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元谋人B.炎帝黄帝
C.尧舜禹D.三皇五帝
2.通过甲骨文我们可知关于晚商描述的三个范畴:核心的有商、殷地区,即商的中心区,其次为土,有东土、西土、南土、北土,是指商的附属政权。周边为方,或四方是指疆域之外非商政体。由此可知商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王权制B.内外服制
C.分封制D.宗法制
3.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周王及各级贵族
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4.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 )
5.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6.战国时期,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流派是
7.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
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
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行的制度是(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D.郡国并行制
9.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商朝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中国从此有了文字
B.周朝时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中国从此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
C.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汉武帝时,纸质《史记》出版发行,开始用卷、册作为计数单位
10.观察下图,说明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C.加强君主专制D.厚待诸侯王的子孙
1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 A.顺应了秦始皇集权的需要 B.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
C.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国情 D.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需要
12.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乐府诗是由西汉国家音乐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②《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③汉武帝任命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④司马迁开创纪传通史体例,《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
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14.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
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15.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16.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
17.《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 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18.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
C.江南经济的发展D.城市人口的增加
19.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B.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20.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21.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2.“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推恩令”B.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