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手糊,袋压成型工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工艺学实验报告(第一组)
实验4 手糊·袋压成型工艺实验
同济大学
飞行器制造工程
实验4 手糊·袋压成型工艺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手糊成型工艺又称接触成型工艺,其成型过程为:先在模具上涂脱模剂,然后将配好的树脂混合料用刮刀或刷子涂刷到模具上,开始铺设第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如:玻纤布等),用刮刀或棍子,毛刷迫使树脂浸入增强材料内并赶出气泡,待树脂均匀浸透增强材料后,再铺放第二层增强材料,如此反复涂刷树脂和铺放增强材料,直至达到所需要的设计层数,然后进行固化,脱模和修整。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见图4.1.
图4.1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图
手糊成型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a. 无需专用设备,投资少.
b、不受制品形状、尺寸限制,特别适用于数量少、整体式结构,造型复杂及大型制品的生产和试制;
c.合理地使用增强材料,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在任意部位加强或减弱 . 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设计要求,当发现设计不合理时,能方便地进行修改,
d. 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便于推广.
其缺点是:
a. 人为因素较复杂,产品质量不易控制;
b. 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S
C 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

2,袋压成型工艺是在手糊成型的基础上 (树脂未凝胶) ,通过橡胶袋或其它不透气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柔软袋,将气体压力传递到未固化的复合材料制品表面,达到赶除气泡、层合致密的一种成型方法。

袋压成型有湿法和干法之分:从加压形式又可分为加压袋法、真空袋法和热压罐法。

袋压成型比手糊成型的制品强度高、材质均匀致密、质量稳定。

我国在 5O 年代就开始采用真空袋法制造飞机雷达罩, 7O 年代后采用热压罐法制造碳纤维和硼纤维复合材料机翼后缘板,起落架后门,垂直尾真等,已成功的用于航空工业。

袋压成型工艺按袋压方式不同可分以下三种:
(1)加压袋法:它是在未凝胶的手糊制品表面加盖一层橡胶袋,固定好盖板如图 4. 2,然后通过压缩空气或蒸汽,使制品在均匀压力下固化成型。

(2) 真空袋法:将未固化的制品,连同模具,用一个大橡胶袋包上,周边密封,抽真空,使手糊制品表面受大气压力. 经固化后即得制品如图 4.3 所示。

1模具(可加热);2加压橡胶袋; 1模具(可加热)2橡胶袋;3手糊铺层
3手糊铺层;4气压口;5盖板;6紧固 4抽真空口;5密封条
装置
(3)热压灌法:其工作原理参见图 4. 4,它是在真空袋法的基础上把模具和制品整个推进压力罐中,接通真空和压缩空气,边抽真空,边导入压缩气体,使制品在封闭的压力罐内热压固化。

它综合了加压袋法和真空袋法的优点,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高。

1模具小车;2手糊铺层;
3橡胶袋(膜);4空口;
5密封条;6气压口;7模
具车轨;压罐
以上三种成型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都采用了手糊铺层、橡胶袋 (膜) 加压和加热固化。

但三种方法的成型压力是不同的,真空袋压法的压力为 0.06- 0.095MPa;加压袋法的压力可提高到 0.4-0. 6Mpa:热压罐法的工作压力最大,一般为 O 5-1 MPa,最大可达到 O. 5-2 SMPa。

由于热压罐法成本高,因此一般都用于航空航天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制备,采用预浸料铺层,如碳纤维预浸料,其主要优点是复合材料的树脂含量能较准确得到控制。

二,实验目的
l. 熟悉手糊成型工艺的操作流程;
2. 掌握合理裁剪纤维增强材料 (布) 和铺层技术的要点;
3. 基本掌握不饱和聚酷树脂、环氧树脂室温固化剂的用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4.掌握真空袋成型工艺,热压罐成型工艺中辅助材料的功能和铺放顺序。

5,基本掌握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袋压成型工艺方法 .
三,实验内容
l,以不饱和聚醋树脂或环氧树脂(室温配方)为基体材料;玻璃纤维二轴向织物 EBX8OO( 士45度各 401 克,捆绑纱6.9g 克)为增强材料,采用真空袋成型工艺制作一块复合材料层合板 ( 纵横剪切试样 ). 尺寸: 3OOX 3OO 。

铺层方案: [土45度]3S(8层)
2. 选用单向碳纤维预浸料(牌号: USN125B)或环氧树脂 ( 高温配方),玻璃纤维经编衬纬布 EL6OO (0度 591 克, 90度 33 克,捆绑纱 10 克),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制作一块复合材料层合板. 尺寸: 3OOX 300。

辅层方案【0度】8-17层 (单向碳纤维拉伸试样8层,压缩、剪切、弯曲试样 l7 层)。

3,制品脱模,称重并计算树脂含量(重量%).
四。

实验材料和仅器设备
实验主材为:玻纤经编织物EBX800(正负45度),引发剂(过氧化甲乙酮)2-4%,促进剂(锌酸酤)0.5-4%,不饱和聚酯树脂(307-3)
辅材为:四氧脱模布(有孔,无孔),吸胶层,均压铝板真空袋膜等
1,实验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307-3)、环氧树脂(E51)引发剂(过氧化甲乙酮)2-4%,促进剂(锌酸酤)0.5-4%,三乙烯四胺(环氧室温固化剂)、 594 潜伏性环氧固化剂、经编衬纬布 EL6OO、双轴向玻纤织物 EBX8OO. 碳纤维单向预浸料;
2,实验辅助材料:脱模剂、凡士林、四氟玻纤布、带孔四氟玻纤布、无纺涤纶毡、,透气毡、真空袋膜、密封胶带、绝缘胶带、丙酮、卷筒纸;3. 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玻璃板、铝板、带孔铝板、真空泵、热压罐、钢皮直尺、特种彩笔,剪刀、刮板、毛刷、量简、天平。

