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与区域开发)
考点梳理
1、江南开发的原因: ①劳动力、技术: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自然条件: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③社会环境: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④政策:南方统治者鼓励开垦荒田;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2、表现: ①农 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技术得到改进。 ②手工业:南方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③商 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出现草市)。 3、影响: ①促进了民族融合;②促进江南开发与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③促进了南方科技(如数学)和 文学艺术(如田园诗、书法)的发展;④山区开发,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带来一定环境问题。
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 后来改称中书门下。提高了行政 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280 317
十六国 376
东晋
前秦 439 北魏
西魏 北周
宋 —— 齐 —— 梁 —— 陈
420
589
隋 朝
220—589(共370年)
1、政治:政权更迭;南北对峙;专制皇权衰落、士族门阀政治(九品中正制); 2、经济:北方战乱,经济破坏;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开发(使得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 经济基础); 庄园经济、寺庙经济盛行; 3、民族:北方民族内迁,中原汉族南迁,民族交融加强(华夏认同加强,为隋唐统一思想奠基); 4、文化:三教并行;科技领先。
2.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东汉时,江南地区的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的四石
提高到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
A 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这一变化( )
A.说明江南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B.得益于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
第二单元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总特征
①魏晋南北朝(220-581):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但蕴含统一;江南开发;民族出现大融合 局面;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②隋唐(581-907):是中华文明的繁荣时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是凸显整体性 社会发展与文化整合的时期。
第二单元
政治 经济
①魏晋:三省制形成,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创立; ②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标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僚士大夫政治逐 渐成熟,推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的出现。 ①魏晋:土地制:均田制,租调制 ;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庄园经济和寺庙经济 ②隋唐: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加快。
8、唐朝:民族交融
考点梳理
民族政策
相关史实
唐太宗时期打败东突厥,俘获其可汗;唐太宗: 突 民族战争设 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 厥 置机构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
回 第纥二单元
册封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吐 和亲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
考点梳理
隋朝
建立 措施
第二单元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开皇之治”)。589年,杨广率军灭陈,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618年隋朝因隋炀帝暴政灭亡。 ①广设仓库;②隋炀帝兴建洛阳城;③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 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 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资治通鉴》
9、三省六部制
考点梳理
1、职能: ①中书省:草拟皇帝的诏令(起草诏令) ②门下省:审核诏令(封驳审议) ③尚书省:执行
2、特点: 第二①单三元分相权:加强皇权、相互制约;
②职权分明:分工明确、彼此制约,提高行政效率;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 行。 3、意义: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 集体决策,一定程度上节制君权,减少决策失误; ④ 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对后世影 响深远。
5、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考点梳理
儒学 佛道冲击儒学正统;儒学吸收佛道有了新发展。 道学 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 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逐渐在中国盛行。(梁武帝四度出家) 第二单元 魏晋之际统治者政治残杀频繁,社会上出现逃避现实、崇尚老庄玄学。政治 魏晋
D.形成了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
4、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点梳理
俸禄制 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加速游牧部落走向封建化
三长制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邻、里、党),负责督查户口、田耕和征役
重点改新制
均田制 国家把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
租调制 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每年向政府缴纳粟(称为租),帛或布(称为调)
三家归晋 (重建统一)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
316年西晋被匈奴贵族所灭
西晋灭亡(再陷混乱)
考点梳理
2、东晋政治特色: 门阀政治(士族专权)(东晋皇权衰弱,依靠士族维护统治。)
(1)含义: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 阶层,称为士族。 (2)形成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削弱,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3)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门第)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4)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提供经济保障。 (3)主要特征: (1)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文化:以儒学传家,崇尚清谈(儒学僵化) (4)社会生活:等级色彩明显,不与庶族通婚,坐不同席(阶层固化)
元代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的异同:
异:元朝时人们把原来运河截弯取直,远离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开通通惠河。 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 江,对南北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7、唐朝(618年-907年)
