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十六单元第33讲 新人教版(广东专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总复习历史(广东专用)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十六单元第
33讲
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析:选B。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是错误的,因此不可能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也没有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因此A、C两项错误。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只适合牛顿,故D项错误。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太阳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牛顿的经典力学则改变了人们关于物体运动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因此只有B 项是三者共同的影响。
2.(2011·高考安徽卷)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解析:选D。
人类面临核威胁源于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因此,A项错误;决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是战争的正义性,而不是原子弹的使用,B项错误;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人,不是科技发明,C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后期,原子弹、计算机、火箭、生化武器等发明都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发明,D项正确。
3.(2010·高考天津卷)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
A.普朗克B.麦克斯韦
C.玻尔D.爱因斯坦
解析:选D。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由此可知选D项。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故排除A、B、C三项。
4.(2010·高考江苏卷)“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解析:选A。
材料体现的是量子理论的观点,量子理论是为解释热辐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A项正确;B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项是量子理论的内容之一,并非其背景;D项是牛顿力学的成就。
5.(2012·福建福州期末考试)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D.火药
解析:选B。
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6.(2012·安徽蚌埠二模)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解析:选B。
两弹一星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研制成功的,其研制成功主要是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一、选择题
1.(2012·皖南八校联考)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
爱因斯坦破解的“黄金”及其作用是( )
A.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B.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相对时空观
C.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
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突破
解析:选A。
C、D两项分别是牛顿、普朗克的成就及其作用,B项中“否定相对时空观”的说法错误,故选A项。
2.(2012·浙江模拟)电视连续剧《天仙配》(右图)有这样的情节:唐朝张
百忍因孝道而升天成为玉皇大帝,而后他的年龄基本上是恒定的,七仙女
亦然,永葆青春。
假设此情景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是( )
A.相对论B.量子论
C.转基因理论D.进化论
解析:选A。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空间、质量等都不是固定不变
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3.(2012·皖南八校联考)2010年7月5日,欧洲航天局的宇宙探测卫星“普朗克”,绘出了首幅宇宙全景。
下列有关物理学家普朗克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他是德国科学家
B.他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C.他的理论否定了“自然无跳跃”的原则
D.他的研究使人类对宏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解析:选D。
普朗克的研究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而不是宏观世界。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D项。
4.(2012·南通、扬州、泰州一模)美国退休军官阿兰·D·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
”这说明了( )
A.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B.发展信息技术比发展核武器更重要
C.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D.硅片是一种比铀更重要的战略物资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意为现代信息技术非常重要,故C正确;A、B、D三项均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解,排除。
5.(2012·茂名模拟)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A.万有引力定律B.进化论
C.相对论D.量子理论
解析:选D。
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现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
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6.(2012·淮北市高三模拟)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选A。
注意题干信息,显然是考查1964年我国的成就。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是在1994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
7.(2012·湖南高三联考)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
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网络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所创。
它可以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中国将这种互联网概念称为“维客”“维基”。
这主要体现了( )
A.经济一体化格局的精髓
B.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本位主义创意
C.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冲击
D.工业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互补
解析:选B。
题干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可以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这就是知识本位主义创意。
A、C、D三项题干没有反映。
8.(2012·陕西联考)有位名人曾说:“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
B.这是类似于“大跃进”、浮夸风的口号
C.利用航天技术才能够实现
D.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解析:选D。
这是袁隆平的话,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9.(2012·皖南八校联考)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
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
B.“南优2号”杂交水稻
C.“银河-Ⅱ”号型计算机
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
解析:选A。
“三钱”之一的钱学森被誉为我国的“导弹之父”,A项成功实验于1964年,符合题目的要求;“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成功的,C、D两项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
10.(2012·北京高三起点考试)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不幸逝世,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做出了卓越贡献
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解析:选D。
地动仪属于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可以排除A项;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军事科技成就,不属于和平利用核能,排除B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不是“文革”推进的结果,可以排除C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题目要求,D项正确。
11.(2012·苏北四市调研)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纪念讲话中提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南优2号”选育成功
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果
解析:选D。
D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
A、B两项成就的取得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C项成就的取得是在1964年。
12.(2012·江苏南京学情调研)下列有关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1992年“神舟”飞船首次试验成功
④2003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③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④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美国、俄罗斯之后)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
13.(2012·淮安市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
……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
这就是伽利略发现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材料2: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它们掀起了物理学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所说“伽利略的发现”是什么?分析这一发现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说这两大支柱的形成使“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解析:本题是对世界科技史的考查。
第(1)问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回答本问时注意材料中的暗示信息“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第(2)问分析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的背景时注意结合19世纪经典物理学的危机进行说明,分析其影响时应注意两大成就为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1)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确定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这两个新概念。
意义: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背景:19世纪,物理学的新发现对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挑战。
原因:爱因斯坦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发现了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为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14.2013年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华牌”月球车将乘坐“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亲近”月球,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2:“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邀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
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1)根据材料1,“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1、2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解析:第(1)问,根据“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可以得出是美国和苏联,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所以当时的国际格局是两极格局。
第(2)问,据材料1可知,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在于打击了美苏帝国主义,粉碎了他们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据材料2可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意义在于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材料1处于两极格局的时期,而材料2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答案:(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1,政治;材料2,经济。
材料1,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2,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