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
遥感图像的分类课件
理等空间信息。
区域生长法
从种子点开始,根据像素之间的 相似性(如灰度值、纹理等)进 行区域扩展,直到无法再扩展为 止。然后对每个区域进行特征提
取和分类。
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 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结合它们 的预测结果来进行分类。这种方 法能够处理高维特征,并在一定
支持向量机(SVM) SVM是一种二分类模型,通过寻找最优超平面来对像素进 行分类。对于多类别分类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多个二分类 器来解决。
K最近邻(KNN) KNN算法根据像素周围K个最近邻的类别来决定该像素的 类别。这种方法考虑了空间上下文信息,通常能够取得较 好的分类效果。
基于对象的分类算法
分水岭算法
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流程
• 流程概述: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设计和分类结果评价四个主要步骤。其中,数据 预处理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如去噪、增强等,以改善图像质量和提高分类精度;特征提取是从预处理后的 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的光谱、空间、纹理等特征,为后续分类器设计提供输入;分类器设计是根据提取的特征,选择合适的 算法设计分类器,实现对图像的自动分类;分类结果评价是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验证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城市用地分 类
遥感图像分类可用于城市用地类型的 识别与划分,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 据。
城市扩展与变化监测
利用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对城市扩展和 变化进行监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遥感图像分类的研究前沿与挑战
深度学习技术应用
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遥感图像分类, 提高分类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第五章遥感图像处理§5—1遥感信息数据的种类及其传输-遥感技术基础
凡是既记录电磁波的振幅,又记录位相的胶片都称为遥感波带片。合 成孔径侧视雷达直接获得的就是一种波带片。 在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系统中,设有一位相稳定的参考波束,每一地面 点的雷达回波与参考波束同时记录在胶片上,实质上,胶片记录的就是两 者的干涉图。用这种方式就能将回波振幅与位相同时记录下来,经激光再 现,便能获得可供解译的雷达图像。 二、遥感磁带的种类 模拟磁带是一种暂时记录工具,它记录的是一种模拟电压曲线,再经 电光转换变成光信号。以扫描方式记录在胶片上,模拟磁带可多次重复使 用,记录并传递大量信息,使星载传感器结构简化,轻便。 2 .数字磁带 探测系统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 (A / D) ,对电压曲线分段 读数,然后记录在磁带上,即为数字磁带 (digital tape) 。它又可分为两种: (1) 高密度数字磁带 (HDDT) : 指采用并行记录格式,每英寸记录 10 4 位以上二进制数据的磁带。这 种磁带不能直接输入计算机,需经过磁带转换机处理。 (2) 计算机兼容磁带 (CCT) 指每英寸记录 800 位或 1600 位二进制数据 的磁带。记录密度远远低于 HDDT 。 三、遥感信息数据传输 空中的遥感设备能否将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数据适时传送到地面,是 衡量一项遥感计划成败的标准。航空遥感都是直接回收胶卷或磁带,传输 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这里只针对航天遥感而言。 星载传感器的信息数据返回地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卫星按地面 指令弹射出资料舱,然后在空中或海上打捞回收;但更多的是通过无线电 信道将信息数据传输到地面,叫视频传输。由于地面站接收范围有限,故 后者又有实时传输和非实时 ( 延时 ) 传输之分。非实时传输是在星上磁带机
[0 ,A] 称为灰度区间,通常将 f(x ,y) = 0 定为黑色 ,f(x ,y)=A 定为白色, 所有中间值都是由黑连续地变为白时的灰度等级。由此可见,所谓光学图 像就是人眼可观察的图像,其基本特点是:它的灰度 ( 或彩色 ) 在像幅几何 空间 ( 二维 ) 和图像灰度空间 ( 第三维 ) 上的分布都是连续的无间断的。 如果我们将一幅光学图像在像幅空间和灰度空间上离散化,即将 其划 分为 M*N 的空间格网,并将在每一格网上量测的平均灰度值数字化,如 图 5 — 5 所示,则我们可得到一个由离散化的坐标和灰度值组成的 M*N 数 字矩阵:
遥感图像分析
遥感图像分析遥感图像分析是利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处理,以获取地表信息和探索地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图像,利用其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地表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与地理现象的联系。
遥感图像主要包括光学遥感图像和微波遥感图像两种类型,其中光学遥感图像主要利用反射特性获取地表信息,而微波遥感图像则是通过电磁波的散射和回波等特性获取地表信息。
二、遥感图像分析的常用方法1. 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为了提取有效的地表信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通过这些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使图像更加清晰,有利于后续的分析工作。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分析的核心步骤,它是将图像转化为可供分析和解释的信息的过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光谱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等。
