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薮羚的性二型对采食行为的影响

合集下载

行为生态学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行为生态学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行为生态学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有储食行为的鸟类拥有较好的空间记忆能力和相对小的海马。

参考答案:错误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捕食者的策略?()。

参考答案:伪装能力3.在进化生物学中,一种生物有机体在形态或颜色上模仿另外一种生物有机体,这种现象被称为()。

参考答案:拟态4.伪装属于猎物的()策略。

参考答案:防御5.当捕食者捕食的常见猎物数量多于环境中该猎物的相对数量时,()选择发生,稀有多态型个体得以存活和保留。

参考答案:避稀6.非洲有蹄类动物的不同社会组织类型主要与()和()生态学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动物的食谱_栖息地类型7.动物行为包含针对( )和获益的选择与()。

(答案顺序不可调换)参考答案:决策_投入8.鹰鸽博弈与中庸博弈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参考答案:期望获益_可选择的决策集_争斗双方的地位9.动物个性的遗传学基础是参考答案:适应不同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结果_频率依赖选择10.亲代抚育指亲代对子代的(),即包括一切有利于子代生存的活动。

参考答案:照顾_保护_喂养11.同胞冲突的主要类型是()参考答案:兼性同胞相残_专性同胞相残12.当亲缘个体不存在时,影响后代性别分配的因素是()。

参考答案:物种本身的性别转变_母本条件_配偶魅力13.亲缘辨别的机制包括()参考答案:基于先前的熟悉_基于空间和位置_基于识别等位基因_基于表型匹配14.行为生态学引入了经济学思想探索新的理论。

参考答案:正确15.通过种内比较可以了解不同物种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不同行为策略。

参考答案:错误16.捕食者与猎物之间适应与反适应的动态变化过程,构成了进化的军备竞赛。

参考答案:正确17.不同的交配策略可能具有相同的交配成功率,也可能因缺少平衡态而呈现频率的循环。

参考答案:正确18.真社会性昆虫的特征不包括()。

参考答案:繁殖数量巨大19.猎物的防御策略包括伪装、拟态、警戒色和眼点。

参考答案:正确20.保护色(camouflage)和伪装(masquerade)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动物的体色和斑纹与周围环境背景颜色一致;而后者指动物的颜色、形态等模仿一个不可食的、非生物的物质。

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形成“水华”的生物中,很大一类是()A. 单细胞藻类B. 多细胞藻类C. 菌类D. 鱼虾类2.下列植物中可作为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A. 紫菜B. 葫芦藓C. 肾蕨D. 水杉3.霏霏同学在二一九公园内发现了如图所示的植物。

对该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B. 一生具有根、茎、叶、花、果实以及种子等器官C. 根、茎、叶都很发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D. 属于木本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等作用4.学习了动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其中表述错误是()A.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B. 肾蕨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能力比松树更强C. 蚯蚓的体壁、鱼的鳃、哺乳动物的肺都富含毛细血管,增大了气体交换面积D. 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5.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蝴蝶通过分泌挥发性物质吸引异性交尾,完成体内受精B. 生殖期的雌雄青蛙通过抱对,提高了精卵结合率C. 家鸽的胚胎发育过程始终不能用肺呼吸D. 人的怀孕是指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6.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下列与大熊猫不属于同一类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A. 大黄鱼B. 金丝猴C. 白鳍豚D. 丹顶鹤7.下表的四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 紫檀、甘蔗B. 香蕉、菜豆C. 香蕉、甘蔗D. 紫檀、菜豆8.生物分类是研究和利用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方法,将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根据是()A. 生物数量的多少B. 生物体积的大小C. 生物的相似程度D. 生物的分布范围9.下列哪组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A. 动物、植物、微生物B. 动物、植物、真菌C. 动物、植物、细菌D. 动物、植物、病毒10.生物圈中,数量巨大的野生生物将在开发新药、改良生物品种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上描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哪一价值?()A. 药用价值B. 直接价值C. 间接价值D. 潜在价值11.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谷物及制品中真菌毒素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谷物及制品中真菌毒素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GN18C200026);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1SBYB08)作者简介:牛灿杰,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硕士。

