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水库整治初步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某水库整治初步设计报告
XX水库整治初步设计报告四川省XX县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队
1 基本情况
1.1水库枢纽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XX县XX镇境内,XX江水系XX河支流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8′36.66″,北纬30°28′54.74″。

距XX县XX镇7.5km,XX县城70 km。

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97km2,主河道长1.52km,主河道平均坡降17‰。

水库设计总库容20.396万m3,兴利库10.12万m3,防洪库容 4.896 万m3,死库容 5.38 万m3。

设计灌面1300亩,有效灌面100亩。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小(二)型水利工程。

由于该水库枢纽地理特别重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XX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工程等级为五等5级,建筑物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该水库枢纽工程由溢流拱坝与非溢流坝组成。

XX水库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坝址距下游集中居住200人村庄仅仅离0.2km。

工程一旦失事,将对下游XX近千人及南充市XX区华兴镇、XX 镇、XX县八一乡镇所在地以及1座国家级公路桥梁(国道212)、30家单位学校均将受到惨重的灾害损失;下游3万多亩农田将被淹没或冲毁,10万多人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同时还将造成当地社会的不稳定。

1.1.1大坝
大坝为砌石单拱坝,1972年1月开工,1980年4月竣工。

现最大坝高15.522m,坝顶宽2m,坝底宽6.4m,坝顶长85m,(其中副坝长35m)溢流段长50m,堰顶高程310m,左右坝肩顶高程310.522m。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标准计算,水库校核洪水310.847m(鉴定报告复核),相应库容20.396 万m3;设计
洪水位310.599 m(鉴定报告复核),相应库容18.962 万m3;正常蓄水位310.00 m,相应库容15.50 万m3。

目前蓄水位为310 m。

1.1.2泄洪建筑物
本水库为坝顶溢洪,溢流段净宽50m,堰顶宽2m,堰顶高程310m。

洪水直接泄下游河床,下游无消力池。

1.1.3放水建筑物
现无。

1.2工程建设及维修过程
1.2.1大坝
XX水库大坝修建正处于十年动乱时期,工程质量无专人管,大坝坝体安砌条石未清洗,砂浆不饱满,造成了工程质量低劣。

1980年4月建成蓄水后,即出现拱圈严重漏水,由于资金问题致今尚未处理。

大坝建成后由于防洪标准不够,洪水曾多次翻越非溢流坝对下游冲刷淘空严重,限于资金问题致今未尚处理。

1.2.2泄洪建筑物
1980年4月建成蓄水时,除非溢流坝坝后洪水对下游冲刷淘空严重外其余未发现问题。

1.2.3放水设施
无。

1.2.4综合评价
XX水库大坝1972年1月开工时无正式设计,施工质量较差,修建过程中无施工记录,建成后无竣工资料和验收手续,造成一系列病害问题。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有:拱坝浆砌条石大坝漏水;大坝防洪标准不够洪水翻越非溢流坝对下游冲刷淘空严重;水库大坝址为文家稚村近千人及高石乡
XX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后工程特性表

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一水文
1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km
2 1.97
2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936.60
3 代表性流量
设计洪峰流量m3/s 36.60 P=5%
校核洪峰流量m3/s 61.14 P=0.5% 消能防冲设计洪峰流量m3/s 29.26 P=10%
4 多年平均气温℃l7.40
5 多年平均蒸发量mm 638.5
6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m/s 17.0
二水库
1 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m 310.847 P=0.5% 设计洪水位m 310.599 P=5%
正常蓄水位m 310.00
死水位m 306.960
2 水库容积
总库容万m320.396
正常库容万m315.50
死库容万m3 5.38
防洪库容万m3 4.896
有效库容万m310.12
3 调节特性年
4 灌区特性
设计灌面万亩0.13
三下泄流量
1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 34.58
2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 59.60


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3 消能防冲设计最大泄量m3/s 28.32
四枢纽建筑物
1 大坝
坝型砌石单拱坝
坝顶高程m 312.316 最大坝高m 17.316
坝顶轴线长m 85 其中副坝长
35m
坝顶宽m 2.0
坝底宽m 6.4
2 溢洪道
型式坝顶溢流堰型宽顶堰堰长m 2.0
堰顶高程m 310.00 溢流宽度m 50.00 最大下泄流量m3/s 59.60 3 消力池无
池长m 无
池宽m 无
池深m 无
4 放水设施无
闸门型式无
取水高程m
放水管尺寸m
最大取水流量m3/s
XX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前工程特性表