考点梳理
前期 ①政治:618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盛世 ②经济: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邢州白瓷,越州青瓷(南青北白),“唐三彩”。
《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考点大串讲
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复习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 第新二成单元就。 3、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4、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会盟 唐穆宗:唐蕃长庆会盟
靺 鞨
册封 唐玄宗: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民族政策特点
政策开明、以“和”为主,措施灵活、方 式多样、因俗而治
影响
①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②有利于祖国 边疆地区的开发;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与发展。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考点训练
1.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
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
B 了( )
A. 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B. 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 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
D. 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思想 ①魏晋:儒学面临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魏晋玄学和三教并行;文学、艺术、科技发展。 文化 ②隋唐“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唐中儒学复兴。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考点梳理
秦汉(建立、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发展) 隋唐(统一、盛世)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东魏 北齐


第二单元 汉

220
西晋 吴
上“无为”,生活作风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崇尚“清谈”。竹林七贤 玄学
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 特点 ①思想活跃、多元特征;②三教合一趋势;③儒家思想,始终主导(最稳固)
5、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考点梳理
文学
第二单元
书法 绘画
石窟 数学 农学 地理
①建安文学:东汉末【曹操父子】,诗歌创作第一个高潮。曹操《蒿里行》、《短歌行》、《观 沧海》 ②田园诗:东晋【陶渊明】,描述农村田园生活,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 ③南朝骈文:形式对偶,似两马并行称为骈文。代表作【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 《与宋元思书》 ④南北朝民歌:南朝多描绘男女爱情,兼论自然和朋友谊;北朝《木兰诗》和《敕勒歌》为代表 ①东汉末书法成为艺术;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各字体均已完备; ②东晋【王羲之】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其《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开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为代表;特点:“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和 《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风格)、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佛教盛行,石窟宝库。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农书;总结北方农牧业经验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思想 ①思想:“三教并行”; 中期 “复兴儒学”②诗歌:黄金时代: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文化 ②书法: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③绘画:唐朝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⑥雕版印刷的佛经⑦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⑧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⑨《唐本草》最 早由国家颁行药典⑩孙思邈医学名著《千金方》。 第对二外单元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②日本派遣唐使,将唐文化带到日本;②唐朝与大食接触 造纸术传 入阿拉伯;玄奘西游天竺取经;③唐长安国际大都会;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④8世纪以后 ,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唐玄宗天宝年间,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安史之乱以后, 安史 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沉重打击唐王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唐朝灭亡, 之乱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考点训练
3、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教,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
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A.两晋政权更迭政局混乱
B.外戚干政危及政权稳定
C
C.东晋士族当权影响巨大
D.军阀割据危及中央集权
4.考古工作者研究北朝墓志发现,北方诸多民族包括鲜卑、匈奴、柔然、高车等皆存在祖述炎黄的现象。
如鲜卑族的拓跋、宇文、慕容、步六孤氏、贺兰氏、纥豆陵氏、贺娄氏等族群皆以黄帝苗裔自诩。匈奴的呼
B 延氏、屠各刘氏也以轩辕氏之后自称。这些现象的存在( )
A.说明鲜卑族的封建化程度最高
B.反映出中原先进文明具有向心力
C.体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就
D.为减缓民族间的冲突提供了保障
6、隋朝(581年—618年)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 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部统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 朝
江南经济开发
统 一
民族交融高潮
士族地主衰落
北周统一趋势增强
南北朝对峙(分裂割据)
十六国纷乱
衣 冠 南 渡
东晋(317-420)
东晋十六国对峙(再陷分裂)
(1)顺应了北汉方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重点是汉化
迁都洛阳 讲汉语 改汉姓 穿汉服 通婚姻 兴学校 祭孔子 政策
影响: (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2)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加速其封建化; (3)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局限:为北魏灭亡埋下伏笔。①全面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了一个民族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②摒弃了本民族勇武质朴的尚武精神,削弱北魏的军事实力。③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少数民族军人 (六镇)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