通信作者:叶素丹(1979—),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

E mail:64999606@qq.com收稿日期:2022 11 22 改回日期:2023 04 10犇犗犐:10.13652/犼.狊狆犼狓.1003.5788.2022.81087[文章编号]1003 5788(2023)05 0203 08谷物及制品中真菌毒素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indetectiontechnologiesofmycotoxinsincerealsandcereal basedproducts牛灿杰犖犐犝犆犪狀 犼犻犲 叶素丹犢犈犛狌 犱犪狀 胡玉霞犎犝犢狌 狓犻犪 周晓红犣犎犗犝犡犻犪狅 犺狅狀犵(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犣犺犲犼犻犪狀犵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犈犮狅狀狅犿犻犮犪狀犱犜狉犪犱犲,犎犪狀犵狕犺狅狌,犣犺犲犼犻犪狀犵310012,犆犺犻狀犪)摘要:谷物及其制品在生产、贮藏、运输的各个环节均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且真菌毒素种类多、浓度低、毒性强、性质差异大,防治困难。

文章综述了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QuEChERS技术、免疫亲和层析技术)和检测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光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液质联用技术),并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谷物;谷物制品;真菌毒素;前处理技术;检测技术犃犫狊狋狉犪犮狋:Cerealsandcereal basedproductsareeasilypollutedbymycotoxinsinallaspectsofproduction,storageandtransportation,andmycotoxinsaredifficulttopreventduetotheirvariety,lowconcentration,strongtoxicityandlargedifferenceinnature.Thispapersummarizesthenewdevelopmentofthepretreatmenttechnologies(liquid liquidextraction,solid phaseextraction,QuEChERS,immunoaffinitychromatography)anddetectiontechnologies(immunochromatographytechnology,opticalspectrumtechnology,liquidchromatographyandliquid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y)ofmycotoxinsincerealsandproducts.Thedevelopmenttrendofmycotoxindetectiontechnologieswasalsoprospected.犓犲狔狑狅狉犱狊:cereals;cereal basedproducts;mycotoxins;pretreatmenttechnologies;detectiontechnologies真菌毒素为曲霉菌、镰刀霉菌、青霉菌、麦角菌、链格孢霉菌等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有300多种[1],且大部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可致癌、致畸、致突变[2]。

广东和海南扶桑绵粉蚧的天敌调查

广东和海南扶桑绵粉蚧的天敌调查

环境昆虫学报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June 2011,33(2):269-272ISSN 1674-0858doi :10.3969/j.issn.1674-0858.2011.02.022广东和海南扶桑绵粉蚧的天敌调查陈华燕,何嫏芬,郑春红,李盼,易晴辉,许再福*(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0)摘要: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广东和海南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的天敌进行调查,共发现8种天敌。

其中,捕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 、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 (Swartz )、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 (Fabricius )和圆斑弯叶毛瓢虫Nephus quadrimacu-latus (Kamiya );寄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 、长崎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agasakiensis (Ishii )和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sp.。

文内简要描述了6种天敌的主要鉴别特征,并提供了一些形态特征图。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天敌;飘虫;寄生蜂;中国中图分类号:Q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58(2011)02-0269-04Survey on the natural enemies of mealybug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Hemiptera :Pseudococcidae )from Guangdong and Hainan ,ChinaCHEN Hua-Yan ,HE Lang-Fen ,ZHENG Chun-Hong ,LI Pan ,YI Qing-Hui ,XU Zai-Fu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n natural enemies of mealybug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was carried out in Guangdong and Hainan Provinces from July ,2009to December ,2010.Four species of ladybirds ,which were identified to be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 ,Lemnia biplagiata (Swartz ),Menochilus sexmacu-latus (Fabricius )and Nephus quadrimaculatus (Kamiya ),had been found to feed on P.solenopsis.In ad-dition ,four species of parasitoids viz.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 ,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 ,Prochilo-neurus nagasakiensis (Ishii )and an undescribed species Allotropa sp.were documented to attack P .solenopsis .Six species of the eight natural enemies we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Key words :solenopsis mealybug ;natural enemies ;ladybirds ;parasitoids ;China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是一种新入侵中国的危险性害虫。

