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反馈
读准字音
hè
恐吓
wò
斡旋
kān
神龛
犬吠fèi
xī
wǎng
熙熙然 怅惘
sòng
争讼
qiāng
锵然
piào
霍骠姚
nì
溺炕
liáo
yù
燎原 领域
yì péi
司马懿 裴公
tuì
褪色
识记词义 斡旋:调停,调解。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 宅第的奢华。 未始:未必。 幽悄:幽深寂静。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令人忘路之远近”可以看出语言的书面 语化,“忘路之远近”出自《桃花源 记》,引用古语,使文章语言典雅含蓄。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 是孩子群里少有意外的事”,运用短句,语言简 净,抒情节制含蓄。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 早已褪色了”,书面语化,充满韵味和意境。
提着灯笼迎接祖父
笼
上学放学母亲接灯 跟着各种灯跑
族姐家门的官衔灯
文化 意义
情感 意义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 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鲁迅
推荐阅读
《吴伯箫散文选》
灯 笼
关于灯笼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眠
情 感
的一些记 族姊远嫁,姊家衰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忆和联想
在纱灯上描红状元成才路
对宫灯的想象 状元成才路
文 化
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
升
华
散文:“形散神聚”
对亲人的 感激 对乡俗民 俗的回忆
保家卫国的 热情
板书设计
在纱灯上描红的雅致 灯 对宫灯的想象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与 “灯笼”相关的哪些事?
(读文,圈画重点词语或句子,概括事件)
忆灯笼
“我”想起__________(与灯笼 有关的内容),是如此的______ (情感)。
示例:“我”想起接过纱灯后慈母 的吩咐,是如此的怅惘和怀念。
“我”想起早年许多和灯笼有关的事件,是如此的 令人欣喜和向往。 “我”想起和祖父挑灯夜行的情景,是如此的温暖。
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 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 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 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 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 忧心如焚,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 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 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 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 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 回忆主题的文章。
有文化上的 有情感上的
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 什么深刻意义?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借古喻 今,充满豪情,表达自己做“灯笼下 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 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灯笼不足以言志,火把、探海灯和燎 原烈火方能寄情。作者通过议论,进 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了课文的主题表 达,提升了课文的思想境界。
“我”想起接过纱灯后慈母的消食,是如此的怅惘和怀念。 “我”想起乡俗还愿时村头高挂红灯,是如此的给孤行客
以 安慰。 “我”想起山城小县元宵张灯,是如此的热闹开怀。 “我”想起族姊远嫁后官衔灯的没落,是如此的感伤。 “我”想起纱灯上的朱红描字,是如此的喜悦。 “我”想起宫灯伴着汉献帝,是如此的伤感。 “我”想起将军挑灯看剑,希望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是如此的豪情满怀。
第4课 灯笼
1.积累重点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 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 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课文导入
谜语
灯
笼 一个南瓜两头空,
肚中有火放光明。
南瓜无叶高高挂,
照得大地一片红。
知识链接
灯笼,又称灯彩,一种笼状灯具,其外 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 类等透光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 赏,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灯笼起 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 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 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形散------神聚
灯笼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 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
②寄托着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总结归纳
这篇散文以《灯笼》为题,回忆早年与“灯笼” 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 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 做抗日的“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 的“正能量”。课文一方面叙事,另一方面抒 情,有关“灯笼”的叙事组成一个序列,所抒 发的情感又成为一条线索。“事”与“情”交 织在一起,并行而下。
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 门却早已褪色了。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 …… 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但那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 着长了。
赏灯笼
欣赏文章表达之妙处。
可以从句式、表达方式、修辞等角度, 结合具体语句加以欣赏。
示例: 文中“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
关于爱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雷锋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吴伯箫
同学们,你们要怎样表达对 伟大祖国的热爱呢?
拓展延伸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将军在挑灯看剑” 引用古语,增加文章的文学性,表现语言的典雅 丰厚。
“虽不像扑灯蛾,……却仿佛是天性。”这是议 论,“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这是叙述, 叙议结合,给读者更多的形象感。
灯笼对于“我”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灯笼绽放着飞扬的青春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深情-----激情
品味语言
你最欣赏课文中哪一处精彩的语句?请选取自 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描写性的、记叙性的、
议论性的)
多用短句,简净含蓄。 书面语化,文雅蕴藉。 多引古语,典雅丰厚。 叙议结合,提升境界。
内容小结
总括全文内容,所述之事甚多----谈乡 俗,谈亲情,谈历史,谈壮志,其中 “灯笼”是一个联结点、寄托物,但对 既往亲情的怀念和对眼前国运时事的感 触才是真正的重点。
作家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 育家。出生并生长在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 读书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参加罢课、查 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考入北 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他是一名进步作 家,一方面有才华,另一方面பைடு நூலகம்天下为己任, 投入正义事业的进取心非常强烈,因此在怀念 早年的乡村风俗时,会自然地引发激越的爱国 热情。
小事物(灯笼)___以__小_见__大____大情怀(国运时事)
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 辈子思慕着的。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高兴起来的吧。
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 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小孩子喜欢火和亮光是天性,引出话题灯笼
“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关于灯
笼的记忆(过渡)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