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预测练习题及解析——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预测练习题及解析——
语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太宗①轶事
贞观②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③称‘去食存信④。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

’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
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

能勤行之,甚有裨益。

殷纣狎侮⑤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选自《贞观政要·卷五》【注】①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

②贞观:唐太宗年号。

③《传》:指《左传》。

④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

⑤狎侮:轻慢侮辱。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两处)
昔项羽既入咸阳
2.说明加点词的含义。

(1)昔项羽既.入咸阳既:__________
(2)向.能力行仁信向:__________
(3)能勤行.之行: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太宗和房玄龄两人进行了_________描写,从中可看出太宗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君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钓道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③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

”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因此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注】①宓子贱:人名。

②单父:古县名,今山东单县。

③扱:举。

5.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于阳昼过:_______
__
(2)夫扱纶错.饵错:_________
(3)冠盖迎之者交接
..于道交接:_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亦有以送仆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宓子贱的这种亲“鲂”远“阳桥”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诸葛亮曾劝诫后主刘禅的话语中含有此意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

8.读完本文,宓子贱给你留下了如何样的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公孙仪嗜鱼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①公孙仪:《史记》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幸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C.其弟子谏.曰……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公孙仪什么缘故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品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卖蒜老叟
[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慢慢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子不语正编》)
12.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咳嗽不绝.声 ( )
(2)叟能如是.乎 ( )
(3)垂.死之年 ( )
(4)老人鼓腹纵.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老人慢慢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杨二相公大怒的缘故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假如你是南阳杨二相公,有了这次教训后,你会如何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金壶丹书
《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16.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乃发.视之 ( )
(2)勿乘驽马
..( )
(3)则恶.其鳋也( )
(4)何.以亡也(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有道,悬于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出这则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因此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因此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因此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9.下列加点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齐人有好.猎者/好.读书,不求甚解
B.既克,公问其故./其因此不得之故.
C.人不对./隆中对.
D.东市.买骏马/家富则市.得良犬
20.选出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百事也尽然
A.屋舍俨然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吴广以为然
D.然则何时而乐耶
21.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7题。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

未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④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集:集合,会合。

②鹳(ɡuàn):一种较凶残的鸟。

③匝(zā):圈。

④盖:原先。

24.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悲鸣不已.
()
(2)顷之.
()
(3)若.相语状
()
(4)遂.俯冲鹊巢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喜鹊在“孵卵将雏”时不是快乐,却“悲鸣不已”的缘故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了那个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1.【解析】此题考查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要在明白
得句意之后划分,人名、地名是固定短语,不能划破。

答案:昔/项羽/既入咸阳
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说明能力。

解答时,一要调动课内积存,二要结合句意估量验证。

答案:(1)差不多 (2)假如,假使 (3)推行
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一要逐字翻译,然后将字词翻译串连成句。

注意关键字的翻译要准确,如“以”“为”;还要保证翻译后的句子忠实于原文,且通顺流畅。

答案:项羽因为没有仁信就被汉高祖夺了他的江山。

4.【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这道题的前提是明白得文章大意;然后回忆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对号入座;最后结合对内容的明白得,围绕“诚信”一词组织语言,评判人物。

答案:语言深谙治国之道中诚信之重要
附【译文】
贞观十七年,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左传》上说‘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

’孔子说:‘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安身立命。

’从前,项羽差不多攻入了咸阳,操纵了天下,假如他当时能努力施行仁信政策,谁还能夺取他的天下呢?”
房玄龄回答说:“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废去任何一项都不行。

假如能勤恳地推行五常,会有专门大的好处。

殷纣轻慢侮辱五常,周武王就讨伐他,项羽因为没有仁信就被汉高祖夺了他的江山,
确实就像陛下您所讲的那样。


二、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说明能力。

要依照句意推断词义,不要孤立地说明词语。

答案:(1)拜望(2)通“措”,放置,安放(3)争相迎接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一要结合上下文文意,准确说明“子”“仆”“耆老尊贤”;二要遵循忠实于原文的原则。

答案:(1)您有什么体会能够告诉我吗?
(2)他去请出那些年高德重又有才能的人与他共同治理单父县。

7.【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内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一要明白得文中的“鲂”“阳桥”各自代表的一类人。

“鲂”——秉性耿直的贤臣;“阳桥”——阿谀奉承的小人。

然后依照题干的提示,从《出师表》中找相关语句。

答案:亲贤臣,远小人
8.【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要结合对文意的明白得,从宓子贱向阳昼请教和“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示例):宓子贱是一个善于虚心求教、求贤若渴的县令。

附【译文】
宓子贱要做单父县的县令了,他去拜望阳昼,说:“您有什么体会能够告诉我吗?”阳昼说:“我从小地位低下,不明白得治理人民的方法,然而我有两条钓鱼的体会,用来送给您。

”子贱说:“您钓鱼的体会是什么?”阳昼说:“钓鱼时,垂下钓丝,安好钓饵,赶忙迎上来
吞食的便是‘阳桥鱼’;这种鱼肉薄而味不美还有一种鱼,绕着钓饵游来游去、欲食又止的便是鲂鱼;这种鱼才是肉肥味又美的鱼。

”宓子贱领会了其中的道理,说:“妙!”
宓子贱去上任,还没走到单父县,那些官员纷纷赶来在半路上迎接他。

宓子贱督促手下人说:“快赶路,快赶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

”到了单父县,他去请出那些年高德重又有才能的人与他共同治理单父县。

三、9.【解析】选A。

“免”在句中的意思是“罢免,免除”。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要注意关键词的注释,如:“夫”——发语词,不翻译;“恃”——依靠。

