾝体与精神上的百般蹂躏后,依然在阳光中保持灿烂的笑容,这笑容是她⼼底深深的温柔与忍耐。
阳光是⾃然界中⽣命的⼒量与源泉,在电影中与⼥性的笑脸完美地结合,预⽰着⼥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
拉提卡这⼀⼈物形象也随即上升为⼀个能够给予他⼈关怀、⼒量,向往温暖与光明的独⽴个体,是包容⼀切苦难的终极之爱,是对抗混乱和衰败的美好象征。
三⼈中,哥哥舍利姆选择了与杰玛和拉提卡不同的⼈⽣⽅向。
他总是以⾃⼰的切⾝利益为重,并且渴望权⼒,没有什么⽐⽣存更加重要。
为了巩固⾃⼰的地位、取得⿊帮⽼⼤贾韦德的信任,毫不犹豫地逼⾛了杰玛,⽽将拉提卡作为礼物送给了贾韦德。
同样,为了地位,他也能不假思索地将左轮⼿枪顶着⾃⼰弟弟的脑袋。
在他的世界⾥,充满了⽭盾与不和谐,毫⽆道德意识以及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舍利姆认为只有权⼒和⾦钱才能使他⾛出阴影,成为主体,可实际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也成了权⼒的奴⾪。
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让他始终与他⼈处于激烈的竞争和冲突之中,他的⽣命历程成为浮华虚⽆世界的代表。
舍利姆⽤罪恶的⽅式换取⽣存的权利,放弃尊严与⼈格他得到的不是荣华富贵,⽽是⾃我毁灭。
他的被⿊暗势⼒扭曲了的梦想和信念带给他的是⼀个异化变形的⼈⽣。
但是,舍利姆似乎并没有完全丧失⼈的善良本性,内⼼的⽃争与⽣死线上的挣扎使这个⼈物更为丰满,更加增强了他的悲剧⾊彩。
在种族遭到屠杀后的⼀个⾬夜,杰玛想让拉提卡进⼊他们的避⾬所,⽽舍利姆是拒绝的。
后来弟弟把拉提卡叫进来时,其实舍利姆并没有睡觉,等他们躺下,他才闭上了眼腈。
这种默许体现出舍利姆的功利⼼理最终让位于同情怜悯。
这点内⼼深处的光明虽然没有照亮他的整个⼈⽣,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迫于⽣存压⼒的⽆奈。
三、命运的归宿
杰玛找到了倒茶⽔的服务⽣的⼯作,虽然地位低下,可也算在社会中有了⼀席之地。
从被怀疑作弊到被信任,他⽤⾃⼰的执著和真诚打动了警察,最后奇迹般地赢得⼤奖;不仅获得了爱情,也成了整个贫民阶层的英雄。
他不再是那个游离于城市外部的流浪⼉,所有的艰⾟得到了最为丰厚的回报。
拉提卡也同样获得了⾃由,通过电话连线,表达出真实的愿望和想法,使她第⼀次拥有了平等对话的权利,从⽽冲破⿊暗的束缚,摆脱了他⼈意识的控制。
杰玛和拉提卡寻求梦想的过程是他们对缺失的⾝份的寻求与确认的过程,是对⾃我追求的肯定的表现。
⽆论是对于个⼈或者群体,⾝份的确⽴是存在的前提;⼈不能离开⾝份⽽存在,⾝份是个体获得社会价值系统承认的标志,是⼈的价值存在的表现。
从⽆根的边缘⼈到有形的社会⼈,杰玛和拉提卡艰难地寻求着⾃我的归属,这种归属来源于他们的内在价值观念与外在⾏为符合社会⼤众的价值观。
虽然三⼈没有崇⾼的理性信仰,也谈不上什么“主义”,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真爱的渴求使他们获得了精神与内体的解放,进⾏了⼀场破茧似的突围。
这种向往渴求也正是⼈类前进最简单的动⼒,是构建社会和⼼理平衡和谐的基础。
舍利姆虽然⽆恶不作,但他内⼼仅存的⼀点光明和善良让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放⾛拉提卡后,在充满钱币的浴缸⾥,结束了罪恶的⼀⽣。
舍利姆的⼀⽣也是为了求得⽣存与幸福,这本来⽆可厚⾮,但他的实现过程带有极⼤的破坏性,违背了社会⾏为准则,从⽽必然会引发社会群体的唾弃与攻击,导致个⼈的毁灭。
同时,单纯地以⾃我幸福作为惟⼀的合理⽬标,是不能有效实现“为我”的⽬标本⾝的。
舍利姆的经历昭⽰着只有冲破狭隘⾃私的个⼈主义、只有依靠社会⼈才能⽣存和发展;只有付出劳动、创造财富、求得他⼈幸福和社会的共同幸福,才能更好地实现个⼈幸福。
在临死前,他的表情显得很轻松,不再有恐惧。
他的死获得了同情,抵消了罪恶,成为社会群体所接受的积极品德的象征,也赋予他⼀定程度上的社会认同。
影⽚以欢乐的歌舞场⾯收尾,仿佛瞬间将观众从⼀个动⼈的故事中拉回到现实,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就是⼀个故事,杰玛和拉提卡就像童话中的⼈物,经历了千⾟万苦,最终善有善报。
这种童话似的结尾是⼈们的美好愿望,或许也只能在我们所编织的故事中才能圆满。
杰玛是幸运的,他的痛苦历程正好成为每⼀个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成功只属于某个幸运⼉。
杰玛是⼀个偶然的奇迹,是成百上千挣扎在贫民窟⾥的穷⼈们的美丽梦想。
在影⽚中,多次出现了这群被忽略的⼈们的⾝影,他们聚集在⼀起关注杰玛的命运,这样的镜头暗⽰出他们可以结合在⼀起改变⾃⼰的命运。
如果他们想要获得杰玛的成功,除了个⼈的努⼒,还要依靠群体的⼒量:唯有结合成有机的组织,将不同个体的⼒量有机地集成为⼀股集体的⼒量,才能更好地谋求⽣存、更好地实现^⽣。
四、结语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涉及了印度社会⽣活的⽅⽅⾯⾯:有孟买的极度贫富分化,有城中贫民窟的肮脏可怖,有宗教信仰的⽭盾屠杀,也有⾚裸裸的阶级歧视。
通过细腻的镜头语⾔为观众呈现了主⼈公杰玛跌宕起伏的⼈⽣历程,给⼈以沧桑的时代感。
影⽚真实⽽深刻,对⼈的命运、⽣存状态、精神⾛向等问题进⾏了深⼊的探寻。
既有对⼈格失落、⼈性异化的批判,⼜有对⼈类美好本性的渴望与肯定。
阳光和灿烂的笑容为影⽚定下了活⼒四射的基调,⼀切都是⽣机勃勃的,充满旺盛的⽣命⼒,这也是⼈类渴望的现代化进程的合理形式。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物解读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