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背景
职业病是由于一定职业环境中所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
工人体内器官、组织或系统的不可逆和持续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某种职业环境对从事该工作的人体安全和健康构成潜
在的威胁。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毒物、尘、辐射、噪声、振动等。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国家对职业病危害的管控工作提
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中,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是进行管控的重要工
作之一。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表
按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GBZ/T 229.1-2010)的要求,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是1~5级。
风险级别风险状况描述
1级风险较低,一般处于可控状态
2级风险较低,但有时可能会发生轻微伤害或疾病
3级风险较高,随时可能发生中度伤害或疾病
4级风险很高,可能发生重大伤害或疾病
5级风险极高,很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伤害或疾病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管控,应根据病害的形成机理、危害的性质、
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接触途径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级别,并采
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达到预防、减轻和消除职业病发生的目的。
风险评估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价的
过程。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能够发现危害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危害因素对体内器官的影响和损害程度,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危害评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序列、程度、作用
途径、接触途径和剂量等进行评价。
2.暴露评估:确定劳动者暴露的人数、时间和频率等参数,
评估暴露水平。
3.敏感性评估:根据不同人员的个人因素、体位、行动方式
等因素,对其受危害的敏感性进行评估。
4.风险评价:对危害程度、暴露水平、敏感性等因素进行综
合评估,确定危害等级和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针对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
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对于不同级别的职业病危害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也不同:
1.1级和2级:通过职业健康检查、防护措施、培训教育等
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保护和指导。
2.3级和4级:除了采取1级和2级的措施外,还应采取严
格的管理控制措施,并在必要时采取物理手段防护。
3.5级: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
监测和调查,确保其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治理
在职业病危害管控工作中,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旨在发现并治理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潜在隐患,从源头上遏制职业病的发生。
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是对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通过对企业职业健康状况的检查和调查,系统分析各种潜在的因素和病害危险源,深入研究致病机理,查找隐患,制定措施,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达到预防和消除职业病的目的。
隐患排查应包括以下方面:
1.采集有关企业职业病危害等级、防护设施、劳动防护用品
的实施情况等基础资料。
2.开展对劳动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其致病作用的评估。
3.实地检查,排查企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隐患及其程度,
并对隐患分级。
4.对发现的隐患,制定治理方案并进行整改。
5.跟踪检查,确保隐患得以彻底消除。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是指针对排查出来的隐患,采取措施进行消除或控制的过程。
企业应制定和实施隐患治理措施,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运行、培训和教育等措施,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隐患,促进职业健康和安全。
隐患治理应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治理方案:对相应隐患设置、机构和人员等进行明确,
建立治理档案。
2.明确责任:对治理方案中各项措施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
行明确,并制定考核办法。
3.推进措施落实:对治理方案中的措施进行逐一实施和跟踪,
同时计划整改时限。
4.隐患复查:对隐患治理后以及重新改变情况的场所,应进
行随时的复查和检查。
5.隐患总结: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治理效果,并
提出改进措施。
结论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和安
全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控和治理方案,落实各项措施,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
对职业病危害进行监控和评估,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控制措施,确
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