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分类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危
害因素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 • 参照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GB/T13816-92《生
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事故及其分类
• 工伤事故认定依据
➢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375号令,2004.1.1) ➢ 《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列>若干问题的意见》(劳保
部[2004]256号,2004.11.1) ➢ 《工伤认定办法》(劳保部17号令,2004.1.1) ➢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2011.1.1) ➢ 《工伤认定办法》(人保部8号令,2011.1.1)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伤事故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因素和非自
然界的因素(人为的事故)造成的。 工伤事故是由于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它
是物质、环境、行为等诸因素的多元函数。 ➢ 人的原因: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
人员和有关人员等; ➢ 物的原因: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成品、半成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第493号令,2007.6.1)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 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 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 损失的事故;
件在一定顺序下所产生的结果下所产生的结果。
A1
A2
A3
A4
事故
• 多因致果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
致事故的发生
B
A
事故
E
C
D
• 复合型:某些因素连锁,某些因素集中,互相交叉,
复合造成事故。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 • 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
冒顶片帮及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 冒顶片帮(矿山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时发生); ➢ 透水(矿山开采及其他坑道作业时涌水造成伤害); ➢ 放炮(由放炮作业引起,包括因放炮引起的中毒);
事故及其分类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种类: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 ➢ 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 瓦斯爆炸(包括瓦斯、煤粉与空气等混合物的爆炸); ➢ 锅炉爆炸(适用于0.07MPa以上,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 工伤事故认定依据
➢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 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 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 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分类 事故分类 • 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 ➢ 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击伤等
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挤、压、撞、倾覆等); ➢ 机械工具伤害(绞、碾、碰、割、戮等); ➢ 起重伤害(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引起的伤害); ➢ 触电(电流流过人体或人与带电体之间发生放电引起的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事故的基本特征 事故模式理论 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统计与分析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事故及其分类
• 事故定义:事故是人们在实现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 件。 ➢ 背景: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 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事故; ➢ 性质: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 后果: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 件; ➢ 后果:往往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失或者环境污染等其他 形式的后果。
伤害,包括雷击伤害);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分类
事故种类: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 ➢ 淹溺(各种作业中落水及非煤矿山透水引起的溺水); ➢ 灼烫(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物质灼伤、射线
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引起烧伤); ➢ 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 高处坠落(包括高处落地以及平地坠入地坑等); ➢ 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石方坍塌,不包括矿山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 定义 ➢ 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
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 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 造成损失的理论。 作用 ➢ 有助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 及事故预防。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 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 (国外)。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分类 伤害程度:死亡、重伤、轻伤 ➢ 死亡:发生事故后立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
者受伤后30d内死亡的事故(其所折算损失工作日为 6000d及以上); ➢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在105d以上的失能伤害、重伤的 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d; ➢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d以上105d以下的失能伤害.
➢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 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 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 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分类 事故构成要素 ➢ 伤害部位; ➢ 伤害种类; ➢ 伤害程度:死亡、重伤、轻伤(国内);死亡、丧失
事故及其分类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危
害因素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 • 参照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
政部、全国总工会,卫防字[1987]第82号,1988.1.1)
➢ 生产性粉尘; ➢ 毒物; ➢ 噪声与振动; ➢ 高温; ➢ 低温; ➢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 其他危害因素。
炉的爆炸);
➢ 容器爆炸(包括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 其他爆炸(可燃气体、蒸汽、粉尘等与空气混合爆炸,
炉膛、钢包水、亚麻粉尘爆炸); ➢ 中毒和窒息(职业性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
缺氧窒息性伤害); ➢ 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事故种类: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 ➢ 20类事故口诀
依次发生的结果。
• 利用概率计算: • P〔A0〕=P〔A1〕·P〔A2〕·P〔A3〕·P〔A4〕·P
〔A5〕 • A1~A5这五个事件的概率都是<1的,所以P〔A0〕
<<1,说明伤亡事故的概率是很小的。 • P〔A0〕=P〔A1〕·P〔A2〕·0·P〔A4〕·P〔A5〕=0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 工伤事故认定依据
➢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 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 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 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 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 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事故模式理论 类型 ➢ 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事故模式理论有:因果连锁
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系统理论模型、 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 突变模型、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等。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 事故因果类型 • 连锁型:任何一种可预防的事故的发生都是一连串事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种类: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 • 以下不属于起重伤害的选项是( )。 ➢ A.起重机的电线老化,造成的触电伤害 ➢ B.员工在起重机操作室外不慎坠落 ➢ C.起重机的吊物坠落造成的伤害 ➢ D.起重机由于地基不稳突然倒塌造成的伤害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的事故;
➢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 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 失的事故;
➢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打击车辆机械雷,起重电淹烫火坠; 坍塌片帮防透水,五大爆炸要记对; 还有中毒与放炮,关键时刻保安危。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种类: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 • 某建筑安装公司承包了某市某街3号楼(6层)建筑工程项
日,并将该工程项目转包给某建筑施工队。该建筑施工队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不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和有关安全施工之规定,未设斜槽,工人爬架杆乘提升吊 篮进行作业。某年4月12日,施工队队长王某发现提升吊 篮的钢丝绳有点毛,未及时采取措施,继续安排工人施工。 15日,工人向副队长徐某反映钢丝绳“毛得厉害”,徐某 检查发现有约30cm长的毛头,便指派钟某更换钢丝绳。而 钟某为了追求进度,轻信钢丝绳不可能马上断,决定先把 7名工人送上楼干活,再换钢丝绳。当吊篮接近四楼时, 钢丝绳突然中断,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 简述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型; • 请问如何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 简述钢丝绳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主要特征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 事故在未发生和造成损失之前,有一个孕育发展过程,
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事故的发生是突然的,但是导致 事故发生的因素是早就存在的;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 如果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故,即事故具 有再现性的现象,但完全相同的事故是不会再次出现; ➢ 事故是可以预测的。根据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 识,以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事故及其分类
• 生产事故定义:
➢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 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 工伤事故定义:
➢ 工伤事故又称因公伤亡事故。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 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 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 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 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 事故。
品等; ➢ 环境的原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 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
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 事故处置情况。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主要特征 事故的因果性 ➢ 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内部原因和
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 因)。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 从本质上讲,事故的发生是一个随机事件,即使完全掌 握了事故的原因,也不可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 ➢ 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 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 ➢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 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