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号
一水文
1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km
2 1.97
2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936.60
3 代表性流量
设计洪峰流量m3/s 36.6 P=5% 校核洪峰流量m3/s 61.14 P=0.5% 消能防冲设计洪峰流量m3/s 29.26 P=10.0%
4 多年平均气温℃l7.4
5 多年平均蒸发量mm 638.5
6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m/s 17
二水库
1 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m 310.33
设计洪水位m 310.32
正常蓄水位m 310.00
死水位m 302.02
2 水库容积
总库容万m317.00
正常库容万m315.50
死库容万m3 2.00
防洪库容万m3 1.5
有效库容万m313.5
3 调节特性无
4 灌区特性
设计灌面万亩0.124
三下泄流量

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号
1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
2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
3 消能防冲设计最大泄量m3/s
四枢纽建筑物
1 大坝
坝型砌石单拱坝
坝顶高程m 310.00
最大坝高m 15.55
坝顶轴线长m 85 其中副坝长35m
坝顶宽m 2
坝底宽m 6.4
2 溢洪道
型式坝顶溢流
堰型宽顶堰
堰长m 2
堰顶高程m 310.00
溢流宽度m 50
最大下泄流量m3/s 16
3 放水设施
闸门型式无
取水高程m
放水管尺寸m
最大取水流量m3/s
2 水文
2.1流域概况
2.1.1自然地理概况
XX水库位于XX县XX镇境内,XX江水系XX河支流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8′36.66″,北纬30°28′54.74″。

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97km2,主河道长1.52km,主河道平均坡降17‰。

XX水库属XX江水系XX河支流,工程区属丘陵地带,相对高差30~50m,属低山~浅丘地貌。

流域内出露地层属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为河湖相碎屑沉积的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等。

流域内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流域内除本水库外、上游尚有多处塘,域内主要为农业开垦。

垦植率较高,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

XX河河流域水系见附图。

2.1.2气象特征
XX河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春季回暖早,夏季炎热,秋季阴雨连绵、冬季短而温和等特点。

XX河流域无气象观测记录,水库气象特征值参照XX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l7.4℃,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2.7℃(1991年12月28日),多年平均蒸发量638.5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l247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32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7m/s,多年平均降水量936.6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 10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9.1%。

2.2洪水
XX河的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与暴雨基本同步。

洪水绝大部分发生在5至9月,尤以7至8月最多。

由于流域内无实测洪水资料,根据规程规范规定:对于缺乏流量资料的中、小型水库,可应用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次采用推理公式计算XX水库设计洪峰流量。

2.2.1设计标准
XX水库为小(2)型水库,坝型为砌石单拱坝,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其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采用200年一遇,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标准采用10年一遇。

2.2.2设计暴雨
XX水库所在流域无实测暴雨资料,邻近有XX、石盘沱和二郎等雨量站。

其中,XX站为气象部门所属国家基本气象站、石盘沱和二郎站为委托雨量观测站。

XX站实测降雨资料按国家气象观测规范进行,其雨量资料经复核可作为本次设计暴雨计算的主要依据,石盘沱和二郎雨量站观测资料精度稍差,特别在出现大暴雨时有漏测现象,其降雨资料仅可作为分析计算时的参考。

各站雨量资料情况见表2-1。

长滩河邻近站雨量资料情况表
设计暴雨计算采用两套方案,即通过邻近实测暴雨资料和《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暴雨等值线图”分别计算设计暴雨。

1 邻近实测暴雨频率计算
根据水库邻近的XX站和二郎、石盘沱站实测暴雨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系列各项的经验频率,以矩法计算统计参数的初值,采用P-III型理论频率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参数及设计值。

由于流域面积较小,且XX等站距XX水库较近,不进行点面折减。

二郎站考虑移用XX站特大值和不移用XX站特大值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移用XX站特大值以后的系列,按不连续系列处理,特大值的经验频率根据XX站系列确定。

统计参数和设计值见表2-2-2,频率曲线见附图2-2~2-6。

2 根据《手册》等值线图查算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暴雨等值线图,查得XX 水库流域重心1/6 h 、1 h、6h、24h年最大降水量均值、Cv值,计算出设计暴雨,成果见表2-2。