2023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与环境(综合题)

2023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与环境(综合题)

2023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与环境(综合题)一、综合题1.(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为数不多的大湖,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白洋淀发生了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研究。

(1)白洋淀在调节京津冀地区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研究人员在2009年对白洋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分析。

①下图1是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链,它反映了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______结构,其中鲤鱼占据第______营养级。

②分析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情况,构建模型如下图2。

据图2分析,此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碎屑中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外,还会流向______。

(3)研究人员分析了2009~2015年间白洋淀的富营养化程度与部分生物的生物量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3。

结合图1和图3分析,2009~2010年间富营养化程度变化引起草鱼生物量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4)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乃至世界湖泊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列能缓解白洋淀富营养化的科学合理的措施有______。

A .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向白洋淀的排放B .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鳙鱼C .减少挺水和沉水植物的种植面积D .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水体中的N 、PE .从国外引入高效吸收N 、P 的植物2.(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富营养化是多数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水质问题,并导致蓝藻“水华”频发。

铜绿微囊藻是蓝藻“水华”中的常见种类。

为利用水生生物控制“水华”,研究了氮浓度对大型藻和金鱼藻控制铜绿微囊藻数量增长的影响。

(1)氮可用于合成铜绿微囊藻细胞中的_____(写出两种)等生物大分子,是限制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

(2)在不同氮浓度的培养液(其他营养充足)中加入等量铜绿微囊藻(1.0×105细胞/mL )和大型溞(浮游动物),置于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测定铜绿微囊藻数量,结果如图1.研究者得出结论,利用大型溞有效控制铜绿微囊藻增长的氮浓度范围为0.5~4mg/L ,依据是_____。

化学生态学简答题及答案

化学生态学简答题及答案

化学生态学的定义:化学生态学属于生态学的分支,是生态学和化学交叉学科,研究生物间的化学联系规律及其机制,并将学科原理加以应用的科学。

根据所研究对象,一般可分为植物化学生态学、动物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化学生态学。

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合成和局部田间试验,以及生物合成机制等方面。

植物化感作用(相生相克作用、他感作用、生化他感作用)的概念:植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或促进邻近其他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称为植物化感作用化感物质包括哪些化学物质?根据化感物质的化学结构,把它们分成了酚类,萜类,炔类,生物碱和其他结构化学生态学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是什么?收集挥发性气体用顶空收集法,研究生物对化学物质的行为反应, 用风洞、嗅觉仪、化学物质释放器等。

生物体的化感物质含量是极微量的,必须借助精确的化学分析方法才能测定,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GC)法、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和质谱法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

怎样测定花粉中的氮?花粉中蛋白质含量是很高的,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中有机氮转为无机铵盐,再转化为氨气并定量,根据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对蛋白质定量)玫瑰花型的代表及其化学物质是什么?玫瑰花香味的主要成分是牦牛儿醇。

此外还有橙花醇、香茅醇和香茅醛及其衍生物怎样分析花蜜中氨基酸含量?将其定量地点在滤纸上,干燥后用茚三酮染色,在室温下24h通常显紫色。

以不同浓度的组氨酸溶液做标准,比较样品的颜色深度,从而得出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

化感物质(克生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克生化合物(化感物质)的化学结构,把它们分成了14类,如简单水溶性有机酸、简单的不饱和内酯、长短脂肪酸、简单酚类、苯丙烯酸及其衍生物、香豆酸类和黄酮类等。

(酚类,萜类,炔类,生物碱和其他结构)化感物质(克生化合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和刺激:同一个克生化合物对不同的植物,甚至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却有着不同的作用2.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有些克生化合物起始效应和秋水仙素原理相似,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有些克生化合物能抑制一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如阿魏酸能降低茼麻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4.干扰呼吸代谢和摄取:高粱酮那个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之间的电子传递。

