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
五、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
(一)、都城北京沿革 大约在五十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生活在北京,
这就是举世周知的周口店北京人。炎黄二帝曾在这一 带南征北讨,帝尧在此建立“幽都”,夏、商时期的 古蓟城,隋、唐时的幽州,辽代的南京(燕京),北 宋的燕山府,金朝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明、清的京 城。 1、辽代的南京,又名燕京;位于今北京西南角,城周 长36里,高3丈,宽1.5丈;八门。
明嘉靖三十二(1553) 年加修外城后,内外四 城规模是:
城市建设
明清北京城
宫城:760M× 960M; 皇城:2500M×2750M; 内城:6650M×5350M; 外城:7950M×3100M; 北京城的中轴线
全城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全长7.5KM, 采取收、放、虚、实,变换手法,形成节奏, 主要的宫殿,都坐落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景 山为全城制高点和内城南北城墙之间的中点。 (教科书56页图2-11)。
城市建设
北魏洛阳城市平建设面推测图
三、隋大兴(唐长安)的建设
设计人为宇文恺,,在考察了邺城洛阳之后, 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动工,在汉长 安东南建造大兴城(隋文帝杨坚曾在北周时被 封为大兴公);先筑城墙,后开干道,再筑里 坊。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三月初成。城规 模9721×8651.7m,周围36公里,城墙内8300 公顷(84.1km2),城墙厚12m。是当时世界上最 大的城市之一。
皇家苑林、郊外风 景区、瓦舍、茶楼、娱 乐、杂货等商业场所。
城市建设
宋东京绘图
1、布局——三重城墙、四水贯都、城门与水门结合。 四水贯都: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汴
河上有桥13座,蔡河上有桥11座, 五丈河上有桥5座, 金水河上有桥3座。东门外七里的虹桥——木拱构架, 桥下可通航,在造型、创意和结构上,都很有创造 性。 2、突破——街巷式 商业、娱乐性建筑发展,宫殿重 要性下降。 3、历史意义——转折点、宫城居北、水陆交通。 4、问题——管理混乱,治安、防火不利影响。
重点掌握历史上典型城市如:汉长安、唐 长安、曹魏邺城、宋东京、元大都、明南京、 明清北京的城市规划特点。
城市建设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城市的起源
1、先有“城”后有“市”; 2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城市的基本职能:
防御、交换、政治实
体、精神寓意。
周王城图
“市”进行交换的场所,“市井”——“市” 发展三阶段。
城市建设
中轴线的序列是: (永定门)——正阳门——大清(明)门—
—天安门——端门——午门——〖前三殿〗太和 门,太和(奉天)殿、中和(华盖)殿、保和 (谨身)殿——〖后三殿〗乾清门,乾清宫、交 泰殿(明嘉靖年间〈1523—1566〉时加建,原为 一廊)、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 殿——神武门——景山——鼓楼——钟楼。内城 分割为东半城和西半城。
有东、西市,西市为国际市场;皇城在北, 再北是宫城,城外有西内苑,大明宫等。含元 殿到曲江池(位于城东南角)有专用“夹道” 相通。
城市建设
3、佛寺道观 兴庆宫、曲江、大明宫、太极宫、禁苑。 4、评析:对国内外的城市的影响极大。
城市建设
唐长安城复原图
四、宋东京的建设
唐时商业受到城市 制度、坊墙的限制不得 发展,五代时已有打破 坊墙,沿街设店的商业 现象。宋朝则完全取消 了街坊制,沿街设店, 以街为市,街道变窄。 这是一次城市革命。
“斗城”。
礼制建筑:汉长安南郊有一处礼制建筑遗
址,似“辟雍”或明堂。“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
壁,以茅盖;通水,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
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
焉。”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汉长安城遗 址平面
二、曹魏邺城
1、布局——规模适中、布局规整、城门分布灵活 规模为3087×2205m,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附近的
城市建设
宫殿西边是铜雀园,园西有三台:金虎台、 铜省台、冰井台,“皆砖砌,相去各六十步,上 作阁道如浮桥,……施则三台相通”。(以晋尺 计:一步为五晋尺,一晋尺=0.245m;六十步约合 73.5m)
金虎台遗迹在南,70×120m,残高 8─9m, 另一台往北约80m,应是铜雀台,残存50×80m, 残高3m。最北的水井台,已完全为漳河水冲毁。 2、特点——闾里与宫殿分开、宫城居北、实效。
附注:辽有五个京城 上京 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中京 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 东京 辽阳府,今辽宁城市省建设辽阳市;
