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杠杆定位手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杠杆定位手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豪怡毛艺霖吕立江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探討杠杆定位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就诊的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
(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手法,观察组在常规推拿正骨基础上采取杠杆定位技术。
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T1骨盆入射角(TPA)和脊柱矢状轴(SVA)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的参数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前TK、LL、PI、PT、SS、TPA、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TK、LL、PI、PT、SS、TPA、S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杠杆定位可有效恢复骨盆参数,改变AIS患者骨盆前倾位状态,从而恢复胸腰椎曲度,达到脊柱-骨盆矢状面躯干平衡。
[关键词] 杠杆定位手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中图分类号] R6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4-014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n the changes of sagittal parameters of spine and pelvis in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based on lever positioning manip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I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massage of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0)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assage and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er positioning manipulation based on conventional massage and bone setting. The data of thoracic kyphosis angle (TK), lumbar lordosis angle (LL), pelvic incidence angle (PI), pelvic tilt angle (PT), sacral slope angle (SS), T1 pelvic angle (TPA) and spin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fore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agittal parameter changes of spinal-pelvic were evaluat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K, LL, PI, PT, SS, TPA and SV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K, LL, PI, PT, SS, TPA and SVA in each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Lever positioning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the pelvic parameters, change the pelvic anteversion state of AIS patients, and thus restore the curvature of thoracolumbar spine and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spine and pelvic sagittal torso.
[Key words] Lever positioning manipulatio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pine-pelvis; Sagittal parameter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指在成长期骨骼未成熟时,受遗传因素及成长过程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造成的三维结构性脊柱侧凸,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5%~3.0%,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1-2]。
其主要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
因手术治疗费用昂贵、术中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非手术治疗在治疗AIS中更为推崇[3]。
其中推拿手法因其方便性、无创性、舒适性等优点被AIS治疗临床中广泛使用[4]。
基于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吕立江教授为团队,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以生理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为出发点,创新传统推拿独创杠杆定位手法,为AIS患者打开新的视野[5]。
本研究以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为出发点,探讨杠杆定位手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影像学影响,为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客观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就诊的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法,男10例,女20例,年龄10~17岁,平均(13.242±2.012)岁;病程4~22个月,
平均(14.321±4.241)个月,病变部分:胸段11例、胸腰段9例、腰段20例。
观察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法+杠杆定位法,男12例,女18例,年龄10~18岁,平均(13.354±2.805)岁;病程5~26个月,平均(14.547±4.475)个月,病变部分:胸段12例、胸腰段10例、腰段1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同意配合本研究。
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国整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关于AIS的诊断标准[6]。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治疗前需进行站立为脊柱全长X线片,Cobb角10°~45°;③年龄10~18岁,性别不限;④存在高低肩、剃刀背、高低髋、长短腿,以上4项中任一项阳性;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特发性脊柱侧凸者;②Cobb角>45°者;③合并其他结构性长短腿或功能障碍者;④伴有其他重大心脏、肝脏、肾脏等原发性疾病者;⑤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①常规推拿正骨法[7]: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脊柱一侧,予滚法、按揉法及一指禅等常规放松手法,重点压痛点和结节条索部分弹拨法松解。
