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 课件 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体系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5.学习情境——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思考: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内容?目的是什么?
提示:内容:改姓氏。目的: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6.社会情境——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 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 制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 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思考:如何评价三长制的推行?
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职位。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缩小了选官范围,降低了统治集 团的整体素质,固化了社会阶层,不利于社会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提示: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 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所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 效的控制。
7.易错提醒——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起初是家世、道德和才能兼顾的,不是士族专权的工具, 且当时把选官权、评议权收归中央,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的;从西晋开 始,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 从而使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3.律令儒家化 (1)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2)魏明帝命令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推动__律_令__儒__家__化___。 (3)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_尊__卑__亲_疏__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
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4.户籍制度 (1)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 (2)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
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③影响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b.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 _隋__唐__盛__世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政权更替 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 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___北__朝___。 ②北周灭掉北齐,不久,___隋_朝____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2.十六国 (1) 民 族 交 融 : 十 六 国 大 部 分 由 内 迁 少 数 民 族 建 立 , 学 习 汉 族 的 _典__章__制__度_;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 差异慢慢缩小。 (2)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__氐__族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大举 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3.生产工具和劳作【链接·选择性必修2·第4课】 (1)农业: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__灌_钢__法___制作的农具;三国时期马钧
改造的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2)手工业:南朝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3)农业庄园式劳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
_庄__园__经_济__的色彩。
提示: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影 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乱世机遇——分裂中孕育统一的魏晋南北朝 01史料实证——士族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政治特点 史料一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 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摘自《颜氏家训·涉 务篇》 史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 【探究】 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士族的特点。
——吕思勉《中国通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黄仁宇
【史料导读】 史料一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导致了 北魏的衰亡;史料二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 一。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从“汉化”政策削弱军事实力等方面论述; 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从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民族交融等方面论述。
提示:为了保证士族高贵的血统。说明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3.生活情境——民族交融过程的特点 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
思考:该史料反映了北朝民族交融 有何特点?
提示:①在当时,民族交融存在“互化”过 程。虽说汉化是总体趋势,但交融并非单向, 而是“汉化”与“胡化”共存。②北朝时期 少数民族采桑明显受汉族生活影响,北朝的汉 族受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制作烙饼。因此体 现了民族交融的双向性。
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从三国到两晋政权更迭与士族政治 1.政权更迭
三国
西晋 东晋
220年,___曹__丕___称帝,定都洛阳;刘备定都成都;孙权定都建
业。 266年,_司__马__炎___代魏称帝, 国号晋。280年,西晋灭吴。316年, 西晋被内迁___匈__奴___贵族所灭。 317年,_司__马__睿___在___建__康___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崛起 (1)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_士__大__夫_家__族__世代把持 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2)影响: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知识点二 南北朝与十六国
1.南朝:420年,___刘_裕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宋。南方先后经历了宋、 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___南__朝___。
居的州、郡、县人口以“__白__籍____”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3)wk.baidu.com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
县户籍,称作“___土_断____”,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知识点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江南的开发 (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 来了先进的_生__产__工_具__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 有明显进步。 2.赋役制度 (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孝文帝改革颁布__均__田_令___,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 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关于对石勒的评价,史学大家范文澜说“石勒比起西晋和东晋的腐 朽统治来,显得有些新气象”。
——摘编自张秀平《关于石勒的再评价问题》
【史料导读】 史料中“讳胡之令”是因石勒本是胡人羯族人,特 别忌讳“胡”的称谓。“在职官设置方面,大体依照晋制而有增设” 反映了石勒接受了汉族政治制度。魏晋时期,汉族与边疆民族从冲突 到和平交往到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范文澜关于石勒统治“新气象”的 观点。
[提示] 观点:“石勒比起西晋和东晋的腐朽统治来,显得有些新气象”反映 在建立政权,恢复和重建了封建统治秩序;废除陈规陋习,促进民族交融;重视 农耕,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减轻租调,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重视教育, 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探究】 据上述史料概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你赞同 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 晰。)
【史论深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 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 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 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 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 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
[提示] 特点:士族在政治上拥有特权,享有高官厚禄,把持政权。但他们的 精神生活十分空虚和堕落,沉溺于道教和神农、黄帝之学。士族和庶族之间界限 分明,士族自命清高,鄙视庶族,不与庶族来往、交友、通婚、共坐。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的门阀政治
背景 特点 评价
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02分析论证——魏晋时期的民族大交融 史料 319年,石勒建立后赵,采取“胡汉分治”的政策,实行“讳 胡之令”,以提高少数民族贵族的尊荣。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他对 兄死妻嫂这一胡族的普遍风习加以禁止,以适应汉人习惯。在职官设
置方面,大体依照晋制而有增设。农业方面,设置劝课农大夫、典农 使者等职务,“核定户籍”并“劝课农桑”,减轻每户所课租调。石 勒还很注重教育,并在襄国和地方设立学校。
第5讲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
《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
《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
脉络。
程和特征。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代表性的
化与创新、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基层管理制度和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知识点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1、5、8、17课】 1.政治制度 (1)中央: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_尚__书_省___,与中书 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__州_、__郡__、_县__三级 制。 2.官员选拔与管理 (1)选官: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后随着 门阀士族势力发展,中正选人只看___家_世____,不看道德才能,九品中 正制逐渐成为__维_护__士__族_特__权__的工具。 (2)管理: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官员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 式。
3.北朝 (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__拓__跋__部__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
年统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4课】 ①背景:4世纪末,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 一北方。 ②内容:a.实行俸禄制,推行_均__田__制___、三长制等;b.将都城从平城 迁到__洛__阳__;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
1.思维拓展——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 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 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
2.学术情境——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 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政治、经济 特权,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 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 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思考:为什么士族不与庶族通婚?说明了什么?
8.吃透教材——阅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秦以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 称“令”。 思考:如何区分“律”和“令”?
提示:“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令”是行政制度与规则。
9.学习情境——江南开发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 丰,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在中国历史 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论拓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03开放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 史料一 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 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 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 史料二 北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 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 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 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进入中原,其结果和汉族同化 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