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万以内数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会运算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使学生明白得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相应的验算。
使学生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适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觉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运算前养成先估算的适应,增强估算意识,进展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意识。
3.通过了解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激发学生热爱爱护动物的情感;通过了解云南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购物的情形,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运确实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难点
被减数中间有0的需要退位的加法。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成三部分,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教材编排特点如下:
1.教学运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1)加法:结合运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结合云南旅行的路途问题。
(3)加减法验算:结合购物中的问题。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差不多上先估算再精确运算。
3.表达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运算500-185时表达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显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运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显现例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形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显现。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运算方法自己完成。
五、教与学的建议
1.加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爱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
(3)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差不多发觉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逼种数指立即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
(4)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例1 和超过100的加法
教师能够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运算,然后重点就“十位满十,如何办?”开展讨论。
本例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同
时为例2的教学做好铺垫。
除用竖式运算外,一些好的学生也可尝试用口算。
注意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如结合练习中的内容,进行提问题的训练。
例2连续进位加法
能够再次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动身,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由于学生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差不多学过估算,教学时能够先组织小组讨论“如何样进行估量”,再看教材中是如何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
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样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畴。
教师也能够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运算结果的时候,能够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畴;也能够通过估算检验运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笔算教学仍可采纳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连续进位的加法教学时,要留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不记得加上进位1的错误。
2.减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运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动身,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减法的运算法则。
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
例1 连续退位减法
同加法一样,教学时仍旧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运算。
那个地点以“漂亮的云南”为题材,以师生乘车旅行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动身到达了大理,差不多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情况?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如何样解决那个问题?假如学生解答有困难,能够用线段图关心分析。
(2)估算。
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
有可能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能够结合运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运算结果更接近?通过如此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和把握估算的差不多方法。
(3)笔算。
教学时,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能够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如何做?”进行讨论。
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摸索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明白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2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
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摸索的问题:运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如何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那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那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
假如学生的明白得仍有困难,能够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差不多上0的连续退位减法
笔算运算原理与例2相同。
教材在那个地点安排用多种方法运算,运用竖式运算方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的方法,表达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材中提示了两种口算的方法。
教学本例可采纳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用竖式运算,由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解题过程,
进一步巩固笔算运算方法。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方法,教师应给予确信和鼓舞。
3.加减法的验算
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①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
②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
那个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由小孩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运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1(假如有条件可用多媒体做成动态画面以展现情况的进展情节)。
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进行运算。
然后显现小孩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可结合画面显现小孩的画外音),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样解决小孩提出的那个问题?使学生明确需要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引出课题。
例1加法的验算
教学时引导学生摸索:“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运算结果正确吗?如何样检验加法的运算结果?可先让学生独立摸索,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运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
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摸索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们的方法能够分为两种:(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例2减法的验算
教学这部分内容依旧可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差不多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那个地点应当充分表达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观看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
归纳是:(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动身,让学生产生解决运算问题的欲望。
教学时能够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能够依照本地实际情形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究,自己完成运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运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假如学生把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能够借助直观关心学生明白得算理。
尽管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明白得,但学生在学习时依旧专门容易出错,教学时依旧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刻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