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理同步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第(1)题,西坡坡度小,且有植被保护,故在暴雨时水土流 失较轻,东坡则严重。第(2)题,由图中地下水位线及地面以上多 城镇分布可分析出该地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与过量开采地下水 有关;若继续发展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坍塌等。第(3)题,植 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若森林被砍伐,将使地下水补给减少, 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水位抬高。 答案:(1)东坡。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 (2)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 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3)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 加大,洪水水位抬高。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沉降平均速度最快的地区出现在________附近。 (2) 导 致 图 示 地 区 地 面 沉 降 最 直 接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 A 地区带来 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教材问题提示] P24 活动提示 1.分别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洪峰流量和洪水水 位值为左右纵坐标作图,根据表中相应数值作柱状图或折线图进 行对比即可。 2.随着年代的推移,洪峰流量减小,而相应水位却在波动中 升高。 P25 活动提示 1.造成上述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 二氧化硫、重金属、汽车尾气等。 2.略。 P27(上)活动提示 氟利昂会使臭氧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 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造成人类与其他生物免疫力被破坏, 病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增加。
(1)引起鼠类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 原因。
解析: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弄清其含义及各部 分的因果关系。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 其成因。 答案:(1)一是气候变暖;二是由于滥捕野生动物和投药灭鼠误 害其他动物导致老鼠天敌减少。 (2)原因: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 蒸发增加,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 干涸,环境恶化。从人类活动方面看,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 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 皮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
2.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 3.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自然灾害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 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分别是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成因从自然原因(地形、土质、降水)和人 为原因(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针 对具体区域时需对要点进行取舍。第(2)题,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 对中下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河流含沙量增加,据此再进行推断。 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调洪、蓄洪能力降低,增加洪涝灾害;使 河流径流量变化增大,不利于航运。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 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 起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如下:
三、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1.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2.开采矿山与自然灾害
3.山区建设与自然灾害 4.修筑水库与自然灾害
[拓展提升]
城市化与城市内涝的关系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化后,城市建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不仅使城市失去市区的水源,使地
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大雨倾盆的时候,街面
变成了“河面”,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
地裂缝 _地__表__沉__降_、塌 陷、地裂缝 _崩__塌_、滑坡
_地__震__
产生的原因 _地__下__水__的过量开采和高
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
地下形成大片采空区
挖高填低 水__文__地__质__环境发生变化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1.都市建设与自然灾害
“课时达标验收”见“课时跟踪检测(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哪个,原因是 什么? (2)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若继续发展下 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 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
3.土地荒漠化 (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 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 雨蚀 速度→土地荒漠化。 (2)危害:土地 生产力 下降→农牧业减产。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危害 (1) 区域性 :20 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所导致的损害。 (2)全球性:气候变化 、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 的损害。
4.生物多样性减少 (1)主要原因:人类对森林、 草地 的大规模破坏;对 生物 物种的过度利用。 (2)危害:物种的灭绝 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人 类生存的基础。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土壤侵蚀的形成及危害 1.土壤侵蚀的形成
2.土壤侵蚀的危害 二、土地荒漠化
[拓展提升]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思考探究:漫画中的地面沉降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工程活动
大都市建设
采掘地下 矿产资源 山区工程建设 大型水库建设
引发的灾害 地__面__沉___降_、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漫画中反映的是哪种环境问题?该环境问题 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 化,导致干旱、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减 少;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原因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 等。 2.土壤侵蚀 (1)概念:指土壤在自然侵蚀 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 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2)危害: ①侵蚀区:干旱时易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 ②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③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湖泊淤浅河道的 行洪能力、湖泊的 调洪蓄洪 能力降低,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 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严重。(答案任选其一) (2)增加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量,河流调洪、蓄洪能力降低, 增加洪涝灾害;不利于通航。
2.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全球气候变暖 (1)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 (2)影响: ①造成 海平面上升。 ②加剧 洪涝 、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 ③影响 农业 和自然生态系统。 ④影响人类健康。 3.臭氧层耗竭 (1)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入大气的氟利昂。 (2)危害: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会损坏人的免疫力, 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解析:该题以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由于过量开 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的相关问题。该题可从两个方面突 破,一是由经纬网确定该地区地处华北地区渤海沿岸;二是通 过负等值线判读地面沉降状况,注意该图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 不相等。 答案:(1)分布不均 多中心 宁河 (2)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 地面沉降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 坏,致使市区出现污水外溢;河道泥沙大量淤积,汛期排洪不 畅;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水质恶化;风暴潮灾害损失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