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 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 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 此处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 法,形容岳阳楼高耸入云的 状态。在云间“连榻”,在天 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
置身仙境的情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尾联写岳阳楼凉风习习, 诗人衣袖翩翩,仪表潇 洒自如,态度超脱豁达 , 豪情逸兴,溢于言表。 总之,诗人寓情于景, 把眼前的景物写得有情 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 乐和喜悦,抒发了潇洒 豁达的豪情逸兴,体现 了他豪迈飘逸的浪漫主 义诗风。
• 表现手法上:李诗用到了衬托的手法,通过“岳阳 同是尽叙”“写川“登迥岳”“阳洞楼庭”,开李”,白眼即中描的写景岳是阳“楼楼观周岳围阳景尽,物川的迥渺洞 庭坼岳开,阳远天杜”乾楼,诗开上坤和重用阔行日洞点到来 杯夜庭放了”衬浮湖在是的”夸托,描用什张岳重写衬么点岳的阳托特放阳手楼点、在楼法的?夸描上写高在写;张表出耸洞杜的现了。庭甫手手湖眼洞颈法法上中庭联、来。的湖的诗写他景的“境们是云楼、浩各“间的吴风瀚自连高楚格写壮东榻耸和出阔南情”。了“。 感• 上诗又境有上何的不不同?同请:作这简首要诗分写析。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
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 ,祖籍 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 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 州。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 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
• ①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 写渺远辽阔的景色,运用陪衬、烘托的手 法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②颈联写诗 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 一般,这里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 楼高耸入云的状态。③尾联写诗人醉后的 感受。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 写楼高。
4.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zhì)、周璆(qiú)事, 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5.行杯:谓传杯饮酒。 6.回:回荡,摆动。
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 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注释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2.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
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 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3.岳阳:即岳州,因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 即今湖南岳阳市。
•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 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 《越女词》、《早发白帝城》 等多首。
创作背景
•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唐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 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 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 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 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 徽宣城)等地。 】,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 这首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 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 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 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 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 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赏析
• 首联描写出怎样的景象? • 颔联哪些字用的最好?请赏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颔联“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
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 对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简要分析。
• 同是叙写“登岳阳楼”,李白眼中的景是“楼观岳阳尽,川 迥洞庭开”,重点放在描写岳阳楼上;杜甫眼中的景是“吴 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重点放在描写洞庭湖上。他们 各自写出了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什么特点?在表现手法、诗 境、风格和情感上又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 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 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 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颔联用 一“引”一“衔”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手法写出了大雁和君山把愁心带 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愁去喜来, 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 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 动活泼,情趣盎然。而“雁别秋江去 ”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 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 泼。 由此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高兴舒 畅的心情。
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 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 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 •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 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 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 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 表现的感情不同: 杜诗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结 合在一起,诗歌意蕴浑厚苍凉 ,李诗则超脱豁达, 豪情万丈 ,也许这个与两个唐代诗人的所处时代 、 个人经历有关系。
简言之
• 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 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 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 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 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 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这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 景象。“楼观岳阳尽”是俯视下 界所见,“川迥洞庭开”写仰观 天宇所感。“尽”字,形容登上 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 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开”字, 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 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 的长江。 此联所用意象高耸阔大,“尽”、 “开”两个字体现渺远辽阔的景象, 形象的表明诗人立足之高,运用 陪衬、烘托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 的高耸,洞庭湖的阔大雄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