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传统 以影酬神——浅析岫岩皮影的现状及其仪式音乐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学术探赜
引言岫岩皮影是笔者从2011年便开始关注的古老艺术形式,经过多次田野考察,笔者发现,岫岩皮影包含了多种学术价值。

首先,岫岩皮影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岫岩皮影仪式与当地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岫岩当地民众对皮影的还愿酬神“功用”深信不疑,并且十分重视“唱影还愿”这种民俗活动。

这一民俗得以长久流播与岫岩地区四面环山交通封闭的地理文化环境紧密相连;其次,岫岩皮影音乐色彩较为丰富。

并且在表演形式上保留了传统戏曲“男唱女腔”的特点,并且流传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滦州东路影的表演、演唱特点,而且还融入了很多东北音乐特色;最后,岫岩皮影戏仪式至今在民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影戏班每到秋收之后都会开始应邀到各家“演影酬神”,这在民俗逐渐被淡忘的今天是十分难得的。

1.山峰顶立、状如翠屏的岫岩地理地貌岫岩古称“大宁镇”,位于现今辽宁省南部地区。

东邻凤城,西与营口、盖州接壤,南连东沟、庄河,北与海城、辽阳两市相望,地处辽东半岛腹地的丘陵地带。

据《岫岩县志》记载:“1191
年(金明昌二年)辽东刑狱王寂巡按各部至大宁镇境内,见这里大山‘连绵不绝,数峰侧立,状如翠屏,秀色可掬’,而誉名‘竞秀岩’。

1193年(明昌四年)升大宁镇为县时,遂以‘秀岩’命名,意为山多秀丽。

明代据境内峰峦重迭的自然地理特征,“秀”字改为同音字“岫”,其名沿用至今。

”① 刘玥彤
内容提要
皮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我国河北、甘肃、陕西、辽宁的许多地区均有流传,不同地区的皮影都各具特色,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一个“皮影大家族”。

岫岩皮影就是这一影族中的一个鲜活亮丽的分支。

2008年,岫岩皮影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又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岫岩皮影的影人头茬形象鲜明生动,雕刻精美;表演形式简便,乡音浓郁,影技纯熟,影剧多达百种;唱腔、伴奏音乐丰富,曲牌多彩,不拘一格;音乐与仪式结合紧密,演唱风格仍沿袭我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式,程式性强,唱腔、板式自然纯朴,音乐弦挂自成体系,有“七字句”、“三赶七”等十余种唱腔曲牌,男唱女声,现有吕正业、卢恩华、刘全兴等一批皮影优秀传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本文意在通过描述岫岩皮影仪式音乐的运通,从而探讨岫岩皮影仪式及其音乐中所包含实际功用。

关键词
岫岩皮影 仪式过程 仪式音乐 音乐功能
作者简介刘玥彤(1988—)女,沈阳音乐学院2015届硕士研究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岫岩的地名就是因其境内山多景秀而
来。

岫岩境内丘陵起伏、河川纵横,沟谷交错,属于北高南低的地貌。

岫岩山多水多的特点势必会对交通产生阻碍。

历史上岫岩的陆路交通就是极为不便利的。

无论是同周边市县的往来,还是县内的出行,均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至今岫岩仍没有客运火车线路,只通汽车,县内的山路亦十分曲折难行。

虽然实现了陆路交通,但相对于周边各县市相比,无论是通车时间还是范围仍然是相对落后的,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村落未通公路,乡民出行仍依靠兽力车或摩托车。

自然环境的闭塞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它却为传统文化的留存创造了天然的屏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当下,相对于其它一些繁华城市而言,这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蕴藏丰富,比如,皮影戏、东北大鼓、太平鼓等,成为我们关注、探索与研究传统
音乐的地区之一。

2.承袭传统、乐此不疲的岫岩皮影现状
皮影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历史悠久,虽主要流传于汉族聚居地区,但在明清时期就被满族接纳并吸收。

据《岫岩县志》记载:
“清乾隆嘉庆年间,岫岩就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满族皮影艺人席老爷子,被认为是岫岩皮影的创始人。

”岫岩皮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曾一度形成了即以南部哨子河的赵连信、北部韭菜沟的方廷栋和中部石灰窑子的赵德怀为代表的皮影流派。

这几个流派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支持群,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承袭传统 以影酬神
—— 浅析岫岩皮影的现状及其仪式音乐功能

① 见《岫岩县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第1页。

86
①《思想—行为:仪式中音色的研究》,曹本冶,载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第92页。

②董晓萍、欧伟达著,《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在民众》之钟敬文总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前言第3页。

据史料记载,岫岩当时共有19个影箱,60本影卷;传统剧目有《大金牌》《五峰山》《唐英烈》等,同时也有一些新编剧目如《黄巢》《参军光荣》《识字好》等。

建国初期其三个流派的艺术造诣达到顶峰,极大地促进了岫岩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新的文化观念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据截至2013年的田野考察情况来看,岫岩皮影仅存有3个班社,分别为“吉祥班”、“德胜班”、“中兴班”等,艺人已不足20人。

