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5:1.1.3第1课时 并集与交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并集与交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只要结合图形,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且”、“或”,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可以借助代数运算帮助理解“且”、“或”的含义:求方程组的解集是求各个方程的解集的交集,求方程
的解集,则是求方程 和 的解集的并集.
本小节的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符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简单的性质和推论,并会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维恩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从而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这是既简单又直观且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要注意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掌握有关集合运算的术语和符号,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会求给定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知道交集、并集的基本运算性质.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概念理解与解题中运用;
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流程设计
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交集 (并集)
性质 运用与深化(例题解析、巩固练习)
概念
符号
图示 实例引入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2、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与真子集的个数.
3、空集的特殊意义.
二、讲授新课
关于交集
1、概念引入
(1)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
A =}10{的正约数为x x
B =}15{的正约数为x x
C =}1510{的正公约数与为x x 解答:A ={1,2,5,10},B ={1,3,5,15},C ={1,5}
[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 中元素是A 与B 中公共元素.
(2)用图示法表示上述集合之间的关系
2,10 1,5 3,15 2、概念形成
交集定义
一般地,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 ={x |x ∈A 且x ∈B }(让学生用描述法表示).
交集的图示法
B B A A B A ⊂≠⊂≠⋂⋂, B A B A ⊂=⋂ φ=⋂B A
请学生通过讨论并举例说明.
3、概念深化
B
A C
交集的性质(补充)
由交集的定义易知,对任何集合A ,B ,有:
A ∩A =A ,A ∩U =A ,A ∩φ=φ;②A ∩
B ⊆A ,A ∩B ⊆B ;③A ∩B =B ∩A ;④A ∩B ∩
C =(A ∩
B )∩
C = A ∩(B ∩C );⑤A ∩B =A ⇔A ⊆B .
4、例题解析
例1:已知}21{≤<-=x x A ,B =}02{<≤-x x ,求B A ⋂.
解:}01|{<<-=x x B A
[说明]①启发学生数形结合,利用数轴解题.②求交集的实质是找出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 例2:设A ={x |x 是等腰三角形},B ={x |x 是直角三角形},求A ∩B .
解:A ∩B ={x |x 是等腰三角形}∩{x |x 是直角三角形}={x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说明]:此题运用文氏图,其公共部分即为A ∩B
例3:设A 、B 两个集合分别为{}102),(=+=y x y x A ,}53),{(=-=y x y x B ,求A ∩ B ,并且说明它的意义. 解:⎭
⎬⎫⎩⎨⎧
=-=+=⋂53102{),(y x y x y x B A ={(3,4)} [说明] B A ⋂表示方程组的解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两条一次函数的图像的交点的坐标集 合.
例4设A ={1,2,3},B ={2,5,7},C ={4,2,8},
求(A ∩B )∩C , A ∩(B ∩C ),A ∩B ∩C .
解:(A ∩B )∩C =({1,2,3}∩{2,5,7})∩{4,2,8}={2}∩{4,2,8}={2}; A ∩(B ∩C )={1,2,3}∩({2,5,7}∩{4,2,8})={1,2,3}∩{2}={2};A ∩B ∩C =(A ∩B )∩C = A ∩(B ∩C )={2}.
三、巩固练习
关于并集
1、概念引入
引例: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
A =02{=-x x },
B ={}
03=+x x , C =}0)3)(2({=+-x x x
答:A ={}2, B ={-3} ,C ={2,-3}
[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 中元素由A 或B 的元素构成.
2、概念形成
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或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 |x ∈A 或x ∈B }.
并集的图示法
,A B A ⊃≠⋃,B B A ⊃≠⋃ ,B B A =⋃ ,A B A ⊃≠⋃,B B A ⊃≠⋃
请学生通过讨论并举例说明.
3、概念深化
并集的性质
①A ∪A =A ,A ∪U =U ,A ∪φ=A ;②A ⊆(A ∪B ),B ⊆(A ∪B );③A ∪B =B ∪A ;④A ∩B ⊆A ∪B ,当且仅当A =B 时,A ∩B =A ∪B ;⑤A ∪B =A ⇔B ⊆A .
[说明] 交集与并集的区别(由学生回答)
交集是属于A 且属于B 的全体元素的集合.
并集是属于A 或属于B 的全体元素的集合.
x ∈A 或x ∈B 的“或”代表了三层含义:即下图所示.
4、例题解析
例5:设A ={4,5,6,8},B ={3,5,7,8},求A ∪B .
解:∴A ={4,5,6,8},B ={3,5,7,8},
则A∪B={4,5,6,8}∪{3,5,7,8}={3,4,5,6,7,8}.
[说明]①运用文恩解答该题.②用例举法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只需把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不重复的一一找出写在大括号中即可.
例6:设A={a,b,c,d},B={b,d,e,f},求A∩B ,A∪B.
解:A∩B={b,d},则A∪B={a,b,c,d,e,f }.
例7: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求A∪B.
解:A∪B={x|x是锐角三角形}∪{x|x是钝角三角形}={x|x是斜三角形}.
例8:设A={x|-2<x<2},B={x|1>1或x<-1},求A∪B.
解:A∪B=R
[说明]本题是集合语言及运算与简单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解题中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体现抽象与直观的完美结合.
例9、已知A={x|x=2k, k∈Z或x∈B}, B={x|x=2k-1, k∈Z},求A∪B.
解:见教材
[说明]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补充练习
设A={ x |-1< x <2}, B={ x |1< x <3},求A∪B.
解析:利用数轴,将A、B分别表示出来,则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解:将A={ x |-1< x <2}及B={ x |1< x <3}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A∪B={ x |-1< x <2}∪{ x |1< x <3}={ x |-1< x <3}
四、课堂小结
1.交集、并集的概念;交集并集的求法;交集并集的基本性质,以及有关符号的正确使用.
2.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时,往往先将集合化简,求两个数集的交集、并集,可通过数轴直观显示或利用韦恩图表示,有助于解题.
3、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进而用集合语言表示,从而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
1、思考题:设集合M={x|x>2},P={x|x<3},则“x∈M或x∈P”是“x∈M∩P”的什么条件?(“x
∈M或x∈P”是“x∈M∩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思考题:设集合A={-4,2m-1,m2},B={9,m-5,1-m},又A∩B={9},求实数m的值.
解:∵A∩B={9},A={-4,2m-1,m2},B={9,m-5,1-m},∴2m-1=9或m2=9,解得m=5或m=3或m=-3.
若m=5,则A={-4,9,25},B={9,0,-4}与A∩B={9}矛盾;
若m=3,则B中元素m-5=1-m=-2,与B中元素互异矛盾;
若m=-3,则A={-4,-7,9},B={9,-8,4}满足A∩B={9}.∴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