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
建及实施研究
摘要:我国现行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制度上保障了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水平、心理、人格等方面提高有限。
因此本文针对高
职院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一套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填补家庭困难的学
生在职业技能、个人特长、心理人格上所欠缺的部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助
力其成长成才。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职院校贫困生;综合素质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是我国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对于高职
院校而言,开展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得到个人的全面
发展。
目前我国虽已基本形成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体系,政府、社会和学校也都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运行中依旧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
完善,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构建一套完善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也是重中之重。
一、已有的资助育人研究基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
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
高等教育。
”这一重要的科学论断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根本遵循,也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得到有效资助吗”的调查分为80.12,在所有题目中分数最高,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得到了广泛认可。
陈宝生明确指出,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成长成才,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
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
张骞文认为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重心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渴望改变家庭命运、追
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之间的矛盾。
徐英等人认
为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引学生资助工作发展,构建“四个精准”的精准帮扶体系,推进无偿为主型资助向有偿为主型资助、保障型资助向发展成才性资助、简
单的勤工助学向创新创业资助三重范式转换,建立健全多维立体的保障机制。
白
华等人以起点公平、和谐教育、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为理论指导,梳理了济困型、教育型、发展型资助的理念及其发展规律,进而提出了“经济援助+心理辅导+素
质提升+思想引导+品质锤炼”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成才型资助理念。
二、高职院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普遍存在重物质资助、轻人文关怀,重经济资助、轻精
神心理激励,重单方面物质投入、轻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发展性资助的“造血”
功能认识不到位,“四位一体”的资助助人机制缺失,资助资源分配偏重“扶困”、资助项目“扶智”和“扶志”的倾向偏弱,受助者资助意识淡薄和解困能
力弱等局限性。
(1)贫困生认定问题
高校贫困生认定往往是由生源地开具“贫困证明”来确定的,在没有建档立卡、低保以及孤儿等有国家政府系统切实认定的贫困生之外,对其他贫困学生的
认定存在一定的疑虑,事实上一些学生的“贫困证明”是存在水分的,难以认定
学生是否是真正贫困以及贫困等级。
(2)重视物质资助,缺乏精神资助
贫困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经济匮乏,而且大多数贫困生心理
脆弱,容易自我否定。
随着我国资助体系的逐步完善,高校贫困生人数增加,学
校资助工作繁琐,工作量大,因此难免对贫困生的帮助停留在经济层面的帮助,
缺乏人文方面的关怀,导致“经济帮扶”和“精神帮扶”不协调的情况。
(3)助学贷款体制
各地区之间贫富差异较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保证了大部分的贫困生能够顺
利完胜学业,但是在这种政策下,有些银行拒绝贷款和一部分贫困生毕业后不能
按时还款、以及不是贫困生的学生占用贷款名额的问题依旧很突出。
三、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改进贫困生的认定
高校应在学生入学上交证明材料后向学生家庭以及生源地的民政部门核实情
况并以此来确认学生的困难等级。
这个认定问题应该是动态的,随着国家扶贫工
作的推进,部分学生可能会由贫困生转变为非贫困生,学校资助部门要随时调整。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保证各班级的民主评议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要对提供虚
假材料骗取助学金或者消费水平不否和实际情况(将助学金花在吃喝玩乐等与学
习生活无关的地方)的学生予以处理。
学校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体系,提高高校对困难生的认定。
(2)转变资助理念
将单纯的经济帮扶转变为经济和精神双重扶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就业困
难的问题。
贫困生往往会因为自己贫困生的身份而感到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
头来,学校在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要注重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加强对
贫困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就业的能力,注重提升贫困生
的道德素养,防止贫困生对资助基金产生依赖,引导他们主动形成自强自立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奋斗精神,使困难生意识到只有靠自身的努力才能
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从根本上摆脱当前的贫困状态。
(3)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构建“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机融合的发展型资助
育人体系,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们的综合素质,助力其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
展的人才,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帮扶,而是转变了资助方式,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给他们创造和提供响应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从而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资助育人的本义就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价值就是发展人。
当前,我国现行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制度上保障了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水平、心理、人格等方面提高有限。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填补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职业技能、个人特长、心理人格上所欠缺的部分,精准帮扶着重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贫困引发的其他深层次问题,诸如人际交往障碍、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脆弱等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骞文.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诠释、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5):124-126.
[2] 徐英,李天悦.发展型资助: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发展的新维度[J].教育评论,2018(2):23-27.
[3] 白华,张月.从“济困型”到“成才型”:高校学生资助理念的创新发展[J].教育评论,2020(2):76-81
[4] 花军,张晓燕,胡海青. 高校贫困生就业中的弱势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5):68-70
作者简介:
1、杨甜甜(2001-),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信号学院2021级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学生
2、付子怡(2003-),女,江苏省连云港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信号学院2021级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学生
3、宋咏琪(2003-),男,内蒙古赤峰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信号学院2021级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学生
基金: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22年度校级(培育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研究》(编
号:yxkc202206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