虽然班社少许、艺人不多,但其演艺活动却依然十分活跃,尤其是在岫岩的朝阳、汤沟、韭菜和黄花甸的四个乡,每年的农历九月到腊月底的演出旺季,几乎每天都有演出。

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德胜班”的演出活动几乎覆盖全年,辽宁省级传承人、班主吕正业以及成员多为职业艺人。

3.巫仙崇拜、约定俗成的皮影仪式程序受岫岩地区民众普遍崇尚的“巫”、“仙”等信仰的影响,岫岩皮影依照不同的演出需求亦有所不同,主要有“太平影”、“会影”和“愿影”等。

其仪式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仪式准备。

在仪式开始之前,艺人们在屋子最西边的空地上支好影窗,并且将当天演出所要用的影人和道具准备妥当。

事主将供桌摆放于正对着影窗的东面,供桌上面通常要放置盛满大米的香碗,奠酒三杯,馒头一类的面食以及红色的蜡烛等,供桌中间放置着艺人用红纸折成的牌位,牌位上面的文字会根据事主祈求的内容来填写。

第二部分,影戏表演。

在开场前艺人要进行序幕性质的【打通】,即演奏开场锣鼓,用来招徕观众,迎神,之后是【挂彩】,就是将用动物皮革雕刻的彩帘子挂在影窗上面。

正戏演出,通常时间在30分钟左右,在表演的过程中艺人们为了增添乐趣,讨彩头,经常即兴插入一些笑话和吉祥话来博得东家的开心,经常表演的剧目包括《唐英烈》《大金牌》《血水河》等,这些剧目都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在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年代,这也是人们学习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等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部分,“庆寿”。

这一部分是仪式程序的最后一个部分,常常由两位艺人手持锣和钹伴奏,诵读“庆寿词”,事主跪于供桌前,其他的艺人负责吹唢呐和协助事主烧纸、上香和斟酒。

“庆寿词”内容大致与河北一带影戏中的《天官赐福》相同。

在二人宣诵停顿处伴有简短的打击乐,在“庆寿”环节的末尾,事主需要奠酒三杯,即将酒倒在供桌前的地上,此时,协助事主的艺人要将之前供在桌子上的牌位与黄纸一同点燃,同时,事主还要对着点燃的纸堆下跪、磕头,之后,艺人继续演奏吹打乐作为收尾,最后事主给戏班成员“打赏钱”。

4.人神共娱、祈福安康的皮影仪式功能民族音乐学家曹本冶先生认为:“仪式音乐是仪式中音声行为的一部分,要了解仪式音乐,必须从它所处的信仰认知模式以及仪式体现行为的整体环境和意义入手。

”① 因此,笔者将岫岩皮影仪式分为以下三部分解析。

第一,开场仪式的【打通】。

艺人进行武场音乐演奏的同时,事主要出门放鞭炮,给“神仙引路”,是为“请神”环节。

而从【打通】和放鞭炮的实际功能上看,请神之余,其音响也可以传遍整个村落,吸引附近的村民,有昭示全村的作用。

显然,【打通】的音乐在整个皮影仪式中更强调于功能性。

第二,正戏仪式。

与【打通】相比,音乐更加突出“娱乐性”,也是岫岩皮影音乐中的核心部分。

在此部分中,演影的艺人台上卖力的表演,台下的观众也借着给仙家唱影的由头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无论是前来观赏的民众,还是为满足事主心愿的“仙家”,均被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和活灵活现的拿影技艺所吸引,可谓是“人神共娱”的“披着信仰外衣”的娱乐活动。

第三,“庆寿”仪式。

这是影戏仪式的最后一部分程序,影戏艺人的念白带有固定的程式,是一个从“天官赐福到人间”又到“交旨回天”的仪式过程。

据“德胜班”艺人张奎军口述:“庆寿”具有喜庆气氛的意味,通常是为了讨“彩头”,也增添事主家的喜庆气氛。

“一个影箱四个人,数百人物全能演”,岫岩皮影可以说是形式简便、依附于民俗活动的一种艺术种类。

正如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所说:“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为满足一定群体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存在、传承和演变的。

”②岫岩皮影仪式音乐正是如此。

作为一种民间仪式音乐,岫岩皮影仪式音乐以信仰为核心,以仪式为依托,以音声为表现手段,信仰、仪式、音声三位一体,共同承载了当地民众企盼健康、祛病消灾、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工业兴旺、商业发达、读书成功、生活美满等一系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皮影仪式实质上是因需求而设立的,对于民众而言,对其信仰是由于其所具的无所不能的功用性。

于岫岩民众心中,唱影敬神可解灾厄、交好运,充分体现了当地民众精神生活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1]齐江.乐亭影戏音乐与俗讲——乐亭影戏音乐的母体基因研究之一[J].中国音乐,2007[2]刘玥彤.岫岩皮影戏仪式展演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曹本冶. 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J]音乐艺术,2006[4]王信威编著.辽南皮影戏音乐[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5]于岩青主编.灯窗影戏—岫岩民间皮影戏概说[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4[6]曹本冶主编.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东卷(上)[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7]岫岩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岫岩县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责任编辑 霍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