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海域出水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概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艺术 |
西沙群岛海域出水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概览□任艳艳/文
随着当今“一带一路”战略方向的扶持与重视,海上丝绸之路在学术界再次掀起波澜。

坐落于我国南端海域的西沙群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对西沙群岛出水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和诠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及历史内涵。

文章以西沙群岛出水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为研究背景,从器型、纹饰、钴料方面进行整理研究,进而对明代外销瓷的制作工艺和其承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丰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内容。

1 西沙群岛出水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概况
西沙群岛处于南海的西北部,北连西沙北海,南连南海海盆,西邻南海大陆架,东至中沙海槽,由宣德环礁、永乐环礁、东岛环礁、华光礁、玉琢礁、浪花礁、北礁、磐石礁等八个环礁和嵩焘滩与一些海山组成[1]。

明代是从公元1368年到1644年,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

明代在我国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宋元制瓷业大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瓷器制造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正是从这一阶段起,名窑林立、各具千秋的瓷业生产格局宣告终结,景德镇日渐发展为全国制瓷业最重要的产业中心,生产结构多样,官窑、民窑和官搭民烧并行发展。

我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明代,已进入到以彩绘瓷和彩釉瓷为主的灿烂的黄金时期。

景德镇瓷窑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所谓“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

王世懋的《二酉委谭》记录了景德镇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

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2]。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有“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的评议。

青花瓷虽然仅只青蓝一色,但浅淡深浓,色调丰满,并不觉刻板单调。

或层层铺陈,刻意求工;或寥寥数笔,简约写意,体现出青料丰富的色彩张力。

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发色深沉,层次多样、主次分明。

器型方面承袭元代遗风,器形较少,但端庄大气,以执壶、大盘、碗、盖罐等大器为主。

青料色带灰黑,呈色深沉。

永宣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青花发色浓丽,多见伊斯兰器形。

胎釉方面选料考究,胎骨细白坚致,釉面厚润莹彻。

钴料上选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色泽幽菁浓丽,青料积聚处间有铁元素集聚形成的铁斑,青翠披离。

器形方面丰富多样,除大盘、执壶、杯、罐等传统器形,另有僧帽壶、单鋬罐、无档尊、折方烛台和扁壶等伊斯兰风格的新器类。

纹样方面以缠枝花卉、折枝花鸟、团龙鱼藻、海水云龙和木石小景为主,布局疏朗有致。

到了英宗、代宗朝,青花瓷器的发展进入空白期。

正统三朝官窑青花瓷器产量不大,器型也少于前朝,花纹布局比较疏朗,青花呈色由浓艳转向浅淡,总体特征上承宣德,下接成化。

从《明英宗实录》等史料来看,此期官窑应该有大龙缸及龙凤纹样膳器等品种烧造,在珠山御窑场遗址中发现过正统青花大龙缸的残片[1];此外还发现孔雀纹的梅瓶。

明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官窑青花生产呈现出新的面貌,充溢着精致纤丽的典雅气息。

青料方面兼用进口青和乐平产的“平等青”,融会了明丽青艳和淡雅柔和两种不同的呈色风格,表现出婉约恬静的时代风格;品种上弘治时期创烧出黄釉青花;器形方面小型
44
| 文化艺术
的杯、盏、罐轻盈俏丽。

纹样方面以龙纹应用最广,也常见花卉瑞果、梵文番莲、园林珍禽、人物故事,笔法双勾填色,线条流畅轻快,画意工巧。

明后期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产量较大,大件的罐、瓶等器型多见,隆庆流行方形盖盒,万历多见大罐;青料以西域回青搭配乐平陂塘青,色泽浓翠幽艳,青中泛红;纹饰方面道教色彩比较浓重,有云鹤、缨络、八卦、八仙、“寿”“福”字样;婴戏、高士、鱼藻纹也比较多见。

