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一数学人教版七下几何复习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初一数学人教版七下几何复习专

初一数学人教版七下几何复专题
专题一、基本概念与定理专题
考点1:邻补角、对顶角定义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
是对顶角
C)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1=∠2(D)两条直
线相交所成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改写:正确的说法是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1的邻补角是(。

)
A.∠BOC。

B.∠XXX和∠XXX
C.∠AOF。

D.∠BOC和∠AOF
改写:∠1的邻补角是∠AOF。

考点2:垂直公理和平行公理
例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改写:选项(A)有一个错误。

考点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例4.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使,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
⑴设汽车行使到公路AB上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行使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你在图中公路
AB上分别画出点P、Q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
⑵当汽车从A出发向B行使时,在公路AB的哪一段上
距离村庄N越来越近,而离村庄M却越来越远?(分别用文
字语言表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改写:略
考点4: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定义
例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11
1
1
22
2
2
①②③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改写:选项(B)中的图形有∠1和∠2是同位角。

例6.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1和∠3是同位角;②∠1和∠5是同位角;
③∠1和∠2是同旁内角;④∠1和∠4是内错角.
12
4
3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图4
改写:选项(A)中的说法错误。

考点5:平行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例7.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改写:选项(D)是正确的。

例8.(2007浙江绍兴课改)研究了平行线后,XXX想出了过己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1)~(4)):
删除此段,因为缺少图示。

从图中可知,XXX画平行线的依据有四个,分别是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内错角相等。

正确答案为D,即①④。

在例9中,正确的真命题是C,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例10中,题设是等角,结论是补角相等。

在例11中,只有图A可以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得到。

在例12中,三角形DEF是由三角形ABC沿射线AC的方向移动了AC长得到的。

在例13中,若方格的边长为1,则小鱼的面积为5.小鱼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后,其坐标为(-2,3),(0,3),(-1,4),(-1,2),(1,4),(1,2),(-2,3)。

例14中,点P(-1,m2+1)在第三象限。

在例15中,点Q(-m,-n)在第三象限。

在例16中,由题设可得x-2<0,即x<2.因此,正确答案为B,即x<2.
在坐标轴上,一到四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分别为(+,+),(-
,+),(-,-),(+,-)。

在例14中,小鱼所在的点P(-1,m2+1)在第三象限,因为其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

坐标轴上点的特征: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即(x,0);y 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即(0,y)。

例如17.已知点P(m+3,m+1)
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4,0)。

例18.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a,b),若ab=0,那么点P
的位置在坐标轴上。

考虑ab=0的情况,若a=0,则P在y轴上,坐标为(0,b);若b=0,则P在x轴上,坐标为(a,0)。

通过坐标原点确定点的坐标:若点P在坐标原点O上,
则P的坐标为(0,0)。

例20.如图,围棋盘放在某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白棋②
的坐标为(-7,-4),白棋④的坐标为(-6,-8),那么黑棋①的坐标
应该是(7,4),因为黑棋①与白棋②关于x轴对称,且与白棋④关于y轴对称。

根据对称确定点的坐标: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为相反数。

例21.已知点A(3,n)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3,2),点A关于
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n)。

点到坐标轴距离:点P(a,b)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的
距离为|a|。

例23.已知x轴上的点P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
标为(3,0)或(-3,0)。

用坐标表示平移: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例24:点B(-4,-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
应点为(-4,-4),因此点D的坐标为(4,7-3)=(4,4),答案为A。

例25:矩形ABCD的面积为102*51=5202平方米,入口
的中路面积为2*51=102平方米,两小路汇合处路口面积为
2*2=4平方米,因此草坪面积为5202-102-4=5096平方米,答
案为B。

例26:根据图中的三角形个数,可以得到8个小三角形
和2个大三角形,共计10个三角形,答案为C。

例27:(1)当三角形内部有3个点时,可以构成4个小
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共计5个三角形。

