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集锦》上海市徐汇区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三月一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 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 .t 2℃时,20g 丙能溶解于50g 水中形成70g 溶液
C .若要将N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 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 .将t 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答案】C
【解析】A 、t 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液的状态没有确定,无法比较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故选项A 不正确;
B 、t 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 ,也就是在t 2℃时100g 水中溶解30g 丙达到饱和状态,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5g 丙达到饱和状态,形成65g 饱和溶液;故选项B 不正确;
C 、将N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 点的甲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恒温蒸发溶剂;②加溶质;故选项C 正确;
D 、将t 3℃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 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根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t 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丙没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甲、乙有晶体析出,但在t 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但t 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 2℃时甲的溶解度,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 3℃时丙的溶解度,也就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降温到t 2,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是乙>甲>丙,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有明显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将空气进行加压液化﹣﹣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D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不符合题意;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不符合题意;
D、将空气进行加压液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解析】A. 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正确; B.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天然气不可再生,故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C.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燃烧时主要生成物有二氧化碳、水,错误;D. “西气东输”的“气”是指天然气,错误。
故选A。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水银D.空气
【答案】C
【解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石油、海水、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选C。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作炉具清洁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
C.干冰作制冷剂D.碳酸钙作补钙剂
【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钠作炉具清洁剂是利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作除锈剂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的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钙作补钙剂属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体现的性质,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体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B.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C.X表示N2
D.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7号元素是氮元素,X表示N,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7、8,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的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加稀盐酸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置换反应一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而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纯净物,但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符合题意;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加稀盐酸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也可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不符合题意;
D 、置换反应一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分别将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30℃时,向8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70g 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 .分别将3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甲析出固体质量比乙多
【答案】D
【解析】A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A 正确;
B 、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分别将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正确;
C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 ,所以向8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70g 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60g 80g 100%160g 100%=20%80g+70g
⨯⨯⨯。
C 正确; D 、分别将3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固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 错误。
故选D 。
9.合肥生产的江淮新能源汽车用铁离子电池作动力即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采用磷酸铁锂(LiFePO 4),这种电池具有容量足、功率大、内阻小、寿命长的优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磷酸铁锂中P 为+5价,Li 为+1价,则Fe 为+3价
B .磷酸铁锂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磷酸铁锂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 4
D .磷酸铁锂是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 、磷酸铁锂中P 为+5价,Li 为+1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5)+(-2)×4=0,则x=+2价,故选项错误;
B 、磷酸铁锂中锂、铁、磷、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56:31:(16×4)=7:56:31:64,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则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C 、磷酸铁锂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7:8,故选项错误;
D 、磷酸铁锂是由锂、铁、磷、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点睛】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元素质量分数=(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故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
10.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NaOH HCl KCl B.BaCl2Na2SO4Na2CO3HCl
C.CuSO4NaOH KNO3BaCl2D.KCl AgNO3HCl HNO3
【答案】D
【解析】A、由于FeCl3溶液显黄色首先鉴别出来,能与FeCl3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是NaOH溶液,在分别加入剩余的无色溶液,红褐色沉淀溶解的是稀盐酸,则最后一种物质是氯化钾,故A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B、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能与另外的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的是稀盐酸,分别向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能使沉淀溶解的,说明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不溶解的是硫酸钠,故B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C、由于CuSO4 溶液显蓝色首先鉴别出来,能与CuSO4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是NaOH溶液,能与CuSO4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是BaCl2溶液,最后一种溶液是KNO3溶液,故C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D、由于硝酸银与氯化钾、稀盐酸反应都能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鉴别KCl、HCl,故D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
故选D。
11.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在房间里放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答案】C
【解析】A、高层楼房着火时,容易电路损坏,乘坐电梯容易被困电梯内,发生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B、加油站的汽油等都属于易燃物,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房间内放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地窖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故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试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
C.钠原子核外有11 个电子
D.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答案】C
【解析】A、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不是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则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二、填空题
13.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工业氧化锌常含有少量杂质(CuO、FeO、SiO2等)不能直接使用.提纯、净化氧化锌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
参考资料: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操作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ZnSO1、CuSO1、FeSO1SiO2等过滤ZnCO3高温
ZnO+CO2↑
【解析】(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亚铁
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故生成的硫酸盐有ZnSO1、CuSO1、FeSO1.
(2)二氧化硅不参与反应,故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SiO2等.
(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
(1)操作四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O3高温
ZnO+CO2↑.