四种昼行性动物取食和贮藏红松种子的行为比较

四种昼行性动物取食和贮藏红松种子的行为比较

四种昼行性动物取食和贮藏红松种子的行为比较粟海军;马建章;宗诚【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年(卷),期】2007(42)2【摘要】于2005年10月1-7日,采用全时焦点观察法研究了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林班原始红松林内松鼠(Sciurus vulgaris)、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和普通鸸(Sitta europaea)4种昼行性动物取食和贮藏红松种子的行为。

结果表明:①4种动物的取食和贮藏过程包括找寻、松塔的处理与种子剥食、松塔和种子的搬运、确定贮藏点、掩藏和警戒等6个环节,但它们在6个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均存在较大差异;②4种动物的种子消耗量亦存在较大差异(x^2=144.67,af=3,P〈0.05),松鼠、星鸦、花鼠和普通鸸每次平均取食红松种子的数量分别为40.0粒、20.9粒、16.7粒和1.3粒。

松鼠与星鸦能够在地面和树冠层取食或收获红松松塔及种子,而花鼠与普通鸸则主要在地面取食;③4种动物贮藏种子的能力亦有较大差异(x^2=68.76,af=3,P〈0.05Kruskal.Wallis),松鼠、星鸦和普通鸸主要分散贮藏红松种子,松鼠和星鸦的贮藏量最多,而花鼠很少分散贮藏种子,但能将许多红松种子集中贮藏在少数的贮藏点;④取食松籽的种间竞争强烈,在红松林的垂直高度上,松鼠和星鸦具有高度重叠的取食生态位,花鼠和普通鸸因为种群数量大,对地面种子库的消耗量较大。

分析结果显示,松鼠与星鸦是红松种子扩散的传播者,普通鸸是种子消耗者兼传播者,而花鼠则近乎是完全的捕食者。

【总页数】7页(P10-16)【关键词】红松种子;分散贮藏;集中贮藏;松鼠;星鸦;花鼠;普通鸸【作者】粟海军;马建章;宗诚【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相关文献】1.阔叶红松林中星鸦和松鼠对红松种子的取食和传播 [J], 鲁长虎;刘伯文;吴建平2.次生阔叶林中四种啄木鸟冬季取食行为的比较研究 [J], 高玮;张克勤;姜云垒;王海涛;邓秋香;周彤3.凉水自然保护区捕食红松种子的动物种类及其贮食行为对红松的影响 [J], 佟国波;李国忠4.围栏条件下中华姬鼠和北社鼠对完好和虫蛀锐齿槲栎种子的取食和贮藏行为差异[J], 侯祥;张博;韩宁;封托;王京;陈晓宁;常罡5.森林鼠类对华北落叶松、华山松和红松种子的取食和扩散 [J], 朱雅婷;程继铭;林芯宇;张兰;闫兴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细胞器之间主要通过囊泡连接。

然而最新成像技术发现,成对的细胞器仅相隔10~30纳米,距离足够近,即使是最小的病毒也难以在它们之间通过。

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形成了交换脂类、离子和其他分子物质的连接,甚至有科学家拍到了大鼠细胞内线粒体与内质网直接接触的相关照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B.线粒体和内质网直接接触可能与蛋白质的运输有关C.内质网只与线粒体直接接触,与其他细胞器都是间接接触D.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与其自身的结构息息相关【答案】C【解析】A、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细胞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B、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推测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直接接触可能与蛋白质的运输有关,B正确;B、题干中只提到了内质网与线粒体的直接接触,不能说明内质网只与线粒体直接接触,C 错误;D、结构决定功能,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等功能与其自身的结构息息相关,D 正确。

2.Ca2+与肌细胞的收缩密切相关,细胞膜上的Na⁺−Ca²⁺交换器(NCX)和肌质网(特化的光面内质网)膜上的Ca²⁺−A TP酶将Ca²⁺泵到细胞外或细胞器内,使细胞质基质中Ca²⁺浓度维持在一个很低水平。

动作电位从邻近细胞传来会导致细胞膜上L型Ca²⁺通道打开,内流的Ca²⁺作用于RyRCa²⁺通道促使肌质网中大量Ca²⁺外流,进而引发肌细胞收缩,相关转运机制如图。

