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智慧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旨在通过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方式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5G技术为AI、VR/AR、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持。
5G技术的超高网速带动了人工智能、VR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到智慧教育中,让学习有了更逼真的沉浸式体验感。
5G+AR/VR,使远程教育更有趣、更生动。
教学内容海量共享、教学素材丰富多样,学生与教师相隔万里也能充分互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多维度虚拟教育场景构建中,远程教学将5G、全息远程技术、AR/VR和课堂教学相融合,让学习者可以沉浸其中,有更真实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
教室要实现5G信号覆盖,学生佩戴VR眼镜,心随景动,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中。
5G将以其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给师生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直播效果,大大缩短了知识与现实的距离。
5G应用于教育扶贫,解决了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薄弱等问题,缓解了教育资源贫乏,促进了教育平等。
5G远程教育可实现远程直播、在线点播、异地教学,并能与名师进行教学互动,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促进跨区域、智能化的教学交流。
5G技术保证了安全和速度,为智能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它可以模拟高难度的、难以实现的场景教学;可以助力高精尖的专业培训;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可以还原历史面貌,再现科普教育情境;借助5G+AR/VR技术,还可以模拟同步互动学习环境。
5G+AI使教学过程更懂你、更贴心、更智能。
5G+AI技术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学习习惯、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借助全方位大数据分析,实现全智能化的教学过程,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智能性。
(取材于贾颖等人的文章,有删改)
材料二
5G将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它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在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网络缓慢,但是5G覆盖的话不仅可以让传输更快,还可能让移动学习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5G的特性将更有效的支持智慧校园建设。
5G将在4G的基础上,将网速提高100倍左右,达到每秒20Gbps,网速的提高支撑起了高集成设备的产生,同时一些如VR眼镜等富媒体虚拟产品也能够得以应用。
5G时代,社会生活中每
一个地方都会有高速网络存在,学校不用再单独搭建校园网络,并且通过网络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校园内用网的管控。
5G智能终端设备的功耗将会非常低,目前4G智能手机一天下来电量就用完了,但以后你随身携带的手机,可能一个星期、一个月仅需充一次电,如此一来将极大的减少学校用电安全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校互联问题。
在5G时代,校园安全体系将实现全新升级,通过将不安全、不文明的信息屏蔽在校园之外,减少社会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保护学校数据的安全。
“5G+智慧校园”将会拥有更人性化的服务。
智慧校园可以实现5G移动支付、人脸识别消费,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学生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
借助科技发展,可以打造一个高效、科学、智能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5G网络下的智慧教育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扩展空间,方便随时随地学习,通过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教育自动化。
(取材于网络文章,有删改)
材料三
5G的应用具体到教育领域,联系比较密切的包括智能穿戴、智能安防、智慧教室等。
现在学校比较头痛的手机问题,在5G时代将得到彻底解决。
学生上网行为将受到严格控制,其他智能设备将取代智能手机的部分功能,众多的终端设备将集成于一个小巧的穿戴设备中,实现多种功能的汇总。
5G应用到教育领域让人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而现阶段5G学校也面临着挑战。
现在5G应用的主要场所还将是商业环境,5G网络进校园,目前从政策层面还不太明朗。
5G研发的初期,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系统技术来看,无论是基站还是终端发展都不错,但是某一环节的纵向细分产业链实力仍有待提高,例如处理器、滤波器等对产业有支撑作用的核心器件,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应用落地难。
同时,5G校园网络的搭建成本也会提高,这也増加了普通学校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学校应用5G技术的难度。
现阶段5G教育应用标准尚需探索。
在5G环境支持下智慧教育的演进趋势分为5个阶段:5G初始应用阶段,5G
标准发展成熟阶段,5G终端模块成熟阶段,5G教育网络成熟阶段,基于5G教育模型的变革阶段。
几个阶段层层递进,反映出5G网络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推动作用,而在整个变革过程中,每个阶段将以小步调的形式实现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
当下5G网络环境尚处于调试阶段,也缺乏5G下各类网络应用和融合的标准,所以在此阶段需要一方面探索5G