2)当三角形内部有4个点时,可以构成7个小三角形和
2个大三角形,共计9个三角形。

3)当三角形内部有n个点时,可以构成n个小三角形和
n-2个大三角形,共计2n-2个三角形。

4)因为任意三边之和大于第四边,所以最长的一条边不
能超过其他两条边之和的一半,即c<=a+b/2,代入a=3,b=5,可得c<=7.5,因此c的取值只能是6或7,但6、7、10这三
条边无法构成三角形,因此互不重叠的三角形的数目无法为2007,答案为不能。

例28: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只有3、4、5这一组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答案为C。

例29: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C(4,3)-1=3,其中减1是因为这
四根木棍中任意三根都可以组成三角形,答案为B。

例30: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c的取值范围为4~7,且c必须是偶数,因此c的值只能
是4或6,答案为4或6.
例3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7根火柴棒可以组成的三角形个数为C(7,3)=35,但需要
排除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况,即三条火柴棒在一条直线上,共有7种情况,因此能摆成的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35-7=28.
例3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边相等,因此第三边
的长度为2*7+13=27,答案为A。

例33: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BE垂直于AC,因此图B
是⊿ABC的高的图形,答案为B。

例34.三角形的性质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相交于三角形内部的一点。

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相交于三角形内部的一点。

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相交于三角形内部的一点。

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三角形外部的一点。

例35.三角形的类型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例36.三角形面积差
已知:AE是△ABC的中线,AB=10mm,AC=8mm,则
△ABE与△XXX的周长之差为2mm,面积之比是3:4.
例37.三角形面积
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4cm²,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cm²。

例38.三角形稳定性
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具有稳定性的
是三角形ABC,其中AB为底边,C为顶点。

例39.多边形的对角线
下列由几根木条用钉子钉成如下的模型,其中在同一平面内不共线的四条木条相交于一点,则这个模型是一个四边形,它有两条对角线。

例40.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四边形有两条对角线,五边形有五条对角线,六边形有九条对角线。

②根据规律,七边形有14条对角线。

③n边形的对角线数为n(n-3)/2.
例41.多边形的边数
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12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5.
例42.平面镶嵌
装饰大世界出售正方形、长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地砖,如果只选购其中一种地砖来镶嵌地面,则不能选用的地砖是正五边形。

例43.正多边形的镶嵌
在某个顶点处由四个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镶嵌而成,其中三个分别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则另一个为正五边形。

例1.已知∠COD为平角,AO⊥XXX,且
∠AOC=2∠DOE,则∠AOC=90°。

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XXX于O,且∠COE=55°,则∠BOD的度数是45°。

例3.如图,AB∥CD,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若
∠ABE=60°,则∠ECD的度数为100°。

例4.如图,Rt△ABC中,∠ACB=90°,DE过点C且平行于AB,若∠BCE=35°,则∠A的度数为55°。

例5.如图,已知AB∥CD,∠C=35°,BC平分∠ABE,则∠ABE的度数是70°。

例6.如图9,已知AB∥CD,直线MN分别交AB,CD 于E,F,∠DMF=50°,EG平分∠MEB,那么∠MEG的大小是40°度。

例7.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即
AB∥CD,如图).如果第一次转弯时的∠B=140°,那么,∠C应是40°。

例8.如图,已知∠DAB+∠D=180°,AC平分∠DAB,且
∠CAD=25°,∠B=95°,(1)求∠DCE的度数;(2)求∠DCA的
度数。

(1)∠DCE=70°;(2)∠DCA=50°。

例9.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
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100°。

例10.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的4倍,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的2倍,则此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是60°,20°,100°。

例11.如图,已知点F是△XXX的边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DF⊥AB于D,交AC于E,且∠A=56°,∠F=31°,求
∠ACB的度数为93°。

例12.已知如图,$\angle 1=20^\circ$,$\angle 2=25^\circ$,$\angle A=35^\circ$,求$\angle BDC$的度数。

解:根据图中所示,$\angle BDC=\angle 1+\angle 2+\angle A=20^\circ+25^\circ+35^\circ=80^\circ$。

例13.已知如图,$\triangle ABC$中,$\angle A=100^\circ$,$BI$、$CI$分别平分$\angle ABC$、$\angle ACB$,求$\angle
BIC$的度数。