2023届高考生物各省模拟试题精编卷(全国卷)

2023届高考生物各省模拟试题精编卷(全国卷)

2023届高考生物各省模拟试题精编卷(全国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河南郑州·二模)研究者改造蓝藻和酵母菌,使蓝藻成为酵母细胞的内共生体。

改造后的酵母菌在光照条件下,能在无碳培养基中繁殖15~20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藻和酵母菌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中B.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其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C.改造后的酵母菌可以依靠蓝藻获得能源物质D.改造后的酵母菌中的蓝藻依靠酵母菌的核糖体来合成自身蛋白质2.(2023·陕西西安·一模)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淀粉作为酶促反应底物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若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3.(2023·陕西西安·二模)下图是人体细胞内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前体miRNA在细胞核内剪切、拼接后参与翻译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转录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B.一个基因控制合成不同的多肽链与转录时的模板链不同有关C.翻译过程需要成熟的mRNA、tRNA、氨基酸,能量和核糖体等D.若该基因为呼吸酶基因,则图示过程可发生在任何成熟的细胞中4.(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

平衡致死系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并会以杂合状态保存,因此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杂种。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选项中属于平衡致死系的是( )A. B.C. D.5.(2023·甘肃·模拟预测)生长在戈壁的药用植物锁阳通过根部吸附于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物完全从其根部获取。

马来穿山甲圈养状态下的生殖生理研究初探

马来穿山甲圈养状态下的生殖生理研究初探
农林牧 渔
基 金 项 目: 国家 中 医药 国 际合 作计 划基 金 ( M下 的生殖生理研究初探
高天柱 高 颜
2 3 5 O 5 3 ) ( 淮北 鲮鲤 生物 科技 有 限公 司 安徽 淮北
摘 要 : 马来穿山甲 ( M a n i S j a v a n i c a ) 为濒 危灭绝的 野生动 物, 但生态、 生 理、 血 液血清 等相关 研究 很少。 本 研究以 现 有圈 养个 体与以 往之 研究 基础为核心, 进一 步发 展圈 养穿山 甲 之食物 营养 成分、 配对 个体互 动行为 及亲 子行为、 繁 殖生 理周期 等。 营 养需 求部 分, 从必需 胺 基酸的 分析结 果, 建 议现 有人工 饲料应 增加蚁 酸及减 少甲 硫胺酸含 量,而 于饲料中 添 加橄 榄油 可 适当 的 提高 其必需 脂肪 酸含量, 并 符合其 繁殖季 营 养需求。 在繁 殖 研究 部 分,本年 度针对有配 对之 9只 母穿山 甲 进行 荷尔蒙 监测, 共3 只怀孕 产 仔, 2只 幼仔顺 利 存活, - 5 来穿山 甲 属于 季节 性单次 发 情动物, 发情 期短,观 察穿山甲 发 情季节 之 形态外 观改变 与 检测生 理变化, 有利于 判断 其排卵 时间, 选定 适当 的 配 种时 机以 进行繁 殖。 检测 雌性 尿样与 粪 样中 激素 显示, E 1 G 浓 度于发情 季节 有提升的 趋势, 其曲 线 到达高 峰后, P 4浓 度亦开 始上 升。 外阴 外 观出 现 开口 , 且有 红肿 及外 翻的 现象 ,阴 道上 皮细 胞之角 化率 亦有 增 加的 趋势。 由 其发情 表征 及激素变 化评 估于 2 0 1 5 / 0 2 / 0 9 及2 0 1 6 / 0 2 / 1 0 进行两次 人工 授精, 而 雄性穿山甲 则 于2 0 1 5 / 0 2 / 0 9及 2 0 1 6 / 0 3 / 0 3 分 别进行 人工 采精, 密度 分别为 4 . 4 x 1 0 8 及4 . 2 5 × 1 0 7 个, m 1 。8 5天 后穿山甲 出 现 缓食 及减食 行为变 化, 活动 行为为明 显 减少, 乳 房肿胀, 且 孕酮浓 度上 升。 而人 工授 精1 2 0 天后其变 化皆 恢复至 基础 值, 且 超音波 检查结 果皆 未 发现 胚胎, 推测穿山甲 可 能 属于伪 怀孕或 怀孕终 止的 现象。 其 发情与 授精 后之生 理与行为变化,血液血清及人工授精技术均可做为未来穿山甲 繁殖配种的依据。 关键词: 马来穿山甲 生殖生理 雌激素 人工授精 行为观察;