2、金代的中都,1153年定都,1151年又经孔彦 舟等规划设计,将辽南京扩大,城周长达37里余; 动用民工80万,军工40万; 并在中都东北水泽 地带(距中都2-3里)建大宁离宫(即今北海), 其用材均拆自汴京宫殿。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中国古代城市 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 居民区)、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初生区、里 坊制确立区、里坊制极盛区、开放式街市区) 及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三种类型(新建城市、 依靠旧城建设新城、在旧城基础的扩建),了 解古代城市建设的模式、特点了解古代经济、 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附注:金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京 开封(汴京)。
城市建设
3、元大都:1267年由刘秉 忠以大宁离宫为中心进行 规划,先测量、设计,然 后施工;建设中,先铺设 下水道、道路,分区布局, 再建宫殿,后建大城;大 城周长28600M,即 6635×7400M,面积 49.1KM2。皇城周长20里, 有工字殿、录顶殿等。全 城中轴线明确,恰位于皇 城中。
城市建设
1、布局——皇城与 宫城、郭城,道路
唐长安城利用南 北中轴线控制城市, 东西对称,方整规则, 皇城居首,东西大街 14条,南北大街11条, 人口百万。
城市建设
唐长安
2、里坊、东市—都会市、西市—利人市。 里坊:108个,朱雀大街两侧的最小;坊
内有一条街或十字街,称“曲”;坊墙墙基厚: 2.5─3.0m,居民宅院开门向曲,只有寺院的山 门,或三品以上大员的府门才可开向街道。
城市建设元大都来自4、明清北京城 明定都南京,并拆除元大都宫室以灭其王
气(元帝逃亡东北,以图复国),改大都为北 平,修复城墙,北墙南迁约五里;为燕王朱棣 封地。1398年太祖逝,朱棣兴师南征,史称 “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惠帝允文 逊位,1403朱棣(成祖)称帝,建号永乐。
城市建设
永乐四年(1406)营建 北京,到永乐十八年 (1420)基本竣工,历 时15年,民夫百万,工 匠23万,筑城建宫,掘 南海,造镇山,(镇伏元 朝宫殿延春阁),1420年 即迁都北京。
3、“城郭之制” 、作战设施——城楼、城垛、战 棚、马面、翁城 。
城市建设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之始
1、《考工记》——“择中论”; :“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管 子》——“因势论”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从于广川之 上”。
选址——“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 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城市布局——“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 近门工贾近市”。
城市建设
三、探索新型封建城市的规划 ——春秋到秦汉帝国
1、春秋战国:城市建设高潮; 2、秦咸阳:布局、取消城廊之分、“以天相 比,以山代阙”; 3、汉长安:选址、地形、八街九陌、明堂辟 雍、七个陵邑、分区
城市建设
下面请观赏大型记录片《故宫》
《故宫02 盛世的屋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漳河南岸,大部分城址为漳水所毁。邺城为一东西七 里,南北五里的矩形城市,第一次使用了南北中轴线 ─中(雍)阳门大街;而建(迎)春门─金明门大街将 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 街坊,其中有市、手 工作坊,居民闾里;北部的中间是宫城,内为主要宫 殿建筑,其东侧,南半为衙署,北半为宫室;再东是 王室贵族居住的戚里;城市中轴线的使用,即以此为 始。
城市建设
长安城周长:25.1km (实测值);占地:973 顷;
城墙高三丈五尺;(汉尺=0.23m,五尺一步;则
35×0.23=8.05m 高)。十二座城门:每门三个门洞,
洞宽8m,间隔4m;每门洞可容四轨,三洞共12轨
(汉轨距为 1.5m)。南、 北两城墙因地形限制而成
不规则形状;古人多附会谓,仿南斗、北斗,故又称
几个基本概念:①里坊与闾里 ②市场,市 坊、草市 ③陪都 ④宫城——子城、阙城、内 城,外城——罗城、城、外城;
清代北京:宫城——皇城,罗城——紫禁 城。
城市建设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实例
一、汉长安城的建设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至惠帝五年(公
元前190年)十年建成的长安城,是在秦兴乐 宫(改名长乐宫)为基础建立的。不久,由军 匠出身的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北宫,以后 建造桂宫、明光宫;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长安城 建设。城墙是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才开 始修筑、到汉高后吕雉八年(公元前180年) 先后20年时间才建成;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 建有武器库、粮仓、织室、暴室等。
