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家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婚姻、家庭
爱情
一、爱情的定义 二、爱情的成分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四、爱情的类型
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
➢ 弗洛伊德认为,爱是对自我理想的挑战。 ➢ 古德认为,爱情是两个成年异性之间带有性的欲
望和温柔体贴成分的强烈感情专注。 ➢ 鲁宾认为,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特定的人物所
持有的一种态度,他以特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 慕对象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爱好、习惯等方面达到彼此适应,以至完 全成为一个整体。 ➢双方均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相敬如宾、心心相印。此型关系稳定、美 满。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身体条件
➢ 夫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获得婚姻生活幸 福感的必要条件。
(二)能力条件
➢ 研究表明,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会给婚姻伴 侣带来快乐。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1.建设型
➢ 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勤勤恳恳地合作的夫妻 ➢ 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在这种共同努力中,他们
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使婚姻得以维持和发展。 ➢ 可能遇到的问题:当达到目标后,一方可能变得
满足继而懒散,以致出现裂痕。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2.惰性型 ➢是很快就对婚姻失去热情的夫妻 ➢没有紧张、冲突,也没有乐趣,缺乏享受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2.交易
➢在这个阶段,双方都尽可能地交换收益,既为 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得收益,同时力求 降低成本。
➢在平等的交换中,给予对方的收益多,自己得 到的收益也多,因此两个人的亲密感螺旋上升。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3.承诺
➢双方都感到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 从其他异性那里取得的,因此停止 对其他对象的取样和交易,彼此的 关系相对固定起来,开始一对一地 频繁来往。
方感到满足。其风险是,如双方收益与成本不平 衡,往往出现不满,导致危机。 ➢ 由于夫妻关系的理性色彩浓厚,难以获得爱情享 受,往往双方关系紧张时,一方寻找婚外情,从 而导致关系破裂。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二)按夫妻生活方式划分 1.平等合作型 ➢以平等为准则来分担家务 2.分工型 ➢夫妻各以自己的特点分工从事家务 3.一方依赖型 ➢夫妻中的一方承担全部或者大部分家务
别太大。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二)价值观念不一致
➢价值观念的不一致常常表现在言语沟通中。 ➢表现为行为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更具有实质
性,其后果更为严重。 ➢对人生目的、幸福、成就的看法等核心价值观
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往往也是持续的。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三)远离的“自我”
➢“自我”远离表现为:
1.两个“自我”基本利益相异,各趋己利。 2.夫妻的婚姻动机都是利己,而不是为对方作贡献。 3.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4.对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使婚姻具有的
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会 与日俱增
印度学者:访问了50对夫妻,发现: ➢ 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会不 断减少 ➢ 由家庭之命结合的夫妻,开始的爱情水平并不 高,但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地超 过了因爱而结合的夫妻们
婚姻
一、婚姻的定义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五、离婚
➢ 社会政治、经济、道德风尚、人文环境以及所在的地域等,都 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2.家庭成员的素质
➢ 包括政治、法律、科学文化、道德、环境、生理与心理素质等。
3.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
➢ 如距离远则交往沟通困难,相互关系疏远; ➢ 如距离近则接触过于频繁,可能矛盾纠纷多。 ➢ 家庭成员既要有适当频率的接触又要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使
养关系的是准血亲)。
➢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
➢其成员间,有较多面对面的交往,有直接的互动与合 作。
➢与其他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密切、深刻
➢它包括性、生育、赡养、生活、事业、经济、政治、 伦理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关系。
二、家庭的结构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合而 成。
(亲密+激情+承诺)
迷恋式爱情 激情
昏庸式爱情
(激情+承诺)
空洞式爱情 承诺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社会交换论认为,爱情的发展一般经历以下 阶段:
1.取样与估计
➢男女在可能交往的一群人中,选择愿意持续交 往的对象,选择的标准主要是收益与成本,以 及收益与成本相抵后的净余。
➢如果收益和净余超过自己的期望值,对方就成 为所追求的对象。
婚后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也容易离异。
4.父母离过婚的,子女也容易离婚。 5.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
外性生活。
6.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适应的,容易离异。 7.对性生活不满意,容易离异。
五、离婚
(二)离婚后的感觉 1.解脱感 2.孤独与心理震荡 3.处事的尴尬 4.对前配偶的态度
家庭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4.制度化
➢由于亲密感逐渐增 强,双方都觉得离 不开对方,也担心 对方离开自己而去, 就希望通过契约形 式将关系制度化, 比如订婚,办理结 婚手续等。
四、爱情的类型
• 约翰·阿伦·李把爱情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 (1)激情之爱 ➢是一种包含性爱渴望的激情性情绪感受,
恋爱者追寻理想中的情人形象,注重外貌 吸引力,力求讨好对方,带有浓重的罗曼 蒂克色彩。
促使双方心理健康的功能丧失。 5.双方心理调适过程缓慢,难以进入心理和谐状态。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四)权责的争执
➢ 如果双方均主张自己的权力,而排斥对方的权力, 或者扩张自己的权力,压抑对方的权力,就会出 现冲突。
➢ 研究表明,那些丈夫拥有实权的家庭,其婚姻质 量往往较低。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五)夫妻性差异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一)需求不满
➢婚姻是双方为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的伴 侣关系,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要的满 足程度。
➢如果双方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欲求不 满)则会感到心情不舒畅,产生不良情 绪,导致争吵和持续的冲突。
需求不满包括:
➢1.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 ➢2.一方或双方在性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3.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 ➢4.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 ➢5.在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的需要与兴趣差
➢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或以上的已婚子 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 的家庭。
➢其他家庭
三、家庭的功能
1.经济功能
➢它是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包括家庭的各种经济活 动。
2.性的功能
➢夫妻性生活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
3.生育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是种族繁衍的保证。
4.抚养与赡养功能
➢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双向义务与责任。
二、爱情的成分
鲁宾认为,爱情包括 三种心理成分:
➢亲和依赖需求 (affiliative and dependent need)
➢帮助对方的倾向 (predisposition to help)
➢排他性和独占性 (exclusiveness and absorption)
二、爱情的成分
• 斯滕伯格提出爱的 三角理论: 爱情是由亲密、 激情以及承诺三因 素组成的三角形
一、婚姻的定义
• 婚姻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 妻关系的行为,是 家庭成立的基础和 标志。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 于它的社会性
➢即婚姻是按照一定 的法律、伦理和习 俗规定而建立的。
➢婚姻的动机一般来 说有3种,即经济、 繁衍和爱情。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一)按婚姻结合动机划分
1.爱情型
➢ 肉体派爱情型
因肉体和性魅力而结合 这种类型潜伏着一种风险,美貌及性魅力会逐渐减退,假如婚姻
和乐趣会对婚姻有涣散作用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3.失望型 ➢夫妻在新婚时对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百
般努力建设和谐生活,但是不久就发现了 生活中的种种不满意,包括对方的不如所 愿,陷入失望和幻灭。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4.一体型 ➢夫妻善于相互体贴、合作和努力,在性格、
最后一个孩子出生
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配偶一方死亡
配偶一方死亡
配偶另一方死亡
家庭生命周期
五、理想的家庭
➢“同一屋檐下”生 活
➢夫妇“力动均衡” ➢亲子“一线之隔” ➢“自由与受保护”
的空间 ➢“父性原理”与
“母性原理的协调” ➢相同的志向
一、家庭的定义 二、家庭的结构 三、家庭的功能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 五、理想的家庭
一、家庭的定义
1.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
胞,是社会生活 的基本单位。 ➢家庭是由婚姻关 系、血缘关系及 收养关系构成的 。
一、家庭的定义
2.家庭的特点:
➢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姻亲;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血亲(收
四、爱情的类型
(2)游戏之爱 ➢是一种放荡和玩乐主义的爱,较少长期性
承诺,更多游戏色彩,不会较多地投入真 实情感。 (3)友谊之爱 ➢是一种爱恋与情谊间的联结,如青梅竹马 一般,带着深厚的感情,享受对方的陪伴, 两个人的关系显得轻松、自然。