【配套K12】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时作业1

【配套K12】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时作业1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属于化学信息。

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

答案 D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答案 A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解析飞蛾扑火是通过光的作用,光属于物理信息。

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的作用,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 A4.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

有些养鱼专业户发明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 )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解析黑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对昆虫来说属于物理信息,生物对光作出的应激性反应通常可分为向光性(对植物而言)和趋光性(对动物而言)。

答案 A5.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曾钰;彭忠利;高彦华;付洋洋;苗建军;王鼎;郭春华【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78,P=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9(031)003【总页数】8页(P1171-1178)【关键词】舍饲牦牛;性别;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作者】曾钰;彭忠利;高彦华;付洋洋;苗建军;王鼎;郭春华【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性别是影响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欧盟牛肉分级标准中将性别作为牛肉等级评定的首要评定依据。

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北街学校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北街学校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北街学校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连接e→d→c→d,并从e侧通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参考答案:B2.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哪两个生态系统?A. 热带雨林、温带森林B. 温带草原、寒带针叶林C. 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D. 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参考答案:C3. 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依次是参考答案:D4.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基因组成相同;mRNA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C.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参考答案:A5.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曲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参考答案:C6. 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4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子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4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哪片叶的圆片A.清晨的叶B.傍晚的叶C.深夜的叶D.正午的叶参考答案:B7.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甘谷──千古人皇氏之薮

甘谷──千古人皇氏之薮

甘谷──千古人皇氏之薮
范三畏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甘谷──千古人皇氏之薮范三畏人文肇始,远溯伏羲。

伏羡文化,作为甘陇五大文化之一,已越来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

伏羡文化发生在天水一带,而细考伏羲文化的腹地,则唯有天水、秦安、西和、武山和甘谷五市县。

因天水市有伏羲庙、山和台山;秦安早具“成纪”之名(古有“...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范三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6
【相关文献】
1.《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敦煌千佛山皇庆寺缘簿》录文及相关问题 [J], 王慧慧;梁旭澍;萧巍;张海博
2.安氏薮羚的性二型对采食行为的影响 [J], Taryn KIRBY;Graeme SHANNON;Bruce PAGE;Rob SLOTOW
3.羲皇故里的供销社人——记全国百强基层供销社甘肃省甘谷县磐安供销社主任张文新 [J], 朱学东
4.羲皇故里的供销社人——记全国百强基层供销社甘肃省甘谷县磐安供销社主任张
文新 [J], 朱学东
5.《东皇太一》与神农氏炎帝——兼谈《东皇太一》的主题 [J], 屈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
两性同体也不是一种很简单的性质,可以三言两语表示明白的。它有各种形式和各种等级:有属于形态方面, 有属于生理方面。有的两性同体动物的精巢与卵巢各自独立,分地生长;有的两性同体的动物,没有精巢和卵巢的 分别;他们的精虫和卵生长于共同的生殖腺之内。这既不应称为精巢(虽然产生精虫),也不应称为卵巢(虽然产生 卵球),而名之为雌雄生殖腺或两性腺,则最觉妥当没有了。有的雌雄同体的动物,自体的精巢所产的精虫和卵巢所 生之卵球能够互相结合,实行自体受精。有的两性同体的动物,自体的精虫和卵球不能互相结合,或得不到结合的 机会。异体交配便成为它们传种必要的条件。从前有人诙称两性同体动物,曰不求人;但究其实际,这一名称只能 赋予前一类,不能赐给后一类 。
谢谢观看
影响
人类的麻烦会更多
人类的麻烦甚至可能会更多,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哺乳动物普遍受化学污染的影响。阿拉斯加州三分之二的雄 性西特喀黑尾鹿被发现患有隐睾症以及鹿角生长畸形,蒙大纳差不多数量的白尾鹿也被发现有着生殖器畸形的问 题。在南非,栖息在化学高污染环境中大羚羊被发现了受损的睾丸。在一被污染的自然保护区中,科学家发现雄 斑鼠竟然不再排出精子。
雌雄同体龙虾这些物种的生殖可以由自体受精完成,或者更普遍地,由交叉受精完成。某些生物学家曾试图 重新解释这种状况。有人认为,性腺(卵巢与睾丸)在两个完全相反的个体中的分离,表明进化的发展越过了雌 雄同体阶段。。
同体生物
雌雄同体生物(15张)1.大西洋扁贝
2.藤壶
成熟的藤壶是雌雄同体生物——即每只藤壶身上同时生长着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藤壶喜欢群居,仿佛这样 才感到安全,但是过分密集的群落又会使大量藤壶幼体夭折。有时藤壶采取这样的方式避免过分拥挤——它们密 密麻麻地吸附在轮船的船体上,把这个危机转嫁给了人类。为了适应这种头尾颠倒的生活方式,藤壶的卵巢是长 在头上的。