②胸段及胸腰段正骨方法:患者取坐位,一手置于凹侧肩部为固定手,另一手置于凸侧脊柱旁为动力手,两手使用“巧劲”利于闪动力共同作用,使凸侧椎体回归中线,从凸侧脊柱自上而下来回3次。
③腰段正骨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凸侧腰椎椎体置于上,一手置于肩部为动力手,一手置于髂骨位固定手,两手使用“巧劲”利于闪动力共同作用,使凸侧椎体回归中线。
5次/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杠杆定位手法[8]。
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并结合全脊柱正位X线片,在Cobb角最大的部位进行定位。
嘱患者采取俯卧位,交叉双下肢,术者肘部鹰嘴置于定位处进行施力,双手握持患者双侧踝关节,通过费力杠杆,使脊柱处于前屈过伸位,遇到阻力时,用“巧力寸劲”进行快速扳动,向脊柱Cobb角顶点反方向施力。
发力过程中嘱患者自然呼气,发力间隙吸气,如此密切配合往复操作3次。
2次/周。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胸椎后凸角(TK):T4上终板与T12下终板平行线垂线夹角;②腰椎前凸角(LL):L1与S1上终板平行线垂线之间的夹角;③骨盆倾斜角(PT):S1上终板中点及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④骨盆入射角(PI):经S1上终板中点作一垂直于终板的垂线,再经中点与股骨头中心中作一连线,两条直线间夹角;⑤骶骨倾斜角(SS):S1上终板平行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⑥T1骨盆入射角(TPA):S1上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与T1上终板终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心中点;⑦脊柱矢状轴(SVA):经过C7椎体中心做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水平距离[9]。
上述观察指标均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 线片进行拍摄,本课题组成员通过院内PACS系统(Centricity R RIS/PACS,GE healthcare)专业影像软件进行角度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資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正态分布的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TK、LL比较
两组治疗前TK、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K、L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TPA、SVA比较
两组治疗前TPA、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PA、S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Key words] Lever positioning manipulatio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pine-pelvis; Sagittal parameter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指在成长期骨骼未成熟时,受遗传因素及成长过程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造成的三维结构性脊柱侧凸,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5%~3.0%,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1-2]。
其主要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
因手术治疗费用昂贵、术中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非手术治疗在治疗AIS中更为推崇[3]。
其中推拿手法因其方便性、无创性、舒适性等优点被AIS治疗临床中广泛使用[4]。
基于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吕立江教授为团队,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以生理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为出发点,创新传统推拿独创杠杆定位手法,为AIS患者打开新的视野[5]。
本研究以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为出发点,探讨杠杆定位手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影像学影响,为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客观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就诊的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法,男10例,女20例,年龄10~17岁,平均(13.242±2.012)岁;病程4~22个月,平均(14.321±4.241)个月,病变部分:胸段11例、胸腰段9例、腰段20例。
观察组采用常
规推拿正骨法+杠杆定位法,男12例,女18例,年龄10~18岁,平均(13.354±2.805)岁;病程5~26个月,平均(14.547±4.475)个月,病变部分:胸段12例、胸腰段10例、腰段1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同意配合本研究。
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国整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关于AIS的诊断标准[6]。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治疗前需进行站立为脊柱全长X线片,Cobb角10°~45°;③年龄10~18岁,性别不限;④存在高低肩、剃刀背、高低髋、长短腿,以上4项中任一项阳性;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特发性脊柱侧凸者;②Cobb角>45°者;③合并其他结构性长短腿或功能障碍者;④伴有其他重大心脏、肝脏、肾脏等原发性疾病者;⑤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①常规推拿正骨法[7]: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脊柱一侧,予滚法、按揉法及一指禅等常规放松手法,重点压痛点和结节条索部分弹拨法松解。
②胸段及胸腰段正骨方法:患者取坐位,一手置于凹侧肩部为固定手,另一手置于凸侧脊柱旁为动力手,两手使用“巧劲”利于闪动力共同作用,使凸侧椎体回归中線,从凸侧脊柱自上而下来回3次。
③腰段正骨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凸侧腰椎椎体置于上,一手置于肩部为动力手,一手置于髂骨位固定手,两手使用“巧劲”利于闪动力共同作用,使凸侧椎体回归中线。
5次/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杠杆定位手法[8]。
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并结合全脊柱正位X线片,在Cobb角最大的部位进行定位。
嘱患者采取俯卧位,交叉双下肢,术者肘部鹰嘴置于定位处进行施力,双手握持患者双侧踝关节,通过费力杠杆,使脊柱处于前屈过伸位,遇到阻力时,用“巧力寸劲”进行快速扳动,向脊柱Cobb角顶点反方向施力。
发力过程中嘱患者自然呼气,发力间隙吸气,如此密切配合往复操作3次。