若$BM$、$CM$分别平分$\angle ABC$、$\angle ACB$的外角平分线,求$\angle M$的度数。

解:根据图中所示,$\angle BIC=\dfrac{1}{2}(\angle ABC+\angle ACB)=\dfrac{1}{2}(180^\circ-\angle A)=40^\circ$。

又因为$\angle BIM=\angle CIM=90^\circ-\dfrac{1}{2}\angle
A=45^\circ$,所以$\triangle BIM$、$\triangle CMI$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M=CM$,$\angle BMC=180^\circ-\angle
BIC=140^\circ$。

根据外角和定理可得$\angle
M=\dfrac{360^\circ}{5}=72^\circ$。

例14.已知如图,在$\triangle ABC$中,$AD$、$AE$分别是$\triangle 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ngle B=30^\circ$,
$\angle C=50^\circ$。

1) 求$\angle DAE$的度数。

2) 写出$\angle DAE$与$\angle C-\angle B$的关系。

解:(1) 根据图中所示,$\angle DAE=90^\circ-
\dfrac{1}{2}\angle A=90^\circ-\dfrac{1}{2}(180^\circ-\angle B-\angle C)=\dfrac{1}{2}(\angle B+\angle C-90^\circ)=35^\circ$。

2) 因为$\angle DAE$是$\angle A$的平分线,所以$\angle DAB=\angle DAC=\dfrac{1}{2}\angle A$。

又因为$\angle BAC=180^\circ-\angle B-\angle C$,所以$\angle BAE=\angle BAC-\angle CAE=(180^\circ-\angle B-\angle C)-
\dfrac{1}{2}\angle A=\dfrac{1}{2}(\angle C-\angle B)$。

例15.如图,光线$a$照射到平面镜$CD$上,然后在平面镜$AB$和$CD$之间来回反射,这时光线$a$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angle 1=\angle 6$,$\angle 5=\angle 3$,$\angle
2=\angle 4$,若已知$\angle 1=55^\circ$,$\angle 3=75^\circ$,则$\angle 2$等于()。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3\idth]{example-image-a}
end{figure}
解:根据图中所示,$\angle 1=\angle 6$,$\angle 5=\angle 3$,$\angle 2=\angle 4$,所以$\angle 6=55^\circ$,$\angle
3=75^\circ$,$\angle 2=\angle 4=180^\circ-\angle 5-\angle
6=50^\circ$。

例16.(2007湖南永州课改)如图所示,$AB\parallel CD$,$\angle E=27^\circ$,$\angle C=52^\circ$,求$\angle EAB$的度数。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3\idth]{example-image-a}
end{figure}
解:根据图中所示,$\angle EAB=\angle ECD=180^\circ-\angle C=128^\circ$。

例17.如图,$AB\parallel CD$,$\angle B=45^\circ$,$\angle D=\angle E$,求$\angle E$的度数。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3\idth]{example-image-a}
end{figure}
解:根据图中所示,$\angle E=\angle ABD=180^\circ-
\angle B=135^\circ$。

例18.如图,$C$处在$B$处的北偏西40方向,$C$处在$A$处的北偏西75方向,则$\angle ACB$的度数为()。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3\idth]{example-image-a}
end{figure}
解:根据图中所示,$\angle ACB=360^\circ-
(40^\circ+75^\circ)=245^\circ$。

例19.如图,若$AB\parallel 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E$、$F$,$EP\perp EF$,$\angle EFD$的平分线与$EP$相交于点$P$,且$\angle BEP=40^\circ$,求$\angle P$的度数。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3\idth]{example-image-a}
end{figure}
解:根据图中所示,XXX,$\angle BEP=40^\circ$,所以$\angle BPC=2\angle BEP=80^\circ$。

又因为$\angle EFD$的平分线与$EP$相交于点$P$,所以$\angle EPF=\dfrac{1}{2}\angle EFD=20^\circ$。

根据$\triangle EFP$可得$\angle P=\angle BPC-\angle EPF=80^\circ-20^\circ=60^\circ$。

例20.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

解: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times 180^\circ=540^\circ$,因此题目所给的多边形是五边形。