各方法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
3 XX水库设计暴雨
石盘沱站实测雨量系列有漏测大暴雨现象,其统计参数和设计值明显低于XX站和等值线查图值。

二郎站实测系列不仅缺乏特大暴雨,且出现了长时段设计暴雨小于短时段设计暴雨的不合理情况,移用XX站特大值以后,不同时段的统计参数出现倒置现象(6h设计暴雨大于24h;6h暴雨均值低于XX站和等值线,Cv值又大于XX站和等值线;24h暴雨均值低于XX站和等值线,Cv值和设计值小于XX站大于等值线)。

而XX 站实测雨量系列较长,系列中包含不同量级的暴雨,系列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与XX水库距离较近。

因此,采用XX站实测暴雨资料用于XX水库设计是合理的。

鉴于XX站缺乏年最大10分钟雨量资料,/6h暴雨采用等值线查图值,1h、6h和24h暴雨采用XX站实测资料计算值。

XX水库的设计暴雨见表2-3。

XX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
2.2.3设计洪水
2.2.
3.1设计洪峰流量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的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断面的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关系式:Qm,p=0.278ΨSpF/τn
推理公式中参数的确定:
①流域特征值F、L、J在1/5000实测地形图上量取,见表2-4。

河道特征值表
②暴雨衰减指数n及雨力S:根据各时段暴雨量,采用《手册》中暴雨公式计算。

③产、汇流参数μ、m:据本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及下垫面情况,汇流
参数m属盆地丘陵区,产流参数μ属盆缘山区,根据《手册》中所列的公式计算。

其中,汇流参数: 当θ=1-30 , m=0.4θ0.204;
当θ=30-00 , m=0.092θ0.636;
μ值:μ=4.8F-0.19、Cv=0.18 Cs=3 Cv;
④由推理公式计算的设计洪峰成果见表2-5。

XX水库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2.2.
3.2设计洪水过程线
采用典型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典型洪水过程线采用四川东部地区平均情况的单峰(2)概化模型,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2-6。

根据实地实地调查,XX水库坝区河段在洪水发生前底水微小,洪水过程线计算时忽略基流。

2.3河流泥沙
本流域无泥沙资料,XX水库入库泥沙量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悬移质输沙模数等值线图查算。

由《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得XX水库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700t /km2,由此推算出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1379t,推移质沙量按悬移质沙量的15%估算,为207t。

2.4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
XX水库在“三查三定”和全安鉴定中都作过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7。

本次洪水复核的计算,由于无法采用入库流量还原洪峰流量,因此只能采用暴雨资料来推求设计洪水。

本次复核采用《手册》推荐的推理公式法计
算设计洪水。

由表2-7可知,本次洪水计算成果与前两次洪水计算成果非常接近,说明计算上是合理的。

XX水库的洪峰流量采用本次计算成果。

表2-7 历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比较表
2.4水库洪水调节计算
2.4.1基本资料
(1) XX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2-6。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本水库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2) XX水库水位~库容曲线采用“三查三定”复核成果。

详见表2-8。

XX水库水位~库容表
水位
(m)
300 302 304 306 308 310 311
库容(万m3)0 0.18 1.02 3.26 7.6
6
15.
50
21.
28
水位312 313 314
(m)
库容(万m3)28.
74
38.2
8
50.30
(3) 泄洪设施
XX水库通过坝顶表孔泄流,堰顶高程310m,堰顶净宽50m。

溢流堰泄流能力曲线见表2-9。

XX水库溢流堰泄流曲线表
2.4.2洪水调节方式
调节计算中不考虑洪水预报,洪水来临时,水库水位为正常蓄水位,即溢流堰顶高程310.00 m,自由泄流。

2.4.3调洪计算
根据上述基本资料和调节方式,按水量平衡方程,采用试算法逐时段计算溢流堰下泄流量过程,并据此确定最大下泄流量和最高库水位。

经计算,水库校核洪水位310.847m,相应下泄流量59.60m3/s,最大库容20.396 万m3;水库设计洪水位310.599m,相应下泄流量34.58m3/s。

XX水库调洪计算复核结果见表2-3-3。

XX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和下泄流量过程线(P=0.5%)见附图2-8;XX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和下泄流量过程线(P=5%)见附图,XX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和下泄流量过程线(P=10%)见附图。