通过提取图像的各种特征,可以获得地表的物理和几何信息。
3. 分类分类是遥感图像分析的重要任务,它是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和半监督分类等。
分类结果可以用来监测地表的变化,研究地表的演化过程以及评估地表的植被覆盖程度等。
4.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通过对多期遥感图像进行比较,来识别出地表变化的位置和程度。
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和基于物体的变化检测等。
变化检测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农田利用变化分析等领域。
三、遥感图像分析的应用1. 农业: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施肥。
2. 环境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可以监测海洋和河流水质、大气污染、森林覆盖变化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测器(如光电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对地球表面或大气进行监测,收集返回的电磁辐射信号,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解译和提取目标地物的信息。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以下将从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遥感图像的获取、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对遥感专业必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1. 电磁辐射与地球观测地球表面和大气等物体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各种波段的辐射。
遥感技术利用的核心是通过感测器捕获和记录这些辐射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地面或大气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供后续处理分析。
3. 遥感平台的选择及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对于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分辨率、光谱范围、观测角度等参数,以保证获取到的图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4. 遥感图像的地理坐标系统遥感图像需要具有地理坐标系统以便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常用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等。
二、遥感图像的获取1.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航拍和卫星遥感两种,航拍是通过飞机或者无人机等载具进行空中摄影,而卫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以及遥感平台对地面进行拍摄。
2. 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遥感图像的光谱范围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的波段来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其中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等不同波段的图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物信息。
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图像中能够识别的最小物体大小,分辨率越高则图像的细节信息越丰富。
一般来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
遥感第3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车--地面遥感平台
• 高空平台(5-10km)
航摄飞机
运七 运八
其他:里尔、双水獭、 空中国王等
遥感飞机
• 中低空(1-8Km)
航摄飞机
运十二 运五
• 其他飞机(500m)
蜜蜂3 无人机
航摄飞机
GT50 0
航天飞机
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3.1.2 遥感器与遥感图像特征参数
❖ 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 和微波传感器,从可见光到红外区的光学波段的传感器 统称光学传感器,微波领域的传感器统称为微波传感器。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二、遥感器的分类
❖ 按工作方式分为
(1)主动方式传感器:侧视雷达、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计。
(2)被动方式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 描仪(MSS)、TM、ETM、HRV、红外扫描仪 等。
❖ 热红外像片:8~14μm。
热红外像片典型特征:热阴影;
高速运动热物体的“拖迹”;
(参见教材P144 )
受风的影响较大。
§3.2 摄影成像
3.2.4 摄影像片的种类与特点
摄影像片特点: (1) 投影方式: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方式成像; (2) 视觉感受: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像片中各种人造地物 的形状特征与图型结构清晰可辨,从航空像片上可看到地物顶 (冠)的形态; (3) 阴影:本影与落影受地物在相片上的方位影响。 详见教材P145
