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宣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点】

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见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

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

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宣言是一种很正式的文体,是国家或政治团体用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纲领和重大问题的立场。在教育家中,用宣言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教育主张,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并不多见。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创造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对创造教育的追求又是十分的执着的。

1.作者简介。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总结。)共同回顾作者。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进行反驳?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总结: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错误观点是:

①环境太平凡;雅典娜神像作者(菲荻亚斯)

②生活太单调;文天祥狱中书写《正气歌》沙漠中开凿运河

③年纪太小;

韩国棋手少年李世石创造奇迹,四十天内连升四段。波兰15岁勇少年独腿闯北极,踏上“地球极点”。

④太无能;不识字的慧能是禅宗的南宗开创者,

鲁钝的“曾参”被尊为“宗圣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终于取得佛经

“平凡”“单调”强调的是外部环境,是懒惰人的借口,而创造者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在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单调,靠的是勤奋努力,靠的是聪明才智,靠的是坚强意志。第二层强调的是人的主观因素。作者以古今中外典型事例为事实论据,以名人名言为理论论据,予以有力的驳斥。最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总结: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

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具体事例。)

(3)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

(不要求面面俱到,每个学生只要能讲出熟悉的一两个人物或事例就行。学生作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主要人物或事例的简介。目的是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感受自信,感悟创造。)

(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总结: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

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明确,在驳论文中,除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之外,必然有作者的正面主张。)

(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总结: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以上五个思考题,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

3、小结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三、品味语言

本文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地分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我们一起来品味文中的两段话)思考

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提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四、感悟自信

(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张海迪的资料。)

教师:这里是有关当代保尔张海迪的介绍,她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找的资料,对比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讨论1. 对比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以“感悟自信”为题,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