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茶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

一、知识要点

〔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开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此,一般认为是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的药用功能,并以茶为药。

〔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3〕秦汉说: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4〕达摩说:达摩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一天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

〔1〕兴于唐,盛于宋。

唐朝烹茶法: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中叶

盛行煎茶,煎茶用的是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宋朝点茶法〔徽宗赵佶?大观茶论?〕

明朝朱权瀹饮法。

〔2〕陆羽及?茶经?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开展作出了卓越奉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局部。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上卷三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茶叶的种类及其采制方法;中卷1节,四之器煮茶、饮茶的器皿;下卷六节:五之煮,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六之饮,饮茶风俗,表达饮茶风气的起源、传播和饮茶风俗;七之事,表达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的和药效;八之出,评各地产茶的优劣;九之略,哪些茶具茶器可

省略;十之图,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即可一目了然。

三、茶叶常识

1.茶的植物属性: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

2.茶的源产地:中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是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3.中国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4.茶叶特性:易碎性、吸湿性、陈化性、吸附异味性

5.茶叶分类的方法

〔1〕根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加工茶和在加工茶。

加工茶〔根本茶类〕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再加工茶:花茶〔茉莉花茶〕、紧压茶〔黑砖〕、萃取茶〔速溶茶〕、果味茶〔柠檬红茶〕、药用保健茶〔减肥茶〕、含茶饮料〔茶汽水〕

(2)按生产季节分为春茶〔明前茶、雨前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3〕按照加工过程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

〔4〕按销路分为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

〔5〕按发酵程度:不发酵、局部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

二、绿茶

绿茶类属不发酵茶。这类茶的茶叶颜色是翠绿色,泡出来的茶汤是绿黄色,因此称为“绿茶〞。例如,雨花茶、龙井、碧螺春等。

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

原料: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

香味:清新的绿豆香,板栗香。

滋味:清淡微苦

性质: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茶性较寒凉,咖啡碱、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

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枯燥

分类: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称“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产于贵州省都匀市,主要产地在团山、黄山、哨脚、大槽一带。早在明代就列为“贡茶〞。18世纪末,都匀毛尖开始出口行销国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1982年6月,在全国名绿茶评比会上,名列全国第二。

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着称。具体特点: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庄晚芳赞誉: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来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茶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枯燥四道工序。

名字由来

都匀毛尖的故事

1956年,谭修芬还是一个20出头的采茶少女,也是一把制茶的好手,担任都匀县团山乡团委书记。谭修芬老人告诉记者,当年4月2日晚,团山乡乡长罗雍和与乡干部谭修芬、谭修凯等人阅读报纸,正好读到?贵州农民报?上一篇题为?人民热爱毛主席,万里边境送虎皮?的文章。受此触发,几位干部想,人家可以送虎皮,咱也可以送一点我们家乡的鱼钩茶给毛主席品尝。最后,与会干部一致决定炒制3斤上好的鱼钩茶送给毛主席。说干就干,罗乡长第二天便发动群

众上山采茶。时值清明节前后,正是出好茶的时节。上好的茶青经心灵手巧的谭修芬精心制做后,又请乡里的工匠打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包装茶叶,连同一封信一并给毛主席。

几天以后,茶农社收到一封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大家冲动不已。信件是打字机打印的,大致内容是:你们给毛主席的茶叶已经收到,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十五元作本钱费。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信件下部付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毛泽东。〞毛主席回信一事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各地群众纷纷涌进团山乡学习观摩。乡里还组织了歌舞活动庆祝。可惜的是,如今那封有毛泽东亲笔签名的信件已经遗失。2001年5月,都匀市政府还出资一百万元寻找毛主席的亲笔信件,但至今没有下落,不过,毛主席为都匀毛尖命名一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都匀毛尖也名声大噪。

【湄江翠片/湄潭翠芽】

在我省传统名茶中,受文化人赞誉最多的是“湄江翠片〞。这是历史的机遇。产于风景秀美的湄江河畔的湄江翠片,是1939年由国民党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叶实验场研制的扁形茶。由于采用西湖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湄江翠片的外形与西湖龙井茶相似:扁、平、直、滑,当初的名称也称为湄潭龙井茶。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迁至遵义、湄潭。嗜茶的浙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