些情2)况利下用,数波理统段计太方多法,,分选辨择率相关太性高小,、接方收差到大的信 息的量图太像大。熵,,形方成差海大量,数信据息量,大反。而会“掩盖”地物
辐射特性,不利于快速探测和识别地物。
遥感图像分类
影像对象构建方法与参数优化
对象合并准则
在初始分割基础上,通过将 初始影像对象逐步合并为较 大的对象来实现多尺度对象 的构建,对象合并的停止条 件是由其尺度准则决定的
fw vah lv uael uw esh h aspheape
h va luw e c ( n 1 (m c1 c ) n 2 (m c2 c ))
1)分类前影像平滑 2)分类后小区合并—将小于一定面积的像元合并到邻近区
域
遥感影像分类后处理—误差分析
目的:检验分类效果 方法:抽样检验 抽样方法: 1)监督分类的样本区 2)试验场抽样 3)随机抽样 评价方式:混淆矩阵
辅助数据改进遥感分类的方法
地理分层 分类器操作 分类后处理
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c
hsh a p w c emh p c m c t pw cstmh oso mth o o th
h cm pn c 1(t ln m mln 11)n 2(ln m mln 22)
hsmo on t1 h(b lm mb l1 1)n2(b lm mb l2 2)
37
影像对象构建方法
尺度为: 16 平均 面积: 867.6
• 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规则的方法 •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 硬分类和软分类 • 逐像元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
分类标准
• 按照逻辑准则组织的信息类别正确的分类
学定义
• 参考标准: • 规划协会的土地分类标准(LBCS) • 国家植被分类系统
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
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分布特点
遥感影像分类原理
μc4
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生物神经网络(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BNN), 特别是人脑
说明遥感图像直方图的性质
说明遥感图像直方图的性质遥感图像直方图(Remote Sensing Image Histogram)是一种检测遥感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属性的工具,可以用来研究影像的质量、突出重要的信息点,并帮助用户发现影像的噪声和异常。
总的来说,遥感图像直方图可以有效地为遥感监测和图像处理技术提供有用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遥感图像直方图呢?它是一个表示一幅数字影像中每一个灰度级别的频率数量的图像,类似于一个“柱状图”,可以帮助我们得知图像的统计信息。
这种统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反映图像的灰度分布,以及图像的暗部细节,优点是结果易于解释、直观。
遥感图像的直方图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1)灰度级别:它是指直方图记录的像素灰度级别的数量;(2)影像类型:它主要分为用于二值化图像和真彩色图像;(3)图像范围:它是指直方图中反映的像素值范围;(4)影像滞后系数:它是指统计直方图中滞后变化的程度;(5)亮度均衡:它是指直方图中图像灰度分布的平衡程度;(6)峰值比例:它是指直方图中最高及最低最多点的比值。
这些特性可以加深对影像中信息的理解,并将其与具体的遥感图像处理任务联系起来,形成多维特征,提高影像处理任务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以达到高可信度的数据获取和图像分析的目的。
因此,遥感图像直方图对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很大的价值。
在遥感监测的应用中,直方图能有效的为影像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参数,使人们能够得到正确、准确的结论,从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在数字图像处理和图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中,也会使用遥感图像直方图这一统计信息,来识别出图像某部分的存在,帮助判断图像的数据质量,有效的提高图像分类的准确度。
总而言之,使用遥感图像直方图可以帮助用户准确了解图像的特性,从而发挥它的潜在价值,比如深入的根据实际的场景进行图像的分割、数据的处理以及有效的监控应用。
遥感的基本概念、基础和遥感图像特征
地物反射和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称为地物波 谱特性。其测量是由传感器(如分光光度计、光谱仪、
摄谱仪等)来完成的,其工作原理就是测量地物的反射 辐射度,经光电管转化为电流强度读出。
反射辐射度由三部分组成: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地 面,经地物反射后,又经大气第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 能量;地面物体本身发射辐射的能量经大气后进入传感 器;大气散射和辐射的能量。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平台
同,因而具有反射和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 换句话说,遥感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 有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识别物体以及物体存在环境 条件的技术。
观测电磁波的装置是传感器。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太阳辐射(即太阳光)和地球辐射是遥感过程地物
反射电磁波的主要来源。