明末即万历后期至崇祯,这一时期是青花瓷器的转变期。

官窑日渐衰颓,民窑青花则开始绽放异彩;纹样方面完全突破了历来官窑装饰性纹样的既定风格,颇有文人墨戏的情趣。

这一时期风格骤变的瓷器产品不仅带来了明代瓷器绘画风格的源头活水,也开启了清代青花和彩绘瓷艺术风格的端倪。

器形上多为香炉、水盂等佛前供器和筒瓶、花觚等陈设器,也有取形于中东和欧洲生活器皿的带柄酒杯、伊兹尼克式花瓶等;同时出现了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器,颇受欧洲贵族的钟爱,几乎畅销整个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

通过对考古发掘报告的搜集与整理,西沙群岛共发现四处明代沉船遗址,分别为北礁1号沉船遗址[3]、北礁3号沉船遗址[4]、石屿3号沉船遗址及华光礁4号沉船遗址[5]。

除北礁1号外,其余三个沉船遗址均有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出水。

2 西沙群岛出水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特征
根据已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文章对近年来西沙群岛出水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进行进一步整理,从器型、纹饰、钴料三方面加以描述。

2.1器型
在西沙群岛海域发现数量较多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中多为碗盘类器物,其次为碟、杯、盖、盒等。

西沙群岛出水的瓷盘,根据口沿的差异,可以分为折沿口型盘、敞口盘、撇口盘三类,并大多在中盘心绘有凤凰、芭蕉、云石、山水等纹饰。

1975年北礁发现十一件直口盘,浅腹、宽平底、圈足内倾。

西沙群岛出水的瓷碗,根据碗足的差异,可分为碗足壁外微斜,碗内直和足墙外斜、内敛两类。

在西沙群岛出水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碗中大多发现于在北礁3号沉船遗址中,且数量多于瓷盘。

2.2 纹饰
在西沙群岛海域发现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根据器物装饰题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纹、动物纹及其他纹饰三大类,主要为植物纹,其次为动物纹,其他纹饰数量较少。

植物纹中主要以花卉纹为主,如牡丹纹、菊花纹、荷花纹、梅花纹,兼有兰草纹、葡萄纹。

在西沙群岛出水的碗、盘、碟中,有大量的牡丹图案,这些图案是瓷器底部的主要装饰。

动物纹中主要出现的纹饰为狮纹、仙鹤纹、螭纹、凤纹及蟹纹。

其他纹饰则包含高士纹、螺纹与蕉叶纹、山水纹、云纹及结带绣球纹等。

2.3 钴料
明代的青花钴料分两钟,一种为进口钴料,主要是通过郑和下西洋直接带来了海外的一些优质钴料,其发色艳丽,在一些大型或者是中型的青花瓷器上较为常见。

在西沙群岛中出水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中,进口钴料以盘、瓶、碗、杯、碟等器型居多,大量出现在北礁、华光礁、珊瑚岛等附近海域。

另外一种国产钴料,成色浅淡,多用于制作中、小型器物。

在西沙群岛中出水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中,国产钴料以深腹碗盘、碟等器型居多,大量分布在北礁、华光礁、珊瑚岛、金银岛等附近海域。

3 从西沙群岛出水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情况探析明代外销瓷
明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的转折期,对于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外销瓷器开展系统的分析至关重要,本研究分别从明代外销瓷的制作工艺和明代外销瓷的文化承载两个方面开展论述。

3.1 明代景德镇外销瓷的制作工艺
明代景德镇青花外销瓷器的制作成型工艺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拉胚成型,将绞好的泥料放在拉胚机器上直接拉制成型。

此方法制作的青花瓷器开裂的几率略小,呈现云气状花纹。

第二种方法是印坯、拼贴,这种方法在制作泥料时,需将不同的泥料按设想好的花纹拼贴在一起,切片或擀制成泥片,此时泥片上会形成排列整齐的花纹,再将泥片印坯拼贴或者在坯体表面贴片成型。

