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
练
设
计
发掘高考·内化高考
随堂巩固训练
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 1.(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
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
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
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成的城市的出现,必然将突破古代城市坊市分立的结构
2.先秦至唐城市发展特征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 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 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二读图明史——唐朝工商业的发展
市场 比较 发达
特别是到了唐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交通便 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在偏远的农村小镇也大行商业,草市 更盛,有的甚至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商人 众多
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商和胡商云集
货币的 统一和 汇兑的 出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新的统一的货币——开元通宝;
还出现了储蓄与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 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和汇兑制度
格的管理制度,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渐趋 松弛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城市结构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 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 肆和作坊,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时间限制
从本质上来说,坊市制度束缚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也 主要 反映出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演变成城市的一些共同结 评价 构。因此,随着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由于经济原因而形
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A.自耕农经济盛行
户数
户数比例
24
17.3%
103
74.1%
[解读] (1)西汉工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朝 时期江淮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工商业城市明显增多。 说明:汉代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政治重心;唐朝时期南方经 济加速发展,开始赶上甚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趋于南移)。 (2)唐朝手工业生产部门更多,丝织业和陶瓷业尤其兴盛。 说明:唐朝经济兴盛,丝织技术进步,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3)唐朝时期出现较多沿海港口城市。 说明:唐朝社会经济发展,造船航海技术提高,国家对外开放, 海外贸易兴盛。
[联]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 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 文渊薮”的说法。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 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 成熟。
(2)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
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1.特点
[系统认知]
交通 发达
不仅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便利,而且从长安、登州、扬州、 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唐代在广州等地还设有市 舶使,掌管海外贸易、关税等;一些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 私家邸店
城市 商业 繁荣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不仅是唐朝的大商业都市,当时的 长安还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坊市分离,具有现代大都市的规划 特点。唐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夜市
2.原因 (1)唐朝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社会环境。 (2)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3)唐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4)人们以追求物质财富为荣的理念得到了提升。 (5)唐代柜坊产生、飞钱的出现、货币的统一都加速了商业 的发展。
[系统认知]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对城市交 通贸易的
影响
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
对人才教 育的影响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 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 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 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 方的人口迅速膨胀,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 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商业 (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
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 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按 时开市和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辩] 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唐代后期,开 始打破市坊限制,也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在繁华城市不论白天还是 夜晚,集市贸易都相当发达。
[辩] 翻车和筒车都是灌溉工具,区别在于前者依靠人 力和畜力,后者依靠水力。
2.手工业 (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
瓷极为名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
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联]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 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 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 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 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读懂] 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 南方 ,所以出现题 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 济重心逐渐 南移 ,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 上升 ,饮茶习 俗得到北方人认可。 [做对] 选 C
2.(2017·全国卷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目录
主干知识
依托教材 高于教材
核心问题
把握主流 辐射多元
训练设计
发掘高考 内化高考
课时过 关检测
主
干
知
识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补] 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明显: 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 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伴随着民族融合 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拓]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 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 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
②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 ,充实了南方的劳
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拓] 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这一时期,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上还是在恢复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 (1)研制了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 用于农业灌溉。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峪关 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细作、积粪肥 田,后来还传播到南方。 (2)兴修了水利。曹魏修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 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3)开发了边疆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 发,都取得可喜成就。
二家国情怀——魏晋南北朝经济发展的启示 (1)经济的进退,都与一定的政治环境相关,国内相对安定,经 济就前进,反之则不然。 (2)发展经济要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奏效。例如曹操把汉代边 疆的屯田经验同曹魏统治区内人民流亡、“土业无主,皆为公 田”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实行屯田,取得成功。 (3)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要靠逐步深入的改革来推动,例如北 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等。
三读图明史——经济重心南移
[探究] 阅读图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 趋势:总人口整体呈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 北减”(黄河流域大幅减少,长江流域大幅增加,最终超过黄河 流域,珠江流域有所增加)。 原因: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 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三家国情怀——唐代商业发展的启示 (1)社会安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局、和 平的环境,发展经济都是空谈。 (2)广开国门,加强国际贸易与国际交流。当前世界缺乏国 际贸易与交流,经济的发展就会停滞与落后。 (3)重视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建设。 (4)完善市场制度。诸如:商品产销、流通监管、产权维护、 灵活金融制度、保险制度。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成都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 使 专门管理。
[注] 唐高宗时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 派专官充任。市舶使的职责主要是:向前来贸易的船舶 征收关税,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 向皇帝进贡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
一文物证史——莫高窟第445窟曲辕犁线描图
[历史映射] 莫高窟第 445 窟中的曲辕犁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具 有里程碑意义。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曲辕犁 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结构完备, 轻巧简便,利于回旋,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 精耕细作。
(4)汉唐时期的长安、洛阳都是著名的工商业都会(汉唐时期黄 河中下游地区是工商业城市集中分布的重要地区)。 说明:长安、洛阳在汉唐时代都是王朝政治、经济及文化重心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政治、经济重心)。 (5)工商业城市主要沿江、河分布,唐朝时期尤为明显。 说明:水陆交通便利促进工商业发展;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6)唐朝时期部分城市如扬州的经济功能较汉代有所增强。 说明:唐朝经济兴盛,工商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4)发展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政 策措施相配合外,就经济内部而言,也需要许多措施的配合。 如农业的发展,就与水利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 的提高与推广密不可分。 (5)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 验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6)随着江南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注意经济发展要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③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措施。 ④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 (2)表现: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兴修了很多农田 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两晋之际,是 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3)影响 :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打下了基础。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 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对民族关 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南迁, 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 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 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魏晋时期的经济 1.农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
采用耕耙技术。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总体上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有所恢
复,南方相对活跃。
4.江南经济的开发 (1)原因:
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利的社会环境。
重难点二 隋唐时期城市和商业的发展
一读图明史——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
[解读] 唐朝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 起来的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 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 行严加控制。
1.唐朝坊市制度
[系统认知]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 高度 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坊市 完善 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市有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