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 激情和浪漫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 ➢ 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
三、家庭的功能
5.教育功能
➢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相 教育,其中前者最为重要。
6.感情交流功能
➢感情交流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幸 福的重要因素。
7.休闲与娱乐功能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与娱乐从单一 型向多元型发展,日趋丰富。
三、家庭的功能
➢ 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1.社会与环境因素
缺乏其他基础,或不能过渡到以双方人格相似性为基础的爱情 ,那么这种婚姻往往迟早出现危机
➢ 人格派爱情型
以某些个性特点为基础结合 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结合一般能使婚姻平稳而幸福。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一)按婚姻结合动机划分
2.功利型 ➢ 这种类型夫妻结合的基础是爱情之外的出身、财
产、学历等条件。 ➢ 当双方收益与成本基本平衡时,婚姻能持续,双
二、爱情的成分
• 亲密 属于情感成分,是在爱情关系中亲密、联 结、结合的感觉。
• 激情 属于动机成分,是与伴侣紧密结合、日夜 厮守的强烈渴望。
• 承诺 属于认知成分,是决定去爱一个人,并愿 意和他维持长久关系的决心和定向。
喜欢式爱情 亲密
浪漫式爱情
伙伴式爱情
(亲密+激情) 完美式爱情 (亲密+承诺)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三)期望条件
➢ 一方的行为与配偶对前者期望间的关系,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后者的幸福感。
(四)经济条件
➢ 一般而言,收入较高的夫妻婚姻满意度也相对 较高,即经济条件的提高有助于婚姻质量的提 升。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五)社会条件
➢ 那些从事领导性强、变动小的职业的人,比较 容易获得幸福生活。
➢夫妻在性欲及其满足方式方面差异较大,如果 调适好不会引起夫妻冲突。
➢这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五、离婚
(一)离婚的原因
➢外遇——爱情和婚 姻的排他性
➢心理因素:如粗暴、 不尊重和性格不合
➢性的因素:性与不 满、没有生育
➢社会与行为因素: 经济因素、犯罪等
导致离婚的七个主要原因: 1.结婚年龄较低的夫妻容易离异。 2.因未婚先孕而结婚的夫妻,往往容易离异。 3.短时相识就结婚的夫妻,由于彼此不够了解,
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功能。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 ➢通常指的是从男女
双方结为夫妻组成 家庭开始,至夫妻 双方死亡导致家庭 解体而告终的家庭 发展过程。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
阶段
①形成 ②扩展 ③稳定 ④收缩 ⑤空巢 ⑥解体
起始
结束
结婚
第一个孩子出生
第பைடு நூலகம்个孩子出生
最后一个孩子出生
爱情
一、爱情的定义 二、爱情的成分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四、爱情的类型
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
➢ 弗洛伊德认为,爱是对自我理想的挑战。 ➢ 古德认为,爱情是两个成年异性之间带有性的欲
望和温柔体贴成分的强烈感情专注。 ➢ 鲁宾认为,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特定的人物所
持有的一种态度,他以特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 慕对象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爱好、习惯等方面达到彼此适应,以至完 全成为一个整体。 ➢双方均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相敬如宾、心心相印。此型关系稳定、美 满。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身体条件
➢ 夫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获得婚姻生活幸 福感的必要条件。
(二)能力条件
➢ 研究表明,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会给婚姻伴 侣带来快乐。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1.建设型
➢ 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勤勤恳恳地合作的夫妻 ➢ 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在这种共同努力中,他们
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使婚姻得以维持和发展。 ➢ 可能遇到的问题:当达到目标后,一方可能变得
满足继而懒散,以致出现裂痕。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2.惰性型 ➢是很快就对婚姻失去热情的夫妻 ➢没有紧张、冲突,也没有乐趣,缺乏享受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2.交易
➢在这个阶段,双方都尽可能地交换收益,既为 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得收益,同时力求 降低成本。
➢在平等的交换中,给予对方的收益多,自己得 到的收益也多,因此两个人的亲密感螺旋上升。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3.承诺
➢双方都感到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 从其他异性那里取得的,因此停止 对其他对象的取样和交易,彼此的 关系相对固定起来,开始一对一地 频繁来往。
方感到满足。其风险是,如双方收益与成本不平 衡,往往出现不满,导致危机。 ➢ 由于夫妻关系的理性色彩浓厚,难以获得爱情享 受,往往双方关系紧张时,一方寻找婚外情,从 而导致关系破裂。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二)按夫妻生活方式划分 1.平等合作型 ➢以平等为准则来分担家务 2.分工型 ➢夫妻各以自己的特点分工从事家务 3.一方依赖型 ➢夫妻中的一方承担全部或者大部分家务
