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其中,Ed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Q0为变动前的需求量,△Q为需求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Q1为变动后的需求量,P1为变动后的价格。
Ed>1,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法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减少,因此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
Ed<1,缺乏弹性,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增加;
Ed=1,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销售收入都保持不变。
公式2:需求交叉弹性
商品i需求量变动%∆Q i/Q i
E ij
==
其中,Eij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Qi为商品i的需求量,Qi为商品i的需求量的变动量,Pj为商品j的价格,△Pj为商品j的价格的变动量。
Eij>0,替代品;Eij<0,互补品;Eij=0,无关品。
公式3:需求收入弹性
商品j价格变动%∆P j/P j
其中,Ey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原需求量,△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Y代表原消费者收入,△Y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Ey>1,高档品;0<Ey<1,必需品;Ey<0,低档品。
公式4:供给价格弹性
其中,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Qs代表原供给量,△Qs代表供给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
公式5:商品边际替代率
1.MRS=-(△X2/△X1),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公式1:边际效用
MU=△TU/△Q
其中,MU代表边际效用,△TU代表总效用的变动量,△Q代表消费数量的变动量。
公式2:商品边际替代率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X2/△X1)
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公式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
公式3:预算约束
P1×X1+P2×X2≤m
其中,P1为第一种商品的价格,P2为第二种商品的价格,X1为第一种商品的消费量,X2为第二种商品的消费量,m为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
公式4:预算线的斜率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即-p1/p2.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公式1:短期生产变量
变量公式
总产量(TP)TP=f(L)
平均产量(AP)AP=TP/L
边际产量(MP)MP=△TP/△L(★)
其中,L代表劳动量。
公式2:短期成本变量
变量公式
总成本(TC)TC=TFC+TVC
平均总成本(ATC)ATC=TC/Q
平均固定成本(AFC)AFC=TFC/Q
平均变动成本(AVC)AVC=TVC/Q
边际成本(MC)MC=△TC/△Q
其中,TFC代表总固定成本,TVC代表总可变成本,Q代表产量。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公式1:收益类别
公式2: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法则
其中,P为单位产品的价格,MC为边际成本,Ed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结论1】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需求价格弹性是负数)。
【结论2】一个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
公式整理后:
当需求价格弹性较低(注意需求价格弹性是负数),即Ed的绝对值较小时,垄断者可以确定较高的价格;但是,随着需求价格弹性的增大,则价格将非常接近边际成本。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公式1: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生产要素的相关变量
其中,MPP是边际物质产品。
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MRP=MFC,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3.劳动的供给原则: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U/△L=△U/△l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公式1:收入法、支出法核算GDP
(1)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
(2)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公式2:储蓄-投资等式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T-G)为政府部门的储蓄,(M-X)为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公式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消费C=自发性消费α+β×Y
储蓄S=收入Y-消费C
引致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APC=总消费C/总收入Y平均储蓄倾向APS=总储蓄S/总收入Y
边际储蓄倾向s=1-β平均消费倾向MPC(β)=增加的消费△C/增加
的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β+边际储蓄倾向s=1
公式4:投资乘数
k=△Y/△I=1/(1-β)=1/s
β为边际消费倾向;s为边际储蓄倾向。
【结论】1.投资乘数是编辑储蓄倾向的到倒数;
2..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公式1:经济增长三因素分解
GY=GA+α×GL+β×GK
其中,GY为经济增长率,
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
α为劳动产出弹性
β为资本产出弹性
GL为劳动增长率
GK为资本增长率。
公式2:索罗余值
技术进步率即索洛余值、全要素成产率,也就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扣除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索洛余值=实际产出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其中,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所占的比重。
【结论】通过分析索洛余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3.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公式1: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
(1)费雪方程式:MV=PT,即P=MV/T
其中,M为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总水平,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结论】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2)以变动率表示的公式:π=m+v-y
其中,π: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
m: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
v: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
y:GDP的变动率
(3)价格总水平变动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GDP的变动率
公式2: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即:Ee=E/Y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公式1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其中,△G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
Gn为当年财政支出;
Gn-1为上年财政支出;
Eg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MGP为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公式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两个指标:
(1)国债负担率=国债累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2)债务依存度=当年的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
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为15%至20%。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税率
一般纳税人四档税率:13%、9%、6%、0%
9%
(1)销售或者进口货物:
√生活必需品:粮食在内的农产品、自来水、暖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食用植物油、冷气、热水、煤气、居
民用煤炭制品、沼气、食用盐;
√农业生产资料:农机(整套设备)、饲料、农药、农膜、化肥;
√文化用品: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其他:二甲醚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2)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
6%
√提供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除不动产租赁以外的现代服务
√除转让土地使用权之外的销售无形资产
2.小规模纳税人和特定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按3%的征收率计征;但销售自行开发、取得、自建的不动产以及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按5%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3.企业所得税
(1)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
(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4.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①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0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②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③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④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减除费用20%后为应纳税所得额。
⑤财产转让所得: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公式1:财政政策乘数
(1)税收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率边际消费倾向β
K T=−=−=−
税收变动率1−边际消费倾向1−β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率11
K G===
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1−边际消费倾向1−β
(3)平衡预算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率1−β
K b===1
政府购买支出/税收变动率1−β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2)M1=M0+单位活期存款,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因流动性较强,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是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是研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变量,其中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的流动性较弱,属于准货币。
2.货币供应量M=B×K
B表示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表示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
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
3.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
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动,存在物价水平自然上升的倾向△M1=(Y′+P′)×M0或M1′=Y′+P′
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
公式1:均值
公式3:方差
总体方差
样本方差
公式4:方差
公式5:离散系数
公式6:标准分数
公式7: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最简单的回归模型。
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回归问题。
Y=β0+β1X+ε
误差项ε是随机变量: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是不能由X和Y 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Y的变异性。
当n 为奇数时当n 为偶数时
E(Y)=β0+β1X
β1是回归直线的斜率,表明X每变动一个单位,E(Y)的变动量。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公式1:估计量的方差
n S2样本量n总体方差S2
V(y)=(1−-)—=(1−)×
N n总体个数N样本量n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时期序列:简单算术平均
(2)时点序列
①连续时点,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
②连续时点,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登记
③间隔时点,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间隔时间相等Array
④间隔时点,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间隔时间不相等
2.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最初水平)两者关系: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3.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n表示逐期增长量个数,N表示时间序列项数。
4.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5.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
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的时期数
公式1:平均发展速度
或
其中,b为平均发展速度,bi为环比发展速度,n为环比发展速度的时期数。
公式2:增长1%的绝对值
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公式3:移动平均法
其中,yt为对时间序列的Yt预测结果,k为移动间隔(1<k<t)。
公式4:指数平滑法
F t+1=α×Y
t
+(1-α)×F
t
其中,Ft+1和Ft分别是第t+1期和第t期的指数平滑预测值;Yt为第t期的实际观察值;α为平滑系数(即权重),取值范围为0<α<1。
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
公式1:会计等式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公式1:账户余额的基本关系
①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②对于资本、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③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公式2: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
①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③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公式1:利润的计算---多步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所得税费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公式1:偿债能力分析
公式2:营运能力分析
公式3: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