网络和传统网络融合的方式,另一方面採索5G教育应用的标准。
根据“智慧教育演进路线图”显示,要进入“基于
5G教育模型的变革阶段”,还需5年以上。
这一变革将是5G+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在5G教育网络环境完善的基础之上的。
当上述网络构建完成后,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也要进行变革,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大规模提升。
(取材于梁希理等人的文章,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智慧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教育就是教育的信息化,需要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信息技术。
B.智慧教育可促进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C.智慧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现代技术特点。
D.智慧教育将会促进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2.下列材料能准确解说第四段横线处内容的一项是
A.给“真”人做手术,把一辆“真”车拆装一遍。
B.用VR开飞机,用VR模拟地震现场等教学场景。
C.让学生“站在”塞纳河边与法国人畅快地聊天。
D.模拟历史博物馆、深海、太空等不同教学情境。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更有效的支持智慧校园建设”的5G特性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高速度B.泛在网C.便携性D.安全性高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现在学校比较头痛的手机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学生上网行为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B.现在5G应用的主要场所还将是商业环境,5G网络进校园的可行性目前还不是特别明朗。
C.现阶段5G教育应用标准已经基本确立,并把智慧教育的演进分为初始应用等五个阶段。
D.要进入“基于5G教育模型的变革阶段”,还需要探索5G网络和传统网络融合的方式等。
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5G背景下的教育将面临着怎样的变革与挑战。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看隧道的老表
李新勇
①离开故乡多年,每次探亲,除了想多陪伴年迈父母,我就想去看看我的傻子老表。
这一次,有机会把一年的公休假跟过年的长假绑在一起,终于如愿以偿。
②他的妻子,我的表嫂,一个拥有三百多号员工的土特产进出口公司董事长,说她派车送我去。
我说老表每次往返你这里,是你派车还是他自己乘车。
表嫂说以前他自己乘车,现在他自己开车。
我说,那我还是自己乘车去吧,看看他曾经走过什么样的路。
③出了门我想,我这傻子老表果然傻到家了,其他不说,表嫂是个前呼后拥、腰缠万贯的老板,而自己却是个隧道看守员,单凭这一点都能斩钉截铁认定,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家伙。
④我的傻子老表曾是我的偶像,他脑子好使,读书过目不忘,初中毕业考上铁路中专,一转身就脱离了农民身份,成为公家人。
1980年代,在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爷赏饭吃的乡村,这种华丽的转身是具有模范效应的。
⑤我考上大学那一年,他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乘回来探亲之机,送了我一床毛巾被。
那时候,我们弟兄四个都在读书,家徒四壁。
这条毛巾被,是我最值钱的行李。
在大学里,白天搭在床沿上,当坐垫,以保持床单被子整洁,晚上当被盖,夏天直接搭到肚子上,冬天盖到被子上。
一直用到我沿江东下,定居江尾海头。
这份情谊,我断断忘却不了。
⑥人们开始认为他是傻子,是从他放走窃贼开始的。
据说一天晚上,窃贼趁他熟睡之际入室盗窃,被他捉了个现
行,他不但不把那家伙扭送派出所,还问人家遇到了什么难处,拿出钞票给贼人,然后开门送贼。
用村里人的话说,是脑子缺八根筋的人才干得出来的。
⑦后来中专文凭不吃香了,遍地都是大学生,他便从车站被安排到更运的地方做了隧道看守员。
他妻子离职下海,生意越做越大。
接常理,他早该成为妻子的帮手。
即使什么都不干,窝在家里享清福,也不至于被人当作傻子。
⑧通过北斗导航,很快查到老表看守的隧道,一千多米长,在横断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两头没有站点。
不到两百公里的路程,换了三种交通工具,打听了十多个人。
四围大山,面临深谷,谷底平原,四方八面全是草木和山树,没有人烟。
接到我的电话,他站在隧道口迎接找,左手手电筒,右手钢锤,头上有头灯,牛皮工具包向左斜挎腰间。
快三十年不见,他没有发福,仍然清瘦,只是容颜苍老,面皮黑得像擦亮的铁器。
⑨正是吃饭的点,没有火车经过,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把手电筒递给我,把我往隧道中领。
进入隧道二十多米,黑暗立即把我们湮灭,两只手电和老表额头上的灯,证明还有两个活人存在。
在隧道中部有三个避车洞,中间一个摆上了两张凳子一个暖炉,旁边简易的工具桌上两个保温饭盒,就是我俩的中饭。
他招呼我坐下来,趁着没有火车经过,赶紧吃饭。
⑩我问他一年到头到底在防备什么,又没见他带枪,他说的确不需要枪,但需要钢锤、钢尺、数显扳手、电子硬度计、红外测距仪等十多种工具,都在挎包里,还需要眼晴。
这一条隧道虽不算长,但修建于1970年代,当年建筑材质和技术有限,加上处在构造地质上,容易出现裂纹和渗漏。
这条铁路很忙,每20分钟一趟火车往返,他每天要巡检三个来回。
查看哪里有裂纹、哪里有渗水空鼓,没有列车时敲敲铁轨,临时停车时敲敲车轮,判断情况,电筒不离手,可以照明,还可以打信号,这活儿一干,快三十年了。
⑪我问他为啥不跟表嫂做生意。
他说他曾经停职了一年,两个月在他妻子的公司里吃闲饭,十个月在医院和家里养“心病”。
关键是脑子里全是隧道里的岩壁和铁轨,睡不着,心脏像被人挖走了。
妻子懂他,待他病愈,支持他来上班了。
正说着,一列火车驱赶着满隧道强烈得睁不开眼睛的光芒呼啸而过,巨大的咔嗒声震得耳鼓麻木失灵,疾驰的寒风带着沙粒和灰尘打在脸上,细小的疼痛在脸上像花朵一簇簇绽放。
老表笔直站立在避车洞中,表示隧道内一切平安,示意火车安心通过。
⑫吃了饭,巡检完剩下的隧道,返回到刚才他接我的地方,距隧道口十来米的一块平地上,一间十来平米的红砖小屋里,办公桌、电话、床铺、简易灶台,一应俱全。
我说,换了我,坚特不下来。
老表笑笑,“你一年到头写作,换了我,我也坚特不下来。
”说罢,我们对着眼前深邃的山谷笑起来。
(有删改)
1.从叙述方式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2.结合第⑧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问塑造老表形象的?
