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进展情况
.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在多次论证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在六个优势工科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启动试点,从在校大二学生中选择首批共计名本科生参与,从在校大四学生中选拔名直升专业硕士。
于月日召开了由院士、企业高管主讲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宣讲会,同时启动了学生的选拔。
现在硕士生的选拔已经结束,到月底本科生的选拔也将完成。
.培养政策制订情况
()完成了培养计划的制订,通过与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开设反映科技发展最新应用成果、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和实践类课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导师”为学生主讲相关课程或作专题报告和讲座。
确保企业学习与实践时间。
学生在企业学习培养阶段由半年以上的本科生阶段企业学习培养时间和年以上的研究生阶段企业学习培养时间构成。
分别为:工程认识阶段、工程实践阶段、工程设计(研发)Ⅰ阶段和工程设计(研发)Ⅱ阶段。
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直到硕士阶段结束,每年进入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产品研究,为企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学生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课题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学生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与该学生在企业实践锻炼的内容相关,由企业设立研究(工程设计)课题,企业导师(或与学校导师共同)对学位论文进行指导。
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采取由企业设立课题招收研究生的方式确定,企业提供相应课题资
助,同时配备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学校配备相应学科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授担任校内导师,将企业的科研需求与学校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学校导师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培养质量,并符合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立。
起草了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协议,明确了中心的建设宗旨、运作方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从而规范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运行方式,保障了中心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制订了选拔方案和退出机制。
明确了选拔对象、选拔时间、选拔程序、选拔条件,制订了滚动选拔和退出制度
.教师政策制订情况
()教师考核制度。
改革教师考评制度,注重工科类教师工程能力的提升,建设面向工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由人事处、教务处负责,年出台。
()教师聘任制度。
结合薪酬体系改革,学校将组织由人事处、教务处和实验室处等有关部门,就教师聘任、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事宜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教师的待遇,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亲历工程实践或进修,了解企业需求,参与课程改革和工程项目研发。
由人事处、教务处负责,年出台。
()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制订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规范了兼职教师职责、聘任原则、聘任流程以及相应的促进手段,从而聘请资深工程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学生在工业界实战能力的培养。
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要满足一下特性:灵活,避免套用全职教师的苛刻要求;高效,能够保证一年的短合同签订;聘任流程完善,保证企业师资达到教案所需的目标。
由人事处、教务处负责,年出台。
()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实验室以及相关学科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的政策。
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设备处、科研院协同负责,年出台。
.经费投入落实情况
()对于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学校将在经费投入上予以支持,在本次启动中以生均万的额度投入经费给相关专业,用于师资聘请的工作。
()加大实验条件建设力度,其中在三期中将在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投入万、在各基础实践教案中心投入万,在学科大类专业实验室投入万,从而建设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为精英工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条件保障。
二、意见和建议
.制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政策,建立国家教育部挂牌的企业实践教案基地;同时由国家建立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保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保险、生活津贴等福利保障;
.放开本科生直研比例,保障精英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同时采用灵活的学制,如可以允许获得直升资格的本科生选择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先毕业到企业工作两年后再进行在职学习或者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同时开始在职硕士阶段学习等等。
.给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以更多的荣誉感,如由教育部颁发相应的学习证书等。
.加大工程教育实施的配套资源,特别是各类运行费用,从而填
补校内实践环节中运行经费的缺口,解决企业培养阶段的学生的实习经费,企业兼职师资聘请待遇等问题,使得精英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落实。
上海交通大学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