五. 实验步骤
l. 模具准备:
(1)涂脱模剂,用卷筒纸沾少许脱模剂以椭圆轨迹从左向右,从上而下涂抹于玻璃平板模具上面以免局部遗漏 (铝板、带孔铝板的正反面都得涂脱模剂 1-3 遍,对于新模具必须涂 3 遍,每遍间隔 15 分钟);
(2)在上述基础上,于平板模具中心位置再涂刮一层凡士林(涂刮面积如同四氟玻纤布大小 400x400),铺贴四氟玻纤布:
(3)沿玻璃平板模具周边 l 厘米处粘贴密封胶带,撕掉其中一边脱模纸,将真空袋膜 (500x500) 覆盖于模具上方,其中一边与密封胶带粘贴牢后再把真空袋膜掀起于模具一侧;
2,玻纤织物与实验辅助材料剪裁:
按铺层设计要求和辅助材料的功能与铺层次序合计后剪裁,增强材料需称重并记录在案。

3. 按试件增强材料重量的 l:1比例称量树脂配料;
(1)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配方):先加入0.5%-4%触进剂后必须先搅拌均匀后才可加入引发剂再搅拌均匀,引发剂的用量一般固定在2%-4%之间 . 促进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可根据环境温度和所需的凝胶时间而定,对于大而复杂的制品应预先做好树脂箍胶时间的测试(国标:GB/T 7193.6-1987)。

(2)环氧树脂(E51):加入8%-10%三乙烯四胺或潜伏性环氧固化剂594(高温配方)搅拌均匀。

3:如果采用预浸料铺层,就不需要再配树脂了。

所谓预浸料,就是将纤维单向织物或布通过预浸料浸润设备,把高温或中温固化配方的树脂 (含稀释溶剂) 按所需的树脂含量百分比浸润到纤维织物中,经溶剂挥发后即成预浸料。

4。

手糊铺层:将配好的树脂料用刮刀或刷子涂刷到模具上,开始铺设第一层纤维增强材料,用刮刀、毛刷迫使树脂浸入玻璃布并排出气抱,待树脂均匀浸透增强材料后,再铺放第二层、第三层增强材料……;
5,手糊完成后表面依次铺盖透气脱模布 (带孔四氟玻纤布) 、吸胶层 (无纺涤纶毡),均压带孔铝板、透气毡、真空薄膜:
(l ) 对于真空袋成型工艺,置入抽真空接头,抽真空加压成型固化,参见图4.5。

图4.5真空袋法铺层示意
1玻璃板;2四氟玻纤布;3手糊铺层;4带孔脱模布;5吸胶层;6带孔铝板;7透气毡;8真空薄膜;9密封条;10抽真空接头
(2)对于热压罐成型工艺,用铝板替代玻璃板,四周用压敏胶带封闭,置于热压罐小车平台上,铺盖透气毡、真空袋膜,薄膜四周粘贴压敏胶带,抽真空,检查是否密封(参见图4.6)。

放入热压罐,设置加热、加压等固化制度参数后成型固化。

图4.6热压罐法铺层示意
1铝板;2四氟玻纤布;3材料铺层;4带孔脱模布;5吸胶层;6带孔铝板;7透气毡;8真空薄膜;9密封条;10抽真空接头;11热压罐小车平台
6,制品脱模,称重并计算树脂含量 (重量%)、测量厚度估算材料密度后将材料名称,铺层,树脂含量,复合材料密度等写贴标签。

1, 有关数据:均压铝板:2-3mm ,引发剂10g ,促进剂4.2g ,树脂重量600G,纤维布重量584.5g ,制品脱模后称重735.9g 2, 计算过程:
1
1
2
1
212
1
1
12
584.50.7753735.9
0.77530.7055
f m m m
V m m
V V
V
V V ρρ===
=++
=+,为纤维的重量含量
为纤维的体积含量。

3,注意事项:抽真空加压固化至层板凝胶硬化后才可泄压。

实验 4 思考题
l. 在手糊成型工艺中树脂凝胶时间过短或过长, 对制品质量将产生如何影响?
答: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一定量的热固性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促进剂,引发剂后到开始发热,发粘和失去流动性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树脂的凝胶时间。

凝胶时间太短,树脂较难 充满整个模腔,凝胶时间过长又会产生流胶现象,同时会影响产品的脱模时间。

都对制品的综合性能有不良影响。

只有凝胶时间适当,确保树脂充模后能充分地浸润纤维铺层,消除气泡,才能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

2. 取相同材料分别用手糊、 真空袋、 热压罐三种工艺方法成型制品 , 其力学性能有差异吗? 为什么?
答: 对于手糊成型:力学性能较低且由于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也不高;
对于真空袋成型,:(1)纤维与树脂的重量比最高可达7:3;(2)体系均匀加压,制品性能更均匀;(3)消除产品中气泡等缺陷;因而产品的力学性能更好;
对于热压罐:与手糊成型方法相比,热压罐方法成型的复合材料结构件耐热性高、相对质量轻、树脂含量均匀、内部结构致密和内部质量良好,力学性能优异。

3. 树脂粘度偏高适合袋压法工艺吗? 有什么办法可解决?
答:适合袋压法工艺的要求为:树脂粘度低、流动性好,并且容易调节粘度。

树脂粘度偏高不适合袋压法工艺。

解决方法:可加入稀释剂,降低树脂粘度,使树脂具有流动性,改善树脂对增强材料、填料等的浸润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