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时期分界
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为战国始年等。

·政治社会背景
作为对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先秦史有意义的认识理解,我们必须从广义上对周代传统时期为公元前1122—前256年出现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进行了解。

在那个时代最后两三个世纪的动荡对中华民族许多形形色色的变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

当周王室推翻商朝时可能约在公元前1025年,而不是传统的公元前1122年,新统治
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紧密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
来土地的地方豪强。

这样,中华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实体;据认为,在周代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22—前481年已有约170个政治实体。

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它们在
内部分成采邑,又被分给每个统治家族的亲戚或官员。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当周代的下一个分期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来临时,只剩下了七个大国。

七国中包括远处华夏大家庭极西端的秦,但不包括周
王室本身。

当公元前770年一次夷狄的进攻迫使周王室放弃今西安在陕西附近的西都,而
在今洛阳河南附近建立新都,也就是东部的都城重立王室其疆域及重要性均远不如前时,
它已经丧失了一度行使的大部分政治权力。

这些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已经变成了完全独立
的国家。

·春秋时期
鲁国孔子的编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

《春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
前481年结束。

历史上通常将周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
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相同。

参见词条“春秋”
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

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

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
成了大国。

于是,在历史上展开了一幕幕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

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

又用管仲的谋略,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
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国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

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

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
保存实力,许和而罢。

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

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

楚又向北发展。

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霸业,与楚较量,结果把性命都丢了。

齐国称霸
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

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晋国勃兴起来。

晋文公回国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
争当霸主。

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

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
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

公元前
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

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
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

春秋中叶以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

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

公元前579年,宋
国约合晋楚订了盟约: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讨伐不听命的第三国。

「弭兵」反映了两个霸主之间的勾结与争夺,也反映了一些小国想摆脱大国控制的愿望。

公元前575年晋楚于鄢陵大战,楚大败;公元前557年晋楚于湛阪大战,楚又败。

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

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合晋楚弭兵,参
加的还有其它十多个国家。

会上商定:中小国家此后要对晋楚同样纳贡。

晋楚两国平分了
霸权。

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

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
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
楚都。

从此,楚的国力大大削弱。

在晋国联吴制楚时,楚国则联越制吴,吴、越之间战争
不断。

吴王阖闾在战争中战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大败越王勾践,并率大军北上,会诸
侯于黄池,与晋争做盟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机,发兵攻入吴都。

夫差急忙回归,向越求和。

不久,越灭吴,勾践也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
时成了霸主。

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
间的接触与融合。

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
几个小国。

·战国时期
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

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
间称之为“战国”时代。

【战国七雄】:
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
秦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燕国:都城蓟今北京西南
韩国:都城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战国纷争】:
战国时代的形势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

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势
的力量。

从魏文侯开始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是魏国独霸中原的时期。

魏的强大,引起韩、赵、秦的疑虑,它们之间摩擦不断。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卫,魏视卫为自己的属国,于是出
兵攻打赵都邯郸。

赵向齐求援,齐派田忌救赵,用孙膑之计,袭击魏都大梁。

时魏军虽已
攻下邯郸,不得不撤军回救本国,在桂陵被齐军打败。

次年,魏、韩联合,又打败齐军。

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仍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设计将魏军诱入马陵
埋伏圈,齐军万箭齐发,魏国大将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

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此造成了齐、魏在东方的均势。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于是向东扩展势力。

先是打败
了三晋,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

后又向西、南、北扩充疆土,到公元前四世纪末,其
疆土之大与楚国接近。

在秦与三晋争斗之时,齐国在东方发展势力。

公元前315年,齐国利用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而引起的内乱,一度攻下燕国。

后因燕人强烈反对,齐军才从燕国撤出。

当时能与秦国抗争的唯有齐国,斗争的焦点则集中在争取楚国。

楚国的改革不彻底,国力不强,但它幅员广大,人口众多。

楚结齐抗秦,使秦国的发
展大受影响。

于是秦派张仪入楚,劝楚绝齐从秦,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为代价。

楚怀王贪
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

当楚国派人去要地时,秦相张仪却狡辩称“只有六里”。

楚怀王
兴兵伐秦,大败而回。

楚国势孤力弱,秦便东向进图中原。

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
争斗。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使各国感到不安。

秦国便约韩、赵、魏、燕国攻齐,大败
齐军。

燕国以乐毅为将,趁势攻下齐都临淄,攻占七十余城。

齐王逃至国外,为楚所杀。

齐国的强国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

由此,秦国开始了东向大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