例2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它的内角和,则这个多边形是四边形。

解: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的外角和为$2\times 360^\circ=720^\circ$,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times 180^\circ=360^\circ$,因此题目所给的多边形是四边形。

例22.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它的内角和的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
解: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可得,多边形的外角和为$2\times 180^\circ=360^\circ$,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
2)\times 180^\circ$,因此$(n-2)\times 180^\circ=360^\circ\times 2$,解得$n=10$。

例23.如果一个n边形的边数增加1,那么这个n+1边形的内角和增加180度。

因此答案为A。

例24.一个n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5度,因此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80度-45度=135度。

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是135n 度。

例25.一个n边形(n>3)的内角之和与某一外角之和为630度。

由于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补角,所以这个n边形
的内角之和为180(n-2)度,某一外角的补角为180-630=-450度,因此这个外角的度数为-450度/(n-2)。

由于n>3,所以这个外
角的度数为正数,因此n-2的符号为负数,即n<182.又因为n
是整数,所以n的取值范围为4<=n<=181.同时,n边形的边数为n条,内角之和为180(n-2)度。

例26.如图3,五角星五个顶角的度数和为540度。

例1.(1) 因为∠1=∠2,所以AB∥CD。

(2) 因为∠1=∠3,所以AC∥BD。

例2.因为AB∥CD,所以∠ABC=∠DCB。

又因为
∠1=∠2,所以∠XXX∠FCB。

因此BE∥CF。

例3.因为AD⊥BC于D,XXX于G,所以
∠XXX∠XXX=90度。

因此AD∥EG。

又因为∠E=∠1=∠3,
所以AD平分∠BAC。

例 4.因为AD∥BE,∠1=∠2,所以∠A=∠E(同位角)。

例5.∠2=∠3,因此∠B=180度-∠1-∠2=180度-132度-48
度=0度。

由于AB∥CD,所以AB与CD是垂直的(平行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例6.因为AD平分∠EAC,所以∠BAD=∠CAD。

又因为AD∥BC,所以∠B=180度-∠BAD=180度-∠CAD=∠C。

例7.把纸片沿DE折叠后,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
的A'处。

因为DE是BC的中线,所以∠1=∠2.又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C。

因此
∠1+∠2=2∠1=2∠A'CD=2∠ACD-2∠ACB=2(180度-40度-48度)-92度=180度-92度=88度。

例8.因为AB∥CD,所以∠A+∠C=180度。

又因为
AB∥EC,所以∠AEC=180度-∠C。

因此
∠A+∠C=∠AEC+∠C,即∠A=∠XXX。

例9.已知:△ABC中,AD⊥BC,AE平分∠BAC。

根据
题中所给的条件,解答下列问题:
1) 如图25-1,若∠BAD=60°,∠EAD=15°,则∠C=105°。

2) 如图25-2,若∠BAD=62°,∠EAD=22°,则∠C=96°。

3)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发现∠XXX和∠C—∠B之间的关系应为:∠C—∠B=∠EAD。

4) 在图25-3中,若∠C>∠B,那么(3)中的结论仍然成
立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结论中只涉及∠XXX和∠C—∠B
的关系,与∠C和∠B的大小关系无关。

例10.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
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

1) 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
镜b上,又被b反射。

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50°,∠3=50°。

2) 在(1)中,若∠1=55°,则∠3=55°;若∠1=40°,则
∠3=40°。

3) 由(1)、(2),可以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90°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平行。

这是因为,
根据反射光线的规律,第一次反射后光线与平面镜a所成的角
等于∠1,第二次反射后光线与平面镜b所成的角也等于∠1,故第二次反射后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例11.如图11,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
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
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

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

1) 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有∠APB=∠PAC+∠PBD。

2) 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XXX不
成立。

3) 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可以发现:当∠PAC=∠PBD 时,有∠APB=180°;当∠PAC>∠PBD时,有∠APB180°。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APB的大小
关系取决于∠PAC和∠PBD的大小关系。

其中,当
∠PAC=∠PBD时,∠APB为一条直线;当∠PAC>∠PBD时,∠APB为一锐角;当∠PAC<∠PBD时,∠APB为一钝角。

可以通过反证法证明这个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