2次/周。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胸椎后凸角(TK):T4上终板与T12下终板平行线垂线夹角;②腰椎前凸角(LL):L1与S1上终板平行线垂线之间的夹角;③骨盆倾斜角(PT):S1上终板中点及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④骨盆入射角(PI):经S1上终板中点作一垂直于终板的垂线,再经中点与股骨头中心中作一连线,两条直线间夹角;⑤骶骨倾斜角(SS):S1上终板平行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⑥T1骨盆入射角(TPA):S1上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与T1上终板终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心中点;⑦脊柱矢状轴(SVA):经过C7椎体中心做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水平距离[9]。
上述观察指标均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 线片进行拍摄,本课题组成员通过院内PACS系统(Centricity R RIS/PACS,GE healthcare)专业影像软件进行角度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正态分布的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TK、LL比较
两组治疗前TK、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K、L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TPA、SVA比较
两组治疗前TPA、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PA、S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Key words] Lever positioning manipulatio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pine-pelvis; Sagittal parameter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指在成长期骨骼未成熟时,受遗传因素及成长过程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造成的三维结构性脊柱侧凸,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5%~3.0%,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1-2]。
其主要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
因手术治疗费用昂贵、术中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非手术治疗在治疗AIS中更为推崇[3]。
其中推拿手法因其方便性、无创性、舒适性等优点被AIS治疗临床中广泛使用[4]。
基于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吕立江教授为团队,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以生理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为出发点,创新传统推拿独创杠杆定位手法,为AIS患者打开新的视野[5]。
本研究以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为出发点,探讨杠杆定位手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影像学影响,为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客观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就诊的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法,男10例,女20例,年龄10~17岁,平均(13.242±2.012)岁;病程4~22个月,平均(14.321±4.241)个月,病变部分:胸段11例、胸腰段9例、腰段20例。
观察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法+杠杆定位法,男12例,女18例,年龄10~18岁,平均(13.354±2.805)岁;病程5~26个月,平均(14.547±4.475)个月,病变部分:胸段12例、胸腰段10例、腰段18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同意配合本研究。
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国整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关于AIS的诊断标准[6]。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治疗前需进行站立为脊柱全长X线片,Cobb角10°~45°;③年龄10~18岁,性别不限;④存在高低肩、剃刀背、高低髋、长短腿,以上4项中任一项阳性;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特发性脊柱侧凸者;②Cobb角>45°者;③合并其他结构性长短腿或功能障碍者;④伴有其他重大心脏、肝脏、肾脏等原发性疾病者;⑤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①常规推拿正骨法[7]: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脊柱一侧,予滚法、按揉法及一指禅等常规放松手法,重点压痛点和结节条索部分弹拨法松解。
②胸段及胸腰段正骨方法:患者取坐位,一手置于凹侧肩部为固定手,另一手置于凸侧脊柱旁为动力手,两手使用“巧劲”利于闪动力共同作用,使凸侧椎体回归中线,从凸侧脊柱自上而下来回3次。
③腰段正骨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凸侧腰椎椎体置于上,一手置于肩部为动力手,一手置于髂骨位固定手,两手使用“巧劲”利于闪动力共同作用,使凸侧椎体回归中线。
5次/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杠杆定位手法[8]。
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并结合全脊柱正位X线片,在Cobb角最大的部位进行定位。
嘱患者采取俯卧位,交叉双下肢,术者肘部鹰嘴置于定位处进行施力,双手握持患者双侧踝关节,通过费力杠杆,使脊柱处于前屈过伸位,遇到阻力时,用“巧力寸劲”进行快速扳动,向脊柱Cobb角顶点反方向施力。
发力过程中嘱患者自然呼气,发力间隙吸气,如此密切配合往复操作3次。
2次/周。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胸椎后凸角(TK):T4上终板与T12下终板平行线垂线夹角;②腰椎前凸角(LL):L1与S1上终板平行线垂线之间的夹角;③骨盆倾斜角(PT):S1上终板中点及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④骨盆入射角(PI):经S1上终板中点作一垂直于终板的垂线,再经中点与股骨头中心中作一连线,两条直线间夹角;⑤骶骨倾斜角(SS):S1上终板平行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⑥T1骨盆入射角(TPA):S1上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与T1上终板终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心中点;⑦脊柱矢状轴(SVA):经过C7椎体中心做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水平距离[9]。
上述观察指标均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 线片进行拍摄,本课题组成员通过院内PACS系统(Centricity R RIS/PACS,GE healthcare)专业影像软件进行角度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正态分布的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TK、LL比较
两组治疗前TK、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K、L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TPA、SVA比较
两组治疗前TPA、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PA、S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