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轨道几何形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轨道几何形位
3.1 概述
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3.1.1 轨道几何形位的基本要素
轨距:在轨道的直线部分,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水平:两股钢轨的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或保持一定的相对高差
方向:轨道中线位置应与它的设计位置一致
前后高低:两股钢轨轨顶所在平面(即轨面)在线路纵向应保持平顺
轨底坡:为使钢轨顶面与锥形踏面的车轮相配合,两股钢轨均应向内倾斜铺设
轨距加宽:在轨道的曲线部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根据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的要求,将小半径曲线的轨距略以加宽
外轨超高:为抵消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出现的离心力,应使外轨顶面略高于内轨顶面,形成适当的外轨超高
缓和曲线:为使机车车辆平稳地自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进入直线),并为外轨逐渐升高、轨距逐渐加宽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应设置一条曲率和超高渐变的缓和曲线
3.1.2 控制轨道几何形位的重要性
3.2 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简介
转向架的主要功能是:将车体荷载均匀分配于轮对,保证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并降低轮对振动对车体的影响。

3.2.1 转向架的构造和类型
重要概念
全轴距:同一机车车辆最前位和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
固定轴距:同一转向架上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
车辆定距:车辆前后两转向架上车体支承间的距离
3.2.2 轮对
对轮对的要求是:
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容许的最高速度和最大载荷下安全运行;
应在强度足够和保证一定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自重最小,并具有一定弹性,以减小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应具备阻力小和耐磨性好的优点,以降低牵引动力损耗并提高使用寿命;
应能适应车辆直线运行,同时又能顺利通过曲线,还应具备必要的抵抗脱轨的安全性。

踏面: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
轮缘:突出的圆弧部分,是保持车辆沿钢轨运行,防止脱轨的重要部分;
车轮内侧面:轮缘内侧面的竖直面;
车轮外侧面:与车轮内侧面相对的竖直面;
车轮宽度:车轮内外两侧面之间的距离;
轮辋:车轮上踏面下最外的一圈;
轮毂:轮与轴互相配合的部分;
幅板:联接轮辋与轮毂的部分,幅板上有两个圆孔,便于轮对在切削加工时与机床固定并供搬运轮对之用。

车轮踏面需要制成一定的斜度,其作用是:
便于轮对通过曲线。

便于轮对自动调中。

保持踏面磨耗沿宽度方向的均匀性。

两种车轮踏面-锥型、磨耗型
车轮名义直径:钢轮在离轮缘内侧70mm处测量所得的直径。

(具体概念见书或课件)
3.3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及其标准
3.3.1 轨距
轨距是钢轨顶面下16mm处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距离。

标准轨距尺寸为1435mm。

游间: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

3.3.2 水平
水平是指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

有二种性质不同的钢轨水平偏差。

一种偏差称为水平差,是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一股钢轨的顶面始终比另一股高,高差值超过容许偏差值。

另一种称为三角坑,又称为“扭曲”,其含义是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先是左股钢轨高于右股,后是
右股高于左股,高差值超过容许偏差值,而且两个最大水平误差点之间的距离,不足18m。

三角坑对于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有显著的影响,是轨道几何形位重点控制的指标之一。

3.3.3 方向
方向是指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

3.3.4 前后高低
前后高低是指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

3.3.5 轨底坡
轨底坡是指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
3.4 曲线轨道几何形位及其标准
3.4.1 曲线轨距加宽
轨距加宽的设置方法是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

1.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机车车辆在曲线上可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
斜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最后位车轮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

自由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其它各轮轮缘无接触地在轨道上自由行驶。

楔形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最前位和最后位外侧车轮轮缘同时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中间车轮的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

正常强制内接:为避免机车车辆以楔形内接形式通过曲线,对楔形内接所需轨距增加,其转向架在曲线上所处位置称为正常强制内接。

2.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确定轨距加宽必须满足如下原则:
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
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
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3.根据车辆条件确定轨距加宽(具体计算看课件)
4.根据机车条件检算轨距加宽
5.曲线轨道的最大允许轨距
3.4.2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1.外轨超高的作用及其设置方法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

在设置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各降低和抬高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

2.外轨超高的计算(以下几项,重中之重,重点看)
3.未被平衡的外轨超高
4.外轨最大超高的允许值
3.4.3 缓和曲线(重点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