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四川省农业经济结构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结构调整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四川省农业经济结构现
状分析
摘要:四川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四川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四川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不仅对四川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四川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农业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进行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后,四川农业经济获得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四川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四川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日益全面。

因而加速了四川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也将是四川农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四川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国际化日趋明显,各国各地区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四川农业也得跟随国际的步伐,迈向现代化和产业化。

四川农业要达到国际水平,发展成一个新型的农业,就必须促进四川农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推动四川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得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因此,四川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现阶段.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首先,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

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其次,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最后,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民营经济能够破解国有经济的难题,简单地从表面上看是民营与国有的经营者问题,深层次地研究却是体制与机制的问题,衰与荣是体制使然,是机制使然。

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许多优势,体制新,机制活,变化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民营经济这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的经济力量的优势地位。

一、四川农业经济结构现状分析
(一)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底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但农民收入并没有因粮食产量的增加而增长。

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农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却没有跟上这种变化,还停留在短缺时代的计划
经济思维方式,农业生产走的仍然是一条片面追求农产品总量为主的道路。

1.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我省农村人口多耕地少,户均耕地7亩左右。

全省0.198亿个农户差不多就是0.2亿个农业生产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经营,由此导致生产水平低下,土地产出率低。

据统计目前55%以上的农户生产能力仅能维持糊口,由于资本不足,生产资本的再投入、生产技术的开发十分有限,导致生产力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单位耕地面积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土地产出率极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同时,规避风险能力差,我省农业仍属于自然农业,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面对大的自然灾害根本无力抵抗,规避风险能力弱;此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些过小的家庭经营者,捕捉市场信息的成本很高,基本上是价格的被动接收者,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市场经济对接。

2.农业生产成本高
30多年来,农民主要靠提高产量和收购价格来增加收益,由于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民在生产中的用水、用种、用药、用电、用油、用饲料等诸多方面,缺乏科学指导,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另一方面也与重产量轻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有关。

(二)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1.农业生产区域结构不合理
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全省农作物生产布局和区域供销来看,主要作物产区分布不平衡,桐油、乌桕、漆、油茶、茶叶、核桃、木耳、黄连、白蜡等经济作物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边缘,大米、小麦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盆地底部。

水产品缺口长期依赖于国内市场。

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狭小的区域内。

2.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

同时,农产品的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内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我省各类肉制品仍以初级加工品或基本以原料进入市场,而且由于质量不稳定,包装不标准,大大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再从出口结构来看,我省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品仅占1 %。

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的荷兰,其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1∶3。

(三)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够
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一些群众在对待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有的持消极等待的态度,有的则心存疑虑,不敢冒险,心甘情愿地沿着老的套路走。

许多人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政府的事,因而缺乏参与意识,不想调整;又有部分农民怕承担市场风险,怕上当受骗,总认为种植粮食作物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不敢调整;由于多数农民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缺乏科学知识,对“怎样调整,种什么,收获后怎样销售”缺乏信心,有的想调整而不会调整;还有些农民群众对调整种植业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农民缺乏必要的资金购买良种以及肥料而只得放弃调整。

(四)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支撑体系不够完善
1.结构调整缺乏市场引导,趋同性强,许多地方出现“你调我也调,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的重复建设现象,农产品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脱节、错位。

2.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

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
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3.政府行政手段干预较多。

一些地方政府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进行结构调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

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对农业结构调整放任自流,怕担风险,无所作为,没有把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
性措施来抓,导致农业结构调整脱离本地优势,盲目性很大。

4.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5.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不明确,应对能力差。

许多农业生产者不知调什么、种什么,造成盲目决策,跟风现象严重,缺乏调整的积极性和预见性,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打了折扣。

另外,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农民素质较低等也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二、四川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可操作性对策
(一)改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
1.创新组织形式和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市场+农户”等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努力建成一批结构特色不同的专业经济区域和面向不同市场的经济地带。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架通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专业协会等农村民间生产和流通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想方设法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其次,要解决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的问题。

以家庭为单位,实行片区种植经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2.争取多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工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建立联合经营、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行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加快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延伸产业化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

(二)提高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
1.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不想调整、不会调整的观念
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

这种调整是战略性调整,而不是适应性调整;是全面的调整,而不是局部的调整;是在发展中的调整,而不是停下来调整。

它不是简单停留在具体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而是内容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丰富的全方位开放式的战略性调整,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应对农业全球化的一次结构创新和飞跃。

因此,要用战略眼光,结合该县资源情况,发挥区域优势,组建具有发展前途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培植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要以粮食稳步增长,基本自求平衡,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主体,依托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

2.解决农民不会调整、无钱调整的问题
首先要用好用活国家的各项支农资金,如,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扶贫等专项资金,调整资金投向和建设重点,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金融部门要根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要求,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农业贷款,积极开展直接对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最后,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开发农业,改善农业的基础条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
农业开发项目实行招标拍卖、承包经营等方式,实现多元化投入,逐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办农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完善政府的宏观支持体系,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各级各部门应该深刻认识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的重要性、紧迫性,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应积极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抓好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市场和民间组织建设建设。

二是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帮助农民搞好结构调整规划。

三是要放手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鼓励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

四是应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抓试点、搞示范,传播信息,传授技艺,广开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正确引导公司与农户建立“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维护农民的利益,让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真正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谢韶光.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7
2.苗菱.正确处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系. 经济研究参考.2008:21
3.卜振鑫, 张存科, 冯仙.浅谈加快固原地区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09
4. 胡小平方明.成都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市场与发展.2000第6期
5. 谢韶光.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7
6. 淡志强,李至远.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考虑的两点问题. 现代农业.2006/07
7. 杨永.旺苍县农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农村建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