遥感的基本概念、基础和遥感 图像特征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遥感平台 遥感成像与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信息的获取和监测系统 遥感图像的处理
1、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所谓遥感,通常指的是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 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 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概论 第六章-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
3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 ◦ 第二节 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 ◦ 第三节 其它分类方法 ◦ 第四节 误差与精度评价
4
教学目的
◦ 巩固基础知识(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特点及表示方法)
◦ 掌握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 ◦ 理解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含义 ◦ 了解分类方法,做好实践操作的理论准备
◦ (5)根据上面(4)中的检查和评估,修改训练样本,必要时可重新选择和评估 训练样本;
◦ (6)将训练样本的信息运用于合适的分类过程中。
监督分类中常用的分类方法
◦ 最小距离分类法 ◦ 多级切割分类法 ◦ 特征曲线窗口法 ◦ 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2019/5/19
27
1、最小距离分类法
最小距离法—是利用训练样本中各类别在各波段的均值,根据各 像元离训练样本平均值距离的大小来决定其类别
◦ (2)对图像进行检查,对照已有的参考数据或者实地考察经验,评价图像质 量,检查其直方图,决定是否需要别的预处理,如地形纠正、配准等,并确 定其分类系统;
◦ (3)在图像上对每一类别按照前面提到的标准选择训练样本,训练样本必 须是容易识别的,均匀分布于全图
◦ (4)对每一类别的训练样本,显示和检查其直方图,计算和检查其均值、方 差、协方差短阵,以及其对应的特征空间相关波谱椭圆形图和不同的指 示其分离度的统计指数等,从而评估其训练样本的有效性;
由于图像中同一类别的光谱差异,如同一森林类,由于森林密度、年 龄、阴影的差异,其森林类的内部方差大,造成训练样本并没有很好 的代表性;
训练样本的选取和评估需花费较多的人力、时间; 只能识别训练样本中所定义的类别,若某类别由于训练者不知道或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3).旋转斜距投影 Sab--侧视雷达图像影像面 ab--在阴极射线管屏幕上光点
掠过的轨迹 光点出现的时间取决于雷达发出
微波到接收到回波间的时间间隔, 由于微波传播速度固定 ∴雷达影像实际为斜距的投影,投 影性质为旋转斜距投影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影像几何畸变
畸变(distortion):严重不正常地变化,既可以指外在的,又 可以指内在的。 ◆物理学之畸变——物体上的直线经过透镜成像后变成弯曲的 现象。畸变是由于透镜的放大率随光束和主轴间所呈角度改变 而引起的。光线离主轴越远,畸变越大。 ◆摄影之畸变——拍摄四方形物体时,使周围拍成卷翘或膨鼓 的现象。 ◆遥感学之畸变——在一般的光学系统中,只要畸变引起的图 像变形不为人眼所察是可以允许的,允许的畸变值约为4% 。 但若需图像特性来测定物体尺寸的光学系统,如航空测量镜头 等,畸变则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必须对其严加校正,使畸变小 到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几。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分辨率:12.5厘米,地面上每12.5厘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 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80m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分辨率:10厘米,地面上每10厘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 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60m,或20楼的高度
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2.影像比例尺
指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地物 的水平距离的比值。
理想条件下:由遥感光学系统 的焦距和遥感平台的航高之比 确定,即f/H。
注意:受中心投影性质所限, 不同于垂直投影,受地形起伏 及在像幅的位置影响,图像各 处比例尺可能不一致。遥感图像的种类与特性
3.投影性质与影像几何畸变
遥感影像均经光学系统聚焦成像,透镜的成像规律和遥感器 成像方式决定了遥感图像的投影性质,不同投影性质会产生 不同性质的影像几何畸变。
06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
2、非监督分类
(2)动态聚类法(ISODATA) ➢ 在初始状态给出图像粗糙的分类,然后基
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本,直到 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 在分类过程中类别数可以变化,某个像元 可能被分为不同的类。
2、非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 主要优点:
✓ 不需要预先对研究区广泛了解和熟悉 ✓ 人为误差的机会减少 ✓ 独特地、覆盖量小的类别均能被识别
三、图像分类中的有关问题
2、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大气状况的影响 下垫面的影响 云朵覆盖 不同时相 地物边界的多样性
§4、遥感图像专家解译系统