别太大。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二)价值观念不一致
➢价值观念的不一致常常表现在言语沟通中。 ➢表现为行为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更具有实质
性,其后果更为严重。 ➢对人生目的、幸福、成就的看法等核心价值观
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往往也是持续的。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三)远离的“自我”
➢“自我”远离表现为:
1.两个“自我”基本利益相异,各趋己利。 2.夫妻的婚姻动机都是利己,而不是为对方作贡献。 3.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4.对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使婚姻具有的
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会 与日俱增
印度学者:访问了50对夫妻,发现: ➢ 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会不 断减少 ➢ 由家庭之命结合的夫妻,开始的爱情水平并不 高,但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地超 过了因爱而结合的夫妻们
婚姻
一、婚姻的定义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五、离婚
➢ 社会政治、经济、道德风尚、人文环境以及所在的地域等,都 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2.家庭成员的素质
➢ 包括政治、法律、科学文化、道德、环境、生理与心理素质等。
3.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
➢ 如距离远则交往沟通困难,相互关系疏远; ➢ 如距离近则接触过于频繁,可能矛盾纠纷多。 ➢ 家庭成员既要有适当频率的接触又要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使
养关系的是准血亲)。
➢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
➢其成员间,有较多面对面的交往,有直接的互动与合 作。
➢与其他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密切、深刻
➢它包括性、生育、赡养、生活、事业、经济、政治、 伦理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关系。
二、家庭的结构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合而 成。
(亲密+激情+承诺)
迷恋式爱情 激情
昏庸式爱情
(激情+承诺)
空洞式爱情 承诺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社会交换论认为,爱情的发展一般经历以下 阶段:
1.取样与估计
➢男女在可能交往的一群人中,选择愿意持续交 往的对象,选择的标准主要是收益与成本,以 及收益与成本相抵后的净余。
➢如果收益和净余超过自己的期望值,对方就成 为所追求的对象。
婚后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也容易离异。
4.父母离过婚的,子女也容易离婚。 5.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
外性生活。
6.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适应的,容易离异。 7.对性生活不满意,容易离异。
五、离婚
(二)离婚后的感觉 1.解脱感 2.孤独与心理震荡 3.处事的尴尬 4.对前配偶的态度
家庭
三、爱情发展的阶段
4.制度化
➢由于亲密感逐渐增 强,双方都觉得离 不开对方,也担心 对方离开自己而去, 就希望通过契约形 式将关系制度化, 比如订婚,办理结 婚手续等。
四、爱情的类型
• 约翰·阿伦·李把爱情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 (1)激情之爱 ➢是一种包含性爱渴望的激情性情绪感受,
恋爱者追寻理想中的情人形象,注重外貌 吸引力,力求讨好对方,带有浓重的罗曼 蒂克色彩。
促使双方心理健康的功能丧失。 5.双方心理调适过程缓慢,难以进入心理和谐状态。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四)权责的争执
➢ 如果双方均主张自己的权力,而排斥对方的权力, 或者扩张自己的权力,压抑对方的权力,就会出 现冲突。
➢ 研究表明,那些丈夫拥有实权的家庭,其婚姻质 量往往较低。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五)夫妻性差异
四、夫妻的心理冲突
(一)需求不满
➢婚姻是双方为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的伴 侣关系,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要的满 足程度。
➢如果双方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欲求不 满)则会感到心情不舒畅,产生不良情 绪,导致争吵和持续的冲突。
需求不满包括:
➢1.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 ➢2.一方或双方在性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3.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 ➢4.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 ➢5.在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的需要与兴趣差
➢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或以上的已婚子 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 的家庭。
➢其他家庭
三、家庭的功能
1.经济功能
➢它是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包括家庭的各种经济活 动。
2.性的功能
➢夫妻性生活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
