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探索
作者:达永梅
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13期
摘要:学校结合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行为品德、心理问题,关注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策略,使德育与智育同步进行,让这些务工随迁子女通过学校所开展的生活化德育课堂,对自身的品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反思,也使他们自觉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以及受人尊敬的根本。

为此,结合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各种行为、思想的具体表现,就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德育课堂生活化做一探索。

关键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课堂;生活化
一、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所处环境复杂,对其行为指导以及品德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对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难以养成。

而有的家长过于看重利益,“一切向钱看”,给孩子潜意识中种下错误的价值观。

外出务工家长忙于工作,鲜少关注子女的行为与思想,使这部分孩子放任自流,而家长对孩子在发生错误行为时采取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是打骂,就是干脆放弃。

种种现象都使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出现了“断链”,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德育。

一些学校教师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教育差距。

而这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本身由于来到陌生的环境之中,其内心还不自信,甚至很自卑,由此让他们与周围的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有些困难。

为此,作为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贴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认知,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发挥功能作用,进一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德育课堂生活化
1.课堂教学案例生活化
当前针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所存在的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案例讲解中,可以就地取材,对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述,引导大家一起围绕这一主题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究,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比如说,“安全的玩”一课,对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来说,他们有的是和自己的父母住在工地上,其玩耍的环境充满了各种安全隐患,教师引导他们对主题问题进行自主讨论,先讲述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否安全,再讨论该如何选择安全的地方进行安全的玩耍,通过创设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讨论,不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这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对教师列举的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例,则会产生亲切感与安全警示,使他们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错误,以及一些道德观念上的偏差,这样也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之下,乐于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正确行为意识,切实地在实践中进行落实。

2.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生活情境
为了进一步教会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体验、感悟生活,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使学生融情入境,不断增强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

在课前准备时,教师结合外来随迁务工子女的生活场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选取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与更新,使学生的真实体验被充分激发。

例如,安排一次生动的中队活动“感恩父母,珍爱生命”,通过学生讨论、列举父母对自己成长所付出的种种,做一个“亲情账单”,让学生结合其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况,切实进行深刻的思考,感受父母对自己倾力付出的艰辛,从中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在生活里实施感恩的行为;通过汶川地震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知道如何去呵护和珍惜生命。

这些活动体验充分地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热情,真正让德育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所学落地,就需要引導学生将德育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德育课堂不单单指的是教室,还指的是搭建实践的平台,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实践课堂,有利于外来随迁子女融情入境,渐次吸纳知识、付诸行动。

如从“我是家庭小主人”到“我是班级小主人”,让学生行动起来,帮助父母做家务,自觉遵守班规班纪。

同时让家长利用手机拍摄孩子干家务的视频,在班级交流群中进行展示与分享。

通过德育课堂从课上到课下的衔接与渗透,引导学生自觉把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光荣,体会父母的艰辛。

学生帮家长做家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创设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喜爱并且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在不断丰富他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参与这些劳动之中体验自己的价值。

邀请家长经常走进学校或者是教师进行走访活动,进一步让家访更接地气、常态化,让家长的力量进一步融入教育合力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理、自治能力。

当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把课堂所学渗透进生活中,其自觉性和主体性也会不断地增强,有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

可以说,对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作为教师和学校都要给予关注,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不断拓展教育的渠道,让教育更具生活化,也使这一接地气式的教育真正取得实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真正让德育工作不断规范化、科学化,让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味道更足、更浓,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走上良性运转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含光.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2]曹丽颖.小学德育点滴谈[J].科幻画报,2020(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559)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