XX水库调洪计算复核成果表
表2-10
2.5坝顶高程复核
2.5.1基本参数
(1)洪水位:根据调洪演算成果,当溢洪道通过设计和校核洪水时,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310.599 m;校核洪水位为310.847 m。

(2)吹程:水面吹程在万分之一航测图上量测测得D=0.2km。

(3)最大风速:根据XX县气象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V max=17.0m/s。

(4)安全超高:本工程为IV等工程,大坝为4级建筑物。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正常运用安全加高0.30m,非常运用安全加高0.20m。

2.5.2计算公式
坝顶超高按《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规定的公式计算。

坝顶或防浪墙顶在水库相应水位以上的超高Δh为:
Δh= h b+h Z+hc
式中主要参数如下:
h b——波浪高(m);
4级建筑物取累积频率为5%的波浪高;
h Z——波浪中心线至正常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Lm
H cth
Lm
h hz 1
%
522ππ=
hc ——安全超高(m); H 1——坝前水深(m );
W ——计算风速(m/s ),正常运用取V=1.5倍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非常运用取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
D ——水库有效吹程(Km); Lm ——平均波长,m ;
h 5%——累积频率为5%的波高,m 。

本水库位于丘陵、平原地区,故采用鹤地水库公式计算波浪高(h 2%)和平均波长,经查表得波浪高(h 5%)。

2.5.3 计算结果及结论
根据上述公式和有关参数,按以下3种运行条件对坝顶高程进行复核计算,计算成果见表2-11。

设计洪水位+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 正常蓄水位+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 校核洪水位+非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

坝顶高程复核计算成果表
表2-11
名称设计洪水+
正常运用
正常蓄
水+正常运用
校核洪
水+非常运行
备注
洪水位Z(m) 310.599 310.00 310.847 按本次复核有效吹程D(Km)0.20 0.20 0.20
计算风速ω(m/s)25.5 25.5 17.0
安全加高hc(m)0.30 0.30 0.20
波浪高h b= h5% (m) 1.084 1.084 0.653
波浪中心线高差h Z
(m)
0.333 0.333 0.181
坝顶超高Δh (m) 1.717 1.717 1.034 Δh=
h b+h Z+hc
复核要求坝顶高程
(m)
312.316 311.717 311.881
现坝顶高程(m)310.522 310.522 310.522
尚余(m)-1.794 -1.195 -1.356
据坝顶高程复核计算成果(表2-11),在正常运用(设计)情况下要求防洪顶高程312.316,非常运用(校核)情况下要求防洪顶高程311.881m,取其大值,坝顶高程应大于312.316m,现坝顶高程为310.522m,不满足要求。

可见坝顶超高不够,防洪不达标,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3 工程地质条件
3.1水库区地质概况
3.1.1地形地貌
工程区属丘陵地带,海拔高程在400m下,一般为310~360m,相对高差50~100m,属于低山~浅丘地貌。

工程区位于川中红层剥蚀丘陵区,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受岩性控制,工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软质岩类在风化剥蚀的作用下,形成圆丘、山垭及台地,砂岩多形成陡坎。

山丘底部多为浸蚀洼地,冲沟较发育,冲洪积堆积物主要沿侵蚀洼地分布。

3.1.2地层岩性
工区地层简单,与工程有关的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

第四系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堆积层(Q4el+dl)、冲洪积堆积层(Q4al+pl),崩坡积堆积层(Q4col+dl),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基岩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石简河中段,为河湖相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

岩性不稳定,相变较大。

砂岩:中细粒结构,成份以岩屑为主,次为石英、云母,泥钙质胶结,新鲜岩体为紫色及灰色,较坚硬,风化后多呈浅黄色,强度较低。

泥质粉砂岩:暗紫色,粉细砂状结构,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岩屑、云母,单层厚度1~2m,常夹于粉砂质泥岩中。

粉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和粉细砂状结构,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泥钙质胶结,易风化,失水常崩解。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层(Q4al+pl):为粘土、粉质粘土组成,
局部夹磨园度极差的砂岩卵砾石,一般厚1.5~4.0m,局部可达5.0m,主要分布于侵蚀洼地。

(3)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堆积层(Q4col+dl):主要由块碎石夹土组成。