答案:这就说明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明白得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要抓住公孙仪答弟子的话,体会人物语言反映出来的“受鱼”与“枉法”的关系,进而体会有此见解之人的思想品行。

答案:公孙仪认为同意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平。

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品行。

附【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同时专门喜爱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

公孙仪先生却不同意。

他弟子劝他说:“您喜爱吃鱼却不同意别人的鱼,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同意。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会犯法;
犯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即使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假如不收别人给的鱼,就可不能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这就说明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

四、 1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说明能力。

可依照句意推断。

答案:(1)断绝 (2)如此 (3)接近 (4)放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要准确说明重点字词“故”“奋”“慢慢”“卒”;然后连接成句,使其通顺。

答案:(1)杨二相公专门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2)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最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14.【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明白得能力。

要进入杨二相公这一角色,抓住其“精于拳术”的特点,并联系老叟“旁睨而揶揄之”来分析。

答案:杨二相公自恃“精于拳术”,而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

15.【解析】此题考查对主旨的明白得及语言表达能力。

要扣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说明不断努力的决心。

答案:通过这次教训,我明白得了技艺无止境的道理,也明白得了即使技艺精深,也应该谦虚慎重、戒骄戒躁,从此,我遍访名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闻鸡起舞,苦心研习,努力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拳术大伙儿。

附【译文】
南阳人杨二相公熟知拳术,每次到演武场向徒弟们传授枪棒技艺的时候,围观的人多得像墙一样。

有一天,有个卖蒜的老头,他不断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话中对杨二相公的拳术专门不屑。

杨二相公专门动气,把老头叫到跟前,用拳头打一垛砖墙,砖陷入地下约一尺,专门傲气地对老头说:“你能像我如此吗?”老头说:“你这本领只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二相公骂老头:“你这老奴才能让我打吗?打死你别怨我!”老头笑着说:“我差不多上快要死的年龄了,假如能以一死来成就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老人自己把自己绑到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

杨二相公专门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静悄悄没出声,只见杨二相公跪在地上,对老人磕头道:“晚生我知罪了。

”他想把拳头拔出来,但差不多夹入老人的肚子拔不出来。

他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子鼓气放开他的拳头,杨二相公差不多摔出一座石桥别处了。

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最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五、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说明能力。

要结合语境,专门是依照句意进行估量。

答案:(1)打开 (2)劣马 (3)厌恶 (4)什么缘故
17.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一要回忆课内积存,准确翻译关键字词,如:“善”——好;“若”——你;“道”——治国的道理;二要做到字字落实;三要使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答案:(1)好啊,说的就像你所说的!
(2)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

1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明白得能力。

可抓住“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一句体会蕴涵的治国箴言。

答案(示例):一个国家假如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个人假如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

附【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因此打开来看,里面有一张用朱砂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好啊,说的就像你所说的!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爱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爱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回答说:“不是如此啊。

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周围!”齐景公说:“纪国有如此深刻的言语,什么缘故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如此的言语也会亡国。

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纪国有如此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不亡国还等什么呢?”
六、19. 【解析】选D。

A项中的“好”差不多上“喜爱”的意思;B 项中的“故”都可说明为“缘故”;C项中的“对”都可说明为“回答,应对”;D项中的“市”含义不同,可依次说明为:集市;买。

20. 【解析】选D。

例句和D项中的“然”均可说明为“如此”。

A、B两项中的“然”可说明为“……的模样”;C项中的“然”可说明为“对的”。

2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句(1)中“出”“入”
可联系《生于担忧,死于安乐》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说明;句(2)是个长句,要结合语境边标划朗读停顿边翻译。

答案:(1)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别处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2)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如此就会有收成,然后不就能够买到好猎狗了吗?
22.【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要在明白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依照好猎者在不同情形下的表现进行归纳。

答案:好猎者是一个善于摸索,虚心要强的人。

当打猎“不得兽”时,他就觉得“羞对其家室”,“愧对其知友”,可见其要强心理。

当有人向他建议应致力耕作时,他能自思,从而同意建议,可见其善思虚心的品质。

(言之有理即可)
23.【解析】此题具有开放性。

要依照对短文主旨的明白得,联系生活实际作答。

答案: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言之有理即可)
附【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专门长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别处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他考虑打不到猎物的缘故,是因为狗不行。

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有人说:“你应该努力耕作。

”他问:“什么缘故?”那人不回答。

因此打猎者自己摸索,心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如此就会有收成,然后不就能够买到好猎狗了吗?因此他就回家努力耕田。

努力耕田家里
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因此打猎的收成,常常超过别人。

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差不多上如此。

七、 2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说明能力。

要结合课内积存判定词义,还要结合语境,专门是句意进行估量。

答案:(1)停止(2)用在表示时刻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
(3)看起来(4)因此、就
2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要联系课内所学,准确说明重点词语,如:“未几”——不一会儿;“尾”——跟随;“若”——看起来。

语言表达要简洁、顺畅。

答案:(1)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

(2)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看起来有话在诉说。

2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明白得能力。

要结合下文情节“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来分析。

答案:一条红蛇正威逼着卵雏。

2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明白得能力。

可从“鹊”的角度入手谈“团结协作”“及时救援”,也可从“鹳”的角度入手,谈“乐于助人”。

答案:禽鸟尚且明白得团结协作助人为乐,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畴时,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

我们人类就更应该做到团结协作,在困
难时候学会向他人求助,更要在别人需要关心的关键时候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附【译文】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在它上面有一个喜鹊筑的巢,母鹊孵的鹊蛋快孵出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翱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哀鸣。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慢慢闻声赶来,集合在树上,突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一会儿扬长而去。

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看起来有话在诉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看起来在承诺鹊的要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便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先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