专家系统:把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知识 与经验形式化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 机模仿专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代替 专家解决专业问题的技术系统。
一、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组成
1、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包括图像处理、 地形图数字化、精纠正、特征提取,结果存贮 在遥感数据库内。
2、遥感图像解译知识获取系统:获取遥感图像 解译专家知识,并把专家知识形式化表示,存 贮在知识库中。
3、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二、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
1、图像处理: ➢ 图像滤波可消除图像的噪声; ➢ 图像增强可突出目标物体与背景的差异; ➢ 大气纠正可消除大气散射、雾霁等影响; ➢ 几何精校正后的数字影像可与专题图精确复
例如,1-7波段亮度值是特征变量 x1,x2,…,x7;组合运算也可产生特征变 量。
1.概述
遥感图像分类中所用统计特征变量:
局部统计特征变量:将数字图像分割为 不同识别单元,在各单元内分别抽取的统计 特征变量(如描述纹理的特征量)。
1.概述
利用统计特征变量进行分类,需要: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遥感第一章1遥感数字图像;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方式和对应类别。
(1)定义: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2)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单波段和多波段,超波段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2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三大种:摄影、扫描、雷达)。
(1)摄影,扫描属于被动遥感雷达属于主动遥感(2)摄影:根据芦化银物质在关照条件下回发生分解这一机制,将卤化银物质均匀涂在片基上,制成感光胶片扫描:扫描类遥感传感器逐点逐行地以时序方式获取的二维图像雷达:由发射机向侧面发射一束窄波段,地物反射的脉冲,由无线接收后被接收机接收3遥感图像的数字化(模数转换)过程——两大过程:采样、量化,名词解释。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即:图像空间位置的数字化。
采样是空间离散。
量化:遥感模拟图像经离散采样后,可得到由M×N个像素点组合表示的图像,但其灰度(或彩色)仍是连续的,还不能用计算机处理。
它们还要进一步离散并归并到各个区间,分别用有限个整数来表示,这称之为量化,即:图像灰度的数字化。
量化属于亮度属性离散。
遥感图像数字化过程两个特点:亮度和空4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
图像的灰度级有:2,64,128,256存储一幅大小为M*N,灰度量化位数G的图像,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图像数据量)为M*N*G(bit)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TM空间分辨:1,2,3,4,5,7为30米,6为120米5遥感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时间、空间、光谱、辐射分辨率);(1)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空间分辨率:指图像像素所代表的相应地面范围的大小,空间分辨率愈高,像素所代表的范围愈小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是指成像的波段范围,分得愈细,波段愈多,光谱分辨率愈高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遥感影像分类
1.电磁波谱
• 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的 大小,按递增或递减顺序依次排列所构成 的图谱叫电磁波谱。 • 该波谱以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即按波长从 小(短)到大(长)排列),可以划分为γ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无线电波。
• 波长(或频率)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产生 电磁波的波源不同。 • 无线电波是由电磁振荡发射的; • 红外辐射是由于分子的振动、转动和能级 跃迁时产生的; • 可见光与近紫外辐射是由于原子、分子中 的外层电子跃迁时产生的; • 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是由于内层电子跃 迁和原子核内状态改变时产生的;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二.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三.微波影象的判读 四.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1.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1、遥感摄影像片的种类 (1)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 (2)黑白红外像片 (3)彩色像片 (4)彩红外像片 (5)多波段摄影像片
遥感摄影像片特点与解译标志
(1)摄影像片的特点
绝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各种人造地物的形状特征与图型结构 清晰可辨; 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可以看到地物的顶部轮廓。
2.电磁波性质
