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重庆高2026届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卷(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构成
C.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从分子水平进入到了细胞水平
D.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体现出完全归纳法的科学思维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的两位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或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德国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德国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这个断言,至今仍未被推翻,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A正确;
B、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错误;
C、在施莱登和施旺之前,科学家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生物学的研究进从器官到组织。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到了细胞水平,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C错误;
D、施莱登通过对部分植物组织(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
在此基础上和施旺共同建立细胞学说,所以,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体现出不完全归纳法的科学思维方,D错误。
故选A。
2.显微镜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应是“9<6”
B.叶绿体比较大,可用光学显微镜看到其中的基粒
C.物镜的镜头越长,则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多
D.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为了防止将载玻片压碎,可以先升高镜筒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9<6”,A正确;
B、高倍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亚显微结构,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基粒,B错误;
C、物镜的镜头越长,则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少,C错误;
D、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需要升高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D错误。
故选A。
3.近期肺炎支原体来势汹汹,造成大量患者感染。
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B.支原体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物
C.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RNA
D.支原体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A、支原体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有核糖体,A错误;
B、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B错误;
C、支原体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C错误;
D、支原体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
B.烘干的种子中活性蛋白失去结合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不能复性
C.储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降低代谢水平,保持休眠状态
D.细胞内合成多糖、核酸、蛋白质的过程中有水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其主要功能: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DNA和RNA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含有磷元素,故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A正确;
B、烘干种子的过程会失去结合水,活性蛋白失去结合水后会改变空间结构而变性,重新得到结合水后不能恢复其活性,C正确;
C、储藏中的种子自由水比例降低,结合水比例增加,水分少但也含有水分,C错误;
D、多糖、核酸、蛋白质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合成过程中均有水产生,D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每个核酸分子都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
C.DNA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
D.服用核酸保健品能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A、核酸包括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A错误;
B、每个核苷酸分子都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的,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B 错误;
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C正确;
D、核酸在消化道中被水解成小分子物质,服用核酸保健品不能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和磷脂的单体均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B.在人体中A、C、U三种碱基可参与构成6种核苷酸
C.单糖的排列顺序不同是导致淀粉与糖原结构不同的重要因素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均为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有些还参与细胞物质的构成,例如纤维素、糖蛋白等。
【详解】A、磷脂由磷酸、脂肪酸和甘油构成,A错误;
B、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由碱基A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两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两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由碱基U 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只有一种(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即由A、
C、U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2+2+1=5种,B错误;
C、淀粉与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因此淀粉与糖原的不同不是由单体的排列顺序造成的,而是与单体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7.对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行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欧文顿根据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差异,推测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B.哥特等发现人红细胞中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C.科学家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反驳了细胞膜是静态的观点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蛋白质镶嵌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哥特等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哥特等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反驳了细胞膜是静态的观点,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胆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中,提出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没有直接看到蛋白质镶嵌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中,D错误。
故选D。
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水溶性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
B.组成膜的所有分子都能运动是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功能的基础
C.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类分子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
D.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还含有少量糖类。
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
【详解】A、细胞膜含有磷脂分子,其尾部疏水,所以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A正确;
B、组成膜的磷脂分子能运动,大部分的蛋白质可运动,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B错误;
C、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的功能,C正确;
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泡内有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B.一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C.内质网具有双层膜,是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器:内质网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由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详解】A、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由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A正确;
B、一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的物质组成,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错误;
C、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的边界,D错误。
故选A。
10.在“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材料可选用藓类的叶、黑藻叶或菠菜叶的表皮细胞
B.黑藻叶需提前放在光照下培养,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C.可观察到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或球形,但难以对叶绿体进行计数
D.细胞质不断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叶绿体:(1)制片。
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要选取含叶绿体数目较少,但是个儿较大的部位观察,可取藓类小叶、黑藻叶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制作装片,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
B、实验前要将黑藻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2天的原因:叶绿体可以随细胞质基质流动,其活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临时装片中的叶片应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使叶片保持正常生活状态,B
正确;
C、可观察到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因为叶绿体不是固定的,在时刻游动,所以不能计数,C正确;
D、细胞质不断流动意义: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条件,保障生命活动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
11.《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阅读其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选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早莺、新燕与西湖其他所有的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乱花属于器官层次,浅草属于个体层次
C.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西湖中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自然界,生物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同种和不同种的个体以及无机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种群,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应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
B、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器官层次,草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
C、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个层次,但动物具有,因此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C正
确;
D、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西湖中所有生物是群落,西湖中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A。
12.某同学发现一种红色的不知名野果,欲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
B.脂肪检测的实验中需要使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
C.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时,若没有双缩脲试剂A液,则可用斐林试剂甲液代替
D.若向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没有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不含还原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不能长期存放,A错误;
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因为染色剂能够溶解到酒精中,B错误;
C、斐林试剂的甲液(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0.05g/ml的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的A液(0.1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0.01g/ml的硫酸铜溶液)。
所以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时,若没有双缩脲试剂A 液,则可用斐林试剂甲液代替,C正确;
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13.研究人员发现了锌金属的第一个伴侣蛋白ZNG1,它可将锌运送到需要锌的蛋白质处发挥作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ZNG1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
B.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C.锌是构成ZNG1的重要元素,说明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的重要化合物
D.该实例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H、O、N。
【详解】A、ZNG1是蛋白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A正确;
B、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作用大,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B 正确;
C、根据题意,ZNG1作为锌的伴侣蛋白,可以运输锌,但锌并不是组成ZNG1的元素,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锌被ZNG1运送到需要与锌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的蛋白质中,这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C。
14.下列关于肽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鸡蛋、肉类煮熟后容易消化,因为高温能使肽键断裂
B.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肽键数一定等于所失去的水分子数
C.形成肽键时脱去的氢原子来自氨基
D.几条肽链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通过肽键连接起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详解】A、鸡蛋、肉类煮熟后,空间结构被破坏,结构变得松散,肽键暴露,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容易消化,A错误;
B、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中,每形成一个肽键,就会脱去一分子的水,因此,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肽键数一定等于所失去的水分子数,B正确;
C、形成肽键时脱去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C错误;
D、几条肽链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一般通过二硫键连接起来,而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是一条肽链中的相邻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15.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色氨酸和谷氨酸都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来自食物
B.氨基酸的种类与侧链基团有关
C.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全部都参与脱水缩合
D.手术缝合线中的胶原蛋白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各碳原子上,还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团。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A、色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来自食物,谷氨酸是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可在人体内可以合成,A错误;
B、不同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因此区分氨基酸的依据是侧链基团(R基)的种类,B正确;
C、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过程,C错误;
D、蛋白质需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D错误。
故选B。
16.下列是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物质可作为图2所示物质的单体
B.图2所示物质彻底水解后产物为4种有机物
C.图2中结构4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D.图2构成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结构: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②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③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