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中考一模考试 [自动保存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建议(5)
• 5.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 •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 题方法,诸如材料题、读图题、选择题、探究题等各种题型的做 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 答卷,减少失误。
错题分析(2)
• 卷Ⅱ27、读图、回答问题 • 本试题总分6分,学生的得满分较少,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 —4分之间。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或粗心大意。 如第一问,有的学生只看到了公车上书,而没注意到问题问的是 维新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故时间计算就差三年了;其次是学 生识图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回归课本,回想本课(戊戌变法) 的课题。另外第二问没有抓住“与哪一个国家”关键词及紧扣第一 问思考,而是罗列了一堆国家。
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中考 一模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部分
一、对试题的评价(1)
• (一) 试卷总体分析评价 • 1、好的方面: (1)试题理念先进,构思新颖,整体布局脉络清晰。
历史试题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增强学生对历史 过程的体验。如第11题,用木偶戏表演,形象地反映出《辛丑条约》对清政府的影 响。第18题通过知识卡片整理主题知识使“二战后的德国”的相关知识一目了然。 第20题通过图片知识的考查,突出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这些直观生动的历史 情境,有效的缩短了问题与考生自身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展开。 历史试题不仅注意形式的新颖, 更追求对试题整体内涵的把握。如选择题部分, 第11、12题分别从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勾勒出近 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诠释了侵略与抗争、沉沦与探索的时代旋律。第14、 15题分别从中国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和中共指导思想的理论的考察突出了关注民生和 思想建设的时代精神。第16、17、18、19题,通过对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二战 前后的德国、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及因果关系的考察突出了世界近现代史的主干知 识。综合部分则分别从民主法制建设和近现代史的改革角度考察了中国史和世界史。
选择题 类别 题号 思想品德 历史 综合 1-10 11-19 20-23 分值 20 18 12 题号 24-26 27-29 30 分值 25 27 18 45 45 30 120 非选择题 合计 总计
知识结构
• 知识结构
二、考绩分析(历史)
• 1、总体分析 • 最高分48 最低分2 • 优秀率(总分的85%):0 • 合格率(总分的60%):6.13%
0.47
0.37
三、错题分析(1)
• 卷Ⅰ1-25题选择题 • 选择题满分2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6——20分之间。出错较 多的是14、15、16、17、18、19、20几个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 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世界历史》下册与《中国历史》下册知识掌 握不牢,不注重及时复习,另外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 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及不能认真审题等等。特别是19题对漫画的 主题把握不准,对题肢部分没能认真推敲。
试卷总体分析评价
• 2、不足之处: • (1)分值设置不合理(值得商榷)如28题第三小问。容易误导。 • (2)答案不严密。如第29题第三问,“战争的角色”不如“魔鬼 与天使”则更贴切、形象。
试题结构分析评价
• 文科综合试卷包括括思想品德、历史和综合3部分内容。试卷结 构分为卷ǀ和卷ǁ两部分,卷ǀ为选择题,共计50分;卷ǁ为非选择 题,共计70分。三部分内容在试卷中分别对应的题号和分值如下 :
错题分析(4)
• 29探究问题。 • 本试题共3个小题,满分12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4--6左右, 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概括能力缺乏锻炼,不能认真阅读材 料、吃不透材料,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将学过的知识灵活 应用。如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指出”一些学生不按要求乱 写,还有的学生将材料概括成“1856年俄国与英、法两国交战战 败。不能按要求回答。第二问,有的同学只写出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是回归了课本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即没有 准确的概括出原文的观点。第三问大多数学生没能读懂题意,答 成了“俄国在战争中的角色”而非“战争在俄国发展过程中的角色” 没能审清题。
错题分析(3)
•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本试题总分9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5——7分左右。第(1) 小题部分学生都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发明记忆不清,以致好 多同学答案出现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2)小题一是大多 数学生对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的内容记忆不准而丢分。出现“两弹 一氢” 现象明显对课本主干知识记忆不到位,出现生造词语。 第三小题不能很好的对材料和问题归纳分析,故对问题答得离题 万里。
2)
2 、各大题得分情况分析(2)班
题 号 正 答 率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0.5
0.33
0.57
0.57
0.57
0.53
0.93
27
28
29
30
正 答 率
0.27 0.93
0.73 0.43
0.62 0.47
0.41
0.17
试卷总体分析评价(4)
(4)试题图文并茂,时代气息浓厚。行文通俗易懂,内涵
丰富。 (5)有效利用课外资源,关注社会热点,整合学科内容。 主题突出,考点明确为2014中考备考指明方向。历史试题既重
视对教材体系内具体知识的灵活运用,又关注课外学科知识的重新建构。试题 引入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料,打破教材的固有界限,将不同单元、不同知识板块 的考点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立意独特的知识信息系统,使得试题不必拘泥 于固有的模式,拓展了命题思路。如第 21题,对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的结果的对 比,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对“改革的红利”的理解找到证据。另外第28题, 将中国历史的国防建设与科学技术成就和世界历史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 识整合到一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发考生的纵深思考,形成对历史发展进 程的认识。
错题分析(5)
• 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一问) • 这个试题满分8分,学生得分在4分左右,学生失分的主要原 因是对“精神产品”的限制项没能很好的把握,即“世界近代史”、 “思想领域”、“巨大成就”这三个定语。故出现具体的文艺作品如 《神曲》、《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及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
试卷总体分析评价(2)
• (2)选材典型,运用恰当,问题富于探究性
• 阅读、观察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学科 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历史 试题采取广泛选材、灵活运用的思洛,以图表、漫画、图片、历 史文献等入题,通过多角度设问,引导考生“对话”材料,感知 历史的演进。如第16题通过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的表 格问题设计简明直接、引导学生抓住“结果”回归课本,归纳出 时代主题。第29题,通过引用《大国崛起》解说词有关俄国的叙 述,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
四、教学建议(1).
•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 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 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 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 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教学建议(3)
• 3.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 地作答。
教学建议(4)
• 4.注意答题规范性的训练 • 在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 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规范答题。
教学建议(2)
• 2.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 历史知识有宏观的,有微观的,平时学生学习关注微观的多, 用功在某一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意义。复习时,应多关注 宏观知识,纵向综合,横向综合,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体系 构建。教师教学中也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在平时的讲 课和练习中勤于思考教材,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 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要把历史上的分期强调清楚。
试卷总体分析评价(3)
• (3)突出能力考查,彰显学科色
• 第一,历史试题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调分析史实得出结论 ,或提出观点寻求证据。前者如13、14、16题,后者如15、21题 等。 • 第二,强调历史学习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以中国近代化历程 的特点为材料,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历史迁移能力;第27题第 (1)问要求依据试题提供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再 计算出这两个历史事件相距多少年。不仅考查历史学科知识的再 认再现,而且考查了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 第三,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 读取历史信息,进而概括历史现象,陈述历史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