• • • • ①是横波; ②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③满足f•λ=c和Ε=h•f; ④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各种电磁波的本质都是完全相同的, 只是由于它们的波长(或频率)不同而具 有不同的特性,因而探测记录它们的方法 也不同。
• • • • •
遥感常用的各光谱段的主要特性如下: 紫外线:波长0.01-0.38µm 可见光:波长0.38-0.76µm 红外线:波长0.76-1000µm 微波:波长1mm-1m
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特征是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差异 在遥感影像上的反映。
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
1、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遥感:遥感是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目标,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被探测目标、区域和现象的有用信息。
基本特征:利用地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和反射特性,通过接收电磁波的辐射或反射信息获取地物的特性。
地物特性:分为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两种。
几何特征:如土壤的粗糙度,房屋的轮廓、各种植被的形状和长势等;物理特征:如地物的介电常数、土壤湿度等,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遥感目的:就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信息反推出地物的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反演过程。
类型:可见光遥感、反射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
特点: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具有连续观测的特点。
象元:遥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确定遥感图象识别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2、遥感系统的组成3、遥感系统的分类按平台高度:航空、航天与地面测量。
按遥感波段分:光学与微波。
按成像信号能量来源:被动与主动,被动式分为反射式、发射式,主动式分为反射式与受激发式。
按应用:空间尺度分为全球、区域、局地遥感;地表分为海洋、大气、陆地遥感;行业分类环境、农业、林业、水文、地址遥感。
4、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横波,传播速度为3×108 m/s,不需要媒质也能传播,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会有反射、吸收、透射、散射等,并遵循同一规律。
电磁波普: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γ线、x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常用的:紫外线的一部分(0.3-0.4μm),可见光线(0.4-0.7μm),红外线的一部分(0.7-14μm),以及微波(约lmm-1m)。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太阳光谱中,只有0.3~0.38μ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 m以下。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
空间分辨率
比例尺
投影性质
几何畸变
⑴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在遥感图像上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大小(地面分辨率)。
成像遥感器的技术参数
地物的空间特性
地面分辨率取决于:
地物与背景环境的反差
⑵ 影像比例尺
影像比例尺——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的比值。
基本概念
4.1 遥感图像类型及基本属性
影像 影像——地物的电磁辐射信息经成像系统处理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影像的特点:点对点地表示地物目标。
遥感影像——遥感器对地表(目标物)通过摄影或扫描而获取的影像。
遥感图像——遥感影像经过处理或再编码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遥感影像根据成像方式划分: 光学摄影成像—— 像片(连续) 数字扫描成像—— 图像(离散)
从波谱学的角度出发,依据不同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差异来识别区分目标物,是进行遥感解译应用的基本原理。
在相同的成像条件下,相同地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波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地物波谱特性。
遥感图像记录了其相应的探测波段范围内不同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信息:
表现—
反映—
电磁辐射能量(强度)的大小
Your name
第四章 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光机扫描图像特性
固体自扫描图像特性
成像雷达图像特性
学习内容
遥感图像类型及基本属性
光学摄影像片特性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目的和要求
遥感图像的类型 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 各种类型遥感图像的特性 各种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波谱特性 通过学习,掌握遥感图像的类型及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并掌握各种类型遥感图像的特性,为遥感图像解译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遥感影像的特点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影像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又称地面分辨率。