明代景德镇青花外销瓷的装饰图案根据其制作过
45
文化艺术 |
程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如云纹装饰,顾名思义,像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花纹,因其轮制的方法而呈现的花纹,其花纹独一无二,难以复制。

羽毛纹,纹样细密且排列规律,类似鸟类的羽毛而得名。

几何纹样在绞胎瓷中应用十分广泛,排列规整,灵动活泼。

菊花纹的图案由一点花芯向外呈放射状的圆形图案排列组合而成。

3.2 明代景德镇外销瓷的文化承载
“China”是陶瓷的英文翻译,“China”一词最开始便来源于景德镇陶瓷生产中心,明代景德镇外销青花瓷不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还具备较强的艺术观赏性能。

明代大力推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相关举措,将中国文化传输至国外,使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明代景德镇青花外销瓷的创作中,不仅包含着制瓷师与劳动人民的劳动付出,更蕴含着创作者自身对文化的理解。

在明代景德镇青花外销瓷创作期间,明代景德镇的制瓷师们也逐渐改变了创作思想与理念,不再只注重单纯的功能性。

他们开始了解域外人士的各种精神需要,对其精神内涵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并在陶瓷产品的造型设计上融合了传统文化,使陶瓷艺术产品的附加价值得到提高。

明代景德镇青花外销瓷创作中,将重心是否稳重、器物是否圆润、线条是否流畅最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明代陶瓷艺术创作中,上述艺术造型手法也得到继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变。

对于明代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最重要地做法便是将创作者的思想与理念表现出来。

大多数明代陶瓷艺术作品造型十分夸张,创作大胆,甚至出现变形现象。

然而,虽然这些陶瓷艺术造型十分新颖,但仍然可以看出传统陶瓷的艺术造型手法,比如:瓷器宽腹、窄口、稳健等特点,采取传统的艺术造型,有利于与观者产生共鸣,从而使作品内在得以提升。

明代外销瓷作品具有独特的装饰造型,形式上多种多样,比如:运用镂刻、釉色、彩绘或模印等工艺手段,在大量的陶瓷艺术作品的相关研究与对比当中能够看得出的,是人们将自己在生活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及自然规律都运用到了陶瓷艺术创作当中,在陶瓷艺术装饰中灵活运用各种自然形象,例如:花草、禽类及人物等。

此外,先民们还提炼出各种抽象化图案,包括圆形纹、波折纹、编织纹等。

陶瓷艺术作品除了可以将客观世界展现出来,还可以将创作者的思想及审美取向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在西沙群岛出水的景德镇青花陶瓷中也蕴含着一定的人文情怀,将陶瓷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进行良好地融合,从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4 结语
西沙群岛海域发现的明代青花瓷器特征鲜明,是较为典型的明代景德镇窑外销瓷器产品。

以碗、盘、杯类日常生活用器为主,精巧别致。

纹样丰富,以植物纹、动物纹等为主,绘画线条流畅,飘逸洒脱。

青花色泽明艳,属进口钴料成分。

西沙群岛海域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发现,大大补充了古代南海贸易航线上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明代青花瓷器及其外销与市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引用
[1]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海南省文物保护管
理办公室.西沙水下考古—1998-199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明]王世懋的.二酉委谭摘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 邬书荣,李军强,唐雪梅.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麓的考古
新发现[J].紫禁城,2017(05):88-97.
[4]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西沙群岛文物调查简报[J].文物,
1974(10):1-29+95-102.
[5]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文化局.广东省西沙群
岛北礁发现的古代陶瓷器——第二次文物调查简报续篇[J].文物资料丛刊,1982.(6):47-53.
[6] 郝思德.96年西沙群岛文物普查的新收获.岭峤春秋——
海洋文化论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7] [越南]阮庭战,[中国]容常胜.越南海域沉船出水的中国古
陶瓷.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四辑)[M].钟坤,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8] 栗建安.中国水下考古的“六大发现”——海上丝绸之
路上的中国古代外销瓷[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4): 106-113.
作者简介:任艳艳(1993—),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