2021届高考生物第三轮突破限时测试题12

2021届高考生物第三轮突破限时测试题12

2021届高考生物第三轮突破限时测试题12课后限时练(十九)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时间35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1.(2021・江苏调研)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相对比值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相对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下列的( )解析:由图可确定四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丙→甲→乙→丁,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推测乙增加引起其他种群的变化?乙增加会引起丁增加?甲减少,丙会因甲的减少而增加?答案:D2.(2021・江苏卷,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新情境的分析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抓住题干中“运用生态学的知识进行合理解释”中的“生态学”这一关键词?A项是从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来描述的,故A项错;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由于能量传递经过的营养级少,损失的能量少,可利用的能量应该较多,故B项错?C 项是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角度合理解释题干中的观点,故答案为C;D项是从营养的角度而非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解释,故D项错?答案:C3.(2021・广东文基)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解析:图中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由生物富集现象可知,污染物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加,鹰为最高营养级,其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答案:A4.(2021・西城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答案:A5.(2021・南通模拟)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能量/10 -2kJ・m 7甲 2.50 乙 13.30 丙 9.80 丁 0.28 戊 220.00 图中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结合表中能量的数值及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以发现:戊为生产者,乙与丙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丁是三级消费者?由此可以判断出图①和图③是错误的?各生物的营养关系可以用能量金字塔②来表示,乙与丙是竞争关系,可用图④表示二者的数量变化?答案:A6.(2021・汕头调研)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C.D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的10%~20%D.C处在第三营养级解析: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CO2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 代表CO2;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提供;捕食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答案:D7.(2021・深圳模拟)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图所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含能量的1/25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图中有两条食物链:①→②→③和①→③,因为青蛙不能以植物为食,A错误;不仅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而且①和③之间也存在信息交流,B错误;该图只能反映能量流动,而不能反映物质循环,因为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图中无无机环境部分,D错误;按照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如果③只沿①→②→③获得能量,则获得的能量为①所含能量的1/25,但因为③可以沿①→③获得部分能量,该途径可减少部分能量的散失,所以获得的总能量应大于①所含能量的1/25,C正确?答案:C8.(2021・湖北黄冈)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D.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解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①②③④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生物圈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则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需要太阳光源源不断提供能量,从图示来看,所有的生物都被D利用,D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碳循环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离开生物群落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C9.(2021・海南模拟)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解析:正常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种类及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A错误;y的大小反映了被干扰的程度,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被破坏的程度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B正确;x?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数量有关,C错误;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答案:B10.(2021・启东模拟)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是完全适应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因素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答案:D11.(2021・郑州模拟)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 合作国家由中国提供繁殖幼子美国 8只 4只日本 4只 4只泰国 2只奥地利 2只 1只西班牙 2只合计 18只 9只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圈养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人工圈养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途径C.人工圈养干扰了大熊猫正常的自然选择方向D.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曲线解析: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途径;不论人工圈养还是自然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