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我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学习我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这学期的论文写作课,我了解到了科研论文的几个类型有:申论型论文、调查型论文、理论型论文、综述或评述型论文。
第一种申论型论文主要从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建议对策这几方面论述,套路比较简单,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容易简单罗列众所周知的现象,缺乏深入分析,文章可能缺乏学术性,只有实用性,如果缺乏亮点和实践经验往往流于表面。
第二种调查型论文在写作中要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料,如数据库、年鉴、白皮书、经济社会统计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自行调查,要注意与调查报告的区别。
用独特的观点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并且尽量采用证伪度比较高的观点和理论。
第三种理论学术型论文要以权威文献为基础,权威性论述要丰富,这是学术型论文的主要特点。
要有新的观点统率全文,能够用新的观点新理论解释老问题。
结构上根据内在逻辑思路展开,而外在的结构安排服从内在逻辑。
第四种综述或评述型论文是综合评述某一时期某一科研领域或某一研究专题的研究和发展概况的文章,本科生较少使用这种写作手法。
我认为调查型论文在调查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阻力的,首先是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其次是发放时受调查对象答题的真实性问题,再次是问卷回收数据统计的科学性问题。
理论型论文是很多同学选择的论文类型,但是要想写的好也是很难的,必须要阅读经典文献,然后选取与自己论文相关的内容,加以理解,并且产生自己的观点,这是很花时间和精力的,在没有兴趣支撑下是枯燥乏味的,在没有灵感来源时,要一字一字挤出来,是很痛苦。
在选定题目进行写作时,要从大处着眼,做到胸有成竹。
第一,着眼于问题,整个写作过程要有问题意识,要着眼于问题,问题不等于话题,问题可以来自实践,可以来自理论,也可以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第二,着眼于结构,整个写作过程都要着眼于整个结构,结构可以有很多种,如先总后分的,先分后总的,并列展开的,层层深入的,顺势递进的等。
第三,着眼于思路,论文思路应以对象的纬度和层次等逻辑关系为基础,思路的形成可以借助于范畴和概念、理论和观点、学科和论域。
我认为在写作过程中,要想做到心中有数,最好要编写论文提纲,提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头绪,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分清层次,明确重点,还便于指导老师有效地了解我们想写的内容、思路,更好的对我们的论文做出指导。
提纲的编写可以先简后繁,一开始提纲不可能写的面面俱到,非常完美,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及时修改,完善提纲。
我们不仅要从大处着眼,还要从小处着手,精雕细琢。
第一,论述要有逻辑性,要一层
一层把意思表达清楚,保持逻辑的连贯性和清晰性,层次要分明,过渡要自然,避免杂乱无章,更要避免自相矛盾。
第二,格式要有统一性,各部分写作风格要一致,大小标题的序号要一致。
第三,材料要有准确性,事实材料要符合实际。
第四,字句要有规范性,文字要简练、准确,避免病句和错别字。
不要认为这些是细枝末节的,无伤大雅,做好这些细节工作,能够让论文增色不少,也能给评阅的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还有一些为论文画龙点睛的技巧,第一,大标题和小标题要努力做到引人注目,大小标题要尽可能亮出观点,亮出特色,而不是仅仅表达论述的范围。
第二,内容提要与关键词要精准、有力。
第三,开头开门见山,结尾总结观点。
另外要做好修改工作,不断完善,调整结构,可以微调,必要时也要大刀阔斧,破釜沉舟,还可以为论文添砖加瓦补充材料。
论文写作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但却能很好的检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方法,还可以增强与老师的沟通能力。
论文写作也是对我们情绪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在一堆的书籍,满满的文字,晦涩难懂的理论面前,我们很容易被打倒放弃,然后为了完成任务,冒着抄袭的危险,东拼西凑,复制粘贴,修修改改,敷衍交差。
所以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劳逸结合,适当的给自己压力,也要及时地化压力为动力,认真感受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