五、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
(一)、都城北京沿革 大约在五十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生活在北京,
这就是举世周知的周口店北京人。炎黄二帝曾在这一 带南征北讨,帝尧在此建立“幽都”,夏、商时期的 古蓟城,隋、唐时的幽州,辽代的南京(燕京),北 宋的燕山府,金朝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明、清的京 城。 1、辽代的南京,又名燕京;位于今北京西南角,城周 长36里,高3丈,宽1.5丈;八门。
明嘉靖三十二(1553) 年加修外城后,内外四 城规模是:
城市建设
明清北京城
宫城:760M× 960M; 皇城:2500M×2750M; 内城:6650M×5350M; 外城:7950M×3100M; 北京城的中轴线
全城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全长7.5KM, 采取收、放、虚、实,变换手法,形成节奏, 主要的宫殿,都坐落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景 山为全城制高点和内城南北城墙之间的中点。 (教科书56页图2-11)。
城市建设
北魏洛阳城市平建设面推测图
三、隋大兴(唐长安)的建设
设计人为宇文恺,,在考察了邺城洛阳之后, 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动工,在汉长 安东南建造大兴城(隋文帝杨坚曾在北周时被 封为大兴公);先筑城墙,后开干道,再筑里 坊。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三月初成。城规 模9721×8651.7m,周围36公里,城墙内8300 公顷(84.1km2),城墙厚12m。是当时世界上最 大的城市之一。
皇家苑林、郊外风 景区、瓦舍、茶楼、娱 乐、杂货等商业场所。
城市建设
宋东京绘图
1、布局——三重城墙、四水贯都、城门与水门结合。 四水贯都: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汴
河上有桥13座,蔡河上有桥11座, 五丈河上有桥5座, 金水河上有桥3座。东门外七里的虹桥——木拱构架, 桥下可通航,在造型、创意和结构上,都很有创造 性。 2、突破——街巷式 商业、娱乐性建筑发展,宫殿重 要性下降。 3、历史意义——转折点、宫城居北、水陆交通。 4、问题——管理混乱,治安、防火不利影响。
重点掌握历史上典型城市如:汉长安、唐 长安、曹魏邺城、宋东京、元大都、明南京、 明清北京的城市规划特点。
城市建设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城市的起源
1、先有“城”后有“市”; 2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城市的基本职能:
防御、交换、政治实
体、精神寓意。
周王城图
“市”进行交换的场所,“市井”——“市” 发展三阶段。
城市建设
中轴线的序列是: (永定门)——正阳门——大清(明)门—
—天安门——端门——午门——〖前三殿〗太和 门,太和(奉天)殿、中和(华盖)殿、保和 (谨身)殿——〖后三殿〗乾清门,乾清宫、交 泰殿(明嘉靖年间〈1523—1566〉时加建,原为 一廊)、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 殿——神武门——景山——鼓楼——钟楼。内城 分割为东半城和西半城。
有东、西市,西市为国际市场;皇城在北, 再北是宫城,城外有西内苑,大明宫等。含元 殿到曲江池(位于城东南角)有专用“夹道” 相通。
城市建设
3、佛寺道观 兴庆宫、曲江、大明宫、太极宫、禁苑。 4、评析:对国内外的城市的影响极大。
城市建设
唐长安城复原图
四、宋东京的建设
唐时商业受到城市 制度、坊墙的限制不得 发展,五代时已有打破 坊墙,沿街设店的商业 现象。宋朝则完全取消 了街坊制,沿街设店, 以街为市,街道变窄。 这是一次城市革命。
“斗城”。
礼制建筑:汉长安南郊有一处礼制建筑遗
址,似“辟雍”或明堂。“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
壁,以茅盖;通水,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
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
焉。”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汉长安城遗 址平面
二、曹魏邺城
1、布局——规模适中、布局规整、城门分布灵活 规模为3087×2205m,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附近的
城市建设
宫殿西边是铜雀园,园西有三台:金虎台、 铜省台、冰井台,“皆砖砌,相去各六十步,上 作阁道如浮桥,……施则三台相通”。(以晋尺 计:一步为五晋尺,一晋尺=0.245m;六十步约合 73.5m)
金虎台遗迹在南,70×120m,残高 8─9m, 另一台往北约80m,应是铜雀台,残存50×80m, 残高3m。最北的水井台,已完全为漳河水冲毁。 2、特点——闾里与宫殿分开、宫城居北、实效。
附注:辽有五个京城 上京 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中京 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 东京 辽阳府,今辽宁城市省建设辽阳市;