块碎石岩性与垮塌部位基岩一致,粒径大小不一,估计块碎石含量占70%,局部含有大的孤石,堆积层厚度变化较大,厚者可达15m。

分布于工程区外围斜坡下部及坡脚。

(4)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堆积层(Q4el+dl):分布于平缓山坡、山顶及山脚。

泥质岩类出露处的缓坡地带,以紫色、浅红色粘土或粉质粘土为主,呈可塑~硬塑;局部砂岩出露处表面常为砂土覆盖。

大部分为耕作层,分布范围较广,一般厚0.5~1.5m。

3.1.3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位于川中台拗龙女寺台穹的中部,近场区属于龙凤场向斜东段曲转处北翼,岩层平缓,产状为:N60°~70°E/SE∠7°~9°,岩层缓倾库内;发育四组构造裂隙,产状为:
(1)N20°~30°W/NE∠55°~88°,间距1.5~2.0m,延伸长度1~2m;
(2)N55°~70°W/NE∠70°~80°,间距0.5~1.2m,延伸长度1~2m;
(3)N10°~30°E/NW或SE∠68°~75°,间距0.5~1.0m,延伸长度3~5m。

(4)N60°~75°E/ SE∠70°~87°,间距2.0~3.0m,延伸长度大于5m。

工区构造简单,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库、坝区,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
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属区域构造稳定区。

3.1.4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区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边坡岩体风化和局部卸荷岩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不发育。

岩石风化受地形地貌及岩性控制,沟床段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2-4m、6-8m,岸坡段强、弱风化带垂直厚度分别为3-4m、7-10m。

工区在陡坎、陡崖段多见有卸荷裂隙,卸荷带水平宽度约20-25m。

在库内较陡的砂岩岸坡地段,由于构造裂隙的切割,岸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零星塌落于坡脚,形成崩塌堆积体,一般规模不大,厚度0-5m3。

3.1.5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成因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坡残积、冲洪积层等覆盖层中。

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向坡下、沟谷排泄,并部分补给下伏基岩。

由于坡残积层以粘性土为主,厚度不大,故其透水性较差,富水性弱,具埋藏浅,分布不广,水量小,无统一的潜水面,年动态受季节控制明显的特点。

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侵蚀洼地冲洪积层中,沿沟谷向下游渗流。

基岩裂隙潜水受岩性、风化、卸荷等因素制约,主要分布于强、弱风化带及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流。

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沟谷排泄,季节性变化较大。

试验成果表明,库水为重碳酸硫酸钙型水,对水泥及其拌制品均无腐蚀性。

3.1.6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1.6.1坝基条件
坝体建基面高程为295.00 m,坝区地层岩性除左、右岸山坡地表局部
有较薄的残坡积的粘土夹碎石外,坝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中厚层紫红色砂质泥岩,岩层产状平缓(1°~2°),节理裂隙不发育,赋水性差。

根调查,修建时清基较彻底,坝基稳定条件良好,坝基无渗漏现象。

3.1.6.2坝肩条件
坝体与左右坝肩的接触良好,大坝在左、右坝肩处出露的地层均为侏罗纪中统上沙溪庙组砂泥岩层,产状平缓(1°~2°),无断裂、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大坝左、右两坝肩岩体裂隙不发育,因此,当库水位较高时,未发现绕坝渗漏现象。

3.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根据岩、土试验成果,结合坝体、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类比四川盆地其它工程,提出岩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数据见表3-1。

岩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数据表
表3-1
3.21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附近无天然砂砾石料料源,XX江距工程区运距约25km,所需
砼骨料建议外购。

水库库周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

其中大坝右岸的水库电灌站取水处侧,高于库水位约10m,分布有一层厚度15~20m的砂岩,总体裸露较好,范围较大,修建水库和当地建房曾有过开采。

新鲜砂岩为暗紫灰色,风化为紫色,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有用层为弱风化和新鲜砂岩,厚10~15m,无用层为强风化砂岩。

估算有有层储量约1×104m3,储量满足设计渠道用料要求。

据试验成果,新鲜砂岩湿搞压强度30~37.7MPa ,质量满足渠道用料要求。

3.3 结论及建议
1、工程区位于川中台拗龙女寺台穹的中部,近场区属于龙凤场向斜东段曲转处北翼,岩层平缓,工区构造简单,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库、坝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构造稳定。

