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农业大学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种类:农业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农村发展
专业领域代码:095138
所属学院(所):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制表
二零一八年四月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培养方案
(095138)
一、专业领域简介
农村发展是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中培养掌握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发展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领域现有导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

本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农村发展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农村贫困问题及其治理、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

近五年共主持各类国家级项目14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自然资源学报》以及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2篇;有关现代农业强省建设、产业精准扶贫等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得到省级领导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用。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吃苦耐劳、联系群众、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为我国农村发展事业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熟悉农村发展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发展领域的现实和实际问题;掌握农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阅读和综述农村发展领域的中外文文献,掌握论文写作能力;能够运用农村发展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农村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具有独立承担农村发展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专业领域方向
本领域包括农村公共管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发展四个方向,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特别优秀者可以提前毕业。

五、培养方式
1.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对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根据培养需要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3)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指导小组)负责
导师(指导小组)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导师(指导小组)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指导科学研究、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非学位课9-10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包括实践训练6学分)。

所有教学课程均应在第一学年内开设完毕。

16学时计1 学分,课程学时只用于课内教学环节。

跨学科攻读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指导老师确定。

课程设置与安排见附表。

2、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1)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Modern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本课程是农业硕士的公共学位课程,旨在为该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传授现代农业创新
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理论、政策和方法,探索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和乡村持续振兴。

通过教学与案例讨论,使学生掌握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路径、政策和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内容指导、参与现代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编写组主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8年
[2] 信乃诠主编.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
[3] 冯俊锋主编.乡村振兴与中国乡村治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
[4] 梁启东主编.东北振兴与三农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年
[5]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9月
[6] 历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7] 毕于运、王亚静、王红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发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1月
[8] 郑林著.现代化与农业创新路径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9] 傅春、唐安来、吴登飞.乡村振兴: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模式,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2)农村社会学(Rural Sociology)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领域主干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三农”的技能与技巧,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诸课题。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出版
[2] 朱启臻主编.农村社会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3] 王晓毅著.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4] 陆学艺.内发的村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农村公共管理(Rural public management)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领域主干课。

本课程依据公共管理学原理系统介绍农村公共管理的知识和理论,研究有关农村公共管理活动的规范,旨在让学生了解农村公共管
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认识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掌握有关农村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兴趣和做好本项工作的本领。

结合案例分析,学会运用公共管理学原理分析农村公共事物管理中的问题,并能给出解决的途径。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陈振明主编.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
[2] 郑瑞强、曾红权主编.管理学:学习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
[3] 张成福. 公共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4] 李华主编.农村公共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
(4)发展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领域主干课。

本课程研究分析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大理论及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并在国际比较分析中,评价、修正、补充、发展创新发展经济理论和观点。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农村发展理论,更深层次认识农村社会,更加理性思考中国三农问题,提高学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水平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普雷斯顿. 发展理论导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周志祥.中国农村发展: 理论和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3] 程漱兰,严厚铮.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严瑞珍,罗丹,孔祥智. 未来十年农业农村发展展望.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5] 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商务印书馆,2010.
[6] 西奥多〃W〃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10.
[7] 张百顺.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8] 魏后凯.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 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5)社会调查和研究方法(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领域主干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习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原则,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径;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社会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五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2] [美] 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厦出版社,2009;
[3] 赵淑兰.《社会调查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and application)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系统研究当前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现状和传播渠道,深入分析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新媒体的不同特点,分析不同的媒体在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新媒体在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局限性。

对比不同新媒体在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中的作用差异,以及农民对不同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分析不同新媒体尤其是手机媒体在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实践中的优劣。

结合实例,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工作提出具体思路,为做好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宫城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 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 匡文波.新媒体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 董成双.农业科技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 董雯: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05-01
[6] 闫敏、徐践、张娜、陕娟娟:新媒体技术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7-08-16
[7] 王淑芬:农业推广工作中的信息传播技术与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
息.2016-11-25
[8] 王贺正: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的构建科技视界.2015-10-15
(7)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

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农业推广人员通过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村居民,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农业创新成果,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农村繁荣的目标。

因而,本课程鲜明的特色在于应用理论的实践可操作性,体现了农业科学、农村社会学与人文经济与社会政治及其它学科知识交叉的性质,是农业硕士等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
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理论、学术前沿,国内外农业推广的发展现状,初步掌握农业推广组织的构建、模式、方式方法和推广技能,同时为将来从事农业推广的理论研究或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2]朱述斌,郑瑞强主编.江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3]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参阅网站:http//www: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8)农村公共政策分析(Analysis of Rural Public Policy )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从农村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视角、分析的流派、分析模型、分析的方法论、分析的切入点、分析的内容与框架、分析的具体工具等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全面介绍了如何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和农村公共政策。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从横向上的政策系统维度和纵向上的政策过程维度向学生全面展示了农村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部分包括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农村公共政策分析的实施。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左停,徐秀丽,唐丽霞主编. 农村公共政策与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美)韦默等著,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
[3] 刘伯龙,竺乾威,何秋祥等著. 中国农村公共政策:政策执行的调查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陈东著.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5] 吴仲斌著. 农村公共政策形成机制:农村经济市场化问题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6] 柯炳生.中国农业经济与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
(9)农村扶贫与发展(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的理论与相关案例,让学
生充分掌握贫困相关理论,特别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并能够运用现有理论分析和解决农村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主编. 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人民出版社,2016年
[2]陆汉文,黄承伟主编.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3]左常升,谭卫平,张德亮编.国际减贫理论与前沿问题(2016).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
[4] 张建华编.贫困测度与政策评估. 人民出版社,2010年
(10)发展项目管理与评估(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研究发展项目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如何合理且有效的利用时间、成本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从内容上看,项目评估可分为确定性社会项目评估和不确定性社会项目评估,不同的项目对应不同的评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冯金华主编.社会项目评估研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2] 戚安邦主编.项目评估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简德三编.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王蔚松编.项目评估.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sis writing)
本课程是农村发展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讨论如何在对某一特定学科或专题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的关于学科或某专题的文献报告,对相关文献群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该学科或专题的研究现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现实科研中的作用,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内容与技巧,更好的帮助学生写好学术论文。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贾洪伟,耿芳主编.方法论:学术论文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6年
[2] 陈燕,陈冠华主编.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 张孙玮,吕伯升,张迅编.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4] 李振华主编.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七、专业实践
第三学期开始,安排全日制专业硕士到相关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原则上保证不少于专业6个月实践。

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社会调查以及技术推广与服务等。

研究生填写专业实践登记表,经审核合格后可获得专业实践环节6个学分。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村发展实践中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设计规划、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资格评审应审查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工作量和研究质量。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十、附表:农村发展领域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农村发展领域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