3.第⑪段画线句的语言运用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4.有人认为标题改为“傻子老表”更好,结合全文,从构思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中国梦是认知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因此,既是知,也是行。
对于中国梦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难行亦难,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都是失之偏颇的理解,同时也把知与行割裂开来了,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认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是应取的正确主张。
关于“知行合一”,总的意思无非是说,认识事物与实行其事,真知和力行,应是密不可分的。
知与行互为表里,不分先后,不能分离。
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这个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样,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这个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归根结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觉与行的坚定,根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具有启发意义。
按照现代哲学的理解,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实践观念”形态的创新性概念,既不是纯粹的观念,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是实践的观念形态。
实践观念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其本身是知行合一,是真知和力行的统一。
因此,重要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从认识到行动的自觉和践履。
从实践观念看中国梦,其运思与实行,都不外是知行并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家目标,全然摒弃了某些空想家的无限的主观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的有限的权宜考量,我们应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提出中国梦概念,无疑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扎实努力,久久为功。
1.请根据材料为“中国梦”下一个定义。
2.如何辩证看待“知行合一”?请简析。
3.请分析“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体现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元素。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说难①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
..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
..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则见下节
..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
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
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说之以.厚利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
C.因.问于群臣我欲因.之梦吴越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和。
6.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亭避暑
真山民[注]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注]真山民是宋朝的遗民,他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山亭”是气候凉爽而宜于避暑之处,“暑”字寓有深意,暗指元朝统治的残酷。
B.“地皆宜避暑”一句明点“避暑”,寄托了诗人自己避开元朝的虐政而隐居不仕的意思。
C.“人自要趋炎”一句中“趋炎”暗讽降元朝、做贰臣的那些人,和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D.水色千顷,松风四檐,竹松掩映,诗人颈联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写山亭的凉爽。
2.人在山亭,可写的物事甚多,诗人为何选取翠竹和青松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
________,如听仙乐耳暂明。
(白居易《琵琶行》)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弃脂水也;_______,焚椒兰也。
(杜牧《阿房宫赋》)
(4)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7、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
(不超过50字)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
8、“成绩排名”,一直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
但近日,我省出台的有关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公布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属于“违法”。
对此,有人提出了疑问:不排名,拿什么激励学生?对这个疑问,请你作一回答。
字数在
80字以内。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
材料二:
冯骥才经历过两次转型:从绘画转到文学,又从文学到文化遗产保护。
在1970开始的新时代文学大潮中,他放下画笔,用文字记录一代人匪夷所思的命运。
1990年,他又转而投身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历史文化是一次性的,我们现在留下多少,后人就拥有多少”。
材料三:
1980年,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献身教育的使命感让支月英一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灯塔。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以“责任”或“使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B
3.C
4.D
5.变革:①使教学过程全智能化:5G教学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大数据分析,可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更人性化。
②使教学方式更与趣:可实现丰富资源的共享与多元化,互动性强,生动而有趣,5G教育让学生有更逼真的沉浸式体验感。
③使教育更具平等性:5G应用于教育扶贫,解决了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薄弱等问题,缓解了教育资源贫乏,促进了教育平等。
挑战:①5G进校园的相关的政策尚不明朗。
②某些技术比较薄弱,应用落地难。
③搭建成本高。
④缺乏5G下各种网络应用和融合的标准。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智慧教育将会促进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错,原文是“智慧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旨在通过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方式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可见,不是“智慧教育”促进“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而是“数字化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发展。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句子所在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理解句子在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注意通过抓关键词的形式来把握句子含义。
本题画线句“它可以模拟高难度的、难以实现的场景教学”,注意何为“高难度”“难以实现”。
在四个选项中,ACD 选项都不属于“高难度”“难以实现”,只有B选项符合句子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根据材料二中“5G的特性将更有效的支持智慧校园建设。
5G将在4G的基础上,将网速提高100倍左右,达到每秒20Gbps”可知此项正确;
B项,根据材料二中“5G时代,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都会有高速网络存在,学校不用再单独搭建校园网络”可知此项正确;
D项,根据材料二中“以后你随身携带的手机,可能一个星期、一个月仅需充一次电,如此一来将极大的减少学校用电安全问题……通过将不安全、不文明的信息屏蔽在校园之外,减少社会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保护学校数据的安全”可知此项正确;
C项,文中无此信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未然变依然,原文是“现在学校比较头痛的手机问题,在5G时代将得到彻底解决。
学生上网行为将受到严格控制”,注意两个“将”字;
B项,“5G网络进校园的可行性目前还不是特别明朗”错,不是目的性不明朗,原文是“目前从政策层面还不太明朗”,是“政策层面”不明朗;
C项,“现阶段5G教育应用标准已经基本确立”错,原文是“现阶段5G教育应用标准尚需探索”,可见标准并未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