3.生育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是种族繁衍的保证。
4.抚养与赡养功能
➢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双向义务与责任。
二、爱情的成分
鲁宾认为,爱情包括 三种心理成分:
➢亲和依赖需求 (affiliative and dependent need)
➢帮助对方的倾向 (predisposition to help)
➢排他性和独占性 (exclusiveness and absorption)
二、爱情的成分
• 斯滕伯格提出爱的 三角理论: 爱情是由亲密、 激情以及承诺三因 素组成的三角形
一、婚姻的定义
• 婚姻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 妻关系的行为,是 家庭成立的基础和 标志。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 于它的社会性
➢即婚姻是按照一定 的法律、伦理和习 俗规定而建立的。
➢婚姻的动机一般来 说有3种,即经济、 繁衍和爱情。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一)按婚姻结合动机划分
1.爱情型
➢ 肉体派爱情型
因肉体和性魅力而结合 这种类型潜伏着一种风险,美貌及性魅力会逐渐减退,假如婚姻
和乐趣会对婚姻有涣散作用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3.失望型 ➢夫妻在新婚时对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百
般努力建设和谐生活,但是不久就发现了 生活中的种种不满意,包括对方的不如所 愿,陷入失望和幻灭。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三)按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划分 4.一体型 ➢夫妻善于相互体贴、合作和努力,在性格、
最后一个孩子出生
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配偶一方死亡
配偶一方死亡
配偶另一方死亡
家庭生命周期
五、理想的家庭
➢“同一屋檐下”生 活
➢夫妇“力动均衡” ➢亲子“一线之隔” ➢“自由与受保护”
的空间 ➢“父性原理”与
“母性原理的协调” ➢相同的志向
一、家庭的定义 二、家庭的结构 三、家庭的功能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 五、理想的家庭
一、家庭的定义
1.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
胞,是社会生活 的基本单位。 ➢家庭是由婚姻关 系、血缘关系及 收养关系构成的 。
一、家庭的定义
2.家庭的特点:
➢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姻亲;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血亲(收
四、爱情的类型
(2)游戏之爱 ➢是一种放荡和玩乐主义的爱,较少长期性
承诺,更多游戏色彩,不会较多地投入真 实情感。 (3)友谊之爱 ➢是一种爱恋与情谊间的联结,如青梅竹马 一般,带着深厚的感情,享受对方的陪伴, 两个人的关系显得轻松、自然。
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 激情和浪漫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 ➢ 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
三、家庭的功能
5.教育功能
➢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相 教育,其中前者最为重要。
6.感情交流功能
➢感情交流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幸 福的重要因素。
7.休闲与娱乐功能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与娱乐从单一 型向多元型发展,日趋丰富。
三、家庭的功能
➢ 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1.社会与环境因素
缺乏其他基础,或不能过渡到以双方人格相似性为基础的爱情 ,那么这种婚姻往往迟早出现危机
➢ 人格派爱情型
以某些个性特点为基础结合 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结合一般能使婚姻平稳而幸福。
二、夫妻的关系类型
(一)按婚姻结合动机划分
2.功利型 ➢ 这种类型夫妻结合的基础是爱情之外的出身、财
产、学历等条件。 ➢ 当双方收益与成本基本平衡时,婚姻能持续,双
二、爱情的成分
• 亲密 属于情感成分,是在爱情关系中亲密、联 结、结合的感觉。
• 激情 属于动机成分,是与伴侣紧密结合、日夜 厮守的强烈渴望。
• 承诺 属于认知成分,是决定去爱一个人,并愿 意和他维持长久关系的决心和定向。
喜欢式爱情 亲密
浪漫式爱情
伙伴式爱情
(亲密+激情) 完美式爱情 (亲密+承诺)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三)期望条件
➢ 一方的行为与配偶对前者期望间的关系,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后者的幸福感。
(四)经济条件
➢ 一般而言,收入较高的夫妻婚姻满意度也相对 较高,即经济条件的提高有助于婚姻质量的提 升。
三、婚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五)社会条件
➢ 那些从事领导性强、变动小的职业的人,比较 容易获得幸福生活。
➢夫妻在性欲及其满足方式方面差异较大,如果 调适好不会引起夫妻冲突。
➢这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五、离婚
(一)离婚的原因
➢外遇——爱情和婚 姻的排他性
➢心理因素:如粗暴、 不尊重和性格不合
➢性的因素:性与不 满、没有生育
➢社会与行为因素: 经济因素、犯罪等
导致离婚的七个主要原因: 1.结婚年龄较低的夫妻容易离异。 2.因未婚先孕而结婚的夫妻,往往容易离异。 3.短时相识就结婚的夫妻,由于彼此不够了解,
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功能。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 ➢通常指的是从男女
双方结为夫妻组成 家庭开始,至夫妻 双方死亡导致家庭 解体而告终的家庭 发展过程。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
阶段
①形成 ②扩展 ③稳定 ④收缩 ⑤空巢 ⑥解体
起始
结束
结婚
第一个孩子出生
第பைடு நூலகம்个孩子出生
最后一个孩子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