14.铁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图1为某小儿硫酸亚铁糖浆。
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_____ (选填序号)。
A 佝偻病
B 侏儒症
C 贫血症图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____ (选填序号)。
A 无机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食品保鲜“双吸剂”含铁粉、食盐等,如图2为其原理探究实验: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气球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
【答案】C C 变大提供水分,加速铁锈蚀
【解析】(1)(a)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所至,所以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贫血;
(b)铝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C;
(2)(a)铁粉能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铁粉与水和氧气反应生锈,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气球变大;
(b)食盐水的作用是提供水分,加速铁锈蚀。
【点睛】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所至,所以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贫血。
15.鱼是很多人喜欢的观赏动物,鱼缸养鱼有门道。
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所以自来水不宜直接用来养鱼,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
为保证鱼的正常生活,鱼缸需要增氧。
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增氧剂,其增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②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在缓慢释放氧气的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___。
A .CaCO 3
B .Ca (OH )2
C .CaO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
A CaO 粉末(Ca(OH)2粉末),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
B N 2(O 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O (碳粉),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 溶液(CaCl 2溶液),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过滤
【答案】ClO 22H 2O 22MnO 2H 2O+O 2↑ABD
【解析】(1)由二氧化氯的名称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根据氧化物的化学式的写法,则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 2,故填ClO 2。
(2)①过氧化氢增氧的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 2O 22MnO 2H 2O+O 2↑;
②过氧化钙(CaO 2)与水共含有钙、氧、氢三种元素,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CaCO 3,故填A 。
(3)A CaO 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欲保留的物质转化为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 将含有O 2的 N 2缓缓通过铜网,氧气与灼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氮气与灼热的铜不反应,可以除去氧气,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C CuO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与稀盐酸不反应,将欲保留的物质转化为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D CaCl 2与Na 2CO 3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故填BD 。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6.现有① 胆矾 ② 纯碱 ③ 食盐 ④ 过氧乙酸 ⑤ 无水硫酸铜 ⑥ 熟石灰 6种物质,试选择相关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家庭中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的是_____ ;
(2)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
(3)用来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水的是_____。
【答案】③ ⑥ ⑤
【解析】(1)食盐具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故填:③;
(2)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⑥;
(3)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常用于检验水的存在.故填:⑤。
三、实验题
17.下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里,利用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来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 2。
①要制取总质量为4.4g 的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要_______g 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跟足量的大理石反应; ②组装制取装置时,可选用所给仪器中的a 、b 、g 、i 、j 、n 和_______;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_______时说明集气瓶b 内已经收集满气体。
(2)在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时,所给仪器中必选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3)在实验室里组装制取气体的装置时,要根据反应物状态、_______和要取气体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仪器。
【答案】73 c 有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 b 、e 、n 反应条件
【解析】(1)①设制取4.4g 二氧化碳,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7344
x
4.4g 73x 44 4.4g
↑
=
解得x=7.3g
需要10%的稀盐酸的质量为:7.3g ÷10%=73g 。
故答案为:73;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装置锥形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胶塞、直角玻璃管、毛玻璃片。
故答案为:c ;
③使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气体,若观察到瓶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体已集满。
故答案为:有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
则结合图中的仪器,所必需选用的玻璃仪器为b 、e 、n 。
故答案为:b 、e 、n ;
(3)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该考虑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生成气体的密度、生成气体的溶解性等因素。
故答案为:反应条件。
1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了以下实验。
甲乙均为软塑料瓶改装的气体发生装置,无纺布包内放有一定量的固体试剂,丙中放有左右两处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红磷,且与热源距离相同。
该装置中,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甲
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其下端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化学式)。
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①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______;用力捏压瓶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______。
②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找条件,请选择相应的序号进行排序______(每个序号只选一次)。
a 捏压甲一段时间
b 捏压乙一段时间
c 使瓶复原
d 加热仪器丁
③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酒精灯H2O2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与停止反应速率bdca 从左到右依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伴有大量的白烟
【解析】(1)该装置中,丁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甲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其下端溶液中溶质为过氧化氢,是为了生成氧气;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酒精灯;H2O2;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力捏压瓶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②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找条件,相应的顺序是:b.捏压乙一段时间、d.加热仪器丁、c.使瓶复原、a.捏压甲一段时间;
③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从左到右依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伴有大量的白烟.
四、计算题
19.实验室有一包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纯碱样品,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实验如下: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______。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______。
【答案】4.4g53%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差即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即为
20g+100g-115.6g=4.4g;
(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10644
x 4.4g
↑
106x
=
44 4.4g
x=10.6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6g
100%53% 20g
⨯=。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
B.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分子数目变多
C.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闻到校园的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B
【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闻到校园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下表中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
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C.火碱液D.食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应该涂抹一些碱性物质,溶液的pH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因为在皮肤上使用,不能用腐蚀性强的氢氧化钠,故选A。
3.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C.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答案】D
【解析】A、根据小木条灼烧情况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生产氧气的快慢可以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C、根据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可以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D、带火星的木条在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现象变化不明显,不能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应该用燃着的木条进行实验,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区分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取样,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温度变化
C.制备氢氧化钠溶液:将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饱和石灰水混合,过滤
D.现有NaOH、稀H2SO4、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
【答案】D
【解析】A、除去NaOH固体中少量的Na2CO3,加足量的稀盐酸,盐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反应,方案不合理,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而不是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故选项错误;
C、将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饱和石灰水混合,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石灰水过量,制得的氢氧化钠不纯净,故选项错误;
D、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红褐色沉淀消失的是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