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前者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
它们均反映对两个非常靠近的目标物的识别、区分能力,有时也称分辨力或解像力。
光谱分辨率(Spectral Resolution)指遥感器接受目标辐射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面对大量多波段信息以及它所提供的这些微小的差异,人们要直接地将它们与地物特征联系起来,综合解译是比较困难的,而多波段的数据分析,可以改善识别和提取信息特征的概率和精度。
辐射分辨率(Radiant Resolution)指探测器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
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即最暗——最亮灰度值(亮度值)间分级的数目——量化级数。
它对于目标识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元素。
时间分辨率(TemporalResolution)是关于遥感影像间隔时间的一项性能指标。
遥感探测器按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据,这种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
它是由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轨道间隔、偏栘系数等参数所决定。
这种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遥感影像的处理这种方案应用还算比较用的,如果不用这种方案,在缩放的时候就会速度很慢,但是会比较占硬盘,特别是1个多G的数据的时候。
一般是2倍缩放,但是这种方案不知道是取平均还是直接取4个像素中的某个,按理说第二种是可行的,如果仅仅是显示的话,因为具体选点的时候,如果仅在2倍大小选点的话,还是有0.5个像素的选点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中心投影
负片(底片) P1
负像
b1 c1 S a1
f f H
C B
正片(像片) P2 正像
a2 b2
c2
A
P1
O1
O1 '
O1 、 O2 ——像主点
S P2
S
B
D A C 正射投影
F
E 中心投影
S
_ △h · r/ H δ h= +
δh δh
f
a a0 o r
b b0
r
A +△h
B0 T0 A0 N
H
_△h
B
像点位移(投影差)——由于中心投影的影 响所造成的,地面上平面坐标相同但高程不同的 点,在像平面上的像点坐标不同的现象。
像点位移产生的原因: 中心投影 地表起伏
像点位移的规律:
_ △h · r/ H δ h= +
① δh ∝r
② δh ∝±△h ③ δh ∝1 / H
§4.3 光机扫描图像特性 光机扫描图像是由采用分立式多元探测器 阵列的光机扫描遥感器,用光学机械扫描的方 式进行对地覆盖,在运动状态下获取的多波段 遥感图像。
一、光—机扫描图像的空间特性
⑵ 热红外图像
⑶ 成像雷达图像 ⑷ 多波段、超多波段图像
2. 空间特性(几何特性) 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是从形态学的角度识 别地物、建立解译标志、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等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 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主要涉及: 空间分辨率 比例尺 投影性质 几何畸变
⑴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在遥感图像上所能分辨的最 小目标的大小(地面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取决于: 成像遥感器的技术参数
120m×120m
像元是在扫描成像过程中通过采样而形成的 采样点,是扫描影像中最小可分辨面积,也是进 行计算机处理时的最基本单元。
② 量化 图像函数数值离散化 DN值
DN值(亮度/灰度等级)的级别数目为2n (n = 6 , 7 , 8 , „ 12 „)。
DN=0
DN=255 DN=57
DN=213
② 航向重叠 卫星运行方向上的航向重叠率由地面处理机 构进行人为分幅而形成,以便于图像的拼接。航 向重叠率一般固定为15km(8%)。
2.瞬时视场与图像像元 ⑴ 瞬时视场、地面分辨率
探测器单元
瞬时视场——探测器单 元以一定的立体角(瞬时视 场角)所观测的地面范围。
β
β
扫描影像的地面分辨率 瞬时视场 取决于瞬时视场的大小。
480 m
U
TM 1—5、7 : 6166条扫描线 TM 6 : 1542条扫描线
… …
… …
… …
V
… …
… …
… …
⑵ 影像重叠 ① 旁向重叠 相邻轨道观测带间的旁向重叠率随纬度的不 同而变化,如Landsat-4,5,7:
纬 度 (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重叠率(%)
7.3
8.7 12.9 19.7 29.0 40.4 53.6 68.3 83.9
D0 = H β
H
2
D0 D0
θ D纵= H β sec 2 2θ D横= H β sec 2
星下点瞬时视场(地面分辨率): TM 1-5、7 TM 6 30m×30m 120m×120m 79m×79m 240m×240m
航向
D横
D纵
MSS 4-7 MSS8
⑵ 图像数字化及像元的形成 光机扫描为动态扫描,在扫描过程中瞬时视场 在扫描线上连续移动,随之连续变化的地物辐射量 被探测器单元所接收并被转换为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模拟信号)。 为便于信息的传输、存储以及计算机处理,需 要将探测器单元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即按一 定的规则进行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有限的数字 图像数据。
4. 按遥感器成像方式和工作波段划分
