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0 无题-相见欢-渔家傲-浣溪沙-中考语文古诗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 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 ,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因操持军事,须发都 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32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上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月在中国文学中是相思的意象,所以西楼多半和闺思有关,西 楼之上最常见到的是深夜之月,可见睹月之人思念之深,无法入眠。 而西在五行中为金,于季节为秋,金主萧杀,秋者为愁。故写月夜思 人或深夜愁绪都用“西楼”,渐渐的“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 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就如古诗词中的“柳枝”代表依依惜别之情 一样。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试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含义及艺术特色。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 泪”——隐指相思之泪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 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什么意思?
11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主题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 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 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12
相见欢
一、基础知识——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 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 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 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李煜在政 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 尤工于词。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 ,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 巨大的成就。
7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 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 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 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 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比喻人们对理想、事业等,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 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阕写景。)
(1)“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地域、季节。
(2)“异”字概括总的感受,苍茫悲壮、悲凉奇异,勾勒了一幅充 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
(3)“衡阳雁去无留意”:运用典故,借雁去衡阳的典故,以南归 大雁的径去不留,既反映了诗人思归念亲之情,又反衬了边地的荒凉 ,为下文做铺垫。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
21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 排遣的离愁。
22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 头”之意。
23
二、内容品析——问题探究
1.西楼是怎样的楼?
西楼通常和月亮有关系。看到残月,寄托愁绪哀思。西楼应该 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 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 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
4
一、基础知识——写作背景
李商隐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 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 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 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 婉曲又深情无限。这首《无题》就是抒写他们两人之 间的恋情的诗。
5
二、内容品析——朗读节奏
14
一、基础知识——写作背景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 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 ,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就写的是这种 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
15
一、基础知识——解题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等。
35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下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下阙借景抒情。)
(1)“家万里”和“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 (2)“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表现了诗人渴望抵御外患、报国 立功的壮烈情怀,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内心苦闷、有家难归的抑郁 情怀。
34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上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阕写景。)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环境描写, 融情于景,听觉、视觉相结合,既写出塞外景色奇异壮阔的特点,又 反映了宋王朝守军力量的薄弱和当时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做铺 垫。其中,“孤城闭”,既暗示了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将士们处境 的艰难和劳苦,又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37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主题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 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 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38
浣溪沙
一、基础知识——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
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
二、内容品析——译文
见面的机会难,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暮春天 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 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 照镜,只担忧鬓发变色,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 ,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30.无题பைடு நூலகம்相见欢/渔家傲/浣溪沙
目录
基础 知识
内容 品析
中考 链接
无题
一、基础知识——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谿) 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著名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擅长诗歌写作,代表作有《泊秦淮》《夜雨寄北》 《贾生》等。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
17
二、内容品析——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 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 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 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 痛苦。
18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 :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
19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月如钩
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 之悲。
20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寂寞梧桐 ”,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 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 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 图画。
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 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 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 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 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 的开山之作。
16
二、内容品析——朗读节奏
30
二、内容品析——朗读节奏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笛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31
二、内容品析——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离开这里飞回 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各种带有边地 特色的声音四面响起。在像屏障一般的群山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36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下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下阙借景抒情。)
(3)“羌管悠悠霜满地”:环境描写,听觉、视觉相结合,融情于 景,表现边地环境的凄清艰苦和守边将士生活的艰辛,流露浓重的思 乡之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细节描写,融情于景,既写出 将士们彻夜无眠、鬓发如霜和感伤苍老、内心苦闷的样子,又表现了 诗人深沉而强烈的忧国思乡之情。
29
一、基础知识——解题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 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 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 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 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 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 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庆历三年 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 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 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 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33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上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阕写景。)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描绘了群 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孤城紧闭城门的景象,勾勒出一派壮阔 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孤城闭”,反映北宋守军力量薄弱,暗示当 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将士们处境的艰难,又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3.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这种离愁融入所描写的景
物中,词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内心愁苦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凄清寂寞
26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主题
全词表现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 遣的苦衷。
27
渔家傲
一、基础知识——作者简介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 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 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10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 见课后注释。
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 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 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 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 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24
二、内容品析——问题探究
2.为什么“无言独上”呢?
既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 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 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 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25
二、内容品析——问题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