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行业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行业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行业分析
一:总体概述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

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化工、能源、电子元器件、金属元器件等。

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医药流通、社会福利事业、保险业等。

从狭义来看,医药行业仅包括医药产品的生产环节,它的上游行业包括种植业、化工、能源等,下游行业包括医药流通、居民和动物的健康、保险等行业。

二:行业现状
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

2009年1-12月,我国医药行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9915.9亿元,同比增长21.4%;2009年1-12月,我国医药行业整体产销率为95.5%,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

2010年1-8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资产总计达10,236.85亿元,同比增长19.47%;实现营业收入6976.15亿元,同比增长25.69%;利润总额718.12亿元,同比增长了34.71%。

三:政策影响
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极大地促进医疗需求的释放。

1998 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2 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 年又着手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2007 年实行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扩大了医保的覆盖人群。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超过 1.6 亿人,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已达7 亿人。

(后附本次医改政策原文)
-----------------------------------------------------
本次新医改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
1)指导思想
医改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3)总体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 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4)近期工作重点
《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 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近期需要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a)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

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明显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b)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
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

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c)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

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d)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使药品、检查收入比重明显下降。

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

------------------------------------------------------------
关于医保方面的政策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1年继续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于行业而言,这应该是行业发展的契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入832亿元,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的四个重点:(1)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直接扩大了医疗消费市场。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 以上的城市;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由于基本医疗是针对简单的小病,可以实现不出社区即可完成诊治,故而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直接增加了基础药品的消费。

基础医疗服务和基础药品的消费随着基本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而逐渐扩大,因此普药直接将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加。

(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那么专科用药的企业将受益于政府采购。

(3)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城乡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中药产业会因此受益。

(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将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列入了政府报告表明国家以前的强制性行政降价使得常用的普通药品价格过低,厂家不愿生产的问题得到了政府的关注。

但是另一方面,那些价格虚高的非普通药品,仍在政府控制药品价格范围内。

将常用的普药通过
定点生产方式纳入保障体系,这个政策已在去年开始实施,发改委规定,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和品种。

在这个过程中,普药龙头生产企业因为规模优势及质量优势将成为药品保障体系的主力军。

从上述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我国医改模式已经逐渐成形。

同时,中央已经明确医改目标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中央还明确在医改过程中,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政府居于主导地位。

四: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GDP的增长对行业的影响。

2000年,我国人口有12.95亿,到2009年我国人口将达13.3 亿,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而且2000年第5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60岁以上)人口接近1.3 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中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
的幅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数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 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数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 亿,占总人口数的27%,并达到顶峰。

目前,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人口的老龄化进一步促进药品消费。

我国1999年~2009年每年的人均用药水平分别为15、18,、20、31、38、43、50、62、74、85、99元。

行业快速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五年来,我国GDP 已连续四年增速保持在10%或以上了,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2006 年达11.1%,2007 年达11.4%,而居民收入增速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2006 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 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为3,587 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7.4%,2007 年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增速进一步加快。

收入的增加直接使得居民在医药方面的支出增加,进而带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额已在40美元~50美元之间。

但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
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也在逐年上升。

通过对广大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行业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
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来看,开发一种新药,一般耗时10年左右,在西方发达国家耗资约需5亿~10亿美元,我国至少也要2亿~5亿人民币。

但我国专用于新药开发的资金每年只有1000万~2000万人民币,加上制药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总计也不到医药工业产值的 1%,新药研制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

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97%都是仿制药,至2001年,我国自主开发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2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

目前,我国仍主要以引进仿制为主。

这种状况导致了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恶化,使企业
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限制了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

2)一部份医药工业企业未能达到GMP标准,严重阻碍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推行GMP管理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车间达不到GMP要求,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不高,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不够科学、严格、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据统计,截止2003年1月,只有1464家生产企业获取1892张GMP证书,还有4000家左右的制药企业必须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通过GMP认证,否则只能被淘汰。

而且已经通过GMP认证的少数企业。

在执行标准时也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这不仅制约了药品质量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常医药企业应该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自身准入市场的标准,依照GMP规范行事,以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创造条件。

3)我国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对药品实施20年的专利保
护。

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医药企业已习惯了仿制别国药品,创新缺乏动力,创制新药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漠,使我们本来就少的一些创新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保护,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咽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例如,我国医药科技人员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成功新化学药物青蒿素。

该药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大发明,也是我国医药领域1998年以前唯一一个得到世界承认的自主开发的新化学药物,曾获得卫生部和国家科技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

但由于我国当时还不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条件,当青蒿素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国外企业立即对其进行了结构改造并申请了专利。

本来是我国的发明变成了国外的专利,我国每年仅此一项就有2亿~3亿美元的出口损失。

又如,我国维生素 C 两步发醇法制备技术的发明同样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却也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使1家本要用500万美元买下此项制备技术的外国企业在得知该技术没有申请专利后捡了个便宜,只花了几十元人民币就把论文买回去。

几年之后,国外以这种低成本技术生产的维生素C向国
际市场大量倾销,挤压我国维生素C的出口价格,给我国造成极大损失,致使一些国内生产企业陷入困境。

因此,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协定来激励、保护、发展我国医药事业已成为我国制药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4)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制药业同其它行业相比有"四高":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特别是现在的一些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制药产业。

目前,我国高科技制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银行十分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风险使银行慎之又慎。

因而制药企业融资能力明显不强,资金严重短缺。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开拓市场的巨大障碍。

医药市场竞争无序,存在行业不正之风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形,我国医药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加上同样产品由多个厂家生产,迫使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

近年来,医院从药品销售企业进货的让利比例为药价的18%左右,而从
药品生产厂家直接进货的让利比例已高达25%以上。

药品市场环境持续恶化,药品价格持续攀升,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而企业也迫于币场压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无序竞争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再维持下去,我国制药企业将很难适应国际大市常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药行业近20年来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为了跟上世界医药业发展的步伐,整个行业必须扩大规模,关、停一些小的制药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国家应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改变医药流通企业 "多、孝散、乱、差"状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

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总结
目前医药行业总体估值步入阶段高点,但基于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因素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仍不缺少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行业内一批可望保持可持续优势成长企
业的有效推动,医药行业的业绩提升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虽然医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到那全民医疗保障在2011年之前对医药行业的拉动还是十分明显。

同时,政府对医疗系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未来两年的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仍将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