4.按遥感器成像方式和工作波段划分
成 像 方 式 工 作 波 段 黑白全色像片(可见光) 天然彩色像片(可见光) 航空摄影像片 黑白红外像片(近红外) 彩色红外像片(部分可见光、近红外) 航天摄影像片 紫外像片 (紫外) 多波段像片 (紫外—近红外) 全景像片 (可见光—近红外) 红外扫描图像 (中、热、远红外) 热红外图像 Landsat/TM图像 (紫外—远红外) 实 例
DN=128
像元的DN值反映了瞬时视场中一类或多类 地物的综合电磁辐射信息:
正像元 混合像元(综合像元) 混合像元的分解: 空间分辨率的提高 波谱分辨率的提高
3.投影性质
动态多中心投影 (385个投影中心)
185 km
480 m
185 km
动态多中心投影的影像亦存在像点位移。像 点位移的大小与卫星平台运行高度、地表起伏高 差以及扫描角有关。 由于卫星平台运行高度较高,总扫描角较小 (11.56°),所以当地表相对高差较小且成图 精度要求不高时,可将图像近似看作是垂直投影 (正射投影)。当成图精度要求较高时(如 TM 1 : 5万成图),应根据DEM进行几何精校正。
遥感图像的类型
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
各种类型遥感图像的特性
△ 各种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波谱特性
§4.1 遥感图像类型及基本属性
一、基本概念
1.影像
影像——地物的电磁辐射信息经成像系统处 理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影像的特点:点对——遥感器对地表(目标物)通过 摄影或扫描而获取的影像。 3.遥感图像
Landsat/TM
(专题制图仪)
Landsat/MSS
(多光谱扫描仪)
TM1 0.45~0.52 μm (30m) TM2 0.52~0.60 μm (30m)
———— MSS4 0.5~0.6 μm (79m)
TM3 0.63~0.69 μm (30m)
TM4 0.76~0.90 μm (30m) TM5 1.55~1.75 μm (30m) TM6 10.4~12.5 μm (120m) TM7 2.08~2.35 μm (30m)
O2 O2'
O1'、 O2'——像底点
像主点与像底点(垂直摄影)
P1
O1' O1
O1 、 O2 ——像主点
S
O1'、 O2'——像底点 O2 '
P2
O2
像主点与像底点(倾斜摄影)
② 多中心投影(动态多中心投影)
S3 S4
S1 P
a
S2
c b
A B
C
③ 旋转斜距投影
S β a b
H
O
A
B
SA 、SB —— 斜距
在相同的成像条件下,相同地物具有相同 或相似的波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地物 波谱特性。 遥感图像记录了其相应的探测波段范围内不 同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信息:
反映— 电磁辐射能量(强度)的大小 表现—
影像密度(灰度、色调)差异
色彩的差异
遥感图像根据其探测波段、波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等属性的不同,所反映的地物的波 谱特性差异亦不同: ⑴ 光学摄影像片
OA、OB —— 地距
3.时间特性 遥感图像的时间特性,是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以 及多时相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地物或现象识别的基础 依据。 不同地物其波谱特性具有不同时间尺度意义上 的时相变化特点(多时相效应): 自然变化过程 节律
遥感图像时间特性的决定因素: 成像遥感器的时间分辨率 多源遥感图像的时相分辨率 成像的季节、时间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资料,有利于对地物或现象 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其在不同时 间尺度意义上的动态发展历程。
地物的空间特性
地物与背景环境的反差
⑵ 影像比例尺 影像比例尺——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 上相应水平距离的比值。 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因其投影性质的不同,会 引起一定的影像几何畸变,从而造成一幅遥感图像 上的比例尺是多变的。
例如,光学摄影像片的比例尺: f 1 = m H
⑶ 投影性质与影像几何畸变 不同类型的成像遥感器具有各自的成像方式 和成像规律,从而不同的遥感影像具有不同的投 影性质,同时产生不同性质的影像几何畸变。
遥感图像——遥感影像经过处理或再编码后 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遥感影像根据成像方式划分: 光学摄影成像—— 像片(连续) 数字扫描成像—— 图像(离散)
二、遥感图像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遥感图像划分 为不同的类型:
1. 按遥感平台类型划分
2. 按影像记录的电磁波波段划分
3. 按图像比例尺划分
MSS5 0.6~0.7 μm (79m)
MSS6 0.7~0.8 μm (79m) MSS7 0.8~1.1 μm (79m) ———— MSS8 10.4~12.6 μm (240m) ————
TM1 (0.45~0.52 μ m) 属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 对水体穿透能力强(0.4~ 0.5 μ m为电磁辐射的“水下 窗口”)。对叶绿素、叶色 素的浓度较敏感。 应用:植被分类;土壤(干燥土壤)类型识别;判 别水深、水质、水中叶绿素分布、沿岸水流、泥沙 及近海水域制图。 该波段受瑞利散射影响严重,造成图像模糊 (反差降低)。
光 常规摄影像片 学 摄 影 像 非常规摄影像片 片
扫 光机扫描图像 多波段扫描图像 描 超多波段扫描图像(可见光—远红外) 成像波谱仪图像 图 像 固体自扫描图像 固体自扫描图像 (可见光—近红外) SPOT/HRV图像
天线扫描图像
成像雷达图像 (微波) SAR图像
三、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 空间特性、时间特性、波谱特性等基本属性 的掌握,是进行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分析及应用 的基础。 1.波谱特性 从波谱学的角度出发,依据不同地物的电磁 波谱特性差异来识别区分目标物,是进行遥感解 译应用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