2、坝址区主要由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组成,以泥质类岩层为主。

3.坝体建基面高程为295 m,坝区地层岩性除左、右岸山坡地表局部有较薄的残坡积的粘土夹碎石外,坝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中厚层紫红色砂质泥岩,岩层产状平缓(1°~2°),节理裂隙不发育,赋水性差。

根调查,修建时清基较彻底,坝基稳定条件良好,坝基无渗漏现象。

4.坝肩条件坝体与左右坝肩的接触良好,大坝在左、右坝肩处出露的地层均为侏罗纪中统上沙溪庙组砂泥岩层,产状平缓(1°~2°),无不良地质现象。

因此,当库水位较高时,未发现绕坝渗漏。

5.工程附近无天然砂砾石料料源,XX江距工程区运距约25km,
所需砼骨料建议外购。

库周新鲜砂岩,其储量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6.库水为重碳酸硫酸钙型水,对水泥及其拌制品均无腐蚀性。

4 病因分析、除险加固必要性及项目
4.1复核计算 4.1.1溢洪道复核计算
本水库为坝顶溢洪,溢流段净宽50m ,堰顶宽2m ,堰顶高程310m 。

洪水流入下游。

1、溢洪道泄流计算
溢流堰泄流能力按宽顶堰自由出流公式计算:
2
/30
2H g mnb Q c s σσ=
式中:Q —下泄流量,m 3/s ; σs -淹没系数; σc -侧收缩系数; m -流量系数;m=0.36 n -闸孔数; b -闸孔净宽(m ); g -重力加速度;
H 0-包括行进流速水头的堰上水头。

溢流堰泄流能力曲线见表4-1。

XX 水库溢流堰泄流曲线表
2 调洪计算
调节计算中不考虑洪水预报,洪水来临时,水库水位为正常蓄水位,即溢流堰顶高程310m ,自由泄流。

根据上述基本资料和调节方式,按水量平衡方程,采用试算法逐时段计算溢流堰下泄流量过程,并据此确定最大下泄流量和最高库水位。

经计算,水库校核洪水位310.847m ,溢洪道相应下泄流量59.6m 3/s ;水库设计洪水位310.599m ,溢洪道相应下泄流量34.58m 3/s ;10年一遇洪水位时水库水位310.507m ,溢洪道相应下泄流量28.32m 3/s 。

本次调洪采用的溢洪道过流能力与1999年鉴定报告一致,复核出来的设计、校核洪水位与1999年鉴定复核的水位基本一致。

3 消能复核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2-2000)规定,消能防冲设计采用1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下泄流量为28.32m 3/s ,相应下游水深2.0m 。

鉴于本工程泄洪建筑物布置的特殊性,其泄流消能计算仍采用常规底流式消能工计算的方式进行。

消能计算按能量方程 c h E =0+2
222c h g q Φ;
弗汝德数rc F =
c
c gh h q ;
共轭水深关系式)181(2
1
2'
'-+=c r c c F h h ;
池深S =z ht hc ∆--"σ; 池长j k L L )8.0~7.0(=;
-σ安全系数,1.1~05.1=σ, -∆Z 消力池出口水面落差(m),
-ht 下游水深(m )

-j L 水跃长度(m )。

经计算,XX 水库溢洪道下游不需设消力池。

4.1.2坝顶高程复核 4.1.2.1基本参数
(1)洪水位:根据调洪演算成果,当溢洪道通过设计和校核洪水时,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310.599 m ;校核洪水位为310.847 m 。

(2)吹程:水面吹程在万分之一航测图上量测测得D=0.2km 。

(3)最大风速:根据XX 县气象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V max =17.0m/s 。

(4)安全超高:本工程为IV 等工程,大坝为4级建筑物。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正常运用安全加高0.30m ,非常运用安全加高0.20m 。

4.1.2.2计算公式
坝顶超高按《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规定的公式计算。

坝顶或防浪墙顶在水库相应水位以上的超高Δh 为: Δh= h b +h Z +hc 式中主要参数如下: h b ——波浪高(m );
4级建筑物取累积频率为5%的波浪高;
h Z ——波浪中心线至正常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Lm
H cth
Lm
h hz 1
%
522ππ=
hc ——安全超高(m); H 1——坝前水深(m );
W ——计算风速(m/s ),正常运用取V=1.5倍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