2、金代的中都,1153年定都,1151年又经孔彦 舟等规划设计,将辽南京扩大,城周长达37里余; 动用民工80万,军工40万; 并在中都东北水泽 地带(距中都2-3里)建大宁离宫(即今北海), 其用材均拆自汴京宫殿。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中国古代城市 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 居民区)、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初生区、里 坊制确立区、里坊制极盛区、开放式街市区) 及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三种类型(新建城市、 依靠旧城建设新城、在旧城基础的扩建),了 解古代城市建设的模式、特点了解古代经济、 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附注:金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京 开封(汴京)。
城市建设
3、元大都:1267年由刘秉 忠以大宁离宫为中心进行 规划,先测量、设计,然 后施工;建设中,先铺设 下水道、道路,分区布局, 再建宫殿,后建大城;大 城周长28600M,即 6635×7400M,面积 49.1KM2。皇城周长20里, 有工字殿、录顶殿等。全 城中轴线明确,恰位于皇 城中。
城市建设
1、布局——皇城与 宫城、郭城,道路
唐长安城利用南 北中轴线控制城市, 东西对称,方整规则, 皇城居首,东西大街 14条,南北大街11条, 人口百万。
城市建设
唐长安
2、里坊、东市—都会市、西市—利人市。 里坊:108个,朱雀大街两侧的最小;坊
内有一条街或十字街,称“曲”;坊墙墙基厚: 2.5─3.0m,居民宅院开门向曲,只有寺院的山 门,或三品以上大员的府门才可开向街道。
城市建设元大都来自4、明清北京城 明定都南京,并拆除元大都宫室以灭其王
气(元帝逃亡东北,以图复国),改大都为北 平,修复城墙,北墙南迁约五里;为燕王朱棣 封地。1398年太祖逝,朱棣兴师南征,史称 “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惠帝允文 逊位,1403朱棣(成祖)称帝,建号永乐。
城市建设
永乐四年(1406)营建 北京,到永乐十八年 (1420)基本竣工,历 时15年,民夫百万,工 匠23万,筑城建宫,掘 南海,造镇山,(镇伏元 朝宫殿延春阁),1420年 即迁都北京。
3、“城郭之制” 、作战设施——城楼、城垛、战 棚、马面、翁城 。
城市建设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之始
1、《考工记》——“择中论”; :“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管 子》——“因势论”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从于广川之 上”。
选址——“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 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城市布局——“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 近门工贾近市”。
城市建设
三、探索新型封建城市的规划 ——春秋到秦汉帝国
1、春秋战国:城市建设高潮; 2、秦咸阳:布局、取消城廊之分、“以天相 比,以山代阙”; 3、汉长安:选址、地形、八街九陌、明堂辟 雍、七个陵邑、分区
城市建设
下面请观赏大型记录片《故宫》
《故宫02 盛世的屋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漳河南岸,大部分城址为漳水所毁。邺城为一东西七 里,南北五里的矩形城市,第一次使用了南北中轴线 ─中(雍)阳门大街;而建(迎)春门─金明门大街将 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 街坊,其中有市、手 工作坊,居民闾里;北部的中间是宫城,内为主要宫 殿建筑,其东侧,南半为衙署,北半为宫室;再东是 王室贵族居住的戚里;城市中轴线的使用,即以此为 始。
城市建设
长安城周长:25.1km (实测值);占地:973 顷;
城墙高三丈五尺;(汉尺=0.23m,五尺一步;则
35×0.23=8.05m 高)。十二座城门:每门三个门洞,
洞宽8m,间隔4m;每门洞可容四轨,三洞共12轨
(汉轨距为 1.5m)。南、 北两城墙因地形限制而成
不规则形状;古人多附会谓,仿南斗、北斗,故又称
几个基本概念:①里坊与闾里 ②市场,市 坊、草市 ③陪都 ④宫城——子城、阙城、内 城,外城——罗城、城、外城;
清代北京:宫城——皇城,罗城——紫禁 城。
城市建设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实例
一、汉长安城的建设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至惠帝五年(公
元前190年)十年建成的长安城,是在秦兴乐 宫(改名长乐宫)为基础建立的。不久,由军 匠出身的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北宫,以后 建造桂宫、明光宫;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长安城 建设。城墙是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才开 始修筑、到汉高后吕雉八年(公元前180年) 先后20年时间才